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二册 综合测试 单元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 摒弃(bìng)    整饬(chì)    拈花惹草(niān) B. 缜密(zhěn)    玫瑰(guì)    潸然泪下(shān) C. 肖像(xiào)    晕车(yùn)    呼天抢地( qiàng) D. 绮丽(qí)    绯闻(fēi)    含英咀华(j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落寞  雾霭  运筹帷幄  变幻莫测 B. 寒暄  安详  和盘托出  破斧沉舟 C. 气概  针贬  披星带月  精雕细琢 D. 苍桑  针炙  甘拜下风  惟妙惟肖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实现________蓝图,需要大家时刻准备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②我们应认真查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把问题________在萌芽状态。
    ③________离开多久,他对老宅________怀有深深的牵挂和担忧。
    A. 宏伟  消除  无论  都 B. 宏大  消除  即使  也 C. 宏伟  解除  即使  也 D. 宏大  解除  无论  都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 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 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人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 “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 我省篮球运动员在十一届全运会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已成为代表团的美谈,大家 B. 周林俊从市领导手上接过奖状,对着台下,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C. 汉奸在洋人面前都是唯命是从,,而在百姓面前则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D. 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代表们广,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们的心弦,在感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 在男子58公斤级比赛中,济南选手击败对手获得冠军并取得金牌。 C. 新形势下的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 D. 空中飘来一丝优雅的琴音,那跳动的音符在我的耳畔浮现回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 ④②⑤③① B. ③①④②⑤ C. ①③⑤④② D. ①⑤③④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面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启事的标题可以不写具体内容,只写“启事”二字。 B. 条据上的数字不能改动,如必须改动,应加盖公章,以示负责。 C. 广告正文就是广告标语,又叫广告口号或广告词,在广告中反复使用。 D. 计划和总结格式一般都由标题、正文和落款组成,但内容完全不一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A.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比喻) B. 什么是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携带一大批数字、图表、公式到来的。(反问) C.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对偶) D.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通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10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A. 颔联借用“孤灯”与“一雁”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B. 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乡愁之绵长 C. 诗人停舟钱塘,人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排遣。 D. 这是一首羁旅诗,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 题型:现代文阅读(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陈  彦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立即就会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文学是戏剧的灵魂,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夭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人”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
    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増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无遗。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的对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舞台剧由于受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快捷显现。因为舞台剧只能通过精彩洗练的独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来形成人物的生命个性、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每一勺话、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磨,尽量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已。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昭示了这点。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这种文艺样式,故事是其核心,这既体现在中国历史名剧上,也同样体现在那些优秀的外国戏曲上。
    B.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戏剧不但文本粗糙,而且只注重包装,忽视对戏剧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
    C.戏剧演出团队应统一在文学的旗帜之下,无论导演,还是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都是文学的创作者。
    D.文学艺术都以动人为前提,戏剧表演要想动人,需要对其塑造对象的性格、心灵进行精准的开掘与把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从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
    B.布景道具在舞台上是不能忽视的,哪怕是一棵小草,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如果包装不适度,就会损害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
    C.戏剧舞台上,所有的演员、工作人员都要为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而努力。
    D.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这种创作的前提条件是文学基础要扎实,否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让作品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快捷、直白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
    B.戏剧表演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运用就很不恰当地破坏了留白,忽视了人们思考的时间。
