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一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六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jiāo) 划(chóu) 锋芒毕(lòu) B. 纷(jiū) 然(hè) 而不舍(qì) C. (duò) 鱼(suō) 然不同(jiǒng) D. 水(fú) 步(duó) 然而止(ɡ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水上漂着一包用            纸盒装着的饼干。
    ②急剧的时代        ,引起人们的心理失衡。
    ③想要快乐,         不要去想别人是否会感恩,我们付出只为享受施与乐的快乐。
    A. 精致 变迁 如果 就 B. 精制 变迁 尽管还 C. 精致 变革 尽管 还是 D. 精制 变革 如果就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她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B. 孙犁写了一篇小说,题目是《荷花淀》。 C. 这名战士看上去十七、八岁的样子。 D. 生长在雪山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珍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药材!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我国政府从容面对各种疫情的能力令世界 B. 两天来,整座城市都在为这个幼儿,社会各界踊跃捐款相助。 C. 眼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找份稳定的工作是很多人的事情。 D. 面对伟大祖国70年的辉煌成就,40年的改革巨变,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之,倍感骄傲与自豪。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 是否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B.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口袋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C.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 运动会上,运动会开幕式上,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登上了主席台。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 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 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 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A. ⑤①③②④ B. ⑤①④③② C. ④⑤③①② D. ④①③⑤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 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手,营造的却是纯美的诗意。 B. 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C. 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D.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一)
    ①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哎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哎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②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③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请给选文拟定一个小标题。
    (2)选文中①②两处两次写女人们划船时的水声,但同中有异,试从词的重叠和标点分析,两次各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心理?
    (3)找出文中女人们心理描写的句子,并说说体现了女人们怎样的心理。
    (4)文段开头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5)赏析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③。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二)套袖
                                                                                                  铁凝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脸上竟显出了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向我介绍孙犁的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
    我带了信,终于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了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种地捡豆子。我先看到老人的侧面,就猜出了那是谁。
    看见我,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而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目光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写作、工作情况。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再次见到孙犁老师,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还刮着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老师迎过来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您是见老。”我说。接着我便发现,孙犁老师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颜色是凝重的,但人却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我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子,也没糊窗缝,正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还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次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一副棉花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说不清。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
           正月已近。“正月里来是新春”,春天是开拓、创造的季节。春天永远属于勤劳、质朴、潜心创造着的人。春天离珍惜它的人最近。
    (1)作者为什么在开篇写养在笼中的鸟都怕孙犁?
    (2)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
    (3)作者为何要提及孙犁在《山地回忆》中写的“布袜子”?
    (4)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段与全文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可以删掉吗?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