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zhuì) 听(línɡ) 沌(hùn) 毛骨然(sǒnɡ) B. (chà) 废(tuí) 久(mǐ) 残剩饭(ɡēnɡ) C. (hái) 鸽(xún) 谢(diāo) 无动于(zhōnɡ) D. 永(jùn) 皱(zhě) 沙(lì) 级而上(shí)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辩论 蕴涵 扑朔迷离 B. 苍穹 喧哗 明辨是非 C. 决窍 云霄 按部就班 D. 脊梁 椭圆 水泻不通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          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中央电视台同时在3个频道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报道国家领导人出访,改变了以往时政新闻报道时效             的弊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③朋友是一把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 界限 落后 虽然/但 B. 界线 落后 即使/也 C. 界线 滞后 即使/也 D. 界限 滞后 虽然/但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B. 我不知道这条路走不走得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 她买了各种颜色的水果,如红色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色的芒果、香蕉等。 D.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公司严禁私自外出,个别员工还是,我行我素。 B. 同学之间要互相包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怀,影响团结。 C. 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来,一直,日理万机。 D. 美食节上,各地的奇瓜异果、特色小吃,市民大饱口福。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 他离开故乡多年,无时无刻不想回到故乡亲人的身边。 B. 公安部门希望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再违法犯罪。 C. 享有“国宝”之称的丹顶鹤近年来成倍减少,目前仅存千余只。 D. 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置而成的。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对下列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是 ( )
    ①凡是普通的花草树木,随便地种在盒子里的,例如菊、月季、杜鹃等,只能称为盆植。
    ②如果是盆栽,那就要树干苍老,枝条经过整理,形成了美的姿态,方才合格。
    ③一般人对于种在盆子里的花草树木,统称为盆景,其实是有分别的。
    ④此外还有水石,以石为主体,或横峰,或竖峰,用水盘盛了水来供着,也要点缀几件小玩意。
    ⑤至于盆景,那么除了将树水作为主体外,还要配以拳石或石笋,和屋、亭、桥、船、塔与人物等。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⑤③②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①②⑤④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郁达夫,中国现代文学家,他的《我的母亲》是有名的散文。 B. 毕淑敏,我国当代作家,她的处女作是中篇小说《昆仑殇》。 C. “社稷”指国家。社,谷神。稷,土神。 D. 雨水、春分、清明都属于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是( )
    A. 这是您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 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很感谢您。 C. 我们家家教很严,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秋雨夜眠
    [唐]白居易
    京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A. 首联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凄凉悲苦的基调。 B. 颔联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窗外秋雨淅沥,屋子里“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淡泊的情怀。 C. 颈联写燃料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写添燃料暖被再睡,生动地描绘出闲适的老翁形象。 D. 尾联写一夜秋风秋雨,树叶飘零满阶,然而老翁对此漫不经心,心境清静淡泊。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往往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冷成金《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信息时代”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信息时代使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
    B.对于年轻人来讲,这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C.传统出版业较多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而网络信息则相反。
    D.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但事实并非如此。
    (2)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重要性凸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B.只有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经典阅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C.就像是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一样,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
    D.经典阅读一定能让我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义的是( )
    A.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
    B.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C.经典阅读中小说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D.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丝丝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奇异的“海底声道”
    邓文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在大洋深处有一些深海声道可以让声波传得很远。在深海声道中,声音可以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的迹象。后来的科学家还为此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3小时43分钟后,竟然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听到了。计算起来,这颗炸弹爆炸后的声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环绕地球达半圈!
    经过理论分析,科学家发现,这是因为大自然在大洋深处造成了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的深海声道。海水下的声速基本上由温度和海水压力控制:温度愈低,声速也愈慢;而海水压力愈大,则声速愈快。大洋中的水温从总的来说是太阳照射造成的,因此温度总是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到一定深度后温度就不再改变,形成深海等温层。而海水压力却只与深度有关,深度愈大,海水压力就愈大。因此,如果从海面向下观察,就会发现,声速先是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而变慢,当下降到一个最低值时,海水温度不再改变,这时,声速就会随海水压力增大而变快。
    这样,声波传播的速度在整个海洋中变成了上下两层,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在这两层交界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声道轴,由于声波在传播中总是向声速慢的界面弯曲,因此声道轴上方和下方的声音都会折回声道轴。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这样,声能被限制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这就像在声道轴上下各放一块反射声音特别好的大平板一样,声音总是在这两块平板之间来回反射,能量不受损失,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这就是“海底声道”。
    深海声道经常受到复杂海况的影响,海洋深度的变化、海底山脉的阻挡都是障碍。一般说来,如果海的深度变浅,对声道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不浅到声道的下界,影响就不大如果越过了下界,声道中的部分声波能量就会受损。海底愈浅,声能受损就愈严重。如果海底穿过整个声道,那么声道效应就没有了,声道就消失了。
