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一册 第二单元 同步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是
    A. (jǐn)    百(gě)    来(xí)    嵘(zhēng) B. (lǚ)    方(qiú)    浪(è)    天(qiàn) C. ( kuò)    无(yàng)    曾(xī)    笑(shěn) D. ( qiáng)    章(fǔ)    尔(kēng)    舞(yú)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A. 宏图  橘子洲  闲亭信步    B. 侍坐  鼓瑟希  以俟君子 C. 师旅  浴乎沂  舍瑟而作    D. 教诲  黄包车  故弄玄虚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独善其身,明哲保身是个人主义的________哲学。
    ②几天没出门,________涉足郊野,眼前竞换了个新鲜的世界。
    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坚持不懈地努力,能实现________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A. 处事  偶然  只有  才    B. 处事  偶尔  只要  就 C. 处世  偶尔  如果  就    D. 处世  偶然  只有  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我读过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无言之美”。 B. 他喜欢吃苹果、桃子、西瓜、黄瓜等水果。 C.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D. “啊,”洪民一本正经地说:“我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 这颗核桃上刻着二十八罗汉,个个 B. 狂风怒吼,大海的波涛汹涌起伏,,扑向岸上。 C. 随着《焦点访谈》节目的开播,“焦青天”这个名字 D. 王红搜集了大量资料,地用在文章里,完成了一篇优秀毕业论文。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C.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D.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望无际。
    A. ⑤④①②③    B. ⑤③②④①     C. ⑤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⑤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毛泽东于1925年秋,从湖南韶山南下广东开展革命活动,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写了《水调歌头·游泳》。 B.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C.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 D. 《我的梦想》选自史铁生的散文集《答自己问》。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9 . 王明到建筑公司面试时,他的自我介绍有以下内容,其中表达最恰当的是    (      )
    A. 我叫王明,男,21岁。籍贯,济南。从小到大,我读了13年的书。 B. 大学时,我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健身上,我的外号是“运动达人”。 C. 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节假日常到建筑工地实践,锻炼自己。 D. 我自信稳重,聪明好学,一定会为你们公司做出很大贡献。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下列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A. 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了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 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C. 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 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打呼噜也有遗传性
    ①打呼噜(即打鼾)是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一种典型症状。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呼吸道狭窄、肥胖,神经和肌张力调节功能异常都可致病。常见的造成咽腔狭窄的病因有儿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息内、鼻中隔偏曲等。另外,由于亚洲黄种人不同于白种人的颌面骨性结构特征,一些并不肥胖的人也可发生打鼾。
    ②上述因素可以来源于遗传,也可以来源于衰老和不当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建立侧卧睡眠的习惯,对于预防和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症状,有一定的帮助。如果症状较重,单纯依靠上述措施也不能有效控制病情。
    ③家族有遗传因素的人,将来发生打鼾的几率会比别人高,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因为与打呼噜和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的多个危险因素具有遗传性,比如肥胖、上呼吸道附近的结构和呼吸控制功能等。大家都知道,孩子会继承父母的一些遗传特征,例如脸型,体型等,这是外观的情况。同样,头、面内部的形状也会受父母的影响,比如小下颔的人容易打呼噜,如果他的孩子也继承小下颌这一面部特征,那么也就继承了易患病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患病的危险性增加,而且亲属中患者人数越多,患病的危险性越大。有报道称,患者亲属患病的危险性较其他人群高两倍。美国科学家对681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发现,父母中只要有任何一方经常打鼾,他们孩子打鼾的概率就比父母不打鼾的孩子高3倍。
    ④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孩子打鼾需要及时就诊。因为儿童是颌面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打鼾、张口呼吸,头面部骨骼常常会发育成容易打鼾的颅面形态,等到成人以后,有可能发展为成人的鼾症、睡眠呼吸障碍。如果到了成人时,许多结构的纠正往往需要做创伤较大的手术,风险也会较高。
    ⑤所以,打呼噜的现象一定要引起人们的警惕。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这句话表明,不当的生活习惯也会引起打鼾这种病。
    B.这句话表明,衰老也是引起打鼾这种疾病的因素之一。
    C.这句话提示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打鼾这种疾病的发生。
    D.这句话意在说明衰老难以避免,打鼾也难以治愈。
    (2)下列对第②段“上述因素可以来源于遗传”中“因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这里的因素包括儿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
    B.“亚洲黄种人不同于白种人的颌面骨性结构特征”也属于这里所说的因素。
    C.这些“因素”可以来源于遗传,也可以来源于衰老和不当的生活习惯。
    D.常见的造成咽腔狭窄的病因只有儿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
    (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打鼾是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一种典型症状。
    B.只要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建立侧卧睡眠的习惯,就一定会预防和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C.家族有遗传因素的人,将来发生打鼾的几率会比别人高。
    D.孩子会继承父母的一些遗传特征。例如脸型,体型等。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敬爱母语
    艾诗彝
    母语,只这两个字就让我们产生敬意与温情,指向我们精神血脉的深隐和细微之处。语文,归根到底,是我们在母语中生长、成长的永恒家园。这门课或许以后不会再上,但是,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离开母语,离开“语文”。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深情地依恋着“语文”,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语文”的学习。因为,那儿,本来就是一个生气灌注、万象纷呈、情思飘荡的世界。用我们在母亲的子宫中就已经倾听过的话语,构筑我们的生命之塔,这需要攀登,更需要骋目驰想,才能欣赏无边的风光。
    因而,对语言、文学的敏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无论是古典文学的“炼字”“炼句”的精微“推敲”,还是现当代文学的“咬文嚼字”,都是把语言当作心灵的器官、感觉的机体,用一种近乎虔敬的态度,来传达生存的状态和精神的活动。我们在学习“语文”时,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所有关于“语文”的知识,都放置到全身心的感觉、感悟、感情、感想……之中,总之,是要把自己“感”到文学作品之中,让自己与文学的世界息息相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感”动中进入“语文”世界。
