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第二册第七单元测试卷三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 )
    A. 清沙(zhǔ) 憬(chōnɡ) 倒(liáo) B. (bīng) 猿(xiào) 呼(háo) C. 折(cuò) 萧(xiāo) 死(cù) D. 红(yān) 青(lài) 混(xiáo)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诗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急天高猿啸哀 B. 诸清沙白鸟飞回 C. 万里悲秋常作客 D. 艰难苦恨繁霜鬓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下列诗句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年 B. 无边萧萧下 落木:指秋天树木落叶 C. 苦恨繁霜鬓 艰难:语义双关,既指自身,又指国家。 D. 新停浊酒杯 潦倒:这里指衰老多病,又不得志。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4 . 下面四副对联,纪念的人物分别是( )
    ①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②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③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校碑阑栏梦随玉笛俱飞。
    ④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A. 司马迁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B. 屈原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C. 屈原 李白 李清照 杜甫 D. 辛弃疾 李白 柳永 陆游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说的多而冗一定不如说的少而精,写家的本领在于能借助语言把思想感情      地说出来。
    ②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       .
           从安静中       能产生出伟大壮丽的事业。
    A. 简练 权力 只要 就 B. 精炼 权利 只要 都 C. 精炼 权利 只有 才 D. 心酸 权力 只有 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B. 我策划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以《弥漫(中国气味)》为主题词。 C. 叶圣陶曾说写作品“在语言使用上也该遵守节约原则,"要“把文章的‘水分’挤掉一点”。 D. “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 这段时间,他们一直靠从老家带来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填充肚子。 B.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终于让我们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的成绩单。 C.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公交站点等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的一种新形态。 D. 目前各学校青年教师所缺乏的一是理论水平不高,二是实践经验不足。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风”“天”“啸”分别与下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 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 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 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在抑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    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    的心境。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    描写,整句属于    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    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    ,感情更加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的    风格。
    (2)宋代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作简要分析。
                                                                                   
                                                                                   。
    (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领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C.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D.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3)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怒号”从视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听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C.诗人“倚杖自叹息”,是叹息群童抱茅“欺我老无力”,这一行为太顽劣了,为他们年少无知、缺少管教而叹息。
    D.此诗选自《杜诗详注》题目中的“歌”字代表了诗的体裁。全诗先议论,后叙事抒情。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