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5802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 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二: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①,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缩:理直。


    第二则材料中“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句所蕴含的精神与孔子的 ______ 精神有 异曲同工之妙。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异同,并评析材料中所表现的精神。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适者,渤海蓨人也。……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颂。宋州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 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节上前。
    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宜回纠逖之任,俾超讽谕之职。可谏议大夫,赐。”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诏与江东节度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会于安州。师将渡而永王败,乃招季广琛于历阳。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迁彭州。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艰,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B.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C.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D.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先秦没有年号,秦及秦以后才有年号的出现。
    B.刺史,官职名。汉武帝时设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时五品以上的官员着绯袍,佩银鱼袋。
    D.京畿一词出现于唐朝,当时将长安城周边地区分为京县和畿县,京城所管辖的县为京县,京城的旁邑为畿县,统称京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高适擅长写诗,又有过人的才识,因而受到赏识,做了刑部侍郎等官,是自唐以来在政治上发迹高升的唯一一位诗人。
    B.高适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招致李辅国等权贵的忌恨,故因谗言由谏议大夫一职降为太子少詹事职务。
    C.高适有政治远见,曾判断永王叛乱必定失败,肃宗下诏命高适和江东节度使来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乱,结果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永王。
    D.高适喜欢谈霸王之道的大方略,把国家安危作为己任,又讲究节义,但是他的言谈超过了他的实际本领,所以为大臣所轻视。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
    ②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①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甲)是其炳六籍、训万世矣。
    ②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睟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______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乙)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
    ③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丙)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④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丁)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有删改)【注】①炳:光明,显著。②铨(quán):这里指去吏部听候选派授职。③自育:自我修养,道德教育。④与:心许,赞同。这里指政见、主张等。


    第②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______ 。
    A.则
    B.且
    C.以
    D.为

    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大吏因为囿于书生之见而看不起其下属。
    B.皇帝信任书生,对大吏的做法不以为然。
    C.皇帝曾经也是书生,这使大吏肃然起敬。
    D.皇帝的说法英明,可彪炳史册传扬万代。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甲、乙、丙、丁四处,合理的位置是 ______ 。
    呜呼,大哉斯言!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第③段的行文思路。

    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父克宅,字即卿,正德九年进士,嘉靖中官御史。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
           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除目下,中外皆服。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有年引诏旨请,不从。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帝怒,夺职归。荐起督操江,累迁吏部右侍郎。
           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典,所黜咸当。未几,遂代纯位。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明年,王锡爵将谢政,廷推阁臣,诏无拘资品。有年适,侍郎赵参鲁、盛讷、文选郎顾宪成往咨之,列故大学士王家屏等七人名上。家屏以争国本去位,帝意雅不欲用。又推及吏部尚书、左都御史非故事,严旨责让。给事中卢明诹疏救宪成。帝怒,贬明诹秩,斥宪成为民。有年自是累疏称疾乞罢。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有年请益力。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帝报闻。有年遂杜门不出。数月中,疏十四上。乃予告,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四月诏起南京右都御史,而有年已前卒。赠太子太保,谥恭介。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朊仕,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幙障漏。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其刻苦如此。
                                                                                     
    (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
    ​​​​​​​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B.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C.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D.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方,即可指古代制办和掌管宫廷饮食的宫署,也可指系罪囚之所,文中指前者。
    B.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文中指陈有年和温纯共同掌管京官的考核事宜。
    C.在告,是指官吏在休假期间,即古时官吏休假。文中是指当时陈有年处于休假之中。
    D.乘传,主要指乘船出行、奉命出使等,文中即指陈有年获罪,得允许之后乘船告老还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有年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成国公朱希忠去世,弟弟朱希孝想要让哥哥追赠王号,有年以法令典章为依据力争,认为朱希忠应止于本爵,不能封王号。
    B.陈有年关心民生,为民请命。担任江西巡抚时,不仅请求朝廷减少尚方陶器,并且在发生饥荒时,请求皇帝迟缓先前的禁令,允许徽商在江西贸易粮谷,百姓得以自救保命。
    C.陈有年恪尽职守,考核公允。担任考功、文选等职时,拒绝请托;考核京官时,贬黜官员的意见十分得当:他所提拔任用的官员,都成为一时之选。
    D.陈有年重视人才,清廉自守。他认为自己虽然告退,遗漏的贤士不能不录用,极力请求起用废黜的人;家中失火只能另造房子安置妻儿,自己却居住在僧舍。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
    ②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朊仕,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幙障漏。

