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二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三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护(bì) 使(suō) 自(yǔ) 众口金(shuò)
    B. 声(zī) 城(yuán) 戏(xuè) 自自受(zuò)
    C. (kè) 谣(pì) 雄(xiāo) 纨子弟(kuǎ)
    D. 好(pì) 大(nuò) 憬(chōnɡ) 径通幽(q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月光好像也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了一片模糊。
    B.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
    C. 在她这样的小姑娘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大度。
    D. 这车轮钢轨时发出“不停,不停”的声音。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     地嘟囔着
    ②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     
    ③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      
    A. 不动声色 检阅 空旷 B. 不动声色 检查 空荡
    C. 不知所措 检阅 空旷 D. 不知所措 检查 空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金矿埋藏?
    B. 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庄这一站。
    C. “香雪,过来呀,看!”凤娇说。
    D. “北京话”抱着胳膊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香雪看到这不幸的事件突然发生的时候,她不由得提心吊胆,
    B. “北京话”在车厢里跟大家,帅气的样子吸引了许多人。
    C. 电信诈骗团伙作案的手段令人
    D. 香雪迷茫了,大家都看着她那的大眼睛,不知道该怎么办。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看到大家对大城市的向往,使香雪受到感动。
    B. 通过一辆货车缓缓地驶入台儿庄,已经使大山里的女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深深地向往。
    C. 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爱着自己的国家,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充满爱的地方。
    D. 无论哪里的天地呦,都一样是培育我们的温床!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     ,     '     ,她们开始和和气气地做买卖。
    ①这五彩缤纷的一分钟 ②就在这个一分钟里
    ③竟变得更加五彩缤纷起来 ④日久天长
    A. ②③①④ B. ④①③②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②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A. “楚酒困人三日醉”从陈居士爱喝酒可以看出他性格洒脱的特点。
    B. “园花经雨百般红"写出了陈居士饱经摧残的人生阅历。
    C. “亭角寻诗满袖风"表现了陈居士热爱诗歌创作的特点。
    D. 从整首诗歌,我们可以推断出陈居士具有文人雅士的一般特点。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人无诚不行
    ①信,是一种行为验证,然而“诚信”这个词,“诚”在“信”前,“诚”比“信”更为重要,诚,是内心自觉。诚信,必须心意真诚,才好信守约定,
    ②所以孔子论诚信,为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言必信,行必果"之后加了一句令人惊愕的话:“言必信、行必果,轻轻然小人哉!”出言就必须要信守,做事就必须要坚决,这并非君子所为,而是小人行径!这句话真是石破天惊!言行一致并不一定代表诚信品格?—在孔子这句话里,就涉及了“诚”的重要性:假如被迫做出的承诺不是本心所愿,假如一时糊涂的约定不是正义所为,那么还要去义无反顾地践行它吗?假如对坏人做出了违心承诺,假如做坏事顺从了错误约定,这些权宜之计、这番歪理邪说反倒要如约信守吗?当然不是!
    ③对孔子这句惊人论断,孟子就深以为然,孔子说了小人的言行,孟子便明确说君子的言行。《孟子》中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又所在。”“惟义所在”,唯有正义存在,才能心正意诚。
    ④所以宋人晁说之就说:“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人无信不可立,心不诚更不能行。不讲首要的诚心实意,仅凭“信”的结果来衡量人品未免会有失偏颇。没有心之诚在前,信之行就成了刻板的教条、拘泥的桎梏、僵化的思维、固执的行径、不情不愿的强迫、形式主义的空洞。
    ⑤《大学》里论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孟子所言的正义、正心,都是从“意诚”开始的。能秉真诚之性、能怀赤诚之心、能发坦诚之言,才能拥有正直的心,才能遵循正义的理,才能奉行正义的事。
    ⑥而《中庸》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心诚才能明了真理,明了真理才算真正心诚。所以,在不明理时做出的错误承诺,本就是心不正,意不诚的,怎能再信其行、顺其非,让错误更加荒谬地履行?
    ⑦“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贯穿了万事万物的始终,不诚就没有万物,因而君子以诚为贵。这也正是“中庸”这一智慧思想的重要出发点,中庸之道的做法就是:本于诚,用于中,致于和。
    ⑧“诚”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先做到“诚”,而后才能达到《孔子家语》里描述的理想状态:“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诚信这个词因而涵盖着内外两方面的意义:诚于中,信于外。中庸之道要“本于诚”,诚信之道要“诚于中”,由此可见,诚之为贵,就在于它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点,若本末倒置,只要求表面行为的达标而忽略了对内心意愿的安顿,便是缘木求鱼,背离了“诚信”的本质意义。
    ⑨《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只有天下最为真诚的圣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德性,了解天地万物化育的道理。
    ⑩国之诚信,在固邦,在安民;人之诚信,在立世,在明道。
    (摘自光明网,有删节)
    (1)联系上下文分析,以下选项中最符合第二自然段中“硁硁然小人哉”中“硁硁然"意思的是( )
    A.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
    B.出乎意料的样子。
    C.没有判断能力,不问是非黑白,浅薄固执己见的样子。
    D.快速行走的样子。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提出“诚”和“信”的辩证关系,认为“诚”"信"二字中更重要的是“信”。
    B.“诚信”是一种重要的优良品质,我们做出的承诺和约定,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
    C.《中庸》思想认为,没有“诚”就没有万事万物。
    D.“诚”是君子最应该看重的,关乎着内心的本源和做事的出发点。
    (3)下列最符合选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只要心意真诚,就能很好地信守约定。
    B.出言就必须要信守,做事就必须要坚决。
    C.心之诚在前,信之行就不刻板、不拘泥、不僵化。
    D.意诚开始,才有正义、正心。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哦,香雪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1)文中画线句子的描写作用是什么?
    (2)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请说出你的理解。
    (3)“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请赏析这句话。
    (4)请分析结尾的作用。
    (5)通过对香雪的描写,你收获了什么?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