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第二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然(sǒnɡ) 种(niù) 瘦(xuē) 享(xīn) B. (jiù) 缩(cù) 形(hái) 生(jiàn) C. 然(yǎn) 烙(páo) 探(ɡuī) 牲(Iǐ) D. (kē) 陷(yǎo) 或(jiān) 朱(t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诡秘 寒喧 乌云笼罩 惴惴不安 B. 蹒跚 形骸 宽宏大量 安分耐劳 C. 淘箩 祭祀 异乎寻常 阴谋鬼计 D. 驯熟 烟蔼 逆情悖理 寻死觅活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两个老同学十几年不通消息,彼此间      起来。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悠然”二字,真是      得很。
          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A. 隔阂 高雅 倘若 那么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B. 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C. 当生命中的厄运来临,我们是俯首屈从、自甘沉沦,还是积极面对、勇于挑战? D.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故国不接纳他,当商鞅被复仇的人通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只好带着为数寥寥的徒属北上击郑,作无望的困兽之斗。 B. 众多文艺界人士全新打造的2014最新造型惊艳大胆,让人眼前一亮,真可谓沸反盈天、争奇斗艳。 C. 他是个精明强于的人,种地,搞养殖,很快把自己家的小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因此他被乡亲们"请”了回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D. 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和常人无异,某些老同志还说他们“少不更事”,但一谈起缉毒来,大家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专业和智慧。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 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       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
    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
    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
    ⑤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
    A. ④①③⑤② B. ⑤②①③④ C. ④⑤②①③ D. ⑤②③①④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 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 ——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是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但他始终没有拾头,所以全不觉”“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两句反映了短工的什么态度?
    (2)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赏析“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一句。
    (4)结合选段概括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有哪些?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明天(节选)
    鲁迅
    “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了?”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几天,确凿没有纺纱的声音了。但夜深没有睡的既然只有两家,这单四嫂子家有声音,便自然只有老拱们听到,没有声音,也只有老拱们听到。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们呜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阿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在何小仙对面坐着的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此时已经开好一张药方,指着纸角上的几个字说道:
    “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
    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 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变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 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子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第一个问题是棺木。单四嫂子还有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都交给了咸亨的掌柜,托他作一个保,半现半赊的买一具棺木。蓝皮阿五也伸出手来,很愿意自告奋勇;王九妈却不许他,只准他明天抬棺材的差使,阿五骂了一声“老畜生”,怏怏的努了嘴站着。掌柜便自去了;晚上回来,说棺木须得现做,后半夜才成功。
    掌柜回来的时候,帮忙的人早吃过饭;因为鲁镇还有些古风,所以不上一更,便都回家睡觉了。只有阿五还靠着咸亨的柜台喝酒,老拱也呜呜的唱。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老拱的歌声早经寂静,咸亨也熄了灯。单四嫂子张着眼,总不信所有的事。——鸡也叫了,东方渐渐发白,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银白的曙光又渐渐显出绯红,太阳光接着照到屋脊。单四嫂子张着眼,呆呆坐着;听得打门声音,才吃了一吓,跑出去开门。门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背了一件东西; 后面站着王九妈。
    哦,他们背了棺材来了。
    (选自鲁迅《呐喊》,有删改)
    (1)小说在塑造单四嫂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要写深更半夜没有睡的两家?
    (3)小说以“明天”为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