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一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 (qiàn)    骨眼(jiē)    聒不舍(qiáng) B. (qiāng)    淋淋(xiě)    万恶不(shè) C. (jìn)    入场(quàn)    歌载舞(zài) D. (chóu)    芝麻(hù)    博闻强(zhì)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琼西正躺着,安祥地编织着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毛线披肩。 B. 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C. 只要我认真的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嗤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 D. 河里船舶往来如织,轧轧地响着,有飞速的快艇,也有喷着鼻息的没精打彩的拖驳。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郑州是京广、陇海两条铁路的________ 点。
    ②无论谬论的声音有多大,最终都________ 不了真理的话语。
    ③道德________ 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________ 实践起来却很难。
    A. 交汇  淹没  虽然  但是 B. 交会  淹没  虽然  但是 C. 交会  湮没  既然  那么 D. 交汇  湮没  既然  那么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 据说:台湾所产的蝴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名列世界之冠。 C.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 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甲、乙、丙、丁等)和“地支”十二个字(子、丑、寅、卯等)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 站在泰山之巅,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受真让我 B.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 C. 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兴致勃勃地捕捉那些的蝴蝶。 D.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们的心弦,在感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 在男子58公斤级比赛中,济南选手击败对手获得冠军并取得金牌。 C. 新形势下的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 D. 空中飘来一丝优雅的琴音,那跳动的音符在我的耳畔浮现回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②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
    ③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④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
    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A. ④⑤②③① B. ④②⑤①③ C. ②④⑤③① D. ②①④⑤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一碗清汤荞麦面》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栗良平,主要发表的作品有《纺织公主》《又听到二号汽笛》《穿越战国时代的天空》等。 B. 莫泊桑,19世纪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最后一片叶子》等。 C. 曹雪芹,近代小说家。名霑,字雪芹,号梦阮。“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D. 汪曾祺,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作品有小说集《蒲桥集》,散文集《邂逅集》,小说有《受戒》和《大淖记事》。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B. 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C.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A. 首句点明节令、环境,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 B. 第二句“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 C. 末两句写树阴、写莺啼,句句从实际着笔,构成一幅明丽的意境。 D. 此诗写昼寝梦中所见所闻,四句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
    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岀现的偏差。
    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
    “健康囯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1)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是对传统卫生改革与发展模式的突破。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结合各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分阶段发展逐步提升的。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居民健康问题的战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学科。
    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杨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下列对“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B.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C.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考古界的殷墟发掘。
    D.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文章在论述上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C.在内容上侧重于介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产生的影响。
    D.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A)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B)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C)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D)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到……去
    B.硿硿                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C.余方欲还          心惊
    D.汝之乎              认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自以为得矣          而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B.徐察之              吾尝终日思矣
    C.涵淡澎湃而此也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俗人言也
    D.不知浅深            亦各言志也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恰当的是
    A.我确实觉得可笑,并不相信。
    B.又有一种声音,好像老人又咳又笑,从山谷中发出,或者说是鹳鹤的声音。
    C.波浪激荡撞击并且产生这种的声音。
    D.那噌吰的声音,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啊。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和以动衬静手法,把大石、梄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
    B.文中用了“磔磔”“噌吰”“窾坎镗鞳”等贴切的拟声词,读来朗朗上口,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C.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相同,都是写其声,后写其名。
    D.作者对儿子说的一段话,表明了他深信他自己通过实践已找到石钟山命名的真正的原因。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________________,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___________。
    (3)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蛟龙生焉。
    (5)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难

    15 . 在某环境整洁、风景优美的名胜游览区,一游客随手扔掉饮料罐。一位清洁工见状批评该游客不文明行为,但游客却说:“我不扔,你不就因为没事干而下岗了吗?”清洁工按照这位游客的“逻辑”说了反驳他的话,说得游客哑口无言。请以清洁工的口吻,续写两句话。
    “为了我不下岗,你就可以乱扔了。那么,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山东省某职校将于2021年5月2日8点在学校体育场举办一场招聘会,要求学生带上相关证书积极参加。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通知。要求格式正确,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界河
    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二百公尺内为禁区。
    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偷偷潜下河的是一位中士。一天早晨,中士下河潜入水中。不久当其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河去了。没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一听到潺潺流水,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现在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可司令部的命令却是……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夜里,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的河水声萦绕在他的耳际,仿佛家乡节日演奏的合唱,令他不得一丝安宁。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其他的士兵正睡得很香,最后,他也渐渐进入了梦乡。他做了一个梦,一个噩梦。起先,他似乎见到了它——一条河。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一瞬间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肤色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可是他没能朝她跑去,因为一只无形的手仿佛紧紧攫住了他的后背。
    他醒了过来,精疲力竭,天还没有亮终于来到河边。他停下脚步注视着它。瞧这河!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他们的一种幻觉,一种错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他赤裸的身躯进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颗子弹刻下的疤痕的肉体,顿时感到变成了另一个人。无形中,宛如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他时而仰泳,时而侧泳,任凭自己随波逐流。他还不时进行长长的潜泳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果真抓住了!他恰巧就在树干边浮出水面。真是太妙了!可就在这瞬间,他发现约在三十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仔细看清楚。对方也看到了他,也停了下来。两人面面相觑。
    倏地,他一下子又恢复了原来的自我——一个经历了两年半战火洗礼的士兵。
    他无法断定面对他的那个人是否是自己的战友,抑或是那边的人。他们都惊得呆若木鸡。一个喷嚏打破了平静的僵局。这是他打的喷嚏,像往常一样很响。紧接着对方开始向对岸快速游去,他也分秒必争。两人使尽全力游向自己的岸边。他先上了岸,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了枪。还好,对方刚出水,正朝自己搁枪的地方跑去。
    他举起枪,开始瞄准。对他来说,要打中对面的脑袋实在再简单不过的了。对方赤裸着身子在约二十米的地方奔跑,这是极易瞄准的活靶子。
    不,他没有扣动扳机。那边的人就在对岸,恰似娘胎里出来的一样,赤条条一丝不挂。他站在这边,也赤裸着身子。
    他不能扣动扳机,两个人都是赤条条的,赤条条的两个人,一丝不挂。没名没姓,没有国籍,没有穿咔叽布军装的自己。
    他不能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河并没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当对岸枪声响起时,他只是瞥见有几只鸟被惊起。他倒了下去,先是颓然跪下,随之整个身子直挺挺地扑倒在地上。
    (有删改)
    (1)从全文看,小说开篇叙述司令部的命令及相关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小说情节的两种特点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小说中“他”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画线的语句,综合概括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小说结局分别改为以下两种情况,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①“他”最终扣动扳机,将“那边的人”射杀。
    ②双方均未开枪,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个年轻人跋山涉水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到水里却沉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他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车的木炭。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700字;⑤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