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潍坊豪迈科技职专 高三一轮模拟 语文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 叨(láo) 桂(guān) 柴(pǐ) 锋芒毕(lòu) B. 诚(qián) 刻(qǐng) 席(yàn) 叱风云(zhà) C. 祷(qí) 水(qián) 解(pōu) 私舞弊(xùn) D. 伤(chuāng) 崎(qū) 浊(hún) 长歌哭(dàng)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碧霄 决堤 厮打 杯盘狼籍 B. 喧腾 妆饰 酒馔 不落窠臼 C. 震惊 点缀 驯鸽 席不遐暖 D. 笙箫 鉴赏 熨贴 首屈一指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他打了防疫针之后有点头疼,这种_____是正常的。
    ②书桌上那个景泰蓝花瓶,色彩艳丽,小巧精致,_____了他们的一段友情。
    ③爱的嫩芽是细弱的,_____长起来的时候,它____强大无比,所以必须精心呵护。
    A. 反映 见证 只要 就 B. 反映 鉴证 只有 才 C. 反应 见证 只有 才 D. 反应 鉴证 只要 就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贴春联呀、放鞭炮呀,每一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B. “这是怎么啦?小雨。”妈妈一进门就问,“是不是发烧了?” C. 专家一致认为:世界经济复苏有两个支柱: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二是亚洲经济的引领。 D. 《惠崇<春江晚景>》选自《苏轼选集》卷四八(中华书局1982年版)。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是(  )
    艺术的殿堂五彩缤纷,让我们目不暇接。这里有婀娜多姿的舞蹈,灵动飞扬的书法,也有古朴典雅的雕塑,金碧辉煌的建筑,引人入胜的文学,栩栩如生的戏剧……艺术的领域异常广阔,它的历程和人类历史一样漫长。
    A. 目不暇接 B. 金碧辉煌 C. 引人入胜 D. 栩栩如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 B. 国家级的报刊,更应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D.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就目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来看,海洋卫星是认识海洋真面目的最佳利器。
    ②21世纪被人类称为“海洋世纪”。
    ③然而,要想对这一占地球面积70.8%的不断运动着的水体进行全面、及时地了解,掌握其活动规律,探清其蕴藏的巨大资源,靠一般方法是很难的,
    ④它也因此被公认是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的主要手段。
    ⑤利用它可以经济、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连续的检测。
    A. ①④⑤③② B. ②③①⑤④ C. ②①⑤③④ D. ①②⑤④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苌弘化碧”“六月飞霜”“东海孝妇”这些典故中都含有冤情。 B. 海明威,美国当代作家,其作品《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因此获诺贝尔文学奖。 C. 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集《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作品。 D. 古人用十二“天干”,十“地支”来记年月日。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B.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C.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对偶) D.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反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春阴
    [宋]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1085-1144),江西婺源人。高宗时出使金国,被拘禁十五年。思念故国乡关的诗歌婉转缠绵。
    A. 首联写虽然春天来了,遥远的塞北还是黄沙弥漫,冷风阵阵。 B. 颔联写没有蝴蝶给花儿作伴,乌鸦也深藏在无边的草丛中。 C. 颈联的“穷”字是说诗人境遇窘迫,哪怕在春天也无限愁苦。 D. 尾联发出“竟何事”的悲怆之词,感叹东风使自己徒增白发。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沉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 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理念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活。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饮用水安全危机
      生活饮用水,作为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其安全直接关乎生命健康。然而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报告称,“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中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则显示,中国1073个重点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有25%的水质不达标;地下水源地问题同样严重,115个地下水源地中,有35%不合格。
      原卫生部的一份检测报告称,根据现有的检测技术,发现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严重威胁国人的身体健康。
      水污染隐患令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另据专家透露,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引发疾病的情况多有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当年GDP的1%。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国绝大多数水厂却难以应对。现在国内的水厂,主要采用高锰酸钾消毒。这种传统的工艺,只能去除水源中的泥沙、胶体杂质、微生物,以及20%~30%的天然有机污染物,主要针对的是受轻度污染的水质。而近几年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有1/3的水源是不合格的,水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传统工艺很难将其去除。
      如果水源不合格,要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水厂就应采取深度处理的方法。所谓深度处理,就是在传统的工艺上,增加臭氧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吸附容易吸附的有机物,而臭氧可以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从而更加有利于活性炭吸附。经过臭氧活性炭处理的饮用水,可以解决20%~30%有机污染物的问题,使出厂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日本的供水系统,目前正普及一种新的过滤技术——膜工艺。膜的孔径只有O.01微米,可去除残留在水中的污染物及细菌等小分子杂质。与传统的工艺相比,膜工艺可以提高1倍的过滤量,出厂的水质比较优良。
