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窦建德传

    ①窦建德,贝州漳南人。世为农,自言汉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材力绝人,少重然许,喜侠节。乡人丧亲,贫无以养,建德方耕,闻之太息,遽解牛与给丧事,乡党异之。盗夜劫其家,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余不敢进。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复杀数人,繇是益知名。为里长,犯法亡,会赦归。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②武德元年,宇文化及至魏县,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及德绍曰:“吾,隋民也;隋,吾君也。今化及杀之,大逆不道,乃吾仇,欲为天下诛之,何如?”正本等曰:“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化及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国,仇不共天,请鼓行执其罪。”建德善之。即引兵讨化及,连战破之。化及保聊城,乃纵撞车机石,四面乘城,拔之。

    ③未几,连突厥侵相州,刺史吕珉死之。滑州刺史王轨为奴所杀,奴以首奔建德,建德曰:“奴杀主,大逆。纳之不可不赏,赏逆则废教,将焉用为?”命斩奴而返轨首,滑人德之,遂降,齐、济二州亦降。

    ④五月,建德自板渚出为阵,西薄汜南,属鹊山,亘二十里,鼓而前。秦王登虎牢城望其军,按甲不战。日中,建德士皆坐列,渴争饮,意益怠。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建德被重创,窜牛口谷。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获之,传而西,斩长安市,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滑人_______________(2)西汜南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大王布衣_________

    A.奋发    B.奋斗    C.奋起    D.发扬

    (2)西薄汜南,鹊山_________

    A.聚集    B.连接     C.归属     D.嘱咐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

    4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5第①段画线句“建德杀盗”之事在《旧唐书》中未曾记载,《新唐书》详细叙述此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6唐朝人殷侔在《窦建德碑》中写道:“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请结合全文推断百姓“为之祀”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御民之辔(1),在上之所贵;道(2)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3)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4)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取材于《管子》)

    注释:(1)辔:缰绳,这里指关键。(2)道:同“导”。(3)分:指合理分配。(4)备官:任用官吏。

    (2)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1)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2)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3)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4)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略。”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取材于《贞观政要》)

    注释:(1)苦空:佛教语。(2)简文:梁简文帝,武帝第三子。(3)孝元帝:南朝梁元帝,简文帝第七子。(4)宰衡:指宰相。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臣之                          得:找到

    ②不足应敌                        以:用来

    ③故祸不萌                          萌:产生

    ④患无君以使之                      使:任用

    ⑤故尧、舜天下以仁                率:全部

    ⑥至如梁武帝父子志浮华            尚:增添

    ⑦君臣俱被囚挚                      挚:拘禁

    ⑧缙绅以清谈为                 庙:朝廷

    A.①⑦ B.②⑧ C.③④ D.⑤⑥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蔽汝恶                     没有人能替你掩饰罪恶

    B.能备患于未形也               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C.下之所行                     在下位的人做的事情

    D.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           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上

    3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②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4以上两则短文所论为君之道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下列句中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的怨恨引起的。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舟传

    戴名世

    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迁江宁府,入上元县学为诸生,受业于其父逸巢先生。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当舟之世,天下文章矣,舟独扫除时习而取法于古,深思自得,无所依傍,自成一家之言,由是舟之文章名天下。

    舟与其弟苞皆好学,日闭户,谢绝人事,相与穷天人性命之故、古今乱之源、义利邪正之辨,用以立身行己,而以其绪余著之于文,互相质正,有一字之未安,不敢以宗世,意度波澜,各有其造极,人比之眉山苏氏兄弟云。

    舟天性醇笃,孝于其亲,既长,不异孺慕。逸巢先生尝曰:“吾体未痛,二子已觉之;吾心未动,二子已知之。“其先意承志如此。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平生所为经区处,悉中肯綮。而性恬淡,不慕富贵。其所与友善,如高淳张自超,江宁龚缨,同县戴名世、刘捷夏人。而金陵风物甚美,花草妍丽,城之西北尤多园林之胜,尝曰:“吾读书之暇,与此数人者挈榼而往,尽醉而归,以此终吾世足矣。”

    舟少有呕血之疾,壬未游京师,疾复作,寻归,逾二年卒,年三十七。舟临卒时,自取其文稿烧 之,今行世者仅六十余篇。

    百川尝谓余曰:“天之生君子即有小人,亦犹父母之生子有才亦有不才也。父母即恶其子之不才,而有人焉为之掩匿覆盖,其心必喜;有人焉数其恶而暴其状无纤悉之遗焉,在父母之心必有甚怒而不乐者。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余之困甚于百川,而百川且不永其年以卒,然则百川所言,其果而非激者矣!