    请概括文中陈有年多次辞官、免官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 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 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移疾:意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是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托疾”。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帝王或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赐予其相应的称号,为“赠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C.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前后不一的政令;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②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孺人①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②,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③,乃喜。
    (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注释)①孺人:指归有光之母。②缉:搓麻线。③龃龉:差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段先写庭院由通到隔的变迁,寓有家道衰落之慨,既而以老妪叙说亡母旧事,表达了伤逝之痛。
    B.乙文段写母亲拖儿携女、“手中纫缀不辍”的细节,体现了她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美好品德。
    C.甲乙两文段都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爱,对儿子美好前程的殷切期望。
    D.甲乙两文段均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特色:即事抒情,用语平淡却感人至深。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②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清】恽 敬
    昔者班孟坚因刘子政父子《七略》为《艺文志》,序六艺为九种,圣人之经,永世尊尚焉。诸子则为十家,论可观者九家,以为“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敬尝通会其说:儒家体备于《礼》及《论语》、《孝经》;墨家变而离其宗;道家阴阳家支骈于《易》;法家、名家疏源于《春秋》;纵横家、杂家、小说家适用于《诗》、《书》,农家、兵家、术数家、方技家,圣人未尝专语,然其体亦六艺之所孕也。是故六艺要其中,百家明其际会;六艺举其大,百家尽其条流。故曰修六艺之文观九家之言可以通万方之略后世百家微而文集行文集敝而经义起经义散而文集益漓。学者少壮至老,贫贱至贵,渐渍于圣贤之精微,阐明于儒先之疏证,而文集反日者,何哉?盖附会六艺,屏绝百家,耳目之用不发,事物之赜不统,故性情之德不能用也。
    敬观之前世,贾生自名家、纵横家入,故其言浩汗而断制;晁错自法家、兵家入,故其言峭实;董仲舒、刘子政自儒家、道家、阴阳家入,故其言和多端;韩退之自儒家、法家、名家入,故其言峻而能达;曾子固、苏子由自儒家、杂家入,故其言温而定;柳子厚、欧阳永叔自儒家、杂家、词赋家入,故其言详雅有度;杜牧之、苏明允自兵家、纵横家入,故其言纵厉;苏子瞻自纵横家、道家、小说家入,故其言逍遥而震动。至若黄初、甘露之间,子桓、子建高朗,叔夜、嗣宗情识精微,始以轻隽为适意,时俗为自然, 风格相仍,渐成轨范,于是文集与百家判为二途。熙宁、宝庆之会,时师破坏经说,其失也;陋儒襞积经文,其失也肤。后进之士,窃圣人遗说,规而画之,睇而斫之,于是经义与文集并为一物。太白、乐天、梦得诸人,自曹魏发情;静修、幼清、正学诸人,自赵宋得理。 递趋递下,卑冗日积。是故百家之敝当折之以六艺;文集之衰,当起之以百家。其高下远近华质,是又在人之所性焉,不可强也已!
    敬一人之见,恐违大雅,惟天下好学深思之君子教正之!
    (有删节)【注】①班孟坚:即班固,字孟坚。②统;同“通”,通晓,明白。③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甘露:魏曹髦年号。④熙宁:北宋神宗赵顼年号。宝庆:南宋理宗赵昀年号。⑤襞积:堆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班固认为诸子虽有缺陷,但其主旨与六经相合,因此他在《素文志》中既推崇儒家经典,又不忽视诸子的价值。
    B.本文围绕“百家”与“文集”的关系,列举了很多名人的例子说明他们都是从“百家”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的文风。
    C.韩退之即韩愈,柳子厚即柳宗元,欧阳永叔即欧阳修,苏子瞻即苏轼……作者对他们称字不称名,体现了古人的称呼礼仪。
    D.本文运用举例、引用、对比等手法表达了鲜明的观点,语句费散结合,多铺陈排比,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 曰 修 六 艺 之 文 观 九 家 之 言 可 以 通 万 方 之 略 后 世 百 家 微 而 文 集 行 文 集 敝 而 经 义 起 经 义 散 而 文 集 益 漓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风格相仍,渐成轨范,于是文集与百家判为二途。
    ②递趋递下,卑冗日积,是故百家之敝,当折之以六艺;文集之衰,当起之以百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不中第,困长安。
    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
