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模拟试卷一1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 厌(zèng)    着书( chuāi)    彬有礼(bīn) B. 荒芜(wǔ)    刽子手(guì)    晨曦初(lù) C. (lǒng)    贾平(wā)    废忘食(qǐn) D. 拾(zhí)    不是(lào)    捉襟见(zhǒu)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吸吮    按装    泽被后世    藕断丝连 B. 凫水    暮蔼    胜卷在握    扣人心弦 C. 蹿蹦    赡养    闻过饰非    漠不关心 D. 晌午    妨碍    阴谋诡计    再接再厉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还没到下班时间,他就________离开了工作岗位,因此受到督察组的通报批评。
    ②领导干部应该廉洁奉公,决不________职权,牟取私利。
    ③去陈言________不容易,要做到既新鲜又自然则更难。
    A. 径直  滥用  虽然 B. 径直  乱用  固然 C. 径自  乱用  虽然 D. 径自  滥用  固然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 据说:台湾所产的蝴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名列世界之冠。 C.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 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甲、乙、丙、丁等)和“地支”十二个字(子、丑、寅、卯等)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 站在泰山之巅,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受真让我 B.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 C. 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兴致勃勃地捕捉那些的蝴蝶。 D.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C. 眉山的仲夏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D.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对下列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的开心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 ⑤⑥①②④③ B. ⑤③②⑥①④ C. ⑥③②⑤①④ D. ⑥⑤①④②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明末小说家,著有《老残游记》。 B.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积极倡导“古文运动”。 C. 梁思成,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D.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出自《列子·汤问》,是赞美白妞唱歌好听。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9 . 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启事的标题,可以由启事的发布者、内容和“启事”组成,也可以只由内容和“启事”组成,还可以只写“启事”二字。 B. 计划的三要素是目标、措施和时间。 C. 广告正文可长可短,其写法不拘一格,常见的行文形式有陈述体、问答体、证明体、美文体、幽默体、故事体等。 D. 总结的署名可放在正文之后,即落款之中,也可放在标题之下。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 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深入。 D.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伤感情绪。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指纹——未来的万能钥匙
    ①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虽然唇纹、眼睛里的虹膜、视网膜也人人不同,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
    ②指纹识别技术其实分警用和民用两大类,思路是很不同的。派出所里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不但要十个指头都录,而且都要旋转180度,因为犯罪现场找的指纹往往只是残缺不全的小片,所以指纹算法上用残缺指纹在指纹库里找嫌疑人,往往会找到很多个“可能是”的结果,需要专家一一比对排除。民用指纹则不然,录指纹只录一个或两个平面指纹用于身份识别,用的时候也要求完整无缺的平面指纹,算法比对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结果。但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比如广州市外来人口指纹库就为抓通缉犯作做了不少贡献,有的还是在广州隐藏了几年的重案犯呢,改了名字改了相貌却改不了指纹。
    ③指纹识别技术最核心的是算法,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如脊、谷和终点、分叉点或分歧点,就可以从特征值中非常可靠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虽然从出生到老不变,但小时候的成长发育会使指纹变长,中年发福会使指纹变宽,所以指纹算法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算法,在处理指纹变形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一公司前不久还花了十万美元购买了该算法的使用权呢。
    ④指纹识别的另一关键技术是指纹图像采集技术。以前基本上用光学技术,即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现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⑤第二种方式也叫“活体指纹”,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前不久西安天气很冷,某单位装了这样的指纹系统做考勤,有个女员工骑单车上班,结果指纹仪不认她那“冰冷的小手”,后来用温水洗了洗手再来,指纹仪就认得她了,别人都笑她被冻得不是“活体”了。这种采集技术的设备比光学方式小了几十倍,甚至可以用进你的手机里,使用很方便。
    ⑥现代人身上现金少了,因为信用卡得到了广泛应用。信用卡是采用密码和签名方式确认身份的,每年犯罪分子窃取信用卡号和密码造成卡主的损失非常惊人。现在指纹技术成了电子商务的“金钥匙”,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最近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指纹识别服务,一些美国的国际贸易公司也正在积极试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交易身份确认,国内也有银行等部门在积极试用。
    ⑦好好保护你的手指吧,你的指纹在未来社会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1)下列对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的概括,最全面准确的是
    A.主要说明了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指纹在未来社会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B.主要说明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
    C.主要说明了指纹识别技术和指纹的采集。
    D.主要说明了指纹的采集、识别及运用。
    (2)下列对本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的概括,最正确的是
    A.主要使用了举例子、画图表、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主要使用了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主要使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主要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3)联系上下文,下列对“活体指纹”采集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采用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
    B.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C.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
    D.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国诗中的佳句有好些对我来说是若即若离的。风晨雨夕,热闹场,苦恼场,它们常是我的佳侣。我常常嘴里在和人说应酬话,心里还在玩味陶渊明或是李长吉的诗句。它们是那么亲切,但同时又那么辽远!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对我也是如此。它在我心里往返起伏也足有二十多年了,许多迷梦都醒了过来,只有它还是那么清新可爱。
