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一册 单元同步训练26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    (      )
    A. 步(duó)    独(chǔ)    袅(nuó)    妖童女(yuàn) B. 眠(hān)    裾(tiǎn)    动( zhàn)    蓊郁郁(wěng) C. 搏(mài)    然(wǎn)    点( zhuì)    律和谐(xuán) D. (xiè)    时(shà)    转( wǎn)     稀疏影(qiàn)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廷信步,今日得宽余。 D.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霞出平湖。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恰当的是    (      )
    A.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B.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C.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D.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面对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B. 面对大自然的,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C. 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紧跟时代潮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 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总能,带给人们意外的收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 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 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 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      )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 ③⑥⑤①④②    B. ③⑥⑤④②① C. ⑤⑥③①④② D. ⑤⑥③④②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与例句不相同的是    (      )
    示例: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天的热流。
    A. 我淡淡地笑着,想起当初,我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所看出去的未来,是一片无边的土。 B. 在他们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闪闪发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 C. 甩开牵挂,审视你的内心,有一星火光仍在顽强地闪烁,那是你早巳遗忘的曾经有过的梦想…… D. 一株巨大的垂柳从那小院内探出半个身子,柳丝万缕,好像在频频招手欢迎每一位光临的旅人。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蛋白质外衣或类脂包膜(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实际上这并不容易。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器”的位置。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它们能感染的范围极广。
    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当病毒进入细胞。它就开始回复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核酸存在于每个活的细胞和病毒中。它们有两种基本种类一DNA和RNA。DNA构成基因组合。这意味着一个特定的DNA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持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DNA是怎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呢?它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
    RNA是干什么的呢?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它将信息从DNA(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传递到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在细胞核外)。DNA像模板一样造出正确的RNA。RNA又同样制造出正确的蛋白质。
    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会两样都有。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
    病毒进入并强迫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与正常分子成分惊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实际上,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病毒和细胞就共同存在,共同进化。
    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逃出来的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成了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病毒有修复4000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这是修复这些细胞最好的方法。这种基因疗法还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选自《在岩石上漂浮》,有删改)
    (1)下列关于“病毒”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病毒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没有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的生命活动。
    B.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组成。这层蛋白质外衣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
    C.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D.病毒和细胞共同存在,共同进化。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危害性就越小;而那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
    A.一旦病毒依附上了细胞,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B.DNA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DNA就是这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
    C.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而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是基因物质。
    D.病毒强迫细胞制造更多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惊人的相似性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
    A.“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B.病毒作为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
    C.狂犬病和感冒病毒能感染的范围极广,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统对它们无能为力。
    D.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的基因疗法,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荷塘月色(节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若把句中的“泻”字改用“照”或“铺”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是打个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泻”“浮”“洗”这几个动词的使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