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期末 专项提高十一 现代文阅读3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董师傅游湖
    宗  璞
    ①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②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③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晩收拾妤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④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晩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⑤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着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⑥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说“他很快乐”,请概括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作者对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⑤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本文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细雨中的宋三哥
    宋以柱
    宋三哥高考落榜,大伯把宋三哥的书本埋在了墙角的猪粪里,沤了肥。那一刻,宋三哥靠在门框上,黑脸,不发话①。小弟和小妹趁机出去,一下午不敢回家。
    宋三哥不发一言,走出门来,九级台阶下,路正中央光滑的石板上,依次摆着宋三哥熟悉的锄头、扁担、粪筐,是给成年人用的。宋三哥还是一言不发,把锄头、扁担、粪筐扔到猪圈里,顺便撒了泡尿。宋三哥去小卖店买了一包丰收烟,去南园的树林里打了一下午扑克,回来把锄头、扁担、粪筐从猪圈里拿出来,擦干净猪屎,坐下来吃晚饭。
    半晌无话,夺过大伯的酒杯,一口喝净,落下两滴泪来②。
    高考落榜可以复读一年。这是大伯定下的规矩。宋大哥、宋二哥都是复读了一年,一个去了兰州,一个去了沈阳,都读了师范学校。这个规矩到宋三哥头上倒要改一改了。宋三哥看了看大伯窟窿密布的老头衫,黑裤子膝盖上的蓝色补丁,又喝净一杯。大伯没言语半个字。
    那个暑假以后,宋大哥毕业到县里一个学校教书。大伯老脸有了笑模样。原本见到点笑容的宋三哥,突然之间又沉默了③。
    那个下午,飘着细雨。宋三哥穿着的确良白衬衣,蓝裤子高挽着,夹着一柄伞,站在细雨中,看着我家的后墙。我看着雨中的宋三哥,意识到有事要发生,赶忙去叫爹。我爹是大伯亲弟,也是生产队的队长。他明白宋三哥的心思。他站在我家的墙堰上,和宋三哥对视着。宋三哥的身后是北山,在雨中变黑。宋三哥站在一块卧牛石上,任凭雨水冲刷黑糙的面皮。
    我长久地注视着雨中的宋三哥。后来,我知道宋三哥想去学校念书的原因,是国家有了新政策:学校的代课教师可以随应届生考师范。因为这个消息,宋三哥在一个晚上,直接进了我家,又是喝酒又是吃菜,最后只说了一句,当然是对我爹说的,他说你只要保证我爹同意就行,说完,站起身扭头走了。
    过了年,宋三哥到镇联中做代课教师,住到学校。周末和假期,只要干完地里的活就走。有那么一两次,见他骑着一辆飞鸽自行车来回,车子亮闪闪的,铃声清脆,问他不说,只是笑。脸色不再那么黑,衣服也干净整洁了。每次回来,给瘫在床上的大娘带一包桃酥、一包冰糖,给大伯带大半桶辣酒,还给我爹带回一整条丰收烟。
    那一年宋三哥没能参加高考,因为有规定,代课必须满一年以上。从那以后,宋三哥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周末让同村的学生捎话回来,或者捎点心回来,有时还让给他捎一包煎饼回去。那年的寒假,宋三哥一声不吭地跑到新疆去,年后开学才回来。这件事在安乐村,在很长时间内是个疑案,任谁也没有问出结果
    那年高考发榜,宋三哥考上了市里的师范专科。出了嫁的宋大姐、宋二姐回来,给宋三哥庆祝。宋三哥骑着飞鸽自行车,带回了一个洋气的姑娘,给我们介绍说,是高中同学,去年年前全家搬新疆去了,人现在在新疆读大学。大家这才“哦”的一声。
    “她叫王雪艳,去年我去找她辅导数理化了。”大伯把茶碗一暾,说,“就没有你不敢干的事。”又说:“来了就快坐下,吃点饭吧。”
    宋三哥念了两年师专,按要求必须回本地工作,就服从安排在镇上教书。这个时候,小妹上了中专,小弟恰好到镇上念初中。
    (选自中国言实出版社《灯塔》,有删改)
    (1)简要概括宋三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董  黛
    ①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妤,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岀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給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的太正常了
    (选自《北京晚报》)
    (1)在第①段中写“她”每天下午准时到医院门口看书并加以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③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当时你也在电梯中,你会对这位“戴眼镜的女士”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新年礼物
    侯发山
    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晩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夭,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收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晩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11“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12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13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14“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15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
    (1)小说第①段用了大量笔墨来写越来越浓的年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第⑩段中写“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请分析“怯怯”这个词语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李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边已经答应了雇主帮助照顾老太太,一边是母亲寄来的回家的火车票。你认为李娟该怎么办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①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
    ②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晩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挺凉、甚至挺冷的空气里,忽然,一股子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③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似是而非。当你感到“非”时便陷入片空茫,在你感到“是”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④这时,你去留心一下。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兴奋与光亮?那些攀附在被太阳晒暖的墙壁上的藤条,看上去依旧干枯,你用指甲抠一下它黑褐色的外皮,你会发现这茎皮下边竟是鲜嫩鲜嫩的绿。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遏生的力量?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也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不可待地把它的气息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⑤故此,我喜欢在这个季节里,静下心来去期待春天与寻找春天。体验与享受春之初至那一刻特有的诱惑。这种诱惑是大自然生命的诱惑,也是一种改天换地更新的诱惑。
    ⑥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
    (1)“最初”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通过描写看到的景象来感受春天,而本文却说“春天最初是闻到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味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句“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冷寂而肃穆的冬日里,寻找春天,体验春之初至那一刻的诱惑。这样的雅致和情怀给你带来哪些人生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