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潍坊豪迈科技职专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央浼(měi) 瞥见(piē) 忧心忡忡(chōng) 面面相觑(qù) B. 觊觎(jì) 慰藉(jí) 皮开肉绽(zhàn) 锲而不舍(qì) C. 抉择(jué) 惬意(qiè) 自怨自艾(aì) 深恶痛绝(è) D. 拮据(jū) 奢靡(mǐ) 浑身解数(xiè) 如法炮制(páo)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骈进 无济于事 澜珊 强聒不舍 B. 端倪 因才施教 鞭笞 没精打彩 C. 弥望 穿流不息 装桢 摩肩接踵 D. 惊蛰 明察秋毫 弹劾 抑扬顿挫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两代独生子女家庭中,作为父母辈的四个人,几乎把全部心血都 在孩子的身上。
    ②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为 创作的英文小说《少帅》已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③ 那个梦想看起来遥不可及, 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它一定会实现。
    A. 灌注 原形 即使/也 B. 贯注 原形 虽然/但 C. 灌注 原型 虽然/但 D. 贯注 原型 即使/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 B. 儒家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强调道义重于一切。 C. 大家都知道口碑、票房双丰收的“流浪地球”,但你知道它的男一号是谁演的吗? D. 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不能,废话连篇。 B. 这几幅山水画画得都不怎么样,只有王晓晓画的这幅梅花还 C.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跃跃欲试。 D. 秋季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决心为班级争光。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B. 听了这些英雄事迹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C.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D. 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 ,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
    A.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B.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其作品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名。 B. 《鸿门宴》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是坐在东边,面朝西边,属尊位,所以有张良“西向侍”。 C. “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敬称,“家严”“家慈”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 D. 古代的“卯时”相当于早晨五点到七点。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C. 这条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D. 像他这样的干部,人民信得过。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慈仁寺荷花池
    何绍基
    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杆水不波。
    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
    A. 诗歌的一、二句,写荷花、银河繁星,取水中之影,从池水着眼,表现出诗人独到的艺术眼光,这是实写。 B.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读者感受到徐徐轻风带给盛夏中人的无限快意。 C. “满湖萤火比星多”是诗人的想象:夜深人们散去以后,水面上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它们的萤光映入水中,可能会比星星还要多。 D. 这首诗虚实结合,表现诗人被贬谪回到家乡的淡淡的忧愁。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基因图谱与人生宣判
    ①日前,有关基因的两条新闻不期而遇地撞到一起。
    ②一则令人高兴,六国科学家联合宣布,继去年成功绘制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之后,他们又绘制出了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对人类基因的面貌有了新的发现。
    ③另一则令人悲伤,美国北圣菲铁路公司被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告上法庭,要求该公司停止对雇员进行基因缺陷检测。这是美国首例与工作场所、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有关的法律纠纷案。
    ④诚如人们时下习惯于用“双刃剑”来描述全球当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样,基因技术发展,同样也未逃出科学进步与传统道德相互冲突的困局,而上述两则新闻,正是这一困局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
    ⑤毫无疑问,人类基因图谱的精确绘制,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性意义。如果说19世纪的科学家用元素周期表描述世界,为20世纪的科学革命铺平道路,那么现在的基因解码一定会在21世纪掀起生物和医药领域里的革命。
    ⑥科学家们已在着手确定每个基因及其功能,而以往的治病方式也可能将因之而改变。人类将能以罹患的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来衡量人体的健康,无须等到真正患病。
    ⑦正因如此,有人担心,今后可能会发生因基因异常而歧视某人的现象。道德家们则更忧虑依据基因而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和成败。所以,有科学家呼吁,有必要教育医生和公众,让他们知道基因知识有哪些极限。毕竟,人不只是一堆基因那样简单,换句话说,人类绝非各种基因加起来的产物。基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与人体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⑧尽管人类已破解了基因图谱,但现在距离认识基因彼此之间的关系仍遥远。人体内有1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里有数万个基因,它们彼此间发生怎样的作用,产生怎样的结果,人类恐怕永远也都不会知道。
    (1)第④段中作者用“双刃剑”一词要描述的对象是(  )
    A.全球面临的诸多问题 B.发展中的基因技术
    C.科学进步与传统道德的冲突 D.目前有关基因的两条新闻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关基因的知识是无限的,医生和公众不可能完全掌握。
    B.有关基因的知识很丰富,有些没有必要让医生和公众掌握。
    C.受客观条件限制,有些基因知识医生和公众永远也不可能了解。
    D.教育医生和公众,有些基因知识的运用不能突破伦理道德等约束。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已经确定每个基因及其功能,以往的治病方式将可能因之而改变。
    B.和元素周期表一样,基因解码也将对新世纪的科学革命发挥巨大的作用。
    C.人的社会属性较基因本身更重要,因为人类不是各种基因简单相加的产物。
    D.目前道德学家担忧的是社会会依据基因而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和成败。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李宇明
      “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资源,与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它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态。海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即思想之舟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如何铺路?怎样搭桥?
