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期末 专项提高四 标点符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虽然已经是深夜,也感到有点困乏;但他还是把课文温习了一遍。 B. 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罗小黑战记》的电影,你去呢?还是不去呢? C. 她的书柜里摆放着《西游记》水浒传》童年》……等名著。 D. “屋里怎么没有人哪?”我一边说。一边抖着大衣和帽子上的雪。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当前要继续解决新闻不新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一般化的问题,缺乏说服力的问题,缺乏准确性的问题。 B. 有一次,在一个很冷的清晨,“芦柴棒”害了急性的重伤风而躺在床上了(其实这是不能叫作床的)。 C. 特种食品具有防病等医食两用功能,如智力食品:补脑营养粉、醒脑饮料等在营养成分上突出补脑和增强记忆的效能。 D. 当学生们的眼睛和耳朵被其他媒介信息塞满时,留给思维的空间就变得狭窄,于是对文字魅力的体会,对文章内涵的品味也就流于表面了。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 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 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迫切。 B.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 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 B. 每年端午节,人们总要用赛龙舟、包粽子等方式来祭奠屈原(在阴历5月5日)。 C. 请你问问他认识王老师吗? D. 文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历史进步的结果;人类智慧的结晶。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小王来信的意思是:“她在那儿学习和工作都很好,不用惦念。” B. 小王说:“劳动能锻炼人这话是对的。” C.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D.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B.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C. 他特别喜欢听串街的理发师(“剃头的”)手里那把钳形铁铉的声音。 D.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 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 他现在明白了如今参军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C. 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 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9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 扬州城东新区的建设工作刚刚启动时,许多市民都纷纷打听广陵大桥在哪里建,居民小区的住房质量能不能得到保证。 B. 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 C. 为了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国务院最近颁布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D.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诗句,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 在城市,一个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为25万元人民币左右。 B.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向市场投放了纪念车型——特锐·激情。 C. 四项协议顺利签署后,两岸大体上就能完成“三通”进程(通邮、通航、通商),这将为今后两岸关系更加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D. 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