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 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二: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①,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缩:理直。


    第二则材料中“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句所蕴含的精神与孔子的 ______ 精神有 异曲同工之妙。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异同,并评析材料中所表现的精神。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①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甲)是其炳六籍、训万世矣。
    ②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睟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______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乙)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
    ③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丙)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④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丁)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有删改)【注】①炳:光明,显著。②铨(quán):这里指去吏部听候选派授职。③自育:自我修养,道德教育。④与:心许,赞同。这里指政见、主张等。


    第②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______ 。
    A.则
    B.且
    C.以
    D.为

    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大吏因为囿于书生之见而看不起其下属。
    B.皇帝信任书生,对大吏的做法不以为然。
    C.皇帝曾经也是书生,这使大吏肃然起敬。
    D.皇帝的说法英明,可彪炳史册传扬万代。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甲、乙、丙、丁四处,合理的位置是 ______ 。
    呜呼,大哉斯言!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第③段的行文思路。

    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忬子也。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九,举二十六年进士。授主事。世贞好为诗古文,官京师,入王宗沐等诗社,又与李攀龙辈相倡和,绍述何、李,名日益盛。屡迁员外郎、郎中。奸人阎姓者犯法,匿锦衣都督陆炳家,世贞搜得之。炳介严嵩以请,不许。杨继盛下吏,时进汤药。其妻讼夫冤,为代草。既死,复棺殓之。嵩大恨。吏部两拟提学皆不用,用为青州兵备副使。父忬以滦河失事,嵩构之,论死系狱。 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嵩阴持忬狱,而时为谩语以宽之。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兄弟哀号欲绝,持丧归,蔬食三年,不入内寝。既,犹却冠带,苴履葛巾,不赴宴会。隆庆元年八月,兄弟伏阙讼父冤,言为嵩所害,大学士徐阶左右之,复忬官。世贞意不欲出,会诏求直言,疏陈法祖宗正殿名庆恩义宽禁例修典章推德意昭爵赏练兵实八事,以应诏。无何,吏部用言官荐,令以副使涖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母忧归,服除,补湖广,旋改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卿。张居正枋国,以世贞同年生,有意引之,世贞不甚亲附。所部荆州地震,引京房占,谓臣道太盛,坤维不宁,用以讽居正。居正积不能堪,会迁南京大理卿,为给事中杨节所劾,即取旨罢之。后起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起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所善王锡爵秉政,起南京兵部右侍郎。先是,世贞为副都御史及大理卿、应天尹与侍郎,品皆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世贞乃三疏移疾归。二十一年卒于家。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
    (选自《明史•王世贞传》,有删节)
    【注】①杨继盛下吏: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诬告下狱。②枋:权柄。③坤维:指西南方。张居正是西南荆楚人,王世贞借言以讽。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B.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C.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D.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嘉靖,是明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熄的年号。文中的隆庆、大历都是年号。
    B.刑部,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下设员外郎副职称侍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C.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仪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D.正三,古代官职分为九品。明朝的侍郎、副都御使、大理寺卿、府尹、按察使等都是正三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世贞禀性聪明,爱好诗文。他读书过目不忘在京城做官加入王宗沐等人的诗社,又和李攀龙等唱和。
    B.王世贞秉公执法,维护正义。阎姓奸人犯法,被他搜出,他不肯徇情枉法;杨继盛被诬告下狱,他代为写状申冤。
    C.王世贞仕途坎坷,遭遇不幸。张居正对他积怨难平,两次弹劾他,以皇上的名义罢了他的官职。
    D.王世贞才高位显,声名远扬。他与李攀龙交替为文坛盟主,李攀龙死后,他独主文坛二十年,其才最高,地位最显赫名扬四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
    ②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

    王世贞父亲的冤案为何能得以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