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 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玠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州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金州残弊特甚,无几,浩招辑流亡,开,以其规置颁示诸。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B.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C.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D.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户口,住户和人口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秦国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
    B.营田,官田的一种,开辟这种田地的目的主要是安置流民、发展生产、以丰国库。
    C.路,唐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节制,文中指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宋代其军政财权逐步被削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郭浩勇猛善战。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被流箭射中,仍奋力作战。之前他曾率兵抗击夏人,并以少敌多。
    B.郭浩见微知著。皇上询问西边事务时,他提出,在任时听到了警报,很担心夏人会乘机侵占边地,因而建议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了泾原路等处。
    C.郭浩立有战功。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玠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因此,调任利州知州。
    D.郭浩治理有方。他初到金州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他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②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州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若虚,字从之,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入为直学士。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省命召若虚为文。 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 “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曰,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金亡,徽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节选自《金史•王若虚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B.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
    C.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D.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实录,依照真实情况记录。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
    B.刺史,原为巡查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
    C.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隋唐后与中书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
    D.泰山,与华山、衡山、庐山、嵩山并称五岳,古时有天子到泰山封禅祭天地,后也以“泰山”比喻岳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若虚少有高才,仕途颇为顺利。他年少聪明慧悟,仿佛很早就同文字打交道;他曾历任翰林文字、著作佐郎、左司谏、直学士等职。
    B.若虚身处官场,做实事重名节。他为官颇有成就,曾出使夏国,编成《宣宗实录》;对翟奕等人作碑文的要求,他用道理来回绝。
    C.若虚不畏权贵,碑文交由他人。翟奕等人对他不写碑文很恼怒,最后碑文由刘祁写好,经他和元好问删定后,只是直接叙述事件。
    D.若虚不仕元君,东游泰山而逝。金国灭亡后,他穿平民服装北归;与友人游历泰山时感慨人生,希望终老于此,在一大石上坐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
    ②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
    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

    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
    B.孔子善于治理,政绩突出。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殖,他主政地方很快就成各地榜样,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
    C.孔子到处碰壁仍从容乐观。他在鲁国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
    D.孔子传承文化,贡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離其如予何!”
    ②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纲,字文纪,观州蓚人。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以汝为洗马,何不择人?”纲曰:“臣非东宫得言者。”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时杨素、苏威用事,纲据正不诡迎随,素等多憾。会大将军刘方讨林邑,素言林邑多珍赀,非纲不可任,遂署行军司马。方揣素指,数危辱之,几殆。军还,不得调。稍除齐王府司马。复诏出南海,应接林邑。久不召,乃身入奏。威劾纲擅去所部,以属吏。会赦免,屏居鄠。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平京师,纲上谒,授丞相府司录参军。,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纲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有进鱼者,太子使脍之,唐俭、赵元楷自言其能。太子曰:“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遣使赐绢二百匹。 后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贞观四年,复为少师。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四》)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B.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C.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D.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殿下:与“太子”一样,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一种特有的称谓。
    B.受禅:也称作“受嬗”,新王朝的皇帝接受旧王朝皇帝禅让的帝位。
    C.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叩地,不停留,再抬起。
    D.印绶:官印和系印的绶带,亦作为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须颁有印缓。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纲为人刚正,重视情义。李纲曾担任齐王宪的参军事,宣帝想要齐主宪的僚属编造罪名杀害齐王宪,但李纲誓死没有屈从。
    B.李纲尽职尽责,教导太子。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劝说太子不要沉溺于靡靡之音,并请求太子杨勇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
    C.李纲拒绝逢迎,遭到打击。李纲不肯曲意逢迎当权者杨素等人,结果被杨素派任为行军司马,大将军刘方揣测到了杨素的意思,多次加害侮辱李纲。
    D.李纲辅佐有方,受到赏赐。李纲受到太子李建成的礼待,有一次出游时,太子在随从的大臣面前赞扬李纲,说他辅佐有方,并派使臣赐给他两百匹绢。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
    ②后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 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
    (《孟子•尽心下)【注】①经:行。②回:违背。


