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单元同步训练18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 充沛(fèi)    奢(shē)望    赋(fù)予    拜谒(yè) B. 蹲(cún)点    禁锢(gù)    理赔(péi)    暖壶(hú) C. 庶(shù)民    啼(tí)叫    赝(yàn)品    商贾(gǔ) D. 奔(bēn)跑    把握(wò)    扁(biǎn)舟    差(chā)错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点缀  涰泣  文凭  事实     B. 宽广  的确  鼓励  舟揖 C. 覆没  埋怨  达到  舞导     D. 罗辑  适当  领域  课业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    (      )
    ①在你有兴趣的领域里获得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可以带领你走向________。
    ②播下________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
    ③________你取得满分,________不能骄傲。
    A. 成功  行动  即使  也     B. 失败  行为  虽然  但是 C. 成功  行为  即使  也     D. 失败  行动  虽然  但是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 《“小康”知识问答》专题节目在我市有线广播频道开播了,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市民宣传什么是“小康”。 B. 这项市政排水管网疏浚工程任务重,头绪繁,规模大。 C. 进考场前,一定要把钢笔啦,铅笔啦,小刀啦,圆规啦,直尺啦等文具都带齐。  D.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 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 B. 这点小毛病,算不上什么,,不要放在心上,以后好好干就是了。 C. 奥运会期间,我了运动员的吃苦耐劳,深受感动。 D. 我在那个路口经常看到一个老人坐在凳子上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今年,冰箱厂产品的质量、数量都有所增加。 B. 秋天的济南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C. 列宁有非常渊博的知识和经验。 D. 许多同学昨天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 ②①④③⑤     B. ①④②③⑤     C. ②⑤③①④     D. ①④②⑤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关于课文知识表述有误的是    (      )
    A. 本文作者乔布斯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 B. 本文是一篇目的性强,观点明确的议论文。 C.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D. 议论文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9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大学并不是资讯存在的唯一地点。你可以在图书馆里学习你想学习的科目,但是光拿一本书阅读,并不能成功。你需要与他人一起学习,提出问题,设想答案,并且找出测试自己能力的方法。这一切都不是一本书所能达到的。
    知识的获得必须是宽广的,但是有时候能有深入的挖掘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我读高中的时候,的确花费了一些时间写作软件程式,但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还是有着广泛的课业兴趣。我父母鼓励我,而我也感激他们对我的鼓励。
    我在大学时期选取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课程,而在那三年的时光里,我只修了一门有关电脑的课程。事实上,我对任何一种课业都很感兴趣。有一位家长写信告诉我,他15岁的儿子完全沉溺在电脑的世界里。他说:“我儿子网站设计这一科的分数是A.,但是其他的科目全军覆没。”
    这名少年错了。高中与大学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学习宽广的课业范畴,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与别的同学一起完成课业,让我们有第一手的经验了解团队合作所能达到的力量。无论你对电脑、舞蹈、语言或是其他的科目有很深的兴趣,那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要你继续保持宽广的学习态度。
    我认为有些年轻人让自己陷入狭窄的认同里,他们轻率地作下决定说:“没错,我就是那种会计很棒的人。”当朋友问他说:“你最近都读了哪些书?”他也许会回答说:“我正在阅读有关会计的书。”这就是他们的自我定义,虽然自己也许感到满意,却牺牲了学习宽广知识的机会。
    如果有一个11岁的孩子,在算术方面有惊人的能力,通常会令人相当折服。把算术学好,有助于培养逻辑能力,但是阅读像鲁滨逊·克鲁索的书,也有助于培养逻辑能力,这两者之间并不是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你在高中的时候就沉溺在某一种兴趣之中,你可能会有两种麻烦。第一,等你上大学的时候,可能已经无法改变了。第二,如果你的成绩不好,你就无法进入一流的大学,一流大学里有一流学生,他们可以帮助你学习。
    上了大学以后,才是寻找专门学科的适当时机。在你有兴趣的领域里获得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可以带领你走向成功。研究所虽然也是寻求专业知识的途径之一,但是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大学延伸教育并非永远是最好的投资。
    (1)文中加点的“这样做”是指    (      )
    A.高中阶段,“我”花费一些时间写作软件程式,但大部分时间里,“我”有着广泛的课业兴趣。
    B.在高中大部分时间里,“我”有着广泛的课业兴趣。
    C.“我”感激父母对“我”的鼓励。
    D.“我”在高中花费一些时间写作软件程式。
    (2)下列对“也有助于培养逻辑能力,这两者之间并不是没有相同的地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这两者”指把算术学好和阅读像鲁滨逊·克鲁索的书。
    B.“不是没有相同的地方”改为“有相同的地方”意思没变。
    C.“相同的地方”是指学好算术和阅读像鲁滨逊·克鲁索的书都有助于培养逻辑能力。
    D.“这两者之间并不是没有相同的地方”,用了否定的形式,表达了否定的意思。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学是资讯存在的唯一地点。
    B.知识的获得必定是宽广的。
    C.小学的学习让我们有第一手经验了解团队合作所能达到的力量。
    D.高中沉溺在某一个兴趣中,你不可能会惹麻烦。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0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拉丁文成功三部曲之把握时机
    罗  兰
    居里夫人说:“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某地方民族晚报上,有一次记述林语堂博士当年的一段故事说:
    “有一天,一位先生宴请美国名作家赛珍珠女士,林语堂先生也在被请之列,于是他就请求主人把他的席次排在赛珍珠之旁。席间,赛珍珠知道座上多中国作家,就说:‘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国出版界印行?本人愿为介绍。”’
    “座上人当时都以为这是一种普通敷衍说词而已,未予注意;独林博士当场一口答应,归而以两日之力,搜集其发表于中国之英文小品成一巨册,而送之赛珍珠,请为斧正。赛因此对林博士印象至佳,其后乃以全力助其成功。”
    “据说,当日座上客中尚有吴经熊、温源宁、全增嘏等先生,以英文造诣言,均不下于林博士,故在事后,如他们亦若林氏之认真,而亦能即日以作品送诸赛氏,则今日成功者未必为林氏也。”
    由这段故事看来,一个人能否成功,固然要靠天才,要靠努力,但善于创造时机,及时把握时机,不因循、不观望、不退缩、不犹豫,想到就做,有尝试的勇气,有实践的决心,多少因素加起来才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所以,尽管说,有人的成功在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但认真想来,这偶然机会的能被发现,被抓住,而且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
    机会是在纷纭世事之中的许多复杂因子,在运行之间偶然凑成的一个有利于你的空隙。稍纵即逝,所以,要把握时机确实需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或因循拖延。
    西谚说:“机会不会再度来叩你的门。”这并非说它架子大,而是它也被操纵推挤在万事万物之间,身不由己。
    因循等待是人们失败的最大原因,所以说“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所谓“创造时机”,不过是在万千因子运行之间,努力加上自己的这万千分之一的力量,正图把“机会”的运行造成有利于自己的一刹那而已。林语堂博士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徘徊观望是我们成功的大敌。许多人都因为对已经来到面前的机会没有信心,而在一犹豫之间,把它轻轻放过了。机会难再,这话是对的,因为即使它肯再来,光临你的门前,但假如你仍没有改掉你那徘徊瞻顾的毛病的话,它还是照样要溜走的。
    (1)本文主要用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点的“这个空隙”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引用林语堂博士当年的一段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