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也。祖任,齐豫章王行参军。父高明,梁尚书中兵郎。不害性至孝,居过礼,由是少知名。家世俭约,居甚贫窭,有弟五人,皆幼弱,不害事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年十七仕粱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大同五年,镇西府记室参军,寻以本官兼东宫通事舍人。是时朝廷政事多委,不害与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梁武帝尝谓肩吾曰:“卿是文学之士,吏事非卿所长,何不使殷不害来邪?”其见知如此。简文又以不害善事亲,赐其母蔡氏锦裙襦、毡席、被褥,单复毕备。七年,除东宫步兵校尉。太清初,迁平北府谘议参军。侯景之乱,不害从简文入台。及台城陷,简文在,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景兵士皆羌胡杂种,冲突左右,甚不逊,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摘侍侧不动。及简文为景所幽,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之,不害供侍益谨。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不害曰:“ 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简文曰:“若天有征,冀斯言不妄。”梁元帝立,以不害为中书郎,兼廷尉卿,因将家属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于别所督战,失母所在。于时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冻死者填满沟堑。不害行哭道路,远近寻求,无所不至,遇见死人沟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阅视,举体冻湿,水浆不入口,号泣不辍声,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尸。不害凭尸而哭,每举音则气绝,行路无不为之流涕。 即于江陵权殡,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节选自《陈书•殷不害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______
    A.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B.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C.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D.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父忧,为“丁父忧”省写,丁忧是古代官员在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
    B.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表示升职的有超迁、迁陟、左迁,表示降职的有迁黜、迁封、迁谪、迁窜等。
    C.东宫,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汉代时,皇太后的居处在未央宫东,故也用来指皇太后。
    D.中书省,是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隋唐时,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明朝时被废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殷不害出身官宦,生活俭朴。虽然祖父和父亲曾分别在齐、梁担任官职,但殷不害家境特别贫寒,他勤俭持家。
    B.殷不害才识超人,深受信任。梁武帝对他处理政务的能力非常欣赏,简文帝也因此赐予其母亲物品并提拔重用他。
    C.殷不害忠于职守,竭力报效。侯景之乱中,他守护在简文帝身边,毫不畏惧,照顾被囚禁的简文帝更是尽心尽责。
    D.殷不害母丧战乱,不懈寻觅。母亲死于汀陵战乱,他伤心欲绝,不顾冰雪严寒,历经数日艰辛才找到母亲的尸体。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
    ②即于江陵权殡,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丙吉宇少卿鲁国人也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孙坐卫太子事系,吉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因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吉治巫蛊事,连岁不决。上遣使者夜到郡邸狱,亡轻重一切皆杀之。吉闭门拒使者,曰:“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手!”使者还以闻。武常寤,因赦天下。宣帝初即位,赐吉爵关内侯。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古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忍之,止污丞相车茵耳。” 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事。尝出,近见驿骑持赤白囊,驰来至。因随驿骑至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己,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吉乃叹曰:“ 士亡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五凤三年春,吉病笃。上自临问吉,曰:“君即有,谁可以自代者?”吉顿首曰:“杜延年明于法度,于定国执宪详平,陈万年敦厚备于行止,此三人能皆在臣右。”上然之。及吉薨,御史大夫黄霸为丞相,征杜延年为御史大夫,后其年老,乞骸骨。病免。以于定国代为御史大夫。黄霸薨,而定国为丞相,陈万年代定国为御史大夫,居位皆称职,上称吉为知人。曰: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宜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哉!
