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2022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 射(cuán) 三镜(lénɡ) 期期艾(yì) B. 除(tī) 小辫(zhā) 而不服(xié) C. (duì) 用文(yìng) 以效尤(jǐnɡ) D. (nài) 青素(hāo) 惴不安 (zhuì)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 新中国成立前,劳动人民终年辛勤劳作,但任然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生活。 B. 这间客厅既有欧式家俱,又有中国古董,整体布置和谐,中西合璧,相映成辉。 C. 自己着实技进一筹,口头虽然不服,但内心实已甘败下风。 D. 这片荒地经过规划后,一栋栋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1)第7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美国        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的封锁。
    (2)阿根廷总统米莱称,阿根廷的经济团队正在进行结构性税制改革,将     90%的税收。
    (3)涓滴之水中可以磨损大石,      由于力量大,        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A. 终止 取消 不是 而是 B. 终止 取缔 不是 就是 C. 中止 取缔 不是 而是 D. 中止 取消 不是 就是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中职生要想练就一身本领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B. 他走上前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93岁的革命老兵黄宗德握手:“您老保重好身体!” C. “夫孝,德之本也”,班主任曾引用《孝经》中的这句古语阐释中国人对孝老爱亲的提倡。 D. 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流浪地球2》、《长安三万里》、《逆行人生》、《抓娃娃》等。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 跨年之夜,整个城市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礼花炫目,,好不热闹。 B. 对于京剧表演而言,鼓师是京剧舞台表演的灵魂人物。一台演出的,最关键的就是鼓师。 C. 十二生肖是按照这十二种动物足趾的奇偶而参差排列的。此说,难以令人信服。 D. 在夜深人静时,你是否曾的反省过,那些曾经的选择,是否真的无愧于心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6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
    A. 学习制作琉璃,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无兴趣。 B. 吉林化纤集团下辖40多家企业,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生态。 C. 2024年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中,中国女子二队与肯尼亚队在冠亚军争夺赛中险胜。 D. 截至 12月15日,国内家电产品销售2019.7亿元,其中一级能效产品售额占比超过90%以上。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下列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是 ( )
    ①儒家学者常以弹琴来陶冶性情,认为弹琴能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提升个人修养
    ②古琴音乐则被看作是修身养性、体现仁义道德的重要方式
    ③古琴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据说孔子就是一位非常高明的琴人,并且还有不少相关的作品
    ⑤儒家思想强调“礼”“仁”“义”“智”“信”五常
    ⑥古琴曲多含教化意义,强调和谐、中正、平和,与儒家的中和之道相契合
    A. ①⑤②⑥③④ B. ①④⑤②⑥③ C. ③⑤②⑥①④ D. ③②⑤①④⑥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卞之琳等。 B. “风”是《诗经》中传统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C. 古人把一个夜晚分为“五更”,“一更”是23点到凌晨1点。 D. 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大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对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
    A. 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钢墙铁壁一样。 B. “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C. 有花盛开,像寂静溅出的水花,跟流年打了个美丽的招呼。 D.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举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注释:①绮筵:丰盛的筵席. ②离堂:设延性别的堂室。 ③长河:银河。
    A. 首联以对告别友人宴会的描写开篇,对席间烛光闪耀、觥筹交错的情景进行了描绘。 B. 颔联“离堂”送行,“别路”迢遥,以眼前实景,表达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C. 颈联紧承上文,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写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D. 尾联以间句作结,直抒胸臆,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可以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就是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末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关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翠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深海到底有没有能利用光的生命存在?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其中90%的海洋平均水深大于1000米,被称为深海,是地球上人们了解最少的生境之一。深海蕴含着巨量的生物资源和特殊的生命过程,亟待我们去认识和开发。
