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潍坊华洋水运学校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词(dào) (bì)如 杂(wú) 对(zhì) B. 然(huò) (jùn)永 越(zhuó) 红(yān) C. (báo) 恨(jì) 诬(miè) 哽(yè) D. (pēi) 诽(fēi) 予(jǐ) 踽(j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顺理成章  奇谈怪论  骄揉造作  坐井观天 B. 各得其所  标新立意  迥然不同  相安无事 C. 衣锦还乡  急于事功  屈尊下顾 情随事迁 D. 不可思义  隐约其辞  出神入化  毋庸赘言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弹数曲 快:赶快 B. 以赠之 歌:歌唱 C. 凡六百一十六 言:句 D. 座中下谁最多泣:眼泪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B.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一一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D.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 B. 日本侵略中国,无所不到,他们的旧报,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都倾销到这偏僻的乡村来了。 C.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D. 一般地说,读书愈多,愈有可能得心应手地写作。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 B.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C. 我们之间原本是无话不谈的,可是分别的岁月一长,话就似乎无从说起了,所以尽管有时也想写信问候,却一时又难以下笔。 D. 国庆期间各大城市家电市场热闹非凡,各商家除了降价、抽奖、推出新品和大打广告战之外,也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不过,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      要写出一篇比较令人满意的文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加上一条:多思。      ,写作是一种创造,阅读是读者参与作者的创造,因而需要思索,或者探索。
    A. 或者 因而 因为 B. 而且 因此 因为 C. 或者 因此 因而 D. 而且 因而 由于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将下列四句话排列起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
    ②他对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
    ③马克思是个严格的修辞家。
    ④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
    A. ③②①④    B. ①④②③    C. ③④②①    D. ①③④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B. 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C. 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 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比喻) B. 远海上涌来的浪,掀拱着它,如抖动一匹残旧的绸布。(暗喻) C. 椰子的种子却喜欢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漂流者,任季风与潮汐推动,可以远在母树千里之外的海滩上悄悄的安身立命。(拟人) D. 梦中灵魂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排比)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神奇的生物钢
    ①“生物钢”指羊奶钢,也指牛奶钢。羊奶和牛奶,本与钢铁风马牛不相及,但科学家硬是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②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安妮·穆尔发现,在美国南部有一种被称为“黑寡妇”的蜘蛛,它吐出的丝比现在所知道的任何蛛丝的强度都高,而且它可以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丝织成蜘蛛网。第一种丝在拉断之前,可以延伸27%,它的强度竟达到其他蜘蛛丝的两倍;第二种丝在拉断之前很少延伸,却具有很高的防断裂强度。用这种蜘蛛丝织成的布,比制造防弹背心所用的纤维的强度还高得多。“黑寡妇”蜘蛛丝的优良性能,很快引起科学家的兴趣,他们设想,要是能生产出像蜘蛛丝那样高强度的纤维该多好啊。
    ③科学家想让牛奶的蛋白基因中含有“黑寡妇”蜘蛛丝的蛋白基因,于是就先找山羊进行转基因实验。让山羊与“黑寡妇”蜘蛛“联姻”,将蜘蛛蛋白基因注入一只经过特殊培育的褐色山羊体内,在这只山羊产下的奶中,有大量柔滑的蛋白质纤维,提取这些纤维,就可以生产衣服。
    ④实践表明,由转基因羊奶纤维造出的布,比防弹衣的强度还高十几倍。这种超强坚韧的物质,是阻挡枪弹射击的理想材料,也可以用来制造坦克、飞机与装甲车,以及作为军事建筑物的理想“防弹衣”。根据国外的资料,从一只羊每月产下的奶中提取的纤维,可以制成一件防弹背心。美国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蜘蛛丝的专家称,利用这种纤维制成2.5厘米粗的绳子,足以让一架准备着陆的战斗机完全停下来。科学家给这种物质取名叫“生物钢”。羊奶与牛奶变成的“生物钢”,不仅有钢铁的强度,而且可以生物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替代引起白色污染的高强度包装塑料和商业用渔网,还可用做医学方面的手术线或人造肌肤。科学家设想,如果让转基因山羊大量繁殖,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生物钢”用于工农业生产与国防战略。考虑到山羊对植被的破坏性,对牛进行转基因实验的前途更为广阔,而且一头牛的产奶量比一只山羊的产奶量高得多。
    (摘自《读者》2005年第12期《动物带来的高科技》,有删节)
    (1)从原文看,以下对“生物钢”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将羊奶牛奶这些本与钢铁不相及的东西巧妙地联系起来,是用一种特别的纤维物质达到的。
    B.美国南部一种被称为“黑寡妇”的蜘蛛吐出了比现在所知道的任何蛛丝强度都高的丝。
    C.一种从通过了转基因实验的羊或牛的奶中提取的高强度高韧性的新型纤维物质。
    D.一种比防弹衣强度要高十几倍的可用于军事医学等方面超强坚韧的物质。
    (2)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巧妙结合”指的是将蜘蛛蛋白基因注入经过特殊培育的山羊体内的转基因实验。
    B.生在美国南部被称为“黑寡妇”的蜘蛛能吐两种丝,一种具有很强的延伸性,一种具有坚韧性。
    C.文中的“联姻”,意思是把一种生物基因提取出来再注入到另一种经过特殊培育的生物体内的转基因实验。
    D.美国生物学家穆尔发现了一种超强度的蜘蛛丝并利用山羊进行转基因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关“生物钢”的研究,引起了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因为其成果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与国防战略,前景十分可观。
    B.“生物钢”不仅超强坚韧,能阻挡枪弹射击,而且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环保型材料。
    C.由于山羊对植被有破坏性,提取“生物钢”的实验可以“易之以牛”,其效果将更好,优势将更明显。
    D.科学家用绵羊研究克隆,用山羊研究生物钢,可见,羊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的好材料。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各题。
