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外(bù) 盛(bù) 亲(dí) 贬(zhé)
    B.内(wéi) 手(ɡuàn) 洋(zhòu) 回(sù)
    C.起(dié) 视(chēn) 宫(tiāo) 洗(dí)
    D.两(yè) 纨(kuà) 蹙(pín) 临(bin)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如今只见红男绿女游人如织,谁有心情看浓妆淡抹的山色空蒙。 B. 斑澜多彩的文学作品使我们懂得了人生的真缔。 C. 演员们表演得很精彩,全场暴发出一阵喝彩声。 D. 爱心在这里汇聚,碰撞出欢乐的笑声,传递这温暖的感动。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老猎人被这个狡猾的狍子引到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长不见头的山沟里来,又
           ,又生气。
    ②站在峰峦雄伟的高山上,         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令人赏心悦目。
    ③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      
    A. 懊恼 俯瞰 一气呵成 B. 懊恼 鸟瞰 一鼓作气 C. 懊悔 俯瞰 一气呵成 D. 懊悔 鸟瞰 一鼓作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B. 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 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做事业要专心致志,将全副精力集中到事业上,如果见异思迁,,那么最终就会一事无成,空自叹息。 B. 他既不愿意放弃本单位的优厚待遇,又向别的公司,待价而沽。 C. 他对人总是温和耐心,从不 D. 当地居民透露,去年11月底警方攻入阿莱芒贫民窟之前,这里的毒贩就,指使建筑工人把下水道改造成了逃跑的通道。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今年年初,亚欧大陆普遍出现极寒天气,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北极涛动出现明显转折,致使极地冷空气向南扩散而造成的。 B. 一个人处于幸福的环境中,反倒养成他怠惰的习性。 C. 为了防止事故不再发生,主题班会多次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       ,      ,      ,      。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 ②④③① B. ③②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最后一片叶子》以空间为颇序,写了五天中在三个穷画家之间发生的故事。 B.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 C.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D. 2018年为戊戌年,那么2022年为丙申年。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9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是( )
    A. 刚刚杨教授对于大气污染问题的演讲可谓真知灼见,现在该轮到小王谈谈他的拙见了。 B.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我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C. 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D.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 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春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 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以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 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首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丛中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子,吓得田福军出一头冷汗。
    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得鼻子上去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记得文化革命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也等于仍然在油锅里受煎熬。直到不久前“四人帮”被打倒后,他才好像一下子又变年轻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
    田福军被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像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他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
    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就是的……”
    “口粮哩?”
    “扣了!”
    “为什么扣了?”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
    给……”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
    “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让给他们分粮,我……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队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蜒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
    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
    开会。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通过写田福军当时的感觉,表露出作为基层领导的他发现百姓牛活艰难情况后的难过和愧疚之情。
    B.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人哭成了一堆,这既是因为感到暂时有希望了,更是对他们的帮助充满了感动。
    C.队长一家人吃糠团子,生活极其困难;老汉一家人缺少口粮,家中老人已奄奄一息,这些都反映了当地百姓生活的艰难状况。
    D.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旨在表现他一心为民,不顾个人得失。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是( )
    A.开头写快到端阳节时,山鸡和野鸡鸣叫、首蓿盛开、麦穗泛黄的乡村景色,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赋予了人物活动的空间。
    B.文中“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的细致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女孩子因为过度饥饿而产生的绝望心理。
    C.小说词语选用准确,“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中“闯进”一词写出了老汉行为的鲁莽,让读者体会到当时民风粗犷
    D.文章多次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展示了当时农村百姓生活的艰难,为塑造田福军的形象作铺垫,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是( )
    A.开头写孙少安承包的乡砖瓦厂开始盈利,并成了全乡经济活动的首要人物,为下文他准备合资拍电视以及后来重建学校做了铺垫
    B.孙少安去省城时再拐到大牙湾煤矿见孙少平,其目的是要征求一下弟弟对他投资拍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看法。
    C.“最好的兄弟首先应该是朋友,然后才是弟兄”,这句话表明了孙少平的观点:兄弟是平等的,应当相互提醒,真诚交心。
    D.“一排气势宏伟的新窑洞”“被红油漆刷得耀眼夺目”等内容既交代了新学校的特点也蕴藏着人们对孙少安无声的敬意。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令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琴、棋、书、画“四艺”中居于首位。
    “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具有了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人对琴的评价极高,西汉时期便被文人们公认为“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唐人顾况甚至说“众乐,琴之臣妾也”。另外,随着“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在凝固。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不可替代。琴成为历代文人具备音乐修养及实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也成为他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