    (节选自《汉书•魏相丙吉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
    B.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
    C.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
    D.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曾,指隔两代的亲属。不同的代际血缘关系用语不同,如隔三代的称“从”,同祖父的称“堂”。
    B.公车,汉代官署名,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警卫。天下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
    C.不讳,指死亡。汉语中的“死”婉辞众多,蕴含中华民族礼制、民俗、宗教等文化相关现象。
    D.赞是用以阐发史家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的文体,作用有类《史记》每篇末的“太史公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丙吉有胆有识,保护儿时宣帝。宜帝出生数月就被牵连人狱,丙吉负责审理而多年不决;又坚拒前来处决犯人的使者入门,武帝最终醒悟,大赦天下。
    B.丙吉待人宽容,得到属下报答。丙吉没有责罚犯错的驭吏,驭吏刺取边报信息向丙吉汇报;后皇帝召问边情,丙吉回答让皇帝满意,而御史不能详知被责备。
    C.丙吉善于识才,推荐贤德之人。丙吉向皇帝推荐杜延年、于定国、陈万年,后在其病重危之际,三人均先后被朝廷委以重任,皇帝称赞丙吉能知人。
    D.丙吉为政有声,受到史家称赞。《汉书》作者认为萧、曹、丙、魏都是汉代贤相,高祖、宣宜帝时代政治昌明有序,公卿百官多称职能干、名副其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驰来至。
    ②土亡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乐安,朱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谦令石亨设伏空舍,遣数骑诱敌。敌以万骑来薄,副总兵范广发火器,伏起齐击之。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死。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谦性故刚,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又始终不主和议,虽上皇实以是得还,不快也。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㺨构邪议,更立东宫。 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千户白琦又请榜其罪,镂板示天下。一时希旨取宠者,率以谦为口实。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剑器也。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义,收遗骸殡之。逾年,归葬杭州。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注】①耎(ruǎn):软弱。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B.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C.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D.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超迁,迁是指古代调动官职,超迁是指超越一般的升迁过程,职位得到连续升迁。
    C.勤王,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蟒衣,明代创制的一种绣蟒的官服,明初只限于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宠亲信人臣等所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于谦口才出众,明察秋毫。在朱高煦投降一事中,他奉旨口列罪状,最终朱高煦伏法认罪;在江西时,他昭雪冤屈的囚犯有数百人。
    B.于谦正直为民,震慑一方。黄河水患,他主持修筑堤坝,设置亭长并督促加强维护;他没收守边将官私自开垦的田地来供给边防用度;太行的盗贼迫于他的威望都隐匿起来。
    C.于谦运筹帷,居功不傲。也先入侵,他命令石享设下埋伏,派遣骑兵诱敌深入,历时五天打败也先;朝廷评定功绩,他以边疆不稳为由坚决推辞。
    D.于谦含冤遇害,义感天地。他因石亨等人的诬陷而遇害,死之日,阴云聚集,天下人都认为他冤枉;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殓他的尸体埋葬了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
    ②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千户白琦又请榜其罪,镂板示天下。

    《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可是他最终却含冤而死,原因何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 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皆服褶,崇敬非之,建言:“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黄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 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义,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
    B.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古代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C.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孟子》“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中的“三代”亦为此意。
