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二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二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糖(zhè) 复(bì) 窃(piāo) 梁山(pō)
    B. 冽(línɡ) 舟(piān) 杂(chān) 引高歌(hánɡ)
    C. (kànɡ) 秆(jié) 妄自薄(fěi) 当(ɡòu)
    D. 热(zhì) 树子(hànɡ) 蛮(hènɡ) 原烈火(liáo)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为什么这样翻动战士的衷肠?
    B. 老一辈还建步如飞,新一代又紧紧跟上。
    C. 甜甜的秸杆会变成锐利的刀枪。
    D. 希望我们的老战士永保青春。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太阳是一样的___呀,月亮也一样地甜畅。
    ②北方的轻纱帐呦,常常___炮火的寒光。
    ③露珠也一样地___呀,雨水也一样地清凉。
    A. 炽热 充满 明澈 B. 炽热 充溢 明亮
    C. 炽烈 充溢 明澈 D. 炽烈 充满 明亮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到底更爱甘蔗林?还是青纱帐?
    B. 因为我们的甘蔗林呀!已经是新时代的青纱帐!
    C. 我们的人哪,总是那样胸宽,气壮,眼睛亮。
    D. 我只能回答:生活永远使人感到新鲜明朗,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冰雪消融,,经历了严冬,春天终于要来了。
    B. 那样美好的日子,大家共享。无论是老战士还是新伙伴,真令人神往。
    C. 如果你到中国来,不要顾虑,伸出双手,,我们会给你们所有的宝藏。
    D. 老一代,新一代又紧紧跟上,我们的人哪,真棒!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青纱帐—甘蔗林》这篇文章控诉了敌人挑衅我们,破坏中国和平。
    B. 香雪跑到了火车上,她终于看到了梦寐以求的铅笔盒,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之外。
    C. 夜深人静,香雪独自穿过空旷的街道。
    D. 纷争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我们不仅会损失大量的物力财力,还会造成百姓生灵涂炭。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员工大会上,主持人提醒道:“为保持会场安静,请大家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 老总对员工们说:“为了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大家一定要用心服务。”
    C. 我收到了父亲的来信,父亲说:“此事难以定夺,望你钧裁。”
    D. 老师在讲台将要抛砖引玉,我做好准备,等待这丰富的精神大餐。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A. “迟日江山丽”写出了春天虽然来迟但是却风景如画的感觉。
    B. “春风花草香”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的春日美景图。
    C. 诗的最后两句一动一静,展现了一派生机盎然明丽之景。
    D. 全诗抒发了作者经历颠沛流离后的安适喜悦之情.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回延安
    贺敏之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保卫延要你们费了心,
    手抓黄土我不放,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双手搂定宝塔山。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千声万声呼唤你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长江大河起浪花。
    红旗飘飘把手招。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一头扑进亲人怀。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树梢树枝树根根,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亲山亲水有亲人。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母亲延安换新衣。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万里起高潮!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宝塔山下留脚印,
    天南海北想着你……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米酒油馍木炭火, 延河滚滚喊“前进”!
    团团围定坑上坐。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亲人见了亲人面 再回延安看母亲!
    (1)对《回延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极具陕北风土人情的面面,诗中意象给整首诗增添了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B.《回延安》具有鲜明的抒情层次,是一首激情洋溢的政治抒情诗。
    C.作者赞颂了延安在革命进程中的巨大功绩,对未来展开了美好的想象。
    D.诗歌第四节写到亲人们欢策在一起,激动喜悦畅聊未来的热烈场面。
    (2)《回延安》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读起来感人肺腑,请借助相关诗句分析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永远的青纱帐
    范会新
    ①我从小生活在东北农村,儿时的家乡,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到处种植的都是玉米和高粱。到了伏天,2米多高的玉米,3米多高的高粱便形成了都部葱葱的连天的青纱帐。绿波荡漾的大地,一眼望不到边的葱笼,站在高处,你会被这蔓延的绿色所陶醉,置身其中,顿感着生命的涌动与震撼。那是一个充满着无限生机和希翼的天地,是我生命中最美的乡村记忆。
    ②我小时候贪玩,放学常挎着篮子约上小伙伴一起去割猪草,实际是到高粱、玉米地撒欢儿,玩捉迷藏,青纱帐这天然的幕布里最适合捉迷藏。它像迷宫一样,只闻人语响,不见罗裙飘。藏猫猫的孩子,只要不吭声,就很难被找到。所以那寻找的孩子,总是在青纱帐里手舞足蹈,使尽一切办法逗乐,想让藏着的孩子忍不住大笑起来。那忍不住大笑的孩子,暴露了目标,便只好迅速跑开,移到别处。于是,让循声而去的人又扑了个空。扑空的小伙伴又开始躲在偏僻之处学鸟叫,引得我们奋不顾身地钻过去捉“鸟”,然后是一片哈哈大笑。青纱帐就是孩子们天然的乐园。
    ③当孩子们玩累了,就在青纱帐里睡觉,湿润的土地,风从青纱帐的叶子肋下溜进来,沙沙作响,青叶中有小虫子们的歌唱和舞蹈,绿色帷幔丛丛遮掩中潜藏着快乐,一觉醒来,口渴难耐时,便有甜甜的玉米秸,高粱秆滋润喉咙。孩子们管那种甜甜的玉米秸叫“甜秆”,糖分很大不逊于南方的甘蔗。在密密麻麻的玉米秸中寻找一株甜的植株是需要智慧的,不能一棵棵去啃尝,那是损坏庄稼,要瞅准哪棵玉米秸颜色微微暗红,好像饱含糖分的模样,最好有线虫子孔洞。虫子盗食的痕迹,是判断一株玉米是不是好吃的重要依据。大自然中,虫子是聪明的,聪明的孩子会利用聪明的虫子,准确地找到甘甜的秸秆。“甜秤”采到手,撇掉叶子和皮,咔咔大嚼,吸进甜汁,吐出渣末,又解渴,又舒坦,还不用花钱。好多年之后,那些躲在青纱帐里啃过"甜秆”的孩子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总是叹息,再也找不到童年那一根“甜秆”的甜美了,是他们萎靡了食欲,还是贪恋着那回不去的旧时光,到不了的青纱帐?
    ④夕阳西下,凉风习习,小伙伴们便跑到山坡上,站在山顶上俯视壮阔的青纱帐。秋光里,青纱帐上长出了红黄的脸谱,高粱穗子像个火把,冲着天空笔直燃烧,红彤形的。玉米腰间揣着金锤子,还挂着棕红的髯口,它们在大田里铿锵地唱着一出大戏,给天地听。只有东北广袤肥沃的厚土,才能够把高粱玉米养育成青纱帐;只有北方的风的抚摸,才能叫青纱帐更加茁壮粗犷。它像北方的山一样,线条硬朗粗犷,傲然而立,它像北方的汉子一样,血性豪放,顶天立地。
    ⑤青纱帐,东北大地上最葱茏的风景,那种甜丝丝的植物的气息盈满鼻腔叫人迷醉。农谚讲,白露不伤镰,到了白露,高粱、玉米就全部成熟了。千军万马开始了一年的秋季大收割,青纱帐到这时在大地上才逐渐消失。当一季的青纱帐从田野消失了的时候,它又化作粮食以及美酒滋养和点燃我们的生命。青纱帐,与人类一起,一季复一季,一代又一代,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中写到哪些童年趣事。
    (2)谈一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3)作者为什么说青纱帐是永远的?
    (4)文中写“那回不去的旧时光,到不了的青纱帐”,回不去、到不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5)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