    D.“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并因此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为他求情惹怒唐肃宗。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②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祖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B.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C.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D.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组是 ______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C.古人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所喜欢、所重视的人。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但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因此沛公授意张良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②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忬子也。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九,举二十六年进士。授主事。世贞好为诗古文,官京师,入王宗沐等诗社,又与李攀龙辈相倡和,绍述何、李,名日益盛。屡迁员外郎、郎中。奸人阎姓者犯法,匿锦衣都督陆炳家,世贞搜得之。炳介严嵩以请,不许。杨继盛下吏,时进汤药。其妻讼夫冤,为代草。既死,复棺殓之。嵩大恨。吏部两拟提学皆不用,用为青州兵备副使。父忬以滦河失事,嵩构之,论死系狱。 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嵩阴持忬狱,而时为谩语以宽之。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兄弟哀号欲绝,持丧归,蔬食三年,不入内寝。既,犹却冠带,苴履葛巾,不赴宴会。隆庆元年八月,兄弟伏阙讼父冤,言为嵩所害,大学士徐阶左右之,复忬官。世贞意不欲出,会诏求直言,疏陈法祖宗正殿名庆恩义宽禁例修典章推德意昭爵赏练兵实八事,以应诏。无何,吏部用言官荐,令以副使涖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母忧归,服除,补湖广,旋改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卿。张居正枋国,以世贞同年生,有意引之,世贞不甚亲附。所部荆州地震,引京房占,谓臣道太盛,坤维不宁,用以讽居正。居正积不能堪,会迁南京大理卿,为给事中杨节所劾,即取旨罢之。后起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起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所善王锡爵秉政,起南京兵部右侍郎。先是,世贞为副都御史及大理卿、应天尹与侍郎,品皆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世贞乃三疏移疾归。二十一年卒于家。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
    (选自《明史•王世贞传》,有删节)
    【注】①杨继盛下吏: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诬告下狱。②枋:权柄。③坤维:指西南方。张居正是西南荆楚人,王世贞借言以讽。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B.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C.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D.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嘉靖,是明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熄的年号。文中的隆庆、大历都是年号。
    B.刑部,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下设员外郎副职称侍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C.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仪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D.正三,古代官职分为九品。明朝的侍郎、副都御使、大理寺卿、府尹、按察使等都是正三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世贞禀性聪明,爱好诗文。他读书过目不忘在京城做官加入王宗沐等人的诗社,又和李攀龙等唱和。
    B.王世贞秉公执法,维护正义。阎姓奸人犯法,被他搜出,他不肯徇情枉法;杨继盛被诬告下狱,他代为写状申冤。
    C.王世贞仕途坎坷,遭遇不幸。张居正对他积怨难平,两次弹劾他,以皇上的名义罢了他的官职。
    D.王世贞才高位显,声名远扬。他与李攀龙交替为文坛盟主,李攀龙死后,他独主文坛二十年,其才最高,地位最显赫名扬四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
    ②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

    王世贞父亲的冤案为何能得以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