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中社,平为宰,分内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拜平为都尉,使为。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昧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陈平既多以全纵反间于楚军,项羽果意不信锺离昧等。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陸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隆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 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座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常以为然。
    于是与平,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B.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C.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D.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里,是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B.参乘,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右,御者在中,一人在左陪坐,称“参乘”。
    C.高帝,汉太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D.剖符,封建帝王建国后,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陈平年幼时爱读书,志向远大。他希望自己将来如果能够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分配得很均匀。
    B.陈平足智多谋。他建议汉王采用反间计,用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使项羽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
    C.陈平普于审时度势。他没有赞同将领们发兵攻打韩信的主张,而是分析当时的形势,提出正确的建议。
    D.陈平为人谦恭,知恩图报。他被封侯时。没有忘记是魏无知引他入朝的,于是请求皇上赏赐了魏无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②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郡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
    B.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C.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D.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时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兵,“鼓”用以止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他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被提拔为融州知府后,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D.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
    ②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也。聪爽俊辩,通侻不羁。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思道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 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齐天保中,《魏史》未出,思道先已诵之,由是大被辱。前后屡犯,因而不调。其后左仆射杨遵彦荐之于朝,司空行参军,直中书省。文宣帝,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得八首。后漏泄省中语,出为丞相西阁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每居官,多被谴辱。后以擅用库钱,免归于家。尝于蓟北怅然感慨,为五言诗以见意,人以为工。数年,复为主簿,待诏文林馆。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追赴长安,与同辈阳休之等数人作《听蝉鸣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深叹美之。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神举素闻其名, 引出之,令作露布。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
    高祖为丞相,迁武阳太守,非其好也。为《孤鸿赋》以寄其情。思道自恃才地,多所陵轹,由是官途沦滞。既而又著《劳生论》,指切当时。岁馀,遭母忧,未几,起为散骑侍郎,奏内史侍郎事。于时议置六卿,将除大理。思道上奏以为未可。又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悉嘉纳之。是岁,卒于京师,时年五十二,上甚惜之,遣使吊祭焉。
    (选自《隋书》)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B.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C.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D.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笞,指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笞又可以解释为“耻”,对犯小过失的人施刑羞辱。
    B.解褐,“褐”通常指用粗麻或兽毛织成的粗布或粗布衣服,上古贫民穿褐衣。“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
    C.崩,本指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后世把皇帝、皇后或皇太后的死称“崩”。
    D.京畿,在古代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在周代称为“王畿”。朝代不同说法不同,但是指的都是古代都城周围地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卢思道聪明敏锐,乐学善学。卢思道年轻时因看不懂别人写的碑文,感触很深而受到激励,于是闭门读书,拜师学习,多年后富有才学。
