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第二单元 同步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 (qìng)    琴(xuán)    晨(xī)    摧山地(chè) B. 如( pì)    咳(chēng)    拾(zhí)    呕心沥(xuè) C. (yáo)    袅(nuó)    然(zhòu)    惟妙惟(xiào) D. 门( kuí)    气(fēn)    妒(jì)    蓊郁郁(wěng)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 淳朴    智惠    全神惯注 B. 线条    决择    众判亲离 C. 诊断    遁辞    溘然长逝 D. 遗相    老茧    走头无路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1)气象工作者每天定点________风力,详细记录并认真分析有关数据。
    (2)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它已经和我的心进行了永远的________。
    (3)人生是不断删除的过程,________勇于删除,________能让生命充满新鲜与激情。
    A. 观测  勾通  只要  就   B. 观察  沟通  只要  就 C. 观测  沟通  只有  才   D. 观察  勾通  只有  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桃花开了,红的像火;梨花开了,白的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灿烂春光。  B. 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纯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 C.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 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于是我们开始看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我们的成绩都开始退步。 B. 金穗高粱成熟期,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C. 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了。 D. 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养成了一种的恶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我看见老师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B. 一些青少年患有“手机综合症”,专家正在有效地寻找解决办法。 C.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书籍是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 D. 在本届锦标赛上,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再次取得了优异成绩。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
    ①它聚集起许多细流
    ②生命像一江春水,它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它的前身
    ③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享受着它所遭遇的一切
    ④它曲折地穿过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
    ⑤合成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
    A. ②①③⑤④   B. ②①⑤④③ C. ⑤②①④③   D. ⑤④③②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B. 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一文讴歌了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 C.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D. 《将进酒》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功业未成,被迫离开长安的悲愤之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
    A. 芦苇,一片片,一簇簇,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B.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C. 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D.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10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
    曲江对酒
    杜  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这里是“甘愿”。②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A. 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B. “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 “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D. 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无所作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
    《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
    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成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成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先生,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的考证。他在《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书中,对孔宪易先生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其中对扇子的考证叫人折服。《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先生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的确是用来拂暑驱蝇,但是在北宋这个时期还另有它用。扇子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便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神领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日:“以扇遮面,则其两便。”由此看来“便面”习俗是不受季节影响的。
    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一说赞赏有加,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北宋长期实施的“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较唐朝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
    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
    (1)文章引用周宝珠教授对扇子的考证,用意最准确的是    (      )
    A.证明在北宋时期扇子除拂暑驱蝇外,还有其他如题诗作画、扑卖馈赠的用处。
    B.否定孑1宪易先生对“清明”解释,“清明”所绘之景并不一定是秋景。
    C.说明扇子在北宋时期,主要的用途是“便面”,是一种礼貌之举。
    D.是为了佐证史树青先生关于“清明”是“政治清明”的说法是正确的。
    (2)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清明”是“政治清明”意思的是    (      )
    A.《清明上河图》中官衙门口的士兵和大街上跑着的猪等,正体现出一种繁盛景象。
    B.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极尽歌颂之能事。
    C.《清明上河图》展现出的气势和景象,能体现“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
    D.北宋长期实施“偃武修文”国策,经济繁荣,国势昌盛。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清明坊”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外城东郊区三坊之第一坊。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景象。
    B.如果“清明”是“政治清明”一说成立的话,那么“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就是一语双关,弦外有音。
    C.《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也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逆水行舟”的解释是其中支持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说法。
    D.文章引用《东京梦华录》记载,是为了证明“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互联网的下半场规则由谁来定
    当前,整个网络空间的重心已经开始转移了,大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以美国为中心,以发达国家为重点,逐渐转变为以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中心的新阶段。