    “齐衰者”泛指 ______ ,“瞽者”指 ______ 。

    朱熹曾点评上述两者材料:“内外一者也。”请从“内”“外”的含义及关系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子舆字希孟,密州莒人。甲,以义勇为乡人所推。唐末,淄、青、徐、兖皆南结吴人以拒梁。梁得三镇吴人北侵益急沂密尤被其害州民聚为八砦以打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晋末,贼帅赵重进掠高密,徽战没。父琏,复嗣其事。周世宗平淮南,始去兵即农,厚自封殖。子舆少业文词,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北海主簿。历大理评事,知临海县,改光禄寺丞。使西蜀决狱还。淳化中,雷有终为江、浙、荆湖茶盐制使,奏子与为判官。转太子中允,改著作郎,江、淮、两浙制置茶盐,就转太常博士。真宗即位,迁殿中侍御史。因入对,与三司论列利害,以子舆为长。转度支员外郎。 子舆以每事上计司,移报稽滞,求兼省职,乃命为盐铁判官。仍领制置,增五十余万贾。成平三年,就命兼充淮南转运使。子舆精于吏事,久掌茶盐,周知利害,裁量经制,公私使之。所至那县,以公事中请者,文牒纷委,顷刻待报,子舆皆即决,曾无凝,明年表求代,诏许自择。子舆以卞衮、刘师道名闻,即命衮与师道为转运使。召子与,拜右谏议大夫、户部使。 五年二月,方奏事便殿,俄疾作仆地,命中使被之以出,至第卒。以子道宗方幼,命三司判官朱台符检校其家。子舆止一子,而三女皆幼。道宗寻卒,家寓楚州。子舆妻刘还父母家,子舆旅榇在京师。景德中,官借船移柩,还葬其里,鬻京师居第,以钱寄楚州官库,以备三女资送。从其之请也。
    (选自《宋史•王子舆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梁得三镇吴人/北侵益急/沂/密尤被其害州民/聚为八砦以扞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
    B.梁得三镇吴人/北侵益急/沂/密尤被其害/州民聚为八砦以扞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
    C.梁得三镇/吴人北侵益急/沂/密尤被其害/州民聚为八砦以扞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
    D.梁得三镇/吴人北侵益急/沂/密尤被其害州民/聚为八砦以扞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曾祖,即祖父的父亲,再向上为高祖,由己向下则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
    B.岁课,指每年从太学中选任官吏的考试,也指一年的赋税或劳绩。此处指前者。
    C.漕运,指官府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通过水路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D.从弟,唐宋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且年龄幼于自己的同辈男性,现在称为堂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子舆出身官宦,祖辈历任武职。曾祖担任八砦都指挥使,行军征战,后祖父、父亲先后继任此职,直至战事结束,父亲方才离职务农。
    B.王子舆考中进士,一生从事文职。他年少攻读文学,考取进士后,先后担任北海主簿、大理评事、临海知县、光禄寺丞、茶盐判官等职。
    C.王子舆颇有才学,倍受皇帝重用。他入朝对答皇帝的询问,同三司评论利害,被评为优等,皇帝便任命他为殿中侍御史,后转为度支员外郎。
    D.王子舆精于吏事,为官尽职尽责。对于茶盐漕运,他裁断量度管理节制,于公于私都很合理;对于郡县公事,他总是立即判断,不曾拖延。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舆以每事上计司,移报稽滞,求兼省职,乃命为盐铁判官。
    ②五年二月,方奏事便殿,俄疾作仆地,命中使掖之以出,至第卒。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西峪草堂记
    [明]唐顺之
    灵宝,陕、洛之冲也。环而山者以数十,而西原独当其僻处。西原蔽秦山之南,委蛇数百里,散而薮者以数十,而西峪又独当其最深处。峪口逼仄,始疑路穷,忽然中开,更出异境。茂树浅草,森阴蔽亏,水泉㶁㶁,若惊蛇出没草间。其人鹿视而穴居,可二十余家。于是许君廷义游而乐之乃即峪口作草堂于其上仰而眺秦山俯而顾西峪烟云竹树隐见千态不下席而尽取之其胜又于是为最。
    己亥岁,予见许君于京师。君为人鬯达魁岸,尤以兵,余固意其必且为国家建万里勋也。一日与余论草堂之胜,且曰:“吾将去而休于此矣。”余笑诘之曰:“君不闻马文渊昆弟之相笑者乎?夫嵬才杰士,其所寄意,必奔漰汹涌之川,瓚岓崔巍之峰,泱漭千里之野,极世间险怪瑰伟超旷之观,然后足以其耳目,而发其跌宕濩落不羁之气。 若夫耽水竹之清幽,荫树石之蘙荟,此则穷愁枯稿之人。漠然无所振于世,而有以自足其乐于此。夫固各自为尚,而不能两得也。今君试料才气与文渊、少游竟何似?国家北收河南,南击交酋之颈,假令据鞍跃马,今之人孰能君者?乃欲乘款段游闾里,自比少游,其宁可得耶?三门之间,洪河巨石怒而牴击,砰砰磕磕若战鼓然,百里之外有声。而崤、函又秦、汉以来百战故处,过而览者,莫不踌躇慨然想见乎挥戈溅血,虓鸣之雄。此皆险怪瑰伟,世所骇诧,且近在君衣带间,君何不寄意于此,欲自托于寂寞,背嵬才杰士之好,而就穷愁枯稿之所乐,此又何说耶?噫嘻,吾知之矣。君居河上,岂尝受河上公语耶?故曰: ‘养辨于其讷,藏勇于其怯。’然则君之欲为彼而姑为此也,其有意乎?倏而蠖屈,倏而虎跃,则余不能窥也已。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
    【注】①许论,字廷义,曾任右都御史和兵部尚书,后因严嵩父子弄权,被夺官赋闲。②鬯,同“畅”。
    ③巑岏(cuán wán),形容山峰高峻。④款段: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开篇交代灵宝特殊的地理位置,描绘美丽清幽的西峪景色,与下文雄伟壮观的三门之景形成对比,并为下文中对两类人“寄意”之景的议论作铺垫。
    B.许廷义为人畅达乐观,且富有军事才能,作者对此甚为赞许;但后来却消极辞官,自比少游,并寄情于险怪瑰丽、高远旷达的自然景观,作者对此颇感不解。
    C.作者本对许延义寄予厚望,但“已亥岁”京城相见时对他去职隐居的想法深感意外。
    D.本文紧扣文题,融记叙、描写、议论为一体,由景入事;语言优美精深,情理蕴于其中,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国之栋梁被弃置不用的焦灼与痛惜之情。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于是许君廷义游而乐之乃即峪口作草堂于其上仰而眺秦山俯而顾西峪烟云竹树隐见千态不下席而尽取之其胜又于是为最。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夫耽水竹之清幽,荫树石之蘙荟,此则穷愁枯稿之人。
    ②“养辨于其讷,藏勇于其怯。”然则君之欲为彼而姑为此也,其有意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微子》)
    材料二: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材料三: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论语•泰伯》)
    【注】①优:有余力。②谷:禄。