    从感性的激发,在“语文”中自然就可以进入到理性的深思和凝练。注重思索,本身就是情感深挚的一种体现。敬爱母语,要求我们把一切生活中的感受,都能够用语言的形式来描摹和概括,更要求我们进入更高的层次,用深入的思考来凝练人生乃至宇宙的智慧。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这样的要求,应当说并非高不可攀。须知,若是今后不专门学习汉语言文学,现在可能就是在学校学习语文的终点站了。因而,无论是读、说,还是写,都要求我们具有思考的意识,在语文中养成思维的习惯和乐趣。这样,语文就成了一种智慧的形式。
    在高考中,以上两个方面都以试题的形式相当充分地体现出来。对语言的敏感、运用语言体现智慧,是“语文”未曾明确但是却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在语文高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多与此相关。应当说,高考作文对这两方面,有更为具体的要求。语言感觉,决定了表达的层次和水平,展卷方始,就可以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力。有文学魅力,乃至情韵生动的文字,可以很快“抓”住读者;相反,贫乏而低劣的文字,则凭其“气息”就令人意沮。至于思维的能力,则是内在的精神力量的显现,是“内功”。有诸内而形诸外,以深情、深思来打动人,是“语文”素养的最好体现。
    敬爱母语,我们将获得整个世界。
    (1)下列关于“母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母语,是两个让我们从精神上产生敬意和温情的字眼。
    B.母语,是我们生长、成长中永远也不可能离开的永恒家园。
    C.母语,是广义的语文,语文是狭义的母语。
    D.母语,是一个生气灌注、万象纷呈、情思飘荡的世界,同时它也是我们赖以了解世界、认
    识世界的重要载体。
    (2)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如同心灵的器官、感觉的机体,传达着人们的精神活动。
    B.学习“语文”,既要注重学习知识,又要注重在“感”动中进入“语文”世界。
    C.在高考作文中,考生的语言感觉和思维能力同样重要。
    D.语言感觉和思维能力决定了表达的层次和水平,是“内功”。
    (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对生活中感受的描摹和概括,是感性的、较低层次的,而用深入的思考凝练人生乃至宇宙的智慧,则是理性的、高层次的。
    B.高中阶段,有可能就是在学校学习语文的终点站。
    C.只有具有思考的意识,并养成思维的习惯和乐趣,才能让语文成为一种智慧的形式。
    D.高考语文实际上只考查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语言的敏感和运用语言体现智慧。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则日:不吾知也           居住
    B.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     夹、迫近
    C.比及三年,可使民         使……富足
    D.为国以礼,其言不         谦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吾一日长乎尔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B.子路率尔对日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异三子者之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D.如礼乐,以俟君子    亦各言其志也
    (3)下列句子中,与“以吾一日长乎尔”句式相同的是    (      )
    A.毋吾以也   
    B.不吾知也
    C.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4)下列关于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本文书名是《论语》。
    B.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C.文章言简意丰,含蓄凝练,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D.本文全面地反映了孑L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中档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3句)
    (1)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
    (3)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浪遏飞舟?
    (4)子在川上日: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天堑变通途。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5 . 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一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
    感谢父母,是他们给我健全的体魄;感谢老师,是他们给我丰富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下面是一则“留言条”,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按要求分别指出。
    留言条
    今天下午,我和小兰、小华等同学来看望您,可是不巧,您没在家。我们只好在隔壁张爷爷处留下了条子转给您。我们准备明天下午放学后再来。
    此致
    敬礼!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转角遇到爱
    孙道荣
    ①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②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③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3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下楼的老人,慢慢多起来了。不久,5楼、4楼、2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楼放的竟然是一张小型的旧沙发。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也许是哪位住在楼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家有老人的年轻后生。有什么关系呢。转角处的这几把旧椅子,给上下楼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纵使是住在最高的6楼的老人,现在也敢下楼来了。楼下有一小片开阔地,那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
    ④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楼的一道风景。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⑤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手碍脚,特别是搬动大一点的家具物什的时候。某天,一位住在4楼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把可以折叠收起的椅子,然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个眼,将折叠椅安装了上去。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一点不碍事。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⑥老人们开心极了,上下楼再也不那么艰难了。除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见面,聊聊天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是,他们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上自己的家里做做客了。并且,他们在发出邀请的时候,不忘叮嘱老朋友一声,楼梯口都有一把折叠椅,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不着急啊。
    ⑦这是发生在我所居住的杭州城的故事,这幢老式居民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附近居民楼里的老人们艳羡不已,不过,别急啊,据说,政府已经拨出专款,在所有老居民楼里推广。
    ⑧转角处的一把椅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温暖。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
    (选自网络,有改动)
    (1)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以“转角遇到爱”为题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考虑,请具体说说第④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具体谈谈你对文章第⑧段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得似一地绿洲,你是否注意到它的生机勃勃?院子角落里的菊花开了,那绽开的花朵如同灿烂的笑容,你是否感受到它的快乐?校园小路上遇到同学,那浅浅的微笑如同一缕阳光,你是否会感到淋浴温暖?
    在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了留一点时间去欣赏周围的美。用心品味,大千世界中处处有美丽的风景。
    上面的文字,让你有了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