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第五单元 同步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 没(yān)    惊(chà)    畏不前(xǐ) B. 热(zhì)    钱(zǎn)    如火如(tú) C. 急(tuān)    桎(gù)    守不渝(gè) D. 头(sǔn)    的(sì)    惴不安(zhuì)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 偏嗜  职分  心无旁骛  意气用事  B. 澎湃  莹屏  未雨绸缪  刚愎自用 C. 休憩  精辟  劈肝沥胆  文过饰非    D. 资讯  贸然  真知灼见  棉里藏针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对世界影响较大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 画山水。
    ③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爱的嫩芽是细弱的,________ 长起来的时候,它________ 强大无比,所以必须精心呵护。
    A. 遏制  善于  只要  就   B. 遏制  擅长  只有  才 C. 遏止  擅长  只要  就   D. 遏止  善于  只有  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 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网络建设的迫切需要。 B. 因为读书,你狭隘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变得阳光灿烂。 C. 我市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要求所有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 网购之所以让很多人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下单时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
    ①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②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
    ③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④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⑤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A. ①②③⑤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①②③④⑤   D. ③②①⑤④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句子中,措辞最得体的是    (      )
    A. 李老师,高三一年,你与我们同甘共苦共同努力,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B. 小唏,你既然身体欠佳,那就干脆在宿舍好好休息得了,我们会代你向老师请假的。 C. 青年朋友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让我们的青春更富有价值,让我们的青春飞扬吧! D.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和平解决地区间冲突,反对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行为。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9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B. 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一文讴歌了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 C.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D. 《将进酒》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功业未成,被迫离开长安的悲愤之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梦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吴国伦。李攀龙之友,在兵科给事中任上,触忤严嵩,被谪为江西按察司知事。
    A. 第一、二两句,渲染了送别时的天候物象,一腔挚情,尽托于景。冷基调的景与冷基调的别情相契合。 B. 第三、四句,感情激越,在一问一答中将对朋友的怜念之情推向高潮。“白云”句,是对“谁怜”的直接回答。 C. 诗人借秋风吹白云,白云代我送故人,这种情感的转换,既表现了诗人与明卿友谊的深厚绵长,也流露了对朋友处境的爱莫能助。 D. 三、四两句诗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句,都用了“孤”字、“江”字,李白诗重在写友人走后的落寞,本首诗重在写对友人的怀念。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是    (      )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是   (      )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工智能靠什么走向大众
    张少霆
    随着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自动驾驶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人工智能(AI)与社会、人类生活的融合程度正在快速演进。
    人工智能走向大众,视觉AI技术是发展方向。
    人类70%到80%的信息获取来自视觉。对人工智能来说,视觉AI也被视为目前最具应用价值的AI技术。它能够让机器具备“从识人知物到辨识万物”的能力,从而看懂、理解这个世界,帮助我们提升处理信息的效率。
    视觉AI就是研究如何让机器会“看”,即用投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并由此训练模型对新的图像数据进行检测、识别等,建立能够从图像或者多模态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
    源于深度学习的突破,视觉AI的识别能力突飞猛进,2012年的两个轰动事件,更被视为视觉AI的发展拐点。当时,由多伦多大学Geoffrey Hinton领导的团队,在一项名为ImageNet的图像识别竞赛中,利用深度学习和GPU的强大计算能力,将错误率降低了10%,震惊学术界,因为之前这项错误率每年只会降低1%~2%。同年,“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带领团队,利用10亿参数的神经网络,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观看无标准的YouTube的视频,创造了一套猫脸识别系统——从海量照片里自动识别出猫脸。
    视觉AI迅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重量级的研究领域,源自于其在安防、医疗、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众多的视觉AI应用场景中,AI医学图像分析是近年来热度极高的一个细分领域。这主要得益于医院信息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提速,以医学影像为核心的大数据不断丰富,为AI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与此同时,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和分配不均也不断催生着社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
    放眼未来,更多的应用前景都将贴上视觉AI的标签。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有望在更多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上应用,让安全便捷的身份认证无处不在;在AI+工业领域,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将更多替代传统劳动力;在AI+文化领域,基于AI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逼真复原古代文物,古代场景;在AI+教育领域,利用视觉技术实现学生的注意力管理。跟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视觉AI技术是人工智能走向大众的唯一发展方向。
    B.视觉AI能够让机器看懂、理解这个世界。
    C.视觉AI识别能力的迅猛发展源自于深度学习的突破。
    D.未来更多的应用场景都将贴上视觉AI的标签。
    (2)下列不属于视觉AI研究内容的是    (      )
    A.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B.对提取的图像特征进行有效分析。
    C.训练模型对新的图像数据进行检测、识别。
    D.建立图像或者多模态数据库并获取信息。
    (3)下列对本文说明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强调人类信息获取主要来源于视觉,使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B.揭示视觉AI的研究本质,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
    C.通过2012年两个事件的对比,解释视觉AI迅速发展的原因。
    D.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视觉AI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    古代的半步
    B.驽马十,功在不舍    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C.蟹六跪而二    蟹脚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浮躁,不专心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锲而舍之”中的“而”相同的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各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是    (      )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下列句子最能表达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的是(      )
    A.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B.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C.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D.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致橡树》中表现女性与男性同甘共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语文老师让学生每天背古诗,你的朋友小岳抱怨说:“都网络时代了,还背那些老掉牙的东西有什么用呢?”请你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写一段话劝说小岳。(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难

    16 . 《再别康桥>展示了七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卷,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成了动态的、立体的电影镜头,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请你也运用这种写法,根据下面的两种提示,各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描写性文字。
    提示:(1)初春  田野(2)暮春  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溪水
    李汉荣
    ①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②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关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③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会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④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1)作者为什么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水具有的“智慧”和“品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溪水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写溪水之外,文章写“我”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试图给小溪改道,寄托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这些诗句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以“走进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