    (选自《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有删减)
    (1)在海水下的声速与温度和海水压力的关系是( )
    A.温度愈低,声速愈慢。 B.温度愈低,声速愈快。
    C.海水压力愈小,声速愈快。 D.海水压力愈大,声速愈慢
    (2)根据文意,不属于深海声道“奇异”特点的是( )
    A.深海声道可以使声音传播到很远而没有减弱的迹象。
    B.在深海声道中声速基本上不再受温度和海水压力的控制。
    C.在深海声道中传播的声音能折回声道轴而能量不受损失。
    D.声能在深海声道中总是被限定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
    (3)联系上下文,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是( )
    A.在声道轴上方,随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会越来越低,声速也因此而越来越慢。
    B.在声道轴下方,声速和海水深度成正比,和海水温度成反比。
    C.这样的声速差别正是使声道轴上下方的声音不断折回声道轴的重要原因。
    D.声道轴上下方声速的变化基本上是太阳照射和海水压力影响的结果。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楺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而闻者 彰:表彰
    B.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水
    C.不积小流,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
    D.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 假舟楫,非能水也
    C.吾尝歧望矣 登高
    D.青,取于蓝 锲而舍
    (3)下列句子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句的句式相同的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马之千里者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段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文段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上空缺的名句。(3分)
    (1)身既死兮神以灵,                            
    (2)捐躯赴国难,                                   
    (3)                                  ,后天下之乐而乐。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5 . 请仿照下面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句式基本相同,语意连贯。(3分)
    感谢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丰富了你的心灵;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唤醒了你的良知;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16 . 下面这则请假条在格式和表达方面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请假条
    杨老师:
    我昨天晚上睡觉着凉了,有点发烧,需要回家去医院治疗,特向您请假两天。我想您一定不会拒绝我的。
                                                                                                                                     2023年9月18日
                                                                                                                                                     王宁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这样的父亲
    马丽
    ①秋末冬初,寒意渐浓。办公室的门忽然无声地开了一条缝,却不见人。正诧异间,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伸了进来。
    ②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过了两三秒钟,才看见蛇皮袋后面有一个和袋子一样脏的中年男人,两眼通红,一脸倦容,头发零乱。头上还黏着草屑,穿着一件皱巴巴褪了色的衣服,右手的袖子卷过手肘,左肩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包裹。他迟疑地从门缝中挤进来,似乎感到了大家目光中的厌恶,于是停住脚步,小心翼翼地问:“张老师……在吗?”
    ③“哪个张老师?”
    ④“就是我儿子的班主任呀。”
    ⑤“你儿子是哪个班级的?”
    ⑥他说了一个班级,并报出了他儿子的名字,同事中有几个人便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都是那个学生的任课老师,都惊讶于那样出色的孩子的父亲竟是这个样子!
    ⑦有人告诉这位父亲,他儿子的班主任出去了,让他先进屋等一会儿。男人小心地走了进来,他把两个包放在地上,人也“扑通”一声坐下去,直接坐在了地上!大家都愣住了,纷纷叫他起来,让他坐到椅子,他却着急地连连摇手。
    ⑧大家不再坚持,转而询问他从哪里来,找儿子做什么。
    ⑨听到热心的询问,他的声音忽然哽咽了。他说,两年前,他妻子因受惊吓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家人稍一疏忽,她就离家走失了。两年来,四处求医问药,仍没有好转。前些日子因忙农活疏于看护,妻子再次离家。他风餐露宿,不分日夜地已经寻找了近一个月。说到这里,男人长叹一声,窝在眼里一汪泪终于滚落下来……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有人给他纸巾,他摇摇头,从衣袋里扯出一块皱巴巴的手帕,到门外去擦。
    ⑪同事小余默默地起身,倒了杯水递给他。小宁把自己刚买的两张热馅饼放到男人的袋子上。其他人都从座位上站起来,不知谁带的头,有人把一些纸币放到他的包袱上。
    ⑫男人有些不知所措,涨红着脸,慌忙摆着手:“不。…不是的,我不是这意思,我是来看看孩子的。”他拿起小宁给的馅饼说:“老师给的这个,我要。”随即把那些纸币抓起来放到就近的桌上,说:“这个我真不要,那成啥啦!”
    ⑬张老师回来了,男人简略地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然后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纷纷夸他儿子,他听了,点着头,脸上的愁容散去不少。
    ⑭张老师出去叫他的儿子,男人不安起来,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只见他快步走到镜子前把自己从头到脚仔细地整理了一遍。做这些时,他似乎完全忘了身边的其他人。
    ⑮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男人侧耳听了听,忽然现出了紧张的神色,他飞快地把自己掉在地上的“家当”塞到桌下,再次扯了扯衣服,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零碎但叠得十分整齐的钞票,看得出,那是他给儿子准备好的生活费。
    ⑯门开了,张老师的身后走来一个个头高高、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一进门就冲男人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脆脆地喊了一声:“爸!”
    ⑰这时候,我发现,一直卑微拘谨的男人挺直了身子……
    ⑱他和儿子说话的声音,和所有过着平静幸福生活的父亲没什么两样。儿子沐浴在父亲话语的春风中,脸上泛着红晕,微笑着,不断地点着头,神色中没有一点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生出的难堪和差愧。如果说这之前这位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⑲我的眼睛湿润了,惊叹于这种变化且深深为之感动。看着四周,同事们的脸上也写着同样的感动和敬重。我们惊叹这奇迹,更敬重这奇迹的创造者一父亲!我们也终于明白这样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2)从文中找出“我们”对“父亲”感情变化的词语,填在下面括号里。
    厌恶—( )—同情—( )—感动—( )
    (3)从全文看,第②段对父亲形象的刻画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十七段画线的句子,并阐述其表达效果。
    (5)文章结尾说“父亲”是“奇迹的创造者”,具体说说“父亲”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古至今,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美在自然,芳草萋萋,落英缤纷,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美在生活,奋斗的激情,成功的喜悦,真挚的友情,温馨的亲情;美在艺术,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书法的飘逸,画作的瑰丽;美在品德,真诚善良,宽厚正直……美,无处不在,又各不相同。
    请以“                 ,我心中的最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需补全题目。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