    C.演员是舞台的中心,他们通过表演来表现文学中的“人”,那么,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服务、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D.戏剧文学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因为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都是这样的。
  • 题型:现代文阅读(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难易度:易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科学家提出新方案:五步走,火星变地球
    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宏伟的计划:只需采用五个步骤,用1000年的时间,就可以使火星这颗“红色星球”变成拥有青山绿水的另一个地球。
    步骤一:切中“外星环境地球化”的要害
    根据朱布林的理论,火星殖民地化将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勘测,这个我们已经开始进行了,但还需载人飞船登陆火星,以揭开火星矿物质、冰层沉淀物和适宜生活环境之谜;接下来,将修建火星基地;最后,将火星建设成一块自给自足的殖民地。
    现在,是开始“外星环境地球化”的时候了。我们假定2150年实施火星地球化工程。要将火星地球化,首先要使火星升温,朱布林将其描述为“用温室效应恢复火星温暖”,他提岀了三套行星升温方案。评论家们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前两种方案基本无效,第三种虽然介绍的比较粗略,但还是可以实行的。
    步骤二:解放火星土壤中的气体
    最起码30亿年前,火星表面被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所覆盖。现在,虽然残余大量的二氧化碳已经被土壤吸收起来,但只要气候变暖,这些二氧化碳将重获自由。换句话说,火星现在气候又冷又烦人,将气体都吸到土壤里去了,但是“加热”火星的话将迎来一个“二氧化碳行星盛宴”。
    为了保证在1000年内完成任务,朱布林说:“火星土壤中解放出来的额外气体将在20年的时间里使气温上升10华氏度,然后一些冰得到融化,水分蒸发,火星气候得到初步改善。”综合考虑这些情况,计算得出,从2150年火星地球化工程开始到2200年短短的50年间,将完成10?氧化碳的恢复量。
    步骤三:“火星花园”开业
    2250年,火星地球化工程100周年的时候,第一个四氟化碳生产厂将正式开业,那时火星大气浓度将达到地球的1/5:大约21?大气中,将含有20?二氧化碳。届时,火星居民将能够脱掉太空服在火星上行走(虽然仍需要氧气瓶)。这不仅会迎来行星间首次时装秀,而且那时的火星气候将允许种植花草树木、飞机起飞和建造圆顶(这将使氧气管理更为有效)城市。
    一旦火星赤道表面温度保持不低于32华氏度,火星上就会有液态水,同时也预示着“火星花园”可以开业了。但是,朱布林提出警告:“一开始肯定不能种植枫树,要先从能光合作用的细菌和地衣养殖起。”
    步骤四:收获的季节
    虽然成长中的植物开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美味可口的氧气,但是存在一个速度问题:如果像地球上那样处理死亡植物的话,腐烂时将会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这将减缓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朱布林认为应该为火星居民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小心处理死亡的植物,避免二氧化碳的泄漏。
    遗传工程学也将在火星改造过程中一展身手。朱布林希望能够用遗传工程学的方法,培育出具有超级氧气生产能力的植物变种,这样就可以制造更多的氧气了。
    步骤五:等上1000年
    一切看起来似乎很简单:50年改造大气,50年火星漫步,但是要制造足够火星殖民者呼吸的氧气还要耐心等上1000年。这1000年中,火星居民将不停地耕种和收获,扮演着“大自然的力量”,加速二氧化碳转化氧气的速度,以尽快制造出能让人类直接呼吸的大气。
    (1)对朱布林的理论阐述正确的是
    A.火星殖民地化将分为三个步骤,并且提出了三套行星升温方案。
    B.朱布林认为火星上不能种植枫树,火星植物要先从能光合作用的细菌和地衣培植起。
    C.火星土壤中的气体解放出来以后,火星气候就会得到改善,火星升温就可以实现了。
    D.朱布林的理论为火星居民找到一个处理死亡植物的办法,从而避免二氧化碳的泄漏。
    (2)下面的各项中不能作为“火星升温”的原因的是
    A.火星升温是实现火星地球化的首要条件。
    B.“加热火星”能使大量被土壤吸收的二氧化碳得以释放。
    C.火星赤道表面温度保持高于或等于32华氏度,火星上才会有液态水。
    D.火星土壤中释放出来的气体将在20年的时间里使气温上升10华氏度。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2250年,火星居民就可以脱掉太空服,在火星上自由自在的行走。
    B.用遗传工程学的方法可以培育出具有超级氧气生产能力的植物变种,制造出更多的氧气。
    C.按计划只要实施五个步骤,经过1000年,火星就可以变得像地球一样生机勃勃。
    D.1000年后,只要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已转化为氧气,人类就可以大规模移居火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易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其人也远矣        超出
    B.或师焉,不焉      或者
    C.不耻相            学习
    D.授之书而习其句者  句中停顿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B.师道不传也久矣
    C.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欲人无惑也难矣
    (3)下列句子中,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句式相同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耻学于师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批评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B.运用三层对比,层层递进,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C.反映了韩愈反对流俗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
    D.通过对比,流露出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
    (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
    (4)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5 . 仿照例句写一句子,要求句子由两个比喻句组成,比喻要合乎情理,分句间要有联系。“历史”“时间”仍为本体。
    例句: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就是这条长河上涌起的波涛。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新月文学社拟冋全校学生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稿件征集活动,稿件文体不限,内容积极、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即可,字数在2000字左右。9月28日截稿,投稿邮箱为xy1234@163.com。请你以文学社的名义拟一则征稿启事。要求:格式完备,内容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列夫·托尔斯泰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妤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却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可以像手术刀、像Ⅹ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苍;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毎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晴,都要露岀赤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攴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在第③段文字中,作者对“眼睛”的喻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终此一生,只有两种办法:
    要么梦见生活,要么落实生活。
    ——(法)勒内·夏尔
    上面这首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