    提起深海,很多人都想到黑暗、阴森、可怕等字眼,认为那里一直是神秘而永恒的黑暗环境。但让人大感意外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不仅深海热液区,其他深海生境(如冷泉)也存在不同形式地质光或生物发光。
    是的,你没有听错,在暗无边界的深海中有百分之九十的生物都会发光,它们形态各异,有的长得像哈密瓜,有的像外星飞碟……
    众所周知,万物生长靠太阳。的确,真光层生物的生长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光的影响。那么既然深海有光的存在,是否已经进化出一些生命体能利用这些微弱但足以支撑微小生命的光呢,比如微生物?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研究团队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深海光能利用微生物的发现及光能利用机制研究,发现了一系列能利用光能的深海“小精灵”—微生物。
    2021年,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深海热液细菌能在细胞表面形成大量规则的硫化镉矿物质,而这些矿物质具有典型纳米光学材料的光电子吸收特性,这种深海细菌能巧妙利用这种特性利用热液口发出的光使其更好地适应深海环境。同年,研究团队又发现另一种深海热液细菌能合成一种光敏色素,这种蛋白能帮助细菌利用热液口发出的微弱的红外光。
    2022年,研究团队又从深海冷泉环境利用蓝光富集的方法培养了一株细菌,这株细菌能借助其自身产生的一种蓝光感受器感受蓝光,而蓝光恰恰是深海动物的主要发光类型。值得注意的是,蓝光感受器的同源蛋白广泛分布于深海微生物中,表明了很多深海微生物也能通过类似的途径感受并利用蓝光。这些微生物都是非光合细菌,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借助典型光合作用途径利用光能。
    那么,是否有深海微生物能通过经典的光合作用途径利用光能呢?最近,该研究团队在深海冷泉生境的确发现了这一类微生物的存在—绿弯菌,以前被称为“绿色非硫细菌”,是细菌域中一个多样性较高的类群。绿弯菌成员广泛分布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而且丰度非常高,但深海生境中被培养的类群屈指可数,属于典型的难培养微生物,其生物学特性在国内外基本处于空白。研究团队经过近两年的艰难摸索,终于培养出了这一类奇特的细菌。令人惊奇的是,这类细菌在实验室和深海条件下都能借助光合作用途径利用红光,这株光合绿弯菌的发现也为深海光合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实证。
    为什么深海微生物要进化出如此呢?相对于近海及陆地环境,深海
    缺少能支撑其生长的足够能量,在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中,如果能利用微弱的光能无疑能让这些微生物在生存竞争中胜出,继续繁衍自己的后代。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培养更多能利用光能的深海微生物,解析其光能利用机制,了解深海微生物利用光能的真实目的。
    此外,深海是否存在更多特殊的光,是否有更多的光能利用微生物和新途径存在深海生物中?这些问题也无时无刻不在拷问着深海科研工作者。
    相比于无际的太空,人类对深海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得益于国家深海探测装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能够深潜到万米之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未来我们将亲临深海去捕捉深海微弱的光,去找寻能够利用这些微光的深海“小精灵”,并利用特殊的仪器和这些“小精灵”对话,去了解他们利用光能的特殊本领和真实目的!
    (1)下列对“多样的光能利用途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是 ( )
    A.有种光敏色素能帮助深海热液细菌利用热液口发出红外光。
    B.很多深海微生物能借助其自身产生的一种蓝光感受器感受蓝光。
    C.光合绿弯菌的发现,证实了在深海冷泉生境中的确有利用光的生命存在。
    D.深海微生物能进化出多样的光能利用途径,完全是因为繁衍后代的需要。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形式的地质光或生物发光,既存在深海热液区,也存在于深海生境。
    B.一种深海热液细菌凭借自身特点利用热液口发出光使其更好地适应深海环境。
    C.孙超岷团队发现一种在实验室和深海条件下通过经典光合作用途径利用光能的微生物。
    D.深海探测装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国在深海科研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下列对文章写作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详细介绍了深海中生命存在的现象,到达了对此知识科普的目的。
    B.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生动形象,尤其是长句的大量运用,使语言严谨而又意义丰富。
    C.文中设问句的运用,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又起到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的作用。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既介绍了当前深海生命存在的研究成果,又对未来提出展望。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难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节选自《过秦论(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因:沿袭
    B.会盟而谋秦 弱:使⋯⋯削弱
    C.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欢
    D.而不敢进 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 )
    A.致天下之士 尝十倍之地
    B.此四君,皆明智而忠信 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徒慕君之高义也
    C.宁越、徐尚、苏秦、杜赫属为之谋 士大夫
    D.争割地赂秦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3)下列句子与“伏尸百万”句式相同的是 ( )
    A.不吾知也 B.非我也。岁也
    C.赵氏求救于齐 D.客有吹洞箫者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本段主要叙述了秦孝公之后几任国君励精图治,国势日盛,威慑诸侯的情况。
    B.本段将惠文、武、昭襄三朝事情集中于一点来写:秦的日益强大引起诸侯恐惧,以诸侯反衬秦。
    C.本段写诸侯,按照“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败”的顺序,极力渲染其势力强大。
    D.文段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自然充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3分)