    D.致仕:指的是交还官职,辞官回家。一般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D.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故而建议修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②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统勋,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延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张氏登仕版者,有张廷璐等十九人, 今未能遽议裁汰,惟稍抑其迁除之路,所以保全之也。”疏入,上谕曰:“思张延玉若果擅作威福,统勋必不敢为此奏。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裁定。”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延臣。十三年,命按山东赈务,并勘河道。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德州哨马营、东平戴村二坝,皆改令低,沂州江枫口二坝,俟秋后培高,俾水有所泄。十八年,以江南坝决,命往按。疏言河员亏误工,诏夺河督高斌职,穷治侵帑诸吏。统勋岁出按事,如陕西按西安将军都赉侵饷,如归化城按将军保德等侵帑,如江西按巡抚阿思哈受赇,皆论如律。其视杨桥漫工也,河吏以刍茭不给为辞月余事未集统勋微行见大小车载当茭凡数百辆皆弛装困卧有泣者问之则主者索贿未遂置而不收也 即令缚主者至,数其罪,将斩之。巡抚以下为固请,乃杖而荷校以徇,薪刍一夕收立尽。逾月工遂竟。户部疏论诸行省州县仓库多空缺,上欲尽罢州县吏不职者,而以笔帖式等官代之。召统勋谕意,且曰:“朕思之三日矣,汝意云何?”统勋默不言。上诘责,统勋徐曰:“ 圣聪思至三日,臣昏耄,诚不敢遽对,容退而熟审之。”翌日入对,顿首言曰:“州县治百姓者也,当使身为百姓者为之。”语未竟,上曰:“然。”事遂寝。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八十九》)
    [注]①荷校:颈上戴枷。②笔帖式:指清代官府中低级文书官员、执掌部院衙门的 文书档案的官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河吏以刍茭不给为辞月余/事未集/统勋微行/见大小车载刍茭凡数百辆/皆弛装困卧/有泣者问之/则主者索贿未遂/置而不收也/
    B.河吏以刍茭不给为辞/月余事未集/统勋微行/见大小车载刍茭凡数百辆/皆弛装困卧/有泣者问之/则主者索贿未遂/置而不收也/
    C.河吏以当茭不给为辞/月余事未集/统勋微行/见大小车载刍茭凡数百辆/皆弛装因卧/有泣者/问之则主者索贿未遂/置而不收也/
    D.河吏以刍茭不给为辞月余/事未集/统勋微行/见大小车载刍茭凡数百辆/皆弛装困卧/有泣者/问之则主者索贿未遂/置而不收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所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名字,如诸葛亮字孔明。
    B.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我”,它从秦始皇时代开始成为帝王的自称之词,沿用至清。
    C.帑: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金帛钱财,文中的“侵帑”意思是侵吞贪污国家的资金。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等意义的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 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刘统勋敢于直谏。张廷玉位高权重,其家族中做官的有十九人,刘统勋升任为左都御史后就上疏提出批评,他的做法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B.刘统勋善于治水。他勘察山东河道,看到运河水大涨之状,就提出了疏浚支流分水人海的策略,并责令对堤坝改低或增高,措施得当。
    C.刘统勋执法严格。他对克扣军饷的都贲、侵吞公款的保德等依法治罪;对索贿的河吏,即使有巡抚以下求情,也予以杖打并让其戴枷示众。
    D.刘统勋见识高卓。皇帝想让笔帖式替换不称职的州县更,他先以沉默表示反对,后来以理开导,认为州县吏的事务应当让老百姓去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未能遽议裁汰,惟稍抑其迁除之路,所以保全之也。
    ②圣聪思至三日,臣昏老,诚不敢遗对,容退而熟审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曹爽传
    爽字昭伯,少以宗室谨重。明帝在东宫,甚亲爱之。及即位,为散骑侍郎,转武卫将军,宠待有殊。帝寝疾,乃引爽入卧内。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与太尉并受遗诏辅少主。明帝崩,齐王即位,封武安侯,邑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及何晏、邓飏、李胜等进用,咸说爽以权重不宜委之于人。飏等欲令爽立为威名於天下,劝使伐蜀,爽从其言,宣王止之不能禁。正始五年。爽乃大发卒六七万人。从骆谷入。 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乃引军还。及爽秉政,诸事希复由宣王。晏等专政,坏汤牧地以为产业,因缘求欲州郡。有司望风,莫敢忤逆。宴于廷尉卢毓素有不平。因毓吏微过,使主者先收毓印绶,然后奏闻。其作威如此。爽饮食车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九年冬,胜出为荆州刺史,往诣宣王。 宣王称疾困笃,示以羸形。胜不能觉,谓之信然。十年正月,车驾高平陵,爽从。宣王部勤兵马,先据武库。遂出屯洛水浮桥。奏曰:“属臣以后事。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深以后事为念。今爽背弃顾命内则僭拟外专威权又以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伺候神器离间二宫太后令臣罢爽以候就第,不得这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爽得宣王奏事,不通。大司农恒范闻兵起,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说爽,使早自归罪。爽于是遣允、泰诣宣王。归罪请死,乃通宣王奏事。遂免爽,以候还第。会公卿朝臣廷议,于走收爽、晏、飏、胜、当、范等。皆伏诛,夷。嘉平中。绍功臣世,封族孙熙为新昌亭侯。邑三百户。以奉真后。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今爽背弃/顾命内/则僭拟外专威权/又以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候伺神器/离间二宫太后/令敕臣罢爽/以侯就第/
    B.今爽背弃/顾命内/则僭拟外专威权/又以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候伺神器/离间二宫/太后令敕臣罢爽/以侯就第/
    C.今爽背弃顾命/内则僭拟/外专威权/又以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候伺神器/离间二宫/太后令敕臣罢爽/以侯就第/
    D.今爽背弃顾命/内则僭拟/外专威权/又以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候伺神器/离间二宫太后/令敕臣罢爽/以侯就第/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司马宣王即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权臣。西晋工朝奠基人,善谋奇策,懂得韬光养晦。
