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期中(B) 同步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 彷徨(huáng)    坍塌(tān)    佣金(yōng)    缜密(zhěn) B. 惩创(chuàng)    婆娑(suō)    窒息( zhì)    粘贴(zhān) C. 晕车(yùn)    驯鸽(xùn)    蜕变( tuì)    沼气(zhǎo) D. 蜂窠(kē)    胡诌(zhōu)    怔住(zhèng)    掺和(cān)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 蹂躏  鞭策  闲遐  真知卓见   B. 诉讼  谨记  阔绰  相濡以沫 C. 耕耘  冒然  骤然  纷至踏来   D. 造诣  焦燥  迷雾  蔽帚自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①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被确定为国家发展层面的核心价值________。
    ②________反腐有成绩,振奋人心,但是更应该由此看到形势的严峻,历史经验和现实环境都告诉我们,与腐败作斗争没有“完成时”。
    ③世贸组织裁定中国实施的稀土出口限制________了自贸原则,日前,中国商务部已经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额限制。
    A. 趋向  纵然  违反   B. 取向  纵然  违犯 C. 趋向  固然  违犯   D. 取向  固然  违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 你读过“金缕曲”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 B. 中国的北京、上海,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城市。 C. 十八岁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 D. 若能够在这里再读几年书,该是多么好啊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于是我们开始看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我们的成绩都开始退步。 B. 金穗高粱成熟期,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C. 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了。 D. 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养成了一种的恶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我看见老师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B. 一些青少年患有“手机综合症”,专家正在有效地寻找解决办法。 C.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书籍是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 D. 在本届锦标赛上,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再次取得了优异成绩。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
    ①所以说,种善得福,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努力行善爱惜身体,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
    ②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
    ③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
    ⑤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
    ⑥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
    A. ⑤⑥②①③④ B. ③④⑤⑥②① C. ③④②⑤⑥① D. ⑤⑥①④③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给我三天视力》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过万重山漫想》是中国现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刘征写的一篇散文。 B. 苏辙、辛弃疾合称“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C.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者是马克思,这是他1835年8月12日参加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论文。 D. 《报任安书》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人。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9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是    (      )
    A. 老师,感谢你百忙中抽出时间,洗耳恭听我的倾诉,郁闷了好多天的心情,终于开朗了。 B. 我的同学王华博览群书,文思敏捷,不到半小时,一篇作文就一挥而就,真让人久仰。 C. 我正和老孙聊天,家里来电话,说来了客人,我忙说“失陪,失陪”,起身向老孙告辞。 D. 中国是深受文物盗窃和非法贩运之害的国家,国人强烈要求西方把中国文物奉还中国。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A. 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B. 这首诗以空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捕鱼。 C. 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D. 五、六句写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忧无虑地前后相逐。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
    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邗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运、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具特色的内河文化。
    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实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须通过文物调查与文化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的原因的说明,错误的是    (      )
    A.河堤决口,泥沙淤塞,部分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大运河实际上是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天然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位。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至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肯定和保护。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有利于提升沿岸文物古迹的文化价值,传扬其“古代文化长廊”的美誉。
    B.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流,昔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
    C.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从而加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D.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历史上极具内河文化特色的大运河将会呈现出新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深海呼吸
    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潜水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7%储存在肌肉中,其余的在血液和肺部循环。宽吻海豚在下潜同样的深度时,能将体内39%的氧气储存在肌肉中。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在海豚、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外高。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肉提供以后可使用的能量。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们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7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每分钟107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时,心跳下降到每分钟39次,下降了64%。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3次。
    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痛。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肺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当他快速返回水面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5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避免减压痛的发生。
    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揭示了这一谜底。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米的深度。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它们的肺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入血液。所以深潜动物们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
    (1)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陆地动物。
    B.深海潜水动物体内的肌红蛋白是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决定性物质。
    C.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
    D.深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将氧气大量储存于肌肉中。
    B.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重要原因是不具有急剧降低心率的能力。
    C.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部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在被强大水压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
    D.深海潜水动物由于肌肉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所以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B.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氧气。
    C.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深海呼吸。
    D.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日:“客何为者?”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日:“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日:“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成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日:“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招樊哙出      趁机  
    B.遣将守关者    所以
    C.听细说        却  
    D.樊哙覆其盾地  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是    (      )
    A.头发指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项伯杀人,臣之      虽大风浪不能
    C.人如恐不胜          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
    D.先破秦入成阳者之    假舟楫者.非能
    (3)下列句子与“客何为者”的句式相同的是    (      )
    A.不拘于时  
    B.而今安在哉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樊哙撞倒守门卫士闯入军帐,怒视项羽,此时紧张气氛达到极点。
    B.樊哙性格粗犷却很机智,是一员有勇有谋的武将。
    C.项羽善于采纳意见,面对樊哙的斥责,非但不怒,反而虚心接受。
    D.本段以精炼生动的语言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2)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
    (3)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
    (4)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5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不超过40字)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出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6 .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说明性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纬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石家庄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沦州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沧州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活着的手艺
    王  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树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竞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摘编自<百花园》,有删改)
    (1)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前面写到我对木匠“有些生气”,后文写到“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试结合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分析作品中的“我”为什么会有前后不同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只是孤独。”你如何理解“孤独”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木匠“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标题为“活着的手艺”,而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却是传统手工艺的日趋式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认识,谈谈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手工艺永远“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个小朋友拿着两个苹果,妈妈问:给妈妈一个好不好?小朋友看着妈妈,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此刻,母亲的内心有种莫名的失落。孩子慢慢嚼完嘴里的苹果后,对妈妈说:这个最甜的给妈妈。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