    B.卢思道恃才放旷,屡受谴辱。天保年间因泄露尚未行世的《魏史》而受惩处,所以一直没有委以官职,后虽为官,仍旧习难改屡遭责罚。
    C.卢思道文采出众,令人叹服。文宣帝驾崩时当朝文士各作十首挽歌以备择优选用,其作被录用八首;后所作《听蝉鸣篇》被时人推崇。
    D.卢思道为政有方,多有见地。他认为宫殿内不应是施加杖罚的所在,大臣犯了笞刑,可用钱财赎罪,皇帝赞赏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
    ②引出之,令作露布。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胜少孤,好学,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征为、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日:“此诏书也。”胜曰;“人臣之义,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至四年夏,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 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真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注】①物故:指人死亡。②相字:互相以字称呼。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B.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C.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D.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博士,古代的学官名,执掌殿试组织、国子生学业、政治咨询、祭典活动等事务。
    B.乘舆,古代特指天子或者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文中用来代指昌邑王所乘坐的车驾。
    C.四夷,古籍中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刺史,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始设于汉武帝时,后为地方官职名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夏侯胜年少而孤,喜欢求师学习。他年少时虽是孤儿,但非常喜欢学习;他做学问专诚仔细,请教的老师不只一个,受到朝廷征召。
    B.夏侯胜直言不讳,敢于坚持原则。宣帝即位后要颂扬先帝,夏侯胜认为武帝虽有安国扩疆之功,但对百姓缺乏德泽,不应设立庙乐。
    C.夏侯胜擅长经术,乐于传授他人。在被关押时,黄霸恳求向他学习经术,他欣然应允;关在监狱的两个冬天里,他的讲授从不懈怠。
    D.夏候胜平易质朴,不拘礼节。他拜见天子时称皇上为君,在皇上面前敢以字号称呼,入朝拜见天子之后敢把天子说的话对外人说。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
    ②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孝景时为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 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为人忍暴,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胡母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母生,公孙弘亦颇受焉。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 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摘编自《史记》,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B.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C.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D.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B.博士是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今指一个人具备相应能力或学力的学位。
    C.四夷是中国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卒,古时称大夫之死为卒。在古代死者的身份、地位不同,其“死”的叫法也各不相同。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董仲舒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讲究礼仪,出入仪容举止无不合礼度,学生很尊重他”。
    B.董仲舒担任中大夫后,在家写了《灾异记》。主父偃曾取其书上奏天子,说书中有指责讥讽朝政之言。
    C.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因此就憎恨董仲舒,故意推荐他担当狠毒暴戾的胶西王之相。
    D.董仲舒弟子成就非凡者为相为长史;官运通达者为命大夫;担任郎官、谒者、掌故者,则数以百计。

    翻译下列文言文语句
    ①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②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符,字德昌,大名内黄人。汉乾佑中,郭从义讨赵思绾于京兆,辟符在,表为京兆府户曹掾。历邓县主簿、保义军节度推官。,服除,调汝州防御判官,权知州事。右庶子杨恪荐为大理正。乾德中,知归州转运司制置。归朝,以京西诸州钱帛不登,选知京西南面转运事。奏便宜百余条,凡四十八事,命著为令,赐緋鱼。因奏对称旨,迁起居郎。后荆湖转运许仲宣随军讨南唐,诏符赴荆湖调发刍粮,符领船数千艘顺流而下。事毕,赐金紫。符又建议凿横江河以通漕运,发和州三县丁壮给其役。太祖欲幸西京,有事于南郊。符上书陈八难,不从。礼毕还京,改比部员外郎、判。太平兴国初,迁驾部,转祠部郎中,知广州兼转运使。二年,符图海外诸城及岭外花木各一以献。在任有善政,民为立生祠。五年,召为右谏议大夫、判吏部铨兼大理寺理。三司副使范旻得罪,以符代之。赐白金三千两。车驾幸大名,领行在三司。未几,坐与官属竞课最,罢职守本官。七年春,开封尹秦王廷美出守西京,以符知开封府。延美事发,太宗令归第省过。赵普令符上言:“ 廷美在西洛非便,恐有他变,宜迁远郡,以绝人望。”遂有房陵之贬。普恐泄言,坐符用刑不当,贬宁国军行军司马。卢多逊贬崖州也符白普曰珠崖虽远在海中而水土颇善春州稍近瘴气甚毒至者必死愿徙多逊处之普不答。先是,太宗尹京,符因宋琪荐弭德超事藩邱。符贬,德超为枢密副使,屡称其冤。会德超以事贬,帝恶其朋党,徙符岭表,普移符知春州。至郡岁余卒,年五十九。 符无文学,有吏干,好希人主意以求进用,终以此败。至道二年,,追复右谏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李符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卢多逊贬崖州也/符白普曰/珠崖虽远/在海中而水土颇善/春州稍近瘴气/甚毒/至者必死/愿徙多逊处之/
