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第一单元 同步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 彷徨(huáng)    坍塌(tān)    佣金(yōng)    缜密(zhěn) B. 惩创(chuàng)    婆娑(suō)    窒息( zhì)    粘贴(zhān) C. 晕车(yùn)    驯鸽(xùn)    蜕变( tuì)    沼气(zhǎo) D. 蜂窠(kē)    胡诌(zhōu)    怔住(zhèng)    掺和(cān)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 蹂躏  鞭策  闲遐  真知卓见   B. 诉讼  谨记  阔绰  相濡以沫 C. 耕耘  冒然  骤然  纷至踏来   D. 造诣  焦燥  迷雾  蔽帚自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①台长欧阳常林表示,新生的综艺节目,不完善是________的,这是正常的。
    ②遇到碰瓷,一定要维护自己正常的________,绝不向不良现象低头。
    ③________酒后驾车导致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________新《刑法》把“醉驾”  定为犯罪。
    A. 难免  权益  因为  所以   B. 不免  权益  不仅  而且 C. 难免  权力  不仅  而且   D. 不免  权力  因为  所以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桃花开了,红的像火;梨花开了,白的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灿烂春光。  B. 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纯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 C.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 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 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或畏缩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 他和妈妈顶撞了两句,妈妈气得浑身哆嗦,他却地走开了。 C. 这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  D. 他的这篇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我看见老师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B. 一些青少年患有“手机综合症”,专家正在有效地寻找解决办法。 C.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书籍是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 D. 在本届锦标赛上,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再次取得了优异成绩。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D. 农民们都说:“看见鲜绿的麦苗,就嗅出了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校教育。
    A. ③②⑥④①⑤   B. ④①⑤⑥②③ C. ④⑤②③①⑥   D. ③②④⑤⑥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给我三天视力》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过万重山漫想》是中国现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刘征写的一篇散文。 B. 苏辙、辛弃疾合称“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C.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者是马克思,这是他1835年8月12日参加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论文。 D. 《报任安书》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人。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10 . 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  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A. “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B. 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C. “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 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是当今国画发展的前提。无论是大写意,还是工笔花鸟,都是传统绘画技法的延续。然而,距今已有数千年的传统绘画技法——界画,却遭到相当长时间的冷落。
    中国画传统技法界画,起源很早,据史书记载,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界画的技法日见成熟。唐代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一书中高度评价了隋代画家展子虔的界画,他还评价了董伯仁的界画是“楼生人物,旷绝古今”。到了唐代,李思训父子的界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们父子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画风,并有较大的发展,界画技巧更为成熟。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几件李派风格的作品,其中《宫苑图》描画工细,设色浓丽,金碧辉煌,洋溢着唐王朝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
    界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故名。明代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把中国传统绘画分为十三种,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而界画并列其中。
    界画讲究的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画面处理上运用了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等对比绘法。界画以画建筑物见长,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北魏时期,洛阳地区盛极一时的宗教建筑,成为界画的主要题材。数万间佛寺落墨于数万计的图本,可谓是“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难得尽言”。但是,界画也有其自身的弱点,由于过分精细,画者不仅要具有极深的绘画功底,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文人画家为了挥洒自如,纵情于一时灵感,不太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久而久之,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这种艺术上的偏见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自从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和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在18世纪下半叶、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将近200年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然而,在元代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元代有几位画家因向皇宫献界画而被重用,甚或升官。其中最著名者为何澄、王振鹏。何澄曾向皇帝进献界画佳作《姑苏台》《阿房宫》《昆明池》,得到皇帝器重,官至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王振鹏很得元仁宗赏识,献上《大明宫图》,竭力迎合,仁宗赐他在秘书监任职。在献画风气的影响下,不少文人画家从事界画,即使非专职,亦兼而能之。
    令人欣喜的是,界画在中国美术教学,特别是工笔画教学中,仍有一席之地。也许界画与昆曲有着同等的命运,如何改变文人对界画的轻视,使这一传统的绘画得以延续,很值得我们一思。
     (1)关于“界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界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得名。
    B.“界画”突出的特点,主要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
    C.“界画”以画宗教建筑为主,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
    D.“界画”主要运用对比绘法处理画面,如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
    (2)下列不属于界画日渐没落的原因的是    (      )
    A.界画过分精细,要求画者必须具备极深的绘画功底。
    B.大多数文人画家为了纵情于一时灵感,不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
    C.由于艺术上的偏见,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
    D.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界画和大写意、工笔花鸟画,都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延续。
    B.界画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技法日见成熟,在唐代到达顶峰。
    C.何澄因向皇帝进献界画《姑苏台》《阿房宫》《大明宫图》而得到皇帝器重。
    D.界画在中国美术工笔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其命运已大大改善。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切叶蚁
    美国的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被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
    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1)下列对“真菌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或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腺窝,这些腺窝非常细小。
    B.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C.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D.传播出的抗生素可杀死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确保蚂蚁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2)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尽管Escovopsis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B.雌蚁分泌出的链霉素活细菌除了能消灭Escovopsis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C.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D.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研究人员发现,各种“真菌蚂蚁”的食物是一样的,都是靠种植同一种真菌类蘑菇来生存。
    B.切叶蚁不换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
    C.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正准备着手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的抗生素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难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日:“汝识之乎?噌咳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余自齐安行适临汝  
    B.大石立千尺
    C.事不闻  
    D.幽壑之潜蛟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用法,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②送至湖口    ③徐而察
    ④汝识乎    ⑤周景王无射也
    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  
    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
    (3)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
    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文王拘而演《周易》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C.所谓“古之人不余欺也”是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现了作者的确信和欣喜。
    D.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原因不能流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都不知道也不能够用文字记述下来。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3)师者,________________。
    (4)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参照下面句子的格式,仿写一句话。
    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难

    16 . 某职业学校团委计划在六一儿童节这天,组织全校团干部去儿童福利院开展“爱心陪伴”活动。请据此写一份通知,要求:格式规范,内容简洁,语言得体,有关内容可虚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父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的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身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分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父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1)“风雨凄迷,山色空蒙”,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徒儿”的结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本文为什么以“伞”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谈一下你对小说中“师父”这一形象的理解及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匹老马跟随玄奘大师历尽艰辛从印度取经回来,它把它的见闻告诉好友驴子,驴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走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我们始终如一的朝那个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请以“明确的目标”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