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一册 第一单元测试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liě) 媚(wǔ) 账簿(bù) 落日余(huī)
    B. (qiāo) 掮客(qián) 氛围(fèn) 惊鸿一瞥(piě)
    C. 角(léng) 石(jié) 形(líng) 金铁马(ɡē)
    D. 枪(hé) 力(jiē) 长(qí) 推山地(chè)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祥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
    B. 这篇文章他扬扬洒洒地写了一万多字。
    C. 拴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瘙痒,也许是乐了,便长撕起来。
    D. 一阵暖风熏过,花儿们抖落一冬的沉闷,相互拥抱嬉闹。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书桌上那个景泰蓝花瓶,色彩艳丽,小巧精致,是他们友情的         
    ②进行高温作业时,应对该区城保持                  。
    ③像其他国家的一线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城市的喧嚣
            给人以繁华之感,            有时难免会让人感到烦躁。
    A. 见证 警惕 即使 也
    B. 见证 警觉 尽管 但
    C. 鉴证 警惕 尽管 还
    D. 鉴证 警觉 即使 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B.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C. 再有一个例子: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桃树可以称为林,那么这里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桃林。
    D.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为引人注目的跳水冠军。
    B. 在专家学者面前还是别随便发表意见,以免
    C. 他的举止是那么,像一个风度翩翩的学者。
    D. 云南的大火烧了整整九天九夜,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那情景真是令人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 “戏曲进校园”效果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曲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B. 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海滨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C. 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是一两句话能奏效的。
    D. 由于生活的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让不少年轻人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是( )
    A. 这次出差,在火车上遇到您的舍侄,我俩交流了很久,很投缘。
    B. 他不过是个孩子,不与他一般见识,我是长辈,还没有这点雅量。
    C. 我年轻时浅,说话办事考虑不周,可能对您有所冒犯,望您海涵。
    D. 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让利促销,我垂询了几款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便宜多少。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A. 首联中“纷纷”本指事物多而乱的样子,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乐,形象描绘出弦管杂错而和谐的效果。
    B. 颔联中“半入”写出音乐悠扬动听而空灵活脱的感觉。
    C.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做具体形象的描绘,是虚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实写。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D. 该诗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何故“锦城丝管日纷纷”呢?含蓄的讽刺尽在其中。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一)
    再有一个例子: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桃树可以称为林,那么这里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桃林。花时已过,现在绿叶满株,却没有一个桃子。半爿旧石磨,是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这些怪样的家具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茶社。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拴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这就不坏!”你也许要这样说。可不是,这里是有一般所谓“风景”的一些条件的!然而,未必尽然。在高原的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树荫作为户外的休息地点,因而添上了什么茶社,这是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但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爿磨石,几尺断碣,还有荞麦和大麻玉米,这些其实到处可遇的东西,看成了此所谓风景区的主要条件,那或者是会贻笑大方的。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现在请你坐下,来一杯清茶,两毛钱的枣子,也作一次桃园的茶客罢。如果你愿意先看女的,好,那边就有三四个,大概其中有一位刚接到家里寄给她的一点钱,今天来请请同伴。那边又有几位,也围着一个石桌子,但只把随身带来的书籍代替了枣子和茶了。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较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温雅得和闺女一般。男女混合的一群,有坐的,也有蹲的,争论着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时时哗然大笑,就在他们近边,长石条上躺着一位,一本书掩住了脸。这就够了,不用再多看。总之,这里有特别的氛围,但并不古怪。人们来这里,只为恢复工作后的疲劳,随便喝点,要是袋里有钱;或不喝,随便谈谈天;在有闲的只想找一点什么来消磨时间的人们看来,这里坐的不舒服,吃的喝的也太粗糙简单,也没有什么可以供赏玩,至多来一次,第二次保管厌倦。但是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的人们却把这一片简陋的绿荫看得很可爱,因此,这桃林就很出名了。
    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1)思考桃林茶社风景区成立的因缘是什么?
    (2) “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一句中“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3)作者插入一段有关贴照博上小号长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4)赏桥文中划线的句子。
    (5)生活处处皆为风景,播写一段你心中比较美的风景。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二)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寒暑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须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食和照顾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芦第,青草和野篙。这些也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备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钢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成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拍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个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途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创、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是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着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这时的我们,头扎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地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长剑骑战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子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子,水牛老了。连田野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因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会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桌基少,干的却是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里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条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五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条小牛的价值,这-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⑪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1)第④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用意?
    (2)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
    (3)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
    (4)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