      既达意又表情。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五通”。实现“五通”,当然需要语言互通。首先,政策要用语言表述。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与措施,并使相关政策、法律、规划、措施为民所知所用,环环都需语言交流。其次,设施联通更需语言连通。语言之路不通畅,其他方面也难以通畅。再次,“五通”之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但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为命运共同体,实现利益互惠、责任共担,民心相通更为根本。“一带一路”建设可以用英语等作为通用语,但这种通用语只能达意,难以表情;只能通事,难以通心。欲表情、通心,需用本区域各国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语言。粗略统计,“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的国语或国家通用语有近50种,再算上这一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重要者不下200种。 这50种或者200种语言,乃是表情、通心之语,应当列入“一带一路”语言规划的项目单中。
      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赢,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在各种概念的中外翻译中,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特别要注意能让更多的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注意词语使用得体。比如“汉语推广”“过剩产能输出”等,都未必是合适的用语,因为这些词语要么含有不平等的话外之音,要么是用中国眼光看世界,容易引起误读。此外,有人把“一带一路”分为“新起点”“真正起点”“黄金段”"核心区”“中心线”“支点国家”等,特别是国内一些地区正在“抢占制高点”。如此“截路分等”是否合适,值得仔细斟酌。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与“互联网十”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语言规划。第一,研究“一带一路”语言状况。摸清底数、列出清单、组织调研,建立语言数据库。第二,注重培养语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学习不断升温,公民外语水平大有提高。但学习的语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第三,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习惯。语言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习惯是重要文化习惯。第四,充分利用语言技术。当下人类的语言交际多数伴随着语言产品,得助于语言技术,比如智能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PPT、翻译软件等。第五,做好社会语言服务工作。语言服务,需要政府与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需要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双腿行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源,与曾创造多彩文明形态的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B.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五通”,其中就有语言互通。“语言互通”才能更好建设“一带一路”。
    C.“一带一路”建设尽管可以用英语等大语种作为通用语,但更需使用本区域的近50种甚至不下200种的能够表情、通心之语。
    D.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使用得体的词语让更多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五通”,无论是政策互通,还是设施联通,都需要发挥语言在沟通方面所起的桥梁作用。
    B.在“五通”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但其实是一个本因素,而真正能够促进民心相通的通用语不能只是达意,还要表情。
    C.要实现语言上的平等互惠,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注意词语使用得当,对一些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要少用、慎用。
    D.信息化时代,在大数据与“互联网十”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的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充分重视语言规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中,要想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最好制定有关术语使用与翻译原则,拟定不建议使用词表或忌讳词表。
    B.由于外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能使用“一带一路”建设中“表情、通心”语言的人才十分缺乏,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C.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可谓“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对此,应研究并出版相关书刊,以便遵守语言政策,尊重语言习惯。
    D.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语言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利用语言技术,政府和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做好语言服务工作。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厄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内右边担任警卫的人
    B.杀人如不能举 举:列举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敬辞、私下里
    D.故遣将守关者 故:故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B.备他盗之出入与
    C.将军战,臣战 D.坐,沛公起如厕
    (3)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亚父者,范增也
    (4)下列对樊哙在席上讲的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樊哙在席上的讲话与刘邦的话,不是仅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而是有本质区别,说话的语调和语气是明显不一样的。
