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期末(A) 同步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 (qìng)    琴(xuán)    晨(xī)    摧山地(chè) B. 如( pì)    咳(chēng)    拾(zhí)    呕心沥(xuè) C. (yáo)    袅(nuó)    然(zhòu)    惟妙惟(xiào) D. 门( kuí)    气(fēn)    妒(jì)    蓊郁郁(wěng)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 模拟    簿膜    磨肩接踵    有备无患 B. 嗜好    谥号    有峙无恐    吮痈舔痔 C. 弹劾    隔阂    赅下之围    骇人听闻 D. 竣工    疏浚    怙恶不悛    逡巡不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①“据我所知,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还在探讨中,目前还没有推出明确的时间表。”一位接近管理层的税收专家________。
    ②随着奥运会对组织运行水平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技术在奥运会中的________必将更加广泛,成为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技术保障。
    ③在北京一呆就是六年,________教过我的老师不下三位,印象深刻的是我的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
    A. 透露    运用    期间   B. 披露    应用    期间 C. 披露    运用    其间   D. 透露    应用    其间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 《“小康”知识问答》专题节目在我市有线广播频道开播了,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市民宣传什么是“小康”。 B. 这项市政排水管网疏浚工程任务重,头绪繁,规模大。 C. 进考场前,一定要把钢笔啦,铅笔啦,小刀啦,圆规啦,直尺啦等文具都带齐。  D.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依然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别提多高兴了。 C. 习近平主席命令部队严格训练,打造一支的人民军队。 D.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网络建设的迫切需要。 B. 因为读书,你狭隘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变得阳光灿烂。 C. 我市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要求所有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 网购之所以让很多人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下单时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 ①②④⑤③   B. ①④⑤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⑤①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史铁生和朱自清都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B. 培根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C. “社稷”指国家。社,指谷神;稷,指土神。 D. “宗庙”是古代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排比) B. 苍苍的榕树,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夸张) C. 落在路旁的一些红色的花瓣,向我透露着这个园子里的风光。(拟人) D. 我听到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流泉边迎春花的低笑。(对偶)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