      水厂做深度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采用臭氧活性炭的加工工艺,1吨水1天要花费300元。膜处理工艺更加贵,1吨水1天要花费400元。采用这些工艺,势必要增加水厂的运行成本。而现状是,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区县城镇的供水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根本无法对工艺、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同时,专家指出,虽然技术上可净化污水,但是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首先要做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保证水源的安全。
    (1)以下不属于造成我国“饮用水安全危机”原因的一项是(  )
    A.我国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这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
    B.我国很多城市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达标情况。
    C.我国绝大多数的水厂采用的是传统工艺,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
    D.我国绝大多数水厂缺乏资金,无法采用新工艺,不能对水进行深度处理。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运用现有的检测技术,我们在饮用水中发现了756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有机化合物。
    B.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当年GDP的1%。
    C.先进的水处理工艺能让人们喝上放心水,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安全危机。
    D.膜处理工艺先进,和传统工艺相比,水的过滤量可提高1倍,出水更快。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要使出厂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水厂就需采用臭氧活性炭、膜工艺等深度处理的方法。
    B.全世界多数疾病是由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少饮水就会少生病。
    C.日本的供水系统正在普及膜工艺,这表明日本也面临着较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D.在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传统工艺很难全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被淘汰势在必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缇骑按剑而 向前 B.吾社之行为士者 率先
    C.不少变 脸色 D.是时以大中丞吴者为魏之私人 巡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A.敛赀财送其行 既而吴民之乱请于朝
    B.予犹记周公被逮 师道不传也久矣
    C.呼中丞之名詈之 买五人之脰函之
    D.之声义 然此可智者道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 石之铿然有声者
    C. 谁为哀者 D. 客有吹洞箫者
    (4)下列对文章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苏州市民暴动的原因是“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B. 选段追述苏州人民的反暴斗争和五义士慷慨就义的情景。
    C. 文中描写抗暴斗争的情况,只用了两句话“抶而仆之”“噪而相逐”,通过“抶”“仆”“噪”“逐”四个动词活现了百姓怒不可遏、群情激昂、同心同德同阉党斗争的情景,形象生动,准确鲜明。
    D. 选文中“然五人之当刑也”中的“五人”指的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顺昌。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3分)
    (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2)                 ,秋尽江南草未凋。
    (3)金樽清酒斗十千,                 
    (4)东船西舫悄无言,                 
    (5)                 ,梅花香自苦寒来。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语文课文中的许多文化景点,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为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3分)
      康桥 都江堰 圆明园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不正激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下面这张简报在格式和内容上存在几处错误,请至少找出四处并改正。(4分)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天忆故人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心甘情愿无半毛钱加班费),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着一样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前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一晃,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雍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一语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似乎不叫,对比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绕梁——不妥,现如今谁家房里还有房梁——此词可休可废。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⑪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北京日报》2017 年04月27日,有删改)
    (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赏析第⑨自然段中划线句子。
    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
    (4)谈谈你对第⑩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5)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后浪”入选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后浪”,在当前大致是90后、00后。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曾让人觉得“不着调”“太叛逆”,但面对新冠疫情,他们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后浪”承担起了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已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希望。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这是“前浪”对“后浪”的告白。时代的大潮滚滚向前,激荡的浪花属于每一个有梦想、有勇气、有担当的青年。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根据材料,选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不得抄袭。
    【考点】 材料阅读 【难度】难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