    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琴体,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弹拨类的弦鸣乐器,是以弹拨极具张力的弦为振动源,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发音的。琴的弦位较长,音量不大但余韵悠长,面板、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特别是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这样特殊的研制与构造方式,使共鸣体振动不充分且有传播阻碍,造成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特点。而这些特点,恰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中正平和”“温良敦厚”及“虚静简淡”的审美情趣相合。可以说,古琴特殊的研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
    古琴的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大类型。散音,指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其特点是浑厚宏亮,共鸣性强,余音悠长。按音,指右手弹弦,左手指顺弦依徵位按弦所发出的声音。按音没有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相时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也主要是由按音来表现的。泛音,为右手弹弦,左指对准徵位轻点琴弦,得音清亮空灵。泛音清脆、晶莹、纯净、明亮,有金属声,富于弹性,与散音的厚重深沉、按音的沉着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古琴还分为低音区、中音区与高音区三个不同的发音部位,低音区低沉浑厚、古朴苍老,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区则清亮圆润,富有穿透力而又具醇厚之韵。中音区取音“中和”。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使古琴的散音、按音、泛音及高、中、低音区调和在同一首曲中,使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这恰与中国文人崇“和”的观念相契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已经流传了三千余年,它具有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B.琴体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制成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狭长的“共鸣箱”;它以琴弦为振动源,通过弹拨与共鸣体共振而发音。
    C.古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特点,这与其共鸣箱体积较小、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等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相关。
    D.古琴的发音部位分低冲、高三个音区。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弹奏时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它们就调合于一曲,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古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特殊的斫制工艺,使琴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是古琴具有神奇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B.弹奏者右手弹弦,左手指或顺弦依徵位按弦,或对准徵位轻点琴弦,就能弹出时而厚重深沉,时而沉着多变,时而清亮空灵的音调。
    C.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主要由按音来表现,虽然它不如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并且与泛音相比也沉着多变。
    D.古琴音色的三大类型,特点各不相同;古琴的三个发音部位,乐音各不相同。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正是因为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了深沉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B.琴被列为“四艺”之首,西汉文人公认“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顾况说“众,琴之臣妾也”。由此可见文人们对古琴的推崇与偏爱。
    C.古琴用来禁止淫邪,矫正人心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
    D.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是因为它所造成的音色特点,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审美情趣相合。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错误的是( )
    A.不知始名 命名 B.乡人号之“驼” 所以
    C.偻 病,患病 D.视而暮抚 名词作状语,从早到晚
    (2)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儿涕而去
    A.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连词,表承接)
    B.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连词,表转折,但是)
    C.旦视而暮抚(连词,表并列)
    D.字而幼孩(通“尔”,你们)
    (3)选出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故不我若也 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吾又何能为哉 D.苟有能反是者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叙事小说。
    B.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C.文章先写郭橐驼的种树之道,然后转入“官理”。上半篇为橐驼之传,下半篇为治民
    之理。
    D.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种树或致民,都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3分)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
    (2)             ,百舸争流。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15 . 朝阳职业学校高三(1)班拟于清明节上午9点在青松烈士陵园举行祭奠革命烈士活动,请你以活动主持人身份写一段开场白。要求:100字左右。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4分)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6 . 《平凡的世界》文笔质朴流畅,请结合选句进行仿写。(3分)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逃兵。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不冷不热,也不饥饿:走到山野里,手脚时不时就碰到了果实上。秋收已经拉开了序幕:打红枣、割小麻、摘豇豆、下南瓜……庄稼人孙少安的心情和这季节一样好。真是连他自己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梦想过的一种生活,现在开始变成了现实。一群人穷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庄稼人的光景从此有了新的奔头。
    谁说这责任制①不好?看看吧,他们分开才一两个月,人们就把麦田种成了什么样子啊!秋庄稼一眨眼就增添了多少成色!庄稼人不是在地里种庄稼,而是像抚育自己的娃娃。最使大伙畅快的是,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庄稼人也愿意活得自由啊!谁愿意一年到头牛马般劳动而一无所获呢?人们在土地上付出血汗和艰辛,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幸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
    少安感到,他父亲的脸上也显出了他过去很少看见的活色。一年多前,当他像现在一样把队分开的时候,父亲曾多么担心他栽跟头呀!好,现在老人放心了,因为上面有人支持让这样搞哩!
