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单元同步训练13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是    (      )
    A. 明  大/重信守     B. 动  倒/战祸 C. /不  起/一而散     D. 动/栗  客行诺言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句子巾,有错别字的是    (      )
    A. 明国初年。保定城南有一家装裱店,店主姓常。三十几岁,穿长袍,很斯文,人叫他常先生。 B. 刘三爷是保定富户,三代经营绸缎,颇有些家财。闲来也做些收藏生意。 C. 常先生从此失踪.保定街上便传常先生原是江洋大盗,犯了重案,改名换姓,来保定藏身。三爷听过,无动于衷。 D. 三爷大喜过望,披衣起床,忙不跌喊下人摆下酒席。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    (      )
    ①他一声不吭地接下这个________的任务。在他的内心,他早已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怨言给了国家,他以此为荣。
    ②________的岁月里,这个年轻的女孩儿以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勇气坚持着。只因为,心中那份强烈的愿望让她怎么也舍不得放弃对生活的追求。
    ③生活再________,这对年轻的父母也不愿意放弃.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浑身充满了动力。
    A. 艰苦  艰难  艰巨
    C.艰巨  艰苦  艰难
    C. 艰巨  艰苦  艰难
    B.艰难  艰巨  艰苦
    D. 艰苦  艰巨  艰难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在北京奥运会女子三米板跳水比赛中,郭晶晶和吴敏霞分获一三名。 B. 全社会都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C. 林丹战胜李宗伟夺冠后,观众在出口处长时间等待,只为一睹他的风采或请他签上一个名。 D. 我们认为:不犯错误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去世的人,另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B. 某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百姓健康。 C. 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D. 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我看见老师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B. 一些青少年患有“手机综合症”,专家正在有效地寻找解决办法。 C.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书籍是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 D. 在本届锦标赛上,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再次取得了优异成绩。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
    ①有人认为,“文学反映时代”是一种过时的理念,现代文学更注重对人的个体生存和“内心世界”的呈现,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
    ②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与反映时代并不矛盾。
    ③“超越时代”不是悬浮在半空中超越。
    ④某种意义上,越是时代的,才越是永恒的。
    ⑤完全脱离现实感的作品无论在现世还是后世都是不会真正受到欢迎的。
    A. ①③⑤②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⑤①②④③     D. ⑤①③④②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8 . (1)谈歌,原名谭同占,河北顺平人,________作家。代表作有《家园笔记》《校园笔记》《________》《________》等。
    (2)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
    (3)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9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
    三爷一怔,回转身笑问:“敢问其中一幅唐代珍品,不知真伪如何?先生慧眼,请指教一二。”
    王商人笑道:“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
    三爷忙问:“何为倒装置?”
    王商人道:“所谓倒装置,即把原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我猜想装裱者担心此画被人夺走,才苦心所为。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果然是了。”
    三爷听得迷了,就问:“先生可能复原?”
    王商人摇头叹息:“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才行。我家三代做收藏生意,父辈只说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绝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三爷点点头,又问一句:“王先生做收藏生意,不知收藏可卖?”
    王商人正色道:“不敢。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
    三爷微微笑了,赞叹一句:“好。”就让下人把那捆字画交与王商人:“这捆画,我送与先生了。”
    王商人愣住:“刘先生此为何意?”