    B.赞拜不名指臣子朝见君王,司仪在旁唱礼时不直呼其姓名,是帝王给予大臣的特殊礼遇。
    C.二祖即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与曹植合称“三曹”,他们是“建安七子”的核心人物。
    D.三族即父、子、孙,父母、兄弟、妻子或父、母、妻三族。比灭三族更重的还有诛九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曹爽宠待有殊,辅佐两朝。他宗室出身。受明帝重用,被授予大将军,统管朝廷内外军务,受诏辅佐少主,又得到新君的封侯封邑,位高权爪。
    B.曹爽急功近利,出兵虚耗。曹爽受到邓飏等人的怂恿,想在天下建立威名。于是不听宣王劝阻,大规模发兵伐蜀。结果没有成功,造成军备虚耗。
    C.曹爽多树亲党。专权乱政。曹爽执掌政权后,政事很少再经过宣工。何晏等人倚仗他的势力,作威作福:他自己擅权骄淫,饮食车服等堪比皇帝。
    D.曹爽咎由自取,失权被诛,曹爽肆无忌惮,给宣王留下反击的把柄,他收到宣王奏章后,听从侍中、尚书的劝说,向皇帝归罪请死。最终免官被杀。

    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乃引军还。
    ②宣王称疾笃,示以羸形。胜不能觉,谓之信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震亨,字彦修,学人尊之日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即慨然曰:“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掺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
    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人,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余十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 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数年之间,声闻顿着。 翁不自满足,益以三家之说推展之,谓刘、张之学,其论脏腑气化有六,而于湿热相火三气致病为最多。六月属未,为土大旺,土为水之夫,土旺则水衰,况肾水尝藉肺金为母,以补助其不足。十月属,十一月属子,正元气潜伏闭藏,以养其本然之真,而为来春升动发生之本。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此固高出前代矣。
    史称其风声气节,足以激贪而厉俗。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而混迹于医。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于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博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选自《名医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B.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C.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D.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讳,旧时对帝王将相或尊长不敢直称其名,谓之避讳。又,特指亡故者之名:人死后书其名,名前称讳,以示尊敬。
    B.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一个阶层,如士大夫。士,古时还指读书人。文中的“士”指读书人。
    C.经,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文中指医学专著。
    D.亥,古代十二地支和十二月份相配以纪月,十月属亥。具体是指: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丹溪翁勤奋好学,曾跟从乡里的先生学习儒家经典,后因母亲患病,又听从文懿之言,改学医学。
    B.丹溪翁学医不拘泥于古法,外出拜师学习,弄通了医学典籍,学成归来后治好了一桩疑难杂症。
    C.丹溪翁喜欢心理辅导,注重细节,凡是有关伦理的问题,都能给人以恳切的教诲和积极的能量。
    D.丹溪翁的声望气节获得了史书的肯定,他的精神让人感动,但他混迹于医生行列,医学成就平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数年之间,声闻顿着。
    ②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田单者,齐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
    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而田单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于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襄王封田,号曰安平君。
    (《史记•田单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B.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D.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诸田指齐王田氏宗族的各个分支,齐国原为姜姓吕氏,至齐康公时被大夫田和篡权。
    B.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称谓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
    C.劓:割去鼻子,古代五刑之一,“五刑”均为酷刑,一般指墨、劓、剕、宫、大辟。
    D.行伍:古代军队中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因此被后世用作军队的代称。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田单出生于贵族之家,早年被齐王重用,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的官,所以更是在燕国入侵齐国的时候,成为了守卫即墨的主要将领。
    B.田单身先士卒,和士兵同甘共苦,他亲自手持工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妾都编入军队之中,使内部团结一心,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C.田单以火牛冲锋陷阵,出奇制胜。田单给牛披上大红衣服,牛角绑上利刃,并点燃牛尾,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使燕军惊慌失措,非死即伤。
    D.田单在国家危难时刻被推举出来,取得了即墨大战的胜利,并乘胜追击收复失地,最终迎接齐襄王回到临淄,自己也得以封赏。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