    在他们这个责任组里,父亲实际上成了领导人。二爸一开始不愿“走资本主义道路”,牛着不出山,他没办法,父亲就到田家圪崂②吼着骂了一通,二爸也就无可奈何的被吆起身了。对于二爸来说,大队的常年基建队已经解散,他要是不在责任组劳动,就没处去干活了—归根结底,他是农民,还拉扯着三个娃娃,不劳动一家人吃啥呀?
    少安家里眼下还没有什么大变化。老祖母八十二岁,仍然半瘫在炕上;母亲头发已经半白,但也没什么大病,照旧像过去一样门里门外操劳;弟弟少平还在村里教书,今年二十一岁,完全成了大人;小妹妹兰香去年考入了原西县高中—让全家骄傲的是,她考高中考了全县第三名。
    他们家里最大的煎熬,仍然是他大姐一家。罐子村实行责任组后,他姐夫王满银就跑了出去。说是做生意,可这二流子两手空空,谁知到什么地方瞎逛荡去了。政策一宽,社会一松动,有些农民已经开始脱离土地,向外地和城镇流去。这些人大部分出去就是靠力气和手艺挣钱:也有些人鬼知道靠什么手段谋生呢。他们村金俊文的大儿子金富,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都查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少安知道,他姐夫屁股一拍走了以后,那个家就又得靠姐姐一个人来操磨了。猫蛋今年八岁,已经在罐子村小学上二年级;狗蛋也已经六岁,明年就该上学了。可是他们不务正业的父亲丢下他们和母亲不管,一个人到外面逛世界去了—真是作孽!
    孙少安自己的家庭仍然是幸福的。他和秀莲从结婚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热烈的恋爱。据说有了孩子,两口子感情就要减少一些,而分散给了孩子。但是虎子降生以后,他两个的感情似乎倒更深了。他和她,通过这个娃娃,更意识到他们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当他们共同疼爱孩子的时候,相互看一眼对方,心间就会淌过那永不枯竭的、温暖的感情的热流。
    有孩子以后,秀莲就更不讲究自己的穿戴,经常是一身带补钉的衣服。少安记得他很小的时候,那时还年轻的母亲就是穿着这样一身缀补钉的衣裳。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沉的母亲啊!想起来就让人温暖,让人鼻根发酸。少安很喜欢妻子这身打扮,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记住这样一个母亲的形象……
    责任组实行以后,所有组的麦田比往年生产队种得又好又快;而且秋田也比往年多锄了一遍。金家湾和田家圪崂毗邻的地块,庄稼看起来明显地有了高低之差。东拉河西岸的劳动热情空前地高涨。孙少安尽管还是名义上的生产队长,但实际上田家圪崂现在有了十几个队长,甚至每一个农民都成了队长。早晨,再也不用孙少安派活和催促了,许多人现在出山都走到了他的前头!
    农历八月,麦子种毕,又停了锄务,而大规模的秋收还没开始,田家地的庄稼人多少年来破天荒第一次消闲了。好,人们开始有时间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手巧的庄稼人,鼓弄起了家庭副业。
    眼下,少安还没有这份心。责任组的活是没什么可做了,他就又一头扑在了自留地里。做起圪塄帮畔③,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注:①责任制: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为打破“大锅饭”旧制在中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②圪崂ɡē láo:陕北方言词,指的是一个狭窄而长的小空间,比较偏僻的地方。③圪塄帮畔:方言,地角边沿。
    (1)理解下列句子加点部分的含意。(4分)
    ①父亲蹲在地上抽烟,少平就凑到他跟前,也学着他哥的样,卷了一支旱烟棒。(2分)
    ②这个“逛”字刺伤了少平的心。(2分)
    (2)小说中孙少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3)小说开篇写农历八月是庄稼人的美好时光,结尾又写农历八月农村的相关内容,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4)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平凡的我们,平凡地生活,但平凡不能阻止我们追逐梦想的脚步。路遥也好,其《平凡的世界》塑造的主角孙家兄弟也好,他们都生于平凡,却敢于追求不凡,在屡遭挫折之后仍坚定信念、将对生活的热爱进行到底,用不懈的努力去追寻美好的明天。他们活出了自己的风采,奋斗过的人生就算仍不尽人意,却依然圆满;他们活成了一道光,在艰难的日子里为自己、也为我们把希望照亮。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700个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