    美美与共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强势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文化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是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的中华文化。
    B.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形形色色的“异文化”,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C.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D.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有所“选择”的心态。
    (2)不能直接作为“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的论据的一项是(  )
    A.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容易产生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的倾向。
    B.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
    C.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D.今天的中国学术界,容易产生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态度。
    B.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现在已经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C.我们不要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D.要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想,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沛公霸军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诸侯            内:接纳
    C.秋毫不敢有所            近:接触、沾染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感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至丹以荆卿
    B.贪财货/冰,水为之,而寒
    C.私见张良,具告事/申之孝悌之义
    D.今人有大功击之/择善从之
    (3)下列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可不自来谢项王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
    C.关,毋内诸侯
    D.常以身蔽沛公
    (4)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得到刘邦部将曹无伤的密报“沛公欲王关中”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决定“飨士卒”“击破沛公军”。可见项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B.张良得知项羽要攻打沛公,认为刘邦有难时自己“亡去不义”,于是把这紧急情况告诉了刘邦。可以看出张良忠心为主。
    C.刘邦在危急时刻,采纳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借项伯的嘴向项羽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可以看出刘邦善于应变。
    D.项伯私见张良,密告军情,还把刘邦的话转述给项羽,竭力为刘邦说情。可以看出项伯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任选三句)(3分)
    (1)《诗》三百篇,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爱而不见,                     
    (4)闲来垂钓碧溪上,               
    (5)               ,但愿长醉不复醒。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近年来,我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一些尴尬:年轻人不懂得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他们更感兴趣的是诸如圣诞节之类的“洋节”。某网站针对这种现象向网友征集留言,请写下你的留言。(3分)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下面是某职业中专为张凡同学开具的证明信,请找出四处错误。(4分)
      XX公司:
      张凡同学系我校2020级机电专业学生,已于2021年7月学业期满毕业,欲到贵公司应聘岗位,但中专毕业证丢失,经审查,确系我校毕业生。
      特此证明。
      此致
      敬礼
               2021年4月5日
               山东省XX职业中专(盖章)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仰望,就是发现崇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精神昂扬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突然体会到一种无以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他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崇高,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淹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犹如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了我的眼睛!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远方的木船己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⑦又一次,我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奔泻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
    (1)文中多次写到“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4分)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人生在世,不能总是,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
      (2)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
    (3)阅读文章③④段,分别指出俄罗斯老画家和哲学大师康德仰望天空时的感受是什么。请摘录文中词语回答。(2分)
    (4)文中第⑦段说:“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3分)
    (5)文中第⑧段说,当我们仰望“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这些事物时,内心会涌起“波澜”和“涟漪”。请从中选择一个,描写该事物并表达你的感悟。(2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
      ②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李大钊
      ③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列夫·托尔斯泰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