    B.卢多逊贬崖州也/符白普曰/珠崖虽远/在海中而水土颇善/春州稍近/瘴气甚毒/至者必死/愿徙多逊处之/
    C.卢多逊贬崖州也/符白普日/珠崖虽远在海中/而水土颇善春州/稍近瘴气/甚毒/至者必死/愿徙多逊处之/
    D.卢多逊贬崖州也/符白普曰/珠崖虽远在海中/而水土颇善/春州稍近/瘴气甚毒/至者必死/愿徙多逊处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幕府,本指将帅办公的地方。因将帅出征时住帐幕,故名。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B.丁内艰,即丁母忧,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旧时遭父丧称“丁外艰”。
    C.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 掌管全国法律、刑狱、典章制度等。
    D.郊祀,我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活动,因在都城之郊,故称郊祀。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符积极建言,奏对称旨。他担任京西南面转运事时,上奏一百多条、共四十八件便宜之事,皇帝命令写成法令,并赐给绯鱼;他还因奏对称旨升任起居郎。
    B.李符调发粮草,圆满完成。荆湖转运使许仲宣随军讨伐南唐,皇帝诏令李符赴荆湖征调粮草,李符率领几千条船顺流而下。任务完成后,皇帝赐予他金紫。
    C.李符出知广州,颇有善政。太平兴国初年,他任广州知州兼转运使,次年绘制海外各城及岭外的花木图各一种进献朝廷;任期内有善政,百姓为他立生祠。
    D.李符遭帝憎恶,因事被贬。太宗任京兆尹时,李符通过宋琪推荐弭德超去事奉太宗;后李符被贬,弭德超多次为他鸣冤,因此触怒太宗,遂将李符贬到春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廷美在西洛非便,恐有他变,宜迁远郡,以绝人望。
    ②符无文学,有吏干,好希人主意以求进用,终以此败。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宏宇玄伯,清河东武城人。宏少有隽才,号曰冀州神童。苻融之牧冀州,虚心礼敬。拜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之,征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原郝轩名知人,称宏有王佐之材,近代所未有也。坚亡,避难齐鲁间,为丁零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郝轩叹曰:“斯人也,遇斯时,不因扶摇之势,而与鴳雀飞沈,岂不惜哉!”
    仕慕容垂,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所历著称。立身雅正,虽在兵乱,独厉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 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及至,以为黄门侍郎。与张对总机要,创制度。及帝幸邺,历问故事。宏应对若流,帝善之。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时命有司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宏总而裁之,以为永式。及置八部大夫,以拟八坐。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深被信任,势倾朝廷。约俭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帝闻,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宏居之愈甚。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宏陈古人制作之体,及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苟容。及道武季年,大臣多犯威怒,宏独无谴者,由于此也。道武崩,明元未即位,清河王绍因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宏独不受绍财,长孙嵩以下咸愧焉。诏遣使者循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宏与宜都公穆观等案之。帝称其平当。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泰常三年夏,宏病笃,帝遣侍中穆观就受遗言,侍臣问疾,一夜数返。卒,追赠司空,文贞公。丧礼一依安城王叔孙俊故事。 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拜送。子浩袭。太和中,孝文追录先朝功臣,以宏庙廷。
    (选自《北史•列传第九》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B.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子舍人初设于秦朝,自汉始,会选择德行高尚之人任此职,目的是让其陪伴太子,以其高尚的修养品行影响太子。
    B.是古代计时法中的十二时之一,即申时,指午后三时至五时;《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的“黄昏”即与申时紧相连。
    C.谥号一般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文中的文贞公、孝文、道武、明元等都是美谥。
    D.配飨是指帝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文中指将崔宏在太庙配祭。《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指用酒食款待,与此处的“飨”含义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崔宏富有才干,处事果断。他从小就才智过人,苻融曾虚心向他请教,苻坚亦知其才干,郝轩赞其能佐助帝王。他处置事务,毫不拖延。
    B.崔宏立身正派,一心向学。他后来出仕于慕容垂,先后历任要职,皆得好评。他虽然身处兵荒马乱之时,但仍然坚定信念,踏实学习。
    C.崔宏处事公平,裁决适当。他总管裁定诸多事务;视察郡国,纠正不法行事,审定公允;刑罚狱讼,判决合理,深得武帝信任。
    D.崔宏约俭自居,无意资产。他家徒四壁,动乱年代,妻子儿女不免挨饿受冻;外出无车,步行上朝;母亲年事已高,奉养亦无多样食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
    ②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拜送。

    崔宏深受道武帝器重,除了政治才能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卒至破败。 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强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有删改)【注】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______