    当然,接下来的动力在我们这里,势能还在美国那里.像苹果在高端市场很长时间都会有竞争力,我们目前不可能去超越它,但是在中低端市场,我们有华为、小米这样的企业,苹果肯定没法和我们竞争。所以中关在网络空间会形成一个错位竞争,实际上也是互补的,而且无论从产业还是从能力上,包括规则制定,基本将是中关两国主导整个网络空间。而且美国主流IT企业以后的中国市场收入会超过美国本土市场收入,这些也都是我们的筹码。未来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它有它的优势,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这样就可以进行比较对等的博弈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型大国关系。
    网络空间话语权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美国在上半场制定的规则和下半场的规则可能会有相当大的不同。上半场的规则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基本上以英语网民和西方价值观为主导。在发展中国家也基本上是高收入、高教育水平和高科技素养的“三高”群体,有着相对的一致性。而下半场的主力是新兴国家,它们的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包括网络使用的行为和习惯以及这些网民的文化背景,和上半场是完全不一样的。主要是低收入、低教育水平和低科技素养的“三低”群体。这个群体多元而复杂,他们使用互联网的行为特性和需求偏好,与上半场的群体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美国还希望下半场的30亿网民能够接受上半场的规则,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目前的网络空间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地位完全不对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下一个30亿网民的代表,应该倡导一种有利于互联网全球化的新规则,让全球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进入到网络时代。很多人在理解互联网时都有一个误区,把美国政府的价值观等同于互联网的价值观,实际上这是偷换概念。互联网在美国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实际上它的文化基因都是反美国政府、反工业时代的。所以它的很多理念,和美国政府“开放、自由、平等、共享”的政治话语实际上不是一回事。互联网精神才是真正代表着人类共享的价值观。美国政府的价值观只代表它的国家利益和政治利益,其实并不符合互联网精神。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下半场的规则制定,塑造一个更加普世、普惠的互联网世界,有利于互联网在全球的渗透,不能说美国已经达到80%-90%的普及率,整个互联网革命就结束了,应该是全球各个国家,包括很多欠发达国家的人都能上网,都能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革命才算完成。这些国家进入网络时代,不是用美国的一套价值观,而是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发展互联网。所以我觉得,从上半场到下半场的这个转换过程中,原来的那套规则已经不适用,但是新的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既要认可美国的那套规则,同时也要让美国认识到将来它对这种趋势和变化也是无能为力的。
    改变规则,不是说下半场一定要颠覆上半场,而是上半场的很多东西已经不适舍下半场了,那么该调整的调整,该改变的改变。对于美国来说,它独占了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与核心资源,在下半场里,它最大的痛苦就是把很多权力分出来,从它的角度来看,这和割肉一样,但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网络空间的大格局已进入从原来的以美国为中心、以发达国家为重点转变为以发展中国家和中国为中心的新阶段,说明整个网络空间的重心已经下移了。
    B.网络空间上半场的规则基本上以英语网民和西方价值观为主导,而下半场则是以新兴国家的低收入、低教育水平和低科技素养的“三低”群体为核心。
    C.由于在目前的网络空间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地位完全不对等,中国作为下一个30亿网民的代表,有责任倡导一种有利于互联网全球化的新规则。
    D.网络空间在下半场要塑造一个更加普世、普惠的互联网世界以利于互联网在全球的渗透,应该是全球各个国家都能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革命才算结束。
    (2)下列对有关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整个网络空间的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虽然美国还保持着强大的势能,但动力是在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
    B.美国在网络空间上半场的规则将因网络空间上、下半场的主要群体的差异而难以继续推行,其话语权也势必将改变。
    C.把美国政府的价值观等同于互联网的价值观是一种误解,因为美国的价值观只代表自己的利益,并不符合互联网精神。
    D.网络空间进入下半场要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发展互联网,在美国的那套规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规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中美在网络空间形成的错位竞争实际上是互补的,两国在产业、能力上包括规则制定上基本将主导整个网络空间。
    B.我们可以把美国主流IT企业以后的中国市场收入超过美国本土市场收入作为筹码,和美国在各有优势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对等的博弈。
    C.网络空间下半场的“三低”群体多元而复杂,他们使用互联网的行为特性和需求偏好是制定网络空间下半场规则的重要依据。
    D.改变并不意味着颠覆,但在下半场美国要调整或改变上半场的很多东西,并把它独占的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资源交出来。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难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速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僳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胫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缇骑按剑而    前面
    B.吴之民方焉    痛恨
    C.买五人之脰而之  用木匣装
    D.与尸合    最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之声义    替、给
    B.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把
    C.中丞匿溷藩以免    在
    D.谈笑死    表修饰
    (3)下列句子中,与“断头置城上”句式相同的是    (      )
    A.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果地震陇西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苏州人民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是    (      )
    ①众不能堪,扶而仆之    ②厉声以呵    ③噪而相逐    ④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⑤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⑥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④⑤⑥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__________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
    (2)没有拿来的,________________,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3)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
    (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常怀千岁忧。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难

    15 . 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习性的演变特点。
    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难

    16 . 请根据以下内容,写一封介绍信。
    2019年3月18日,海城职业中专学生刘芸到学校办公室对老师说:“老师好,我叫刘芸,是2017级商贸专业的学生。根据学校要求,我准备去宏达外贸公司实习,请您给我写一封介绍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枚大头针
    汪志
    陈刚是一家私营脱水蔬菜厂的老板,公司生产的产品80%以上都是出口产品。这天,他接到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紧急电话,说有一个外商准备在全市的私营脱水蔬菜厂中选择一家重点投资,这几天就来考察。另外,会长告诉他,近期国际市场对脱水蔬菜需求量大,叫他加大生产数量。
    陈刚马上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这几天质量方面千万不能出纰漏,一定要争取到外商的投资合作。”可会后不到一个小时,包装车间主任就风风火火地闯进陈刚的办公室,说一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发现别在护袖上的一枚大头针不见了,可能掉进了半成品或成品的蔬菜中。陈刚慌了,赶紧跑到包装车间。那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刚才被车间主任训斥后正在不停地哭泣,见陈刚来了忙赔不是:“老板.这完全是我的错,可以扣我的工资,但千万不要开除我。我一家老小还等着我的工资呢!”