    10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
    早秋独夜
    白居易
    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
    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注】①杵:捣衣的工具。
    A. 第一句通过写梧桐叶动,暗示有风,“凉”字则写出秋风乍来的凉意。 B. 第二句通过写邻家的捣衣声。暗示人们在准备冬衣,可见秋天将尽。 C. 第三句写前半夜天还很热,所以诗人还可以露宿屋檐之下。 D. 第四句写半夜诗人因天凉而醒时,月光已照人屋内,顿感有凉意。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一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一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一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咄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
    (1)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是    (      )
    A.由3000个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组成全球海洋观察网,监测海水变化。
    B.用装有海水温度和盐度传感仪的浮标,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关信息。
    C.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
    D.分析和研究浮标探明的深层海水热容量的信息,绘制“海洋气象图”。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远远大于大气密度。
    B.在“海洋一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
    C.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导致北半球气候的不稳定。
    D.海洋洋流的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气候的形成。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根据“海洋一大气层”原理,陆地上大面积水域的热容量,对周边地区的气温也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B.依据“全球海洋输送”理论,重新调控热带海洋洋流的流向,将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宜人的气候。
    C.关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人们就可以有效地预报地球的气候变化,从而避免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明朝羊肉的没落
    李  舒
    有一次看改编版的《水浒传》,记得是杜淳演的西门庆。勾搭潘金莲一折,王婆为他们置了一桌酒席,主菜是炖羊肉。导演还专门为这块羊肉准备了台词:“娘子嫌这羊肉膻?小人却喜欢。最喜欢羊肉膻。”这导演应该没有读过《金瓶梅》。
    《金瓶梅》里,西门庆吃羊肉的次数不算多,虽然西门府家中倒是常备,但多半都是给下人吃。第四十六回里,一碗烧羊肉是给唱曲儿的李娇儿的兄弟李铭吃的;给官哥儿准备的寄名礼中虽有“一脚羊肉”,但哪里比得上“四只鲜鹅,四只鲜鸡”的排场大。
    我小时不大喜欢吃羊肉,只有在冬季,独爱一味带皮羊腩煲。羊肉带皮吃,似乎只是南方习俗,我家中来了里下河地区(今苏中一带)的亲戚,见到羊肉带皮,都大惊失色。周作人的家乡绍兴也吃带皮羊肉,据他考证,韩熙载出使中原,中原人便问起了“江南何故不食剥皮羊?”由此可见,在五代时,江南便有带皮羊肉了。
    羊肉统治中国人的餐桌的年代,已在千年之前。《礼记》里明确规定,君主祭祀时,“牛、羊、猪”是必备,称之为“大牢”,这是只有国君和贵族们才有资格享用的肉食。“大牢”中,牛因为兼具劳动工具的地位,所以吃牛肉的机会便大大减少了。到魏晋之后,人们逐渐减少了家猪的饲养,羊肉开始真正主宰中国人的餐桌。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曾写道“羊者是陆产之最”。唐代《太平广记》中有关肉类的记述总共105处,其中对羊肉的记载就有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
    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热爱到达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最著名的故事来自宋仁宗。《宋史·仁宗本纪》说仁宗皇帝:“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想吃羊肉想到夜里睡不着,这大概对羊肉是真爱了。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需求确实很大,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时减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
    不过,到了西门庆原型生活的明朝,羊肉已经不如过去那么金贵和流行。万历五年,羊肉1斤卖0.013两纹银,猪肉的价格则是0.018两纹银;到万历二十年,猪肉涨到0.02两,羊肉1斤则需要0.015两。《金瓶梅》中,羊肉只做了一回主角。那是在第五十六回,贫寒的常二找结拜兄弟西门庆借钱,西门庆踌躇半日,借了十二两银子,说是“那日东京太师府赏封剩下的十二两银子”,这句话颇让人想起《红楼梦》里凤姐借给刘姥姥的给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常二拿到钱回家,却听到常二嫂的咒骂:“出去一日,把老婆饿在家里。”于是连忙取栲栳上街买了米和一大块羊肉回来。
    回家时,老婆在门口接转——可见期盼之殷切——道:“这块羊肉,又买他做甚?”常二笑道:“刚才说了许多辛苦,不争这一些羊肉,就牛也该宰几个请你。”
    看到这对寻常夫妇的柴米文字,我忽然鼻头一酸,半晌没说出话来。
    (选自《意林》2018年第14期)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杜淳导演专门为西门庆所吃的羊肉设计了台词。
    B.中原人喜食剥皮羊肉,羊肉带皮吃为江南习俗。
    C.在一千多年前,羊肉就开始统治中国人的餐桌了。
    D.《金瓶梅》里羊肉只在第五十六回做了一回主角。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文章以导演设计西门庆吃羊肉的场景推导出他没有看过《金瓶梅》的结论。
    B.文章主要运用羊肉与猪肉的用量与价格对比论证了羊肉的宋盛明衰。
    C.文章列举西门庆借钱给常二与凤姐借钱给刘姥姥的事实主要是为反证羊肉的没落。
    D.文章论证羊肉从统治中国人的餐桌到没落的变迁,主要是按历史时间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五代时开始分化,中原吃剥皮羊肉,江南吃带皮羊肉了。
    B.古代祭祀时的“大牢”三牲中,羊的地位一直比猪的地位高。
    C.贫寒的常二为慰劳妻子借钱买贵羊肉的情节深深打动了作者。
    D.中国历史上羊肉的兴盛和没落与时代和习俗的变迁有关。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苏子愀然,正襟    端坐
    B.乎苍苍              茂盛的样子
    C.沧海之一粟          渺茫
    D.哀吾生之          片刻,时间极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侣鱼虾友魔鹿    去今之墓葬焉
    B.举匏樽相属      吾一日长乎尔
    C.物与我皆无尽也  于其身也,耻师焉
    D.寄蜉蝣天地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山谷中者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客有吹洞箫者  
    D.何为其然也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是苏轼借客人之口表达了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B.选文第一段主要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C.选文第二段苏轼针对“客”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表现了苏轼豁达的胸襟和丰富的学识。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揉碎在浮藻间,________________。
    (2)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
    (4)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5)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

    15 . 下面的“招领启事”在内容、格式上有几处不合理,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招领启事
    各位同学们:
    本人于12月20日下午3:30在学校运动场看台上捡到红色皮夹一只,内有人民币伍拾圆、借书卡一张、饭卡一张、精美图片五幅,请失主速与18级计算机(1)班王爱国同学联系,本人十分感谢。
    2018年12月21日
    18级计算机(1)班:王爱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

    16 . 根据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歌热舞闹新春。春晚是几代人的“春节标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人们的共同期盼。下面是2019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部分节目。
    请从下列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并撰写一段串词,不超过90字。
    ①《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舞)  ②《妙言趣语》(相声)  ③《锦绣梨园》(戏曲)
    ④《可爱的中国》(朗诵)  ⑤《占位子》(小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使儿
    凌鼎年
    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股脑儿交给了葵葵。
    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刻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他走进葵葵的房间,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记者大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访了葵葵。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很入镜。也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商未央比自己取得了成功还激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诸如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要脸……
    妻子忍不住说:“你为什么不解释呢?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说:“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1)说说画线句中省略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第四段中加点词“惊呆”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在塑造人物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小说后,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个村子遇到地震,许多人只能同聚在一口锅里吃饭,富翁用金碗盛着吃,穷人用瓷碗盛着吃,一个乞丐干脆直接用手抓着吃。于是,用金碗的富翁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而用瓷碗的穷人则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只有那个用手抓饭吃的乞丐才痛快地说了一声:“好解饿呀!”
    是的,生活的本质是你吃的是饭,而不是盛饭的碗,真正的高贵是你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而不是举起了华贵的碗。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700字。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