    (选自《南山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文章矣        靡:华丽

    B.古今乱之源        治:治理

    C.平生所为经区处    画:谋划

    D.其果而非激者矣    信:真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舟勤奋好学,年少时精通经史及百家之书,并虚心学习时人的创作风格,深思自得,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

    B.方舟性情淳厚,尊奉孝道,长大以后还像孩子一样依恋亲人。他的父亲曾说方舟与他弟弟都能预知自己的想法。

    C.方舟注重名声节操,性格恬淡,不慕荣华富贵,读书之余和几个朋友尽享愉悦的生活,希望能像这样终其一生。

    D.方舟身体虚弱,患有呕血的疾病,壬未年在京师游历时因疾病复发回到故乡,两年后就去世 了,年仅三十七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

    ⑵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方舟临终焚毁自己文稿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泷冈阡表
    欧阳修
    呜呼!惟我崇公,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 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有删节)
    【注】①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墓道。②矧:(shěn):况且。③剑:抱。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B.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C.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D.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皇考:对已死的父亲的敬称,意同先考,只是更显庄重,皇并无皇家皇室之意。
    B.卜吉:安葬。丧俗中,葬地和葬日皆由卜筮来决定,若吉,方能行事,故称安葬为“卜吉”。
    C.戌:天干的第十一位,可与地支甲、乙、丙、丁等相配来纪年,“岁行在戌”意思是“遇上戌年”。
    D.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欧阳修父亲在公堂审理刑事案件“屡废而叹”,表现了他在执法中既怀仁德之心,又严格依法办事。
    B.欧阳修父亲为人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奉养父母很孝顺,在父母去世后还常涕泣感念;对孩子寄予厚望,叮嘱夫人将来要把自己留下的话告诉孩子。
    C.欧阳修母亲在年轻时就失去了丈夫,她在贫困中抚养教育欧阳修,常把丈夫生前事讲给他听;在他为官后仍不忘教育他为官处世的正确态度。
    D.欧阳修能够成为宋朝名臣、文学家,是与他经受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父母尤其母亲的身传言教分不开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夫人守节自誓,居贫,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②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苏辙

    公讳修,字永叔,生四岁而孤。比成人,将举进士,为一时偶俪之文,已出伦辈。翰林学士胥公时在汉阳,见而奇之曰:“子必有名于世。”馆之门下。公从之京师,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人。遂中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

    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故事,知制诰必试。上知公之文,有旨不试。

    公尝因水灾上言:“陛下临御三十余年,而储宫未建。汉文帝即位,群臣请立太子。群臣不自疑而敢请,文帝亦不疑其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恶人言太子事。然汉文帝立太子之后,享国长久,为汉太宗。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以窥觊陷于大祸,后唐遂乱。陛下何疑而久不定乎?”公言事不择剧易类如此。

    时英宗方居濮王忧。及命下,英宗力辞,上听候服除。英宗即位之初,以疾未亲政,慈圣光献太后临朝。公与诸公往来二宫,弥缝其间,卒复明辟。枢密使尝阙人,公当次补,韩公、曾公议将进拟,不以告公。公觉其意,谓二公曰:“今天子谅阴,母后垂帘,而二三大臣自相位置,何以示天下?”二公大服而止。

    神宗即位,迁尚书左丞。公性刚直,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在二府,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可否。虽台谏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此得怨,而公不恤也。朝廷议加濮王典礼,诏下礼官与从官定议,众欲改封大国,称伯父。议未下,台官意公主此议,遂专以诋公。御史蒋之奇并以飞语污公。公杜门求辨其事。神宗察其诬,连诏诘问,词穷,逐去。

    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兼充京东东路安抚使。时诸县散青苗钱,公乞令民止纳本钱,以示不为利,罢提举管局官,听民以愿请,不

    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公年未及谢事,天下益以高公。

    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

    (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伦辈                  绝:超过

    B.小人之如仇雠              视:看待

    C.辄面可否                  喻:说明

    D.听民以愿请,不            报:上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年幼丧父,成年后,文才超出同辈,深得翰林学士胥公的赞赏,多次参加朝廷的考试,都获得第一名。

    B.英宗被立为太子后,其父濮王去世,再加上他生病,所以英宗即位之初并未亲政,由慈圣光献太后摄政。

    C.台官和御史蒋之奇一起诋毁欧阳修,神宗觉察他们在诬陷,连续诏见诘问他们,他们词穷,最终被逐出朝廷。

    D.欧阳修担任青州知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期间,请求只收老百姓青苗钱的本钱,以此来表明官府并不是为了谋利。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以窥觊陷于大祸,后唐遂乱。