    (1)在《登高》中,诗人用“万里悲秋常作客,              ”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
    (2)《书愤》中,诗人感叹自己年少不懂世事,一心复故国的诗句:“        ,中原北望气如山。 ”
    (3)《长亭送别》中的“          ?总是离人泪”,使自然形象因主人公的心情而染上了离愁。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

    15 . 央视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掀起了一场关于国学经典古诗文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当下人心浮躁,有必要诵读经典古诗文:有人认为,古诗文已不合时宜,没有必要去读。对此,你怎么看?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80字以内,(3分)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难

    16 . 预制菜又称为半成品菜、即食菜、方便菜等,消费者购买后只需简单加热或加工即可食用。关于预制菜能否进校园的话题持续引发网友热议,预制菜的安全与质量或为家长非常关注的话题。某城市就家长对预制菜进校园的态度进行调查,数据如下,请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态度 赞同 中立 反对
    占比 54.5% 30.38% 15.12%
    (1)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                                       (2分)
    (2)如何确保预制菜进校园的安全与质量?请列出具体的措施,不少于2条。(2分)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父亲和他的花圃
    (1)父亲是个中学教师,而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总是穿着古板的制服,推着他那辆擦得锃亮如新的旧自行车,在灰头土脸的乡亲们的问候声中,神情威严地穿过两排泥屋夹成的乡街。
    (2)父亲的古板和威严确立他在家中至尊地位的同时,也使我们和他变得疏远。那时,我们弟兄三人最惧怕的就是学校的假期。休假在家的父亲使小院中的一切活动充满秩序,而这种秩序时刻令人感到窒息。
    (3)父亲结束了他三十余年教龄回到乡村的时候,我们都已在遥远的城市中安家立业。空荡荡的小院中只剩下了年迈的母亲和分给她的一亩薄田。而父亲带回来的,也只是几箱旧书和一床用了多年的铺盖。
    (4)少年的记忆使我们对卸下重任的父亲充满信心,我们相信他足以将退休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足以在乡邻中维持以往的尊严。但事实很快证明,这只是我们一相情愿的推测。
    (5)那一年我出差之后回老家休假,父亲忧心冲冲地说:“咱家那亩地恰在瓜区,四周皆瓜,咱们要是种庄稼会显得很不合群。”我不以为然地劝他不要想得太多,但父亲却在尝试与人换地未果后,毅然决定自己也要栽种西瓜。随后父亲上集选种、买书学习地忙碌一番,地里的瓜秧果然也出了苗。待我走时,田里的瓜蔓已铺满一片,头茬瓜长得已有拳头大小。临行前两三天,父亲说:“咱今日去搭瓜庵吧,你走后我就住在地里。”我大惑不解,待瓜熟防贼尚要一个多月,何必自找罪受。但后来猜测父亲作为教书人,或许喜欢那种归隐的情调,便顺从了他的做法。
    (6)后来的事是母亲告诉我们的。那年父亲的瓜秧比谁家的都茂盛,但瓜熟时节却没能收获一个熟瓜。父亲在孤零零的棚庵里苦守的所得,只是一堆后来被人割去沤肥的秧蔓。尽管父亲有不菲的退休金,尽管乡邻们对此事的谈笑充满善意,但这件事仍极大地刺伤了父亲。
    (7)那段日子父亲变得孩子般孤独和忧伤,这种忧伤使我们在感到可笑和不可理喻的同时,也对父亲有了真正的理解。
    (8)在规劝和央告了多少次后,父亲和母亲终于同意以自食其力者的身份,去哥在城市的加工厂里做看门人了。
    (9)看门人的职责是父亲自己定的,其中包括毫无必要的“绿化环境、每日早晚清扫院子两遍、工作时间严禁与亲友谈话”之类的条款,这使得身为企业主的哥哭笑不得。在父亲几次认真的书面报告之后,哥在并不宽敞的小院中为父亲腾出了一块花圃。父亲在下班后辛勤地劳作其中,这不仅常常使自己累得腰酸背疼,也给本来就多病的母亲添了许多需要清洗的衣物。
    (10)北方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终日照射着这座城市楼群间孤零零的小院。父亲晚饭后总是搬把竹椅坐在花圃旁读书。父亲患有眼疾,傍晚的光线暗弱昏黑。但哥没有劝阻父亲,他知道读书只是父亲一个稚气的借口,他所守侯的是至今仍埋在泥土下的花籽。
    (11)群花终于如期地开放了。尽管那全然是些随处可见的平常花草,可父亲却特意用哥的手提电话给远在另外城市的我和小弟打来了电话,不厌其烦地描绘每种花的形状和颜色,并兴奋地说他明年将再另辟新圃,栽种蔬菜甚至瓜果。
    (12)我在电话里听见了父亲身旁的哥的笑声。哥的笑声使我胸中涌动着一种久违的亲情,使无聊的少年时代的许多琐事,温暖地闪亮在记忆之中。那些对任何人都无足轻重的花草,因为父亲而异常美丽地开放在我们的生活中。
    (1)文章着重写父亲解甲归后的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3分)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3分)
    北方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终日照射着这座城市楼野间孤零零的小院。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理?(3分)
    可父亲却用哥的手提电话给远在另外城市的我和小弟打来了电话,地描绘每种花的形状和颜色。
    (4)文章开头两段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同学们有不同看法,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
    (5)文章结尾语带双关,意蕴丰富,谈谈你的认识与理解。 (3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单杏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她是“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强国建设的铁路先锋”。单击花带领团队推动了中国铁路客运服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从传统的车站独立售票到全国联网售票,再到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的跨越式发展,全面迈入电子客票时代,让铁路出行进入了无纸化时代,极大方便了旅客出行。据统计,12306网站已经成长为高峰日均访问量可达上千亿次,日售票量超2000万张,并且大家可以随时订票、退票和改签,同时,还要跟全国数以千计的线下售票窗口做到数据的同时刷新、实时同步,需要运算的数据量是惊人的。并创新采用了人脸识别数据并行计算等新方法,经过技术攻坚,单击花团队终于把旅客过闹平均时间缩短到了1.5秒,真正实现了服务中国人“说走就走”的全球最大票务系统。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④不少于700字。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