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二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二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2019·山东)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多么美呀,多么精巧呀,我们祖国的语言! B. 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C. 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造起来的)是圆明园的许多属园之一。 D. 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然(sǒnɡ) 负(jiù) 陷(yāo) B. (zhēnɡ) 倔(jiànɡ) 炮(lào) C. (kē) 享(xīn) 荸(qí) D. 骨(luǒ) 种(miù) 朱(t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寻死觅活 宽洪大量 摩拳擦掌 B. 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芒刺在背 C. 咀嚼赏鉴 来龙去脉 阴谋鬼计 D. 相形见拙 原形毕露 毫不介意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 (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C. 我又百无聊赖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D.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教室里老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认真,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B. 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画卷。 C. 较快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很多是公认的水平型干部,他们风华正茂、、宏图正展,很受众人注目。 D. 他性格内向,一涉及个人生活问题就,弄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实质精神,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B.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之后,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最终离开了这个吃人的罪恶世界。 C. 这次考试全班能取得好成绩,是由于同学们平时学习刻苦、考前复习认真的结果。 D. 虽然祥林嫂在不断的抗争中表现出了最大的韧性,但在经历了辛酸和血泪之后,她所追求的当奴隶的时代却始终没有到来。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下列各项中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叫“送灶”。 B. 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C. 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D. 《四书衬》: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易经》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8 .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和________,历史小说集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等。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9 . 名句默写
    (1)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嘲》)
    (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10 . 某学校决定本周五下午召开高三年级全体教师会议。请据此写一份通知,要求格式规范,内容简洁,有关内容可以虚拟。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①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②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③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节选自鲁迅《祝福》)
    (1)理解第一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第二段中反复提到“瑟瑟”的雪声,有什么作用?
    (3)请概括文中“我” 的形象和作用。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2014·山东春季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①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②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账!”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来人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吗……”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注释】①本篇选自鲁迅的《野草》。②头钱:旧社会里提供赌博场所的人向参与赌博者抽取一定数额的钱,叫做头钱,也称“抽头”。侍候赌博的人,有时也可从中分得若干。
    (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奴才主要从哪三个方面诉说了自己悲惨的生活处境。
    (2)文章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奴才、聪明人和傻子三个截然不同的人物,表现了鲁迅对当时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深刻认识。这三个人对待奴才的悲惨生活分别抱有怎样的态度?用简要的语句加以概括。
    (3)文章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语言极富个性化。试从文中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4)“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和“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两句中的“似的”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文章的结尾似乎解决了奴才的问题,奴才也高兴起来。你认为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吗?为什么?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