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一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 桑(cāng)    祷(qǐ)    包(zhā)  然(zhòu) B. ( shà)    拾(zhé)    异(chà)  萧(sè) C. 漫(mí)    大(ruò)    道(yǒng)  缩(zhòu) D. 郁(fù)    误(dān)    丧(jǔ)  妒( jì)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琼西正躺着,安祥地编织着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毛线披肩。 B. 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C. 只要我认真的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嗤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 D. 河里船舶往来如织,轧轧地响着,有飞速的快艇,也有喷着鼻息的没精打彩的拖驳。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小张同学就是不太关心集体,每次班委有事找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________ 。
    ②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_ 一下。
    ③________ 大家同心协力,________ 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A. 推脱  引荐  只有  才 B. 推托  引见  只有  才 C. 推脱  引见  只要  就 D. 推托  引荐  只要  就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这是最后一片叶子。”琼西说道:“我以为它昨晚一定会落掉的。” B. 我已经爱过,恨过,笑过,哭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 C. 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 D. 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 这次改革能不能让医生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呢?我们 B. 初冬时节,雁栖湖畔,碧绿的湖水、金黄的柳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C. 几十年,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能量调整人类发展的进程。 D. 多数古桥都经过了现代化的改造和修补,这就意味着直正意义上的古代桥梁已是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C.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D.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对下列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读书,是人生的享受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之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 ①⑤④②③ B. ⑤①③②④ C. ①⑤②④③ D. ①②④③⑤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最后一片叶子》的作者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与英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还有《变色龙》。 B.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社会活动家,自幼因病致残,成为聋哑人。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C. 《我的四季》的作者张洁,当代女作家,创作致力于“爱”与“美”的探索和表现。著有长篇小说《祖母绿》。 D. 《报任安书》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A. 她害怕琼西自个儿瘦小柔弱得像一片叶子一样,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越来越微弱。 B. 我的指头曾在古罗马和后世的生动的大理石雕像上流连。 C. 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 D. 我想看看我脚下的地毯的温暖的色彩,看看墙上的画,看看那些我所熟悉的琐碎的东西。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
    A.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 B. 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少府之才与贾谊相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 C. 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的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D. 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愤愤不平。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篇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之水浇灌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用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来。
    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
    “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之前,满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室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的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建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黄叶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岀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岀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能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于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空空道人之类的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顽石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作者认为大荒山应当是长白山。
    B.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C.作者认为“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瑛侍者即清室祖先布库里雍顺。
    D.《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2)下列对文章中的“大荒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大荒山即长白山,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长白山为“大荒山”。
    B.作者认为,它应当是我国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
    C.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
    D.在曹雪芹看来,这是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是真有其处的。
    (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A.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是有其现实基础的。那么,《水浒传》开头的神话也应该有其尘根俗缘。
    B.作者认为《山海经》中提到的“不咸山”即长白山,说明《山海经》中的地名有的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
    C.虽然作者在《画中诗》与《红楼梦》中都写到了“石头”,但《画中诗》中的石头与《红楼梦》中的补天石没有内在的联系。
    D.作者对《红楼梦》开篇神话中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加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有的各种密码中,没有哪种是解不开的。现在常用的标准加密方式是用一串随机数字对信息进行编码。比如,用数字串“5、1、19、20”来加密英文单词“east”(四个数字分别表示单词中四个字母在英文字母表中的位置)。这种加密方案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从数学上来讲,只要掌握了恰当的方法,任何密码都是可以被破译的。更糟糕的是,这种密码在被窃听破解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合法用户无法察觉,还会继续使用同一个地址储存重要信息,损失就会更大。