    (2) 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欧阳修为官的特点。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后上疏曰:“今天下疮痏未平,干戈日滋,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而塞绝忠谏乎?陛下在陕时,奏事者不限贵贱,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跂而待。且君子难进易遐,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况怀厌怠。令宰相宣进止,御史台作条目,不得直进,从此人不奏事矣。陛下闻见,止于数人耳目。”李希烈陷汝州,诏真卿往谕之,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从。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曰: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B.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C.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D.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指现在山西西南部一带,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也就是古代的“中国”。

    B.墓志,指墓内或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两部分,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文字。

    C.公,古代五等封爵制中的最高爵位,一般冠以地名如鲁公,后来也加美名如“忠勇公”。

    D.赞即赞词,一般是写在人物传记之后,对某人或某事进行评价的话,多为赞颂之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重视孝道。颜真卿年少丧父,由母亲殷氏亲加教导,长大后事奉母亲孝顺。他弹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使其终身不予录用。

    B.颜真卿敢于直言进谏。皇帝从陕州返回长安,颜真卿建议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其后又上疏皇帝,希望其能广开言路以恢复太宗时的盛世之治。

    C.颜真卿以社稷为重。安禄山反叛时,河朔尽陷,惟颜真卿在平原城以乌合之众来阻挡他的锋芒;李希烈反叛颜真卿不顾个人安危,亲赴敌营,晓以大义。

    D.颜真卿忠贞不屈。李希烈逼迫颜真卿上疏为自己昭雪,颜真卿没有屈从;被拘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定会遇害,从容写下遗表、墓志、祭文,视死如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

    (2)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岁有凶,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夫民富则不可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且君引錣量用,耕田发草,上得其数矣。民人所食,人有若干步亩之数矣。然而民有饥饿不食者,何也?谷有所也。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人有若干百千之数矣。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利有所并藏也。然人君非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君虽强本趣耕,而日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能以为治乎?

    凡轻重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贵。万物之满虚,随时准平而不变,衡绝则重见。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准平,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镪千万;使千室之都必有千钟之藏,藏镪百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耘。耒耜械器,钟饷粮食,毕取赡君。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然则何?以养其本谨也。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

    (取材于《管子·国蓄》)

    注释:①累:依附,攀附。②赓:抵偿;补偿。③钧羡:平均盈余。④趣:督促。⑤镪,钱币。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君其食           挟:挟制

    B.岁有凶穰               穰:丰收

    C.谷有所也             藏:囤积

    D.能以为治乎?         恶:罪恶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民无不累上也               毕取赡

    B.故善者执其通施御其司命       夫民富则不可禄使也

    C.人君非能散积聚             君虽强本趣耕

    D.法令不行                     凡轻重大利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有余而制不足:占据国家的盈余控制民间的不足

    B.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组织经济之“笼”来爱护民间

    C.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利用百姓的困难,牟取百倍的厚利

    D.以重射轻:用较高价格购取廉价的商品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②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

    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管子的粮食储备调节思想。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袁聿修,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岛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保初,除太子庶子。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八年,兼太府少卿,寻转大司农少卿,又除太常少卿。司徒录事参军卢恩道私贷库钱四十万,聘太原王义女为妻,而王氏已先纳陆孔文礼聘为定,聿修坐为首僚,又是国之司宪,知而不劾,被责免中丞。

    天统中,诏与赵郡王叡等议定五礼。出除信州刺吏,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竟欲远送。既盛署,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吏,别后,遣送白绸为信。聿修退绸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选自《北齐书·卷四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B.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C.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D.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和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中国古代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C.先秦时期,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水部属于六部之一,掌航政及水利。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聿修出身名门,后过继给叔父。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年少得志。后因为别人犯错受到牵连而被贬。

    B.袁聿修在故乡为官之时,深得百姓爱戴,御史都不用来他所治理之地。回京后,百姓还托人给他立碑纪德,得到皇帝批准。

    C.袁聿修在故乡为官之时,深得百姓爱戴,御史都不用来他所治理之地。回京后,百姓还托人给他立碑纪德,得到皇帝批准。

    D.袁聿修在故乡为官之时,深得百姓爱戴,御史都不用来他所治理之地。回京后,百姓还托人给他立碑纪德,得到皇帝批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2)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鵩”。贾生既已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接受神的降褔保佑),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左迁、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D.“太傅”,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汉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就非常器重贾谊,担任廷尉后,就推荐贾谊,认为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于是汉文帝征召贾谊为博士。
    B.贾谊在汉文帝刚刚即位时就专想揽权,更改各项法令,让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于是文帝下令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上,但却也招来了各方嫉妒。
    C.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
    D.文帝好长时间没见贾谊,自认为能超过他,交谈后感慨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②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