    ②我爱这两句诗,多少是因为它启示了我一种哲学的意蕴。“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
    ③玩味一首诗,最要紧的是抓住它的情趣。有些诗的情趣是一见就能了然的,有些诗的情趣却迷茫隐约,不易捉摸。本来是愁苦,我们可以误认为快乐;本来是快乐,我们也可以误认为愁苦;本来是诙谐,我们可以误认为沉痛;本来是沉痛,我们也可以误认为诙谐。我从前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为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情感,所以把它拿来和“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诸例相比。现在我觉得这是大错。如果把这两句诗看成表现凄凉寂寞的情感,那就根本没有见到它的佳妙了。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人而论,他所感到的欢喜和愁苦也许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通过诗表现出来以后,都好比黄酒经过长久年代的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剩一味淳朴。我在別的文章里曾经说过这一段话:“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明白古希腊人何以把和平静穆看作诗的极境,把诗神阿波罗摆在蔚蓝的山巅,俯瞰众生扰攘,而眉宇间却常如做甜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这里所谓“静穆”自然只是一种最高理想,不是在一般诗里所能找得到的,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型艺术——常使我们感觉到这种静穆”的风味。“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越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④如果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见出“消逝之中有永恒”的道理,它所表现的情感就决不只是凄凉寂寞,就只有“静穆”两字可形容了。凄凉寂寞的意味固然也还在那里,但是尤其要紧的是那一片得到归依似的愉悦。这两种貌似相反的情趣都沉没在“静穆”的风味里。
    (1)对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这个道理”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玩味一首诗,最要紧的是抓住它的情趣。
    B.艺术的最高境界对诗人来说都是热烈。
    C.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
    D.在诗中可看出“消逝之中有永恒”的道理。
    (2)按照作者的观点,最能体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境界的诗句是
    A.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选取文艺作品中表现静穆境界的例子,用以阐发他的艺术哲学观点。
    B.第③段作者用储藏多年的黄酒,古希腊的造型艺术,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三个形象化的事物阐释艺术的最高境界。
    C.作者在文中旁征博引,通过对艺术最高境界的分析,使人感受到一种得到归依似的愉悦。
    D.作者认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有两种相反的情趣,互相映衬,现出一种凄凉的寂寞的意味。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易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合适,恰好
    B.余笑而不信也            本来
    C.汝之乎                  知道
    D.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    指用文字表达、记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彭蠡口有石钟山焉    师道不传也久矣
    B.今钟磬置水中        敛资财送其行
    C.自以为得实          皆出于此乎
    D.徐察之              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类倒装句的是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一开始就提出人们对郦道元的说法的怀疑,以及自己对李渤的说法的怀疑。
    B.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
    C.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和一般的游记散文一样,重在写景状物。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为本文的主旨句。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________________,勿以善小而不为。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________________,与之俱黑。
    (3)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
    (5)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难

    15 .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含标点符号)。
    不同种类的斑马有着不同宽狭的条纹,这是同类相认的标记。其黑白相间的颜色也是种保护色。在阳光或者月光的照射下,黑白的色泽吸收和反射光线的作用不一样,身躯的轮廓也就变幻无定,而又能同森林草原的背景巧妙地协调起来。这样,猛兽就不容易发现它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下面是一位中职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其中格式、用词、句式、表达等方面有四处不当,请指出问题并加以修改。
    敬爱的老师:
    您好!
    ①您渊博的知识启迪我的智慧,②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③您亲切的话语的激励我的行为,④您无微不至的悉心教导伴随着我的成长。……⑤虽然我毕业了,⑥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⑦您的培育之情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⑧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年×月×日
    学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人来扶,却看见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
    ④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⑤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的;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的;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的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的。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行的,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行的。
    ⑥你有听见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值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他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⑦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白: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有删改)
    (1)第②段写在田埂上摔跤,第⑥段写听豆荚炸裂声,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1)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请根据文中④⑤⑥段的内容分条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到了夜晩,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的;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的;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的。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易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请以“远方”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