    “游于艺”的“艺”指六艺,即 ______ 、乐、 ______ 、御、书、数。

    “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还做不了官,这种人比较少”,二是“并不存做官的念头,这是难得的”。你认为哪种解释更符合孔子本意?为什么?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章献太后将以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 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 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B.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C.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D.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B.古代科举中通过殿试试者,称为进士;进士第是考选进士,录取时排列的等第。
    C.天圣七年即中国传统历法“农历”的天干地支纪年称号,2020年属“庚子年”。
    D.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阳历12月21至23日,冬至过后开始“数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范仲淹两岁时丧父,从小就立有志向,有节操,跟随母亲到应天府投靠亲戚学习。
    B.范仲淹曾上奏章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被贬谪到陈州。
    C.范仲淹曾借《百官图》陈述官员升迁的正常序列,意在建议朝廷要公正任用大臣。
    D.皇帝告诫范仲淹要消除先前对吕夷简的怨恨,范仲淹说都是关乎国家,没有怨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
    ②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尝受《》、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扦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句张羽名由此显。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 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馀不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曰:“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于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国。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曰:“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安国为人多大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丞相田蚧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馀,徙为卫尉。明年,匈奴大入边。安国为材官将军,屯于渔阳。 安国捕生虏,言向奴远去。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罢军屯月馀,匈奴大入上谷、渔阳。安国壁乃有七百馀人,出与战,不胜,复入壁。匈奴虏略千馀人及畜产而去。天子闻之,怒,使使责让安国。徙安国益东,屯右北平,是时匈奴虏言当入东方。安国姜自魂,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
    (节选自《史记•韩安国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B.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C.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D.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韩子》是《韩非子》一书的旧称,其用寓言说理的艺术,可与《庄子》比肩而论。
    B.晏驾是指皇帝的车驾出得晚,以此讳言帝王已死。这里是韩安国讳言汉景帝之死。
    C.和亲是指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D.国器指能施政于国、堪当大任之人。后世用“长孺国器”的典故来喻指辅弼之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韩安国很有才干,顺利化解危机。吴楚叛乱时,他和张羽固守力战使吴军未能越过梁界;孝王为太子图谋封地并私藏刺客时,他又成功劝阻了孝王。
    B.韩安国因时制宜,阻止兴兵伐胡。延议匈奴和亲一事,他与熟知边事的王恢观点相左,认为匈奴难以制服宜与和亲,最终皇帝也同意了他的看法。
    C.韩安国时运不济,错失丞相之位。在他代理丞相之职时,不巧堕车跌跛了脚,皇帝因他脚跛得厉害只好改变正式任相于他的想法,改而任用他人。
    D.韩安国守边不力,失去皇帝信用。他屯驻渔阳防御时,错误估计形势,致使汉军在匈奴进逼时因兵少退回军营壁守,损失惨重;后被问责远调边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番国大索,月馀不得。
    ②安国捕生虏,言匈奴远去。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