    陈刚问:“你确定那枚大头针掉进了半成品或成品中而不是别处?”朱凤点点头。
    “不开除你?想得倒美,赶快收拾东西,准备走人!”一旁的车间主任嚷起来。陈刚望了一下朱凤:“那枚大头针掉进去的事别人知道吗?”朱凤摇摇头。陈刚又问:“那你为什么不隐瞒而立即报告了呢?”朱凤哭哭啼啼地说:“我想,不能误了外商投资的大事啊!”
    陈刚一挥手,立即通知全线停机,从正在包装的半成品和上千件成品脱水蔬菜中寻找那枚
    大头针。车间主任连忙摆手:“老板,这至少要一天时间啊。我们的损失得多大啊——不就是一枚大头针吗?”
    谁知陈刚大吼一声,指着车间主任骂道:“你胡说!我宣布,从现在开始你被解聘了,赶快到人力资源部办理退工手续。”他对着哭泣的朱凤说:“从现在起,你行使车间主任一职,另外奖你5000元。”
    什么?朱凤将大头针掉进脱水蔬菜中不仅没受到任何处罚,还升官得奖金?一时全厂议论纷纷,但绝大多数员工站在陈刚的一边。
    可经过一天的寻找,哪有那枚大头针的影子。尽管如此,陈刚还是封存了那些半成品和成品,组织人员继续寻找。
    第二天,会长领着一个老太太来到陈刚的办公室,一进门,会长就笑眯眯地告诉陈刚,外商已经选择了你们作为合作伙伴。陈刚一愣——人家外商还没来考察呢。会长哈哈大笑起来:“已经考察过了,就是昨天发生的那起大头针事件。”他一指那个老太太:“这就是外商萨莎女士。”
    萨莎女士从挎包里拿出一张纸,递到陈刚的手里,竖起大拇指用熟练的汉语说道:“你是我们最信任的合作伙伴。”陈刚接过那张纸一看,原来是昨天解聘那个车间主任、提拔和奖励朱凤后张贴在公告栏上的那张公告。
    原来,萨莎女士一到陈刚的脱水蔬菜厂,就听到员工们议论纷纷,继而看到那张公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最终,选择陈刚作为她投资合作的重要伙伴。至于那枚大头针,两天后最终在一件成品中被找到,被封存的所有半成品和成品也顺利“解冻”。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1)这篇小小说围绕“一枚大头针”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听说大头针可能掉进半成品或成品脱水蔬菜中后,怎么理解车间主任“风风火火地闯进陈刚的办公室”以及陈刚“赶紧跑到包装车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凤冒着被扣工资甚至被解聘的风险,报告自己不慎将大头针掉进脱水蔬菜中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萨莎女士为什么会选定陈刚作为“最信任的合作伙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本文后,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河,无处不在。一条条河流,或悠长,或曲折;或激荡,或平缓;或清澈,或浑浊……无不吸引着我们寄情抒怀。生活中,还有许多条无形的河,在我们身边流过。河流一定也影响着你的生活,触动着你的心灵。
    请以“那条河”为题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