    ②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田单运用了什么计谋取得了即墨之战的胜利?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少为郡吏、州从事,以亷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仸。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莫能禽制。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钓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少年数人会穷里空含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揹洽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 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初,大将军霍光秉政,广汉事光。及光薨后,广汉心知微指,发长安吏自将,与俱至光子博陆侯禹第,直突入其门,索私屠酤,椎破卢罂,斧斩其门关而去。时,光女为皇后,闻之,对帝涕泣。帝心善之,以召问广汉。广汉由是侵犯贵戚大臣。地节三年,广汉使所亲信长安人为丞相府门卒,令微司丞相门内不法事。司直萧望之劾奏;“广汉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逆节伤化,不道。” 宣帝恶之。下广汉廷尉狱,广汉竟坐要斩。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选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有删减)【注】①平陵方上:平陵,汉昭帝陵墓。方上,陵墓的方顶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B.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C.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D.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郡中盜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守,有守、防守之意,文中指秦汉时郡的长官,后来用作刺史、太守的简称。
    B.宾客,汉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为主人奔走效命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
    C.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每月得百二十斛。后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两千石。
    D.长安,为“长治久安”之意,“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谷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广汉治行尤异,为人称道。他扣任郡史、州从事,因廉洁、通达、敏捷、谦虚待士闻名。杜建纵容宾客谋取不正当利益,他坚决将其当众正法,受到京城百姓称赞。
    B.赵广汉不惧豪强,精于吏职。他担任“京辅都尉”,在数月内诛杀原、褚家族中强橫妄为的罪魁祸首,引起震动。他接见官员和百姓,有时通宵达口,尤其擅长钩距之术。
    C.赵广汉断案如神,善待劫睴。长安少年谋划抢持某人,还没有商议好,他就派人把他们一举擒获。皇宫侍卫苏回被劫,他兑现承诺,善待劫匪,为他们备办棺木。
    D.赵广汉得罪贵戚,招来祸患。霍光死后,他带人查到霍家私自酿酒的证据,砸破炉灶、缶罂,因此得罪当朝贵戚。萧望之弹劾他没有德政,赵广汉最终被处腰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②宣帝恶之。下广汉廷尉狱,广汉竞坐要斩。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自文,完成下列各题。
    临川县古永安持复寺田记
    (明)汤显祖
    天下有闲人则有闲地,有忙地则有忙人。何谓忙人?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何谓闲人?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此皆天下之闲人也,即有闲地焉而甘之。甘苦二者,诚不知于道何如,然而趣则远矣。朝市之积,则有田庐;山水之馀,则为寺观。故寺观者,忙人之所不留;而田庐者,闲人之所不夺也。
    临川古为名郡,五峰、三市在焉。三市者,市也。五峰之间,闻有观九,寺十三。盖入明以来,大为忙人割夺尽,乃至稗粥无所。而古永安寺境界岿然独完,其田则大半无有矣。邑侯袁公起于蕲、黄,来宰于兹。广山川之精,深性相之学,披图而叹曰:“ 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于是郡弟子刘某首藉所买田若干亩,上之侯以归于寺。侯为欣然,告世尊而抚之,曰:“此所谓孝子刘某也。”而适是时,有僧大千购得南都藏以以至,而尊置之寺。侯曰:“有其书矣,而无其人何?”于是有浮梁僧水月,为达观先生弟子,精心苦行,通于评唱之义,适来寓斯。人士与游,始知有所谓宗门者。久之,长干寺僧大初来讲《莲华经》,听者千余人。得田而食,无不欢喜赞叹,曰:“此固我侯之福田也。”
    嗟夫!当忙人之急得此田也,岂不曰彼无父母妻子之属,先王所禁游民者,吾非真有所憎利其田,姑以蕃其种类云耳。嗟夫!此所谓夺闲人之物以将养忙人也,固一其说。然试以语彼,使天下皆忙人而无一闲人,皆忙地而无一闲地,则亦岂成其世相也哉!且今所从游于二氏者,彼亦有所业,非所禁游民也。如其为游民,法固禁之久矣。所惜者,游人之非游,而闲人之未尝闲也。非闲非游,不可以涉道。是故聚百闲人而食之,必将有意乎道者焉;聚千闲人而食之,必将有进乎道者焉。不已而食闲人至于万,犹将有得道者焉。
    道之丧世也久矣,幸而有一人焉,其何禁于千万人之闲,而夺其养哉!即未有之,庶几有之。如以食百千万人之闲者夺以养百千万忙人,其必无冀于有道者矣,则亦蕃其种类而已。然则侯所为存寺者,或不在田而在道。饭器无殊,香色有异。后之游闲往来食于兹田者,其亦有感于侯之弘愿云。
    (造自《满若上小品》,有删节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认为天下有闲人也有忙人,朝市的忙人忙于积累财富,闲人纵情山水着意寺观,两者志趣不同。
    B.临川县原来有很苦的寺观,但后来忙人将寺观州产掠夺殆尽,大多寺观景象衰败,僧人捭粥地所,
    C.僧人大初在长干寺讲习《莲华经》时,听众有上千人,都能得到寺田的供给,大家非常感激袁公。
    D.作者非常看重悠游闲适的状态,他认为把供养闲人的财富掠夺去供养忙人,是不利于道的弘扬的。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
    ②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

    古永安寺的复兴有哪些体现?请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