    B.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地指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策略上看,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
    D.樊哙在席上的讲话与刘邦的话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3句,共3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
    (3)沉舟侧畔千帆过, ___________。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 ,大礼不辞小让。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份通知。(4分)
    时间:明天上午九点
    地点:学校三楼会议室
    内容:讨论迎接高一新生报到有关事宜
    参加人员:各班班长和团支部书记
    发通知单位:xx学校学生会
    发通知时间:2021年1月11日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过年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春节期间,“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派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你如何看待春节期间的“抢红包”现象?请明确表态并阐明理由。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至少列出两条理由;③语言简明连贯。(3分)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奶奶的第一次合影
      奶奶一生有两个忌讳:照相,过生日。她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于是,我们做晚辈的,都尽量顺着她,不为她庆生,也不为她照相。尽管我曾偷拍过她几次,但终因怕她知道了不悦,也一直没让她看。她低调对待生命,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她的任何印记。
      奶奶很上相,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后,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长对襟衣,那模样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我一直想给她拍张彩照,等她若干年之后使用,毕竟,她已年过九十了。但她从不配合,我的想法一直未能实行。
      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
      入秋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老毛病气管炎犯得很准时,年年秋后。奶奶尽量压低喘息,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的,将她的身子压得越来越低,让她的脚步更加蹒跚。
      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了,秋雨过后,“啪啪”地往地上落。“叶落归根了!”奶奶嘴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着腰回屋里了。奶奶怕风吹,就待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不出来,有时,看半天没动静,喊她几声,她才应一声。
      转眼冬天来了。父亲打来电话,声音大得可怕,简直是吼,说:“老房门前被画了白线,有高速公路要从门口过,这叫人咋活呀?”
      这是很多农民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題,谁也没办法。我还一直为我们家地处偏僻地带,不会被现代化设施骚扰而得意呢,没想到还是没躲过拆迁这一劫,想着想着,头就大了,跟老板请了假,回去看看。
      院子里依然静悄悄的,只是房阶下三米以外的地方醒目地画了一条白线。那棵高高挺立的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的根部。
      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耳后,一阵急的喘息声,回头看,是奶奶。
      奶奶今天显得很精神,她将头发梳的光溜溜的,走出她“宅”了许久的屋子,微笑地看着我说:“二丫,你知道不,咱家门前的这棵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爷蹬脚走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
      我只知道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油桐籽,却不知道这棵树竟然有这么长的历史。它现在粗得我一抱都搂不严。
      奶奶说后,用手捋了捋头发,又说:“过不了几天,这棵树就要被砍了,咱们的老屋和院墙肯定也保不住了。二丫,你给我照张相吧,我要和树连同这老屋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该到头了。”我的眼泪竟然“呼”地落了下来,拿相机的手颤抖得厉害。
      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透过被泪水模糊的眼,我看了看镜头里的奶奶,使劲地按下了快门。奶奶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说:“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她颤巍巍地走回了屋里。
      一年后,奶奶和那裸老油桐以及老屋永远地待在了一起。
    (1)根据第①段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奶奶的性格特点。(2分)
    (2)小说结尾“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请简析这句话。(3分)
    (3)小说多处提到油桐树,请说说油桐树在文中的作用。(4分)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5)小说最初的题目为“根”,后更名为“奶奶的第一次合影”。这样改有什么好处?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3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某档电视栏目里,主持人邀请了三位成功人士谈他们的成功经验。第一位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第二位认为“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第三位认为“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看完这档节目后,人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上面的材料,触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