    A.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B.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C.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D.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B.巡狩,亦作“巡守”,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狩,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C.物故,即事故,《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本文中杜林贵为大司空,所以称他的死为“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B.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C.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只有他有召必到。其他王傅被批评,唯独杜林受到赏赐。
    D.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和陇西的牛邯等人,对郎官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汉重苏子卿
    [宋]洪迈
    汉世待士大夫少恩,而独于苏子卿加优宠,盖以其奉使持节,褒劝忠义也。上官安谋反,武子元与之有谋,坐死。武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注】所讼, 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宣帝立,录群臣定策功,赐爵关内侯者八人,刘德、苏武食邑,张晏曰:“旧关内侯无邑,以武守节外国,宗室俊彦,故特令食邑。”帝闵武年老,子坐事死,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曰:“前发匈奴时,胡妇实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赎之。”上许焉。 通国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称祭酒,甚优宠之。皇后父、帝舅、丞相、御史、将军皆敬重武。后图画中兴辅佐有功德知名者于,凡十一人,而武得预。武终于典属国,盖以武老不任公卿之故。
    先公絷留绝漠十五年,能显仁皇太后音书,蒙高宗皇帝有“苏式不能过”之语。而厄于权臣,归国仅升一职,立朝不满三旬,讫于窜谪南荒恶地,长子停官。追诵汉史,可为痛哭者已!
    武本传云:“奉使初还,拜为典属国,秩中。昭帝时,免武官。后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张安世荐之,即时召,数进见,复为典属国。”然则定策时,但以故二千石耳。而《霍光传》连名奏昌邑王时,直称典属国,恐误也。
    (选自《容斋随笔》)【注】燕王刘旦曾勾结上官桀父子及桑弘羊阴谋推翻汉昭帝及大司马霍光,事败自杀。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B.麒麟阁:此阁于汉武帝时建造,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
    C.二千石:是汉代官吏秩禄等级,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又因为汉长史的俸禄就是二千石,所以二千石又成为长史的通称。
    D.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以备顾问;唐朝时,凡文词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专家,养于翰林院中,以待皇帝诏命应对,李白就因为其诗歌才华而做过翰林待诏。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
    ②通国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称祭酒,甚优宠之。

    文中“追诵汉史,可为痛哭者”中的“可为痛哭者”指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然数奇,屡试辄蹶。豪荡不羁,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 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论,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然文长竞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节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注:①诸生:秀才。②汪、徐:人名,指汪直、徐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B.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C.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D.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一总督,又称总制,分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以所辖专务为职,地方总督多因防边或镇压人民而设,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
    B.介胄,介,本义铠甲,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胄”,即头盔。介胄也就是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
    C.省试,这里指乡试。每四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凡本省生员均可应考,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D.有司,官吏。这里指试官,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出自《礼记•儒行》,诸葛亮《出师表》等均有相关记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总督胡梅林聘徐文长为幕僚,非常看重文长,一切奏疏和往来书信公文,都出自文长之手。他还为胡宗宪谋划,助其擒获倭寇。
    B.文长乡试时,胡梅林悄悄叮嘱主考官录取徐文长。一知县偶尔忘了胡梅林的嘱托,而文长之卷恰恰在他手中批阅,所以文长这次又没中。
    C.文长之诗,外受动于穷览朔漠之经历,内发于胸中勃然不可磨灭之气,在当时诗坛上地位独特,但其名不出于越地。
    D.文长命途多舛,白幼以才名著称乡里,却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他傲视权贵,孤行癖举,种种狂傲,是他个性精神的真实写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②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