    就连最安全的公钥密码系统,一旦遇上量子计算机,也形同虚设。须臾之间量子计算机便能破译这种密钥。要是用量子密钥来加密信息,那就连量子计算机也只能望“密”兴叹了。量子密码术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加密方法,是密码编制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主要是利用两种不同状态的快速光脉冲(光子)以无法破译的密码来传输信息。任何想测算和破译密钥的人,都会改变量子状态而得到无意义的信息,而信息合法接受者也可以从量子态的改变而知道密钥曾被截获过。单量子态有两个特殊的脾气,使它能“守口如瓶”:一是根据量子不可克隆原理,求知的量子态不能被精确复制,所以人们不能像复制钥匙一样复制量子态;二是由于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任何试图对它“不轨”的举动,都会毁坏套在信息上的量子密钥“信封”,使盗贼自暴形迹。从理论上来说,用量子密码加密的通信不可能被窃取,安全程度极高。
    假设黑客入侵网络,黑客必须用一个特殊的接收设施从一连串的量子中“吸”出一个来获取信息,但这样一来,发出量子密码的一方立即就会发现量子流中出现了空格。为了避免被发现般黑客会再发射一个量子来填补这个空格。但是,由于“量子密码”是采用量子的极化方式波的运动方向)来编排密码的,而根据量子学原理,要同时检测出量子的4种极化方式,几乎毫无可能。黑客填补进去的量子只能根据自己的猜测随便发射—一这样,这个“不合群”的量子很快就会被发现,从而防止信息被窃取。
    华东师大研制的量子保密通信样机由一对身高1.2米的“情侣”组成:发送信息的叫“爱丽斯”,接受信息的叫“鲍勃”。且看这对“情侣”如何使用量子密钥互通“保密情书”。首先,爱丽斯发出一串单光子的脉冲序列。通过长达50千米的光纤,鲍勃接收到了这串“爱的信号”。然后,根据量子们的完整情况,鲍勃会判断是否有“第三者”想“插足”。如果一切正常,这对“情侣”就同时获得一串密钥。现在,爱丽斯用量子密钥把情书“上锁”,通过公共信道发送给鲍勃。量子密钥采用完全无章可循的真随机数,而且密钥长度等于书信长度。这串密钥就像魔术师一样,对情书施展障眼术,使得它在旁人看来只是一群纷乱的麻点。当鲍勃用密钥打开“量子锁”,情书内容才真相大白——原来是爱丽斯的玉照!在密钥的传输过程中,任何对密钥的偷窥和复制都会被鲍勃识破。而且为确保安全,这串密钥在新的情书传递中将不再被使用,故而量子密钥也被称为“一次性便笺”密钥。
    (1)下列对“量子密码术”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要利用两种不同状态的快速光脉冲传输信息,是与标准机密的方式不同的加密方法。
    B.是根据量子学原理,采用量子的极化方式来编排密码的加密方法。
    C.是利用单量子态不能被复制以及不确定性原理而采用的密码加密方法。
    D.是黑客几乎无法破译并且一旦入侵就会被自动发现的加密方法。
    (2)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用随机数字对信息进行编码,从数学上来讲,任何密码都是可以被破译的,而且还不会留下痕迹,用户无法察觉。
    B.量子计算机能破译公钥密码系统,但不能破译量子密码,因为量子密码本身就不可能被破译。
    C.黑客必须用一个特殊的接收设施来获取信息,但这样一来量子流中就会出现空格,所以黑客要精确计算,补进一个合群的量子,但还是不可能破对密码。
    D.华东师大的研究表明,量子保密比一般加密要复杂,特别是密钥长度等于书信长度,这会让信息接受者也可能无法接受信息。
    (3)下列对“量子密钥也称为‘一次性便笺’密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和一般加密系统相比,量子密钥在被偷窥和复制时,会留下痕迹,从而能被接收信息者识破。
    B.对于某个文件来说,它的量子密钥只能打开它的“量子锁”,其他的文件还得有另外的量子密钥。
    C.先发出一串单光子的脉冲序列,获得量子密钥,再加密传输文件,是为了确保文件不被窃取。
    D.量子密钥采用完全无章可循的真随机数,对文件施展障眼术,“第三者”根本无法“插足”。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记             尽
    B.屈原放逐,乃《离骚》                 铺叙,这里指创作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之所为作也   决心、努力
    D.仆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确实,实在
    (2)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由也
    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作也
    C.十表,本纪十二
    D.难俗人言也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恰当的是
    A.也想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学习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说。
    B.也想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学习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语言。
    C.也想以此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说。
    D.也想以此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语言。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是无脸见人,痛苦至极,因此想隐退山林,顺从世俗而行事。
    C.司马迁著《史记》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春风得意马蹄疾,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 ,死亦为鬼雄
    (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卷土重来未可知。
    (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5 .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蚌忍受着沙石的打磨,把晶莹的珍珠留给明天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下面这则招领启事在格式和内容方面存在四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招领启事
    我校102班张欣欣同学今天上午在校园里捡到一个红色的钱包,里面有203元,身份证一张,借书证一张。请失主到一楼政教处认领。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我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尞一祭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拓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胡同给我带来了阳光与温情,也带来了难以抹去的忧郁。
    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地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日,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回事。
    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它用。
    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妤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
    十八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
    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前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
    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杈权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1)如何理解“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一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第四段为对象,分析作者的遣词造句对表情达意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题为“故乡的胡同”,联系作者的人生,说说“命运的构造”与“胡同”究竟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结尾,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样的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作者所称的“珍贵的以往”包括哪些典型的生活场景?请分条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当下,人们不吝赞美之辞,对一些来自草根阶层的平凡人物冠以“最美”二字,如“最美教师”“最美战士”“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司机”“最美消防员”等。主流媒体不甘落后,大量刊载“最美人物”的“最美事迹”。发现“最美”、宣传“最美”已然成为当下一种社会现象。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700字;⑤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