    三爷郑重地再说一句:“我送与先生收藏。”
    “如何使得?使、使、使不得啊。”王商人惊了脸,口吃起来。
    三爷叹道:“我自知不久于人世,已无意收藏。这些都是国宝,我恐家人不屑。送与先生收藏,我终于算是对得住常先生了。”就唱一个喏,转身走了。
    门外已经是漫天大雪。
    王商人追出门来,呆呆地看刘三爷由下人搀扶着一路去了。
    雪,哑哑地落着。
    四野一时无声。
    (1)试分析第一段“忍不住叮嘱”写出了王商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商人为什么要引用古人的话说“画赖装池以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试谈谈三爷为什么把自己辛辛苦苦收藏的名画无偿送给王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王商人正色道:‘不敢。祖上有训,饿死不买收藏。’”这体现了王商人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0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回答得很,我们若是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思吗?自古以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有数种:第一是宗教家,像那佛教家说:世界本来是个幻象,人生本来无生;“真如”①本性为“无明”②所迷,才现出一切生灭幻象;一旦“无明”灭,一切生灭幻象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世界,还有什么人生呢?又像那耶稣教说:人类本是上帝用土造成的,死后仍旧变为泥土;那生在世上信从上帝的,灵魂升天;不信上帝的,便魂归地狱,永无超生的希望。第二是哲学家,像那孔、孟一流人物,专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大道德家、大政治家,为人生最大的目的。又像那老、庄的意见,以为万事万物都应当顺应自然;人生知足,便可常乐,万万不可强求。又像那墨翟主张牺牲自己,利益他人为人生义务。又像那杨朱主张尊重自己的意志,不必对他人讲什么道德。又像那德国人尼采也是主张尊重个人的意志,发挥个人的天才,成为一个大艺术家、大事业家,被叫作寻常人以上的“超人”,才算是人生目的;什么仁义道德,都是骗人的说法。第三是科学家,科学家说人类也是自然界一种物质,没有什么灵魂;生存的时候,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死后物质分散,另变一种作用,没有联续的记忆和知觉。
    这些人所说的道理,各个不同。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呢?我想佛教家所说的话,未免太迂阔。个人的生灭,虽然是幻象,世界人生之全体,能说不是真实存在吗?人生“真如”性中,何以忽然有“无明”呢?既然有了“无明”,众生的“无明”,何以忽然都能灭尽呢?“无明”既然不灭,一切生灭现象,何以能免呢?一切生灭现象既不能免,吾人人生在世,便要想想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才是。耶稣教所说,更是凭空捏造,不能证实的了。上帝能造人类,上帝是何物所造呢?上帝有无,既不能证实;那耶稣教的人生观,便完全不足相信了。孔、孟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算是人生一种行为和事业,不能包括人生全体的真义。吾人若是专门牺牲自己,利益他人,乃是为他人而生,不是为自己而生,决非个人生存的根本理由。墨子的思想,也未免太偏了。杨朱和尼采的主张,虽然说破了人生的真相,但照此极端做去,这组织复杂的文明社会,又如何行得过去呢?人生一世,安命知足,事事听其自然,不去强求,自然是快活得很。但是这种快活的幸福,高等动物反不如下等动物,文明社会反不如野蛮社会;我们中国人受了老、庄的教训,所以退化到这等地步。科学家说人死没有灵魂,生时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这几句话倒难以驳他。但是我们个人虽是必死的,全民族是不容易死的。全人类更是不容易死的了。全民族全人类所创的文明事业,留在世界上,写在历史上,传到后代。这不是我们死后联续的记忆和知觉吗?
    照这样看起来,我们现在时代的人所见人生真义,可以明白了。我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注】①真如:佛教术语,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②无明:“烦恼”之别称,指不通达真理
    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状态。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      )
    A.我们应该思考人生的真义,不能糊糊涂涂地虚度一生。
    B.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人对人生真义的看法各不相同。
    C.所有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都没有准确回答人生真义。
    D.人生要造成幸福,享受幸福,传递后人以至延续无穷。
    (2)下列对各家观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佛教家认为世界和人生都是虚幻的,人的生灭只是“真如”本性为“无明”所迷产生的幻象。
    B.孔、孟认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的真义,人要为自己而生,更应为他人而生。
    C.尼采主张人不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尊重自我意志,发挥个人的才能,努力使自己成为“超人”。
    D.科学家将人类视作一种物质,生死只是物质形态变化,苦乐善恶都由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宗教家认为世界是个幻象,人生生灭无常,应顺从上帝。作者不赞同这一观点,认为这话太迂阔。
    B.比较孔孟、老庄、墨子、杨朱、尼采,作者对老庄、杨朱和尼采的否定明显超过对孔孟与墨子。
    C.科学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物质,没有灵魂,既没有上帝,也没有来世,因而也不存在人生真义。
    D.作者分析了宗教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人生的看法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归纳出自己的观点。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