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4272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B.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C.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D.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后文中的拜、出、补也都是调动官职之意。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C.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D.绯鱼袋:是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五品以上为佩鱼符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论断。

    (2)杜甫《登高》中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自己白发日多,无奈感伤“______________”,再加上因病断酒,被抽就更难派遣,故而吟叹“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既交代了季节特征,也写出了送别的环境,蕴含着离别之意。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下列选项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徐孺(rǔ) 棨(qǐ)戟 襜帷(wéi) 星分翼轸(zhēn)

    B.萦(yíng)回 胜饯(jiān) 涸(hé)辙 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 请缨(yīng) 猖(chāng)狂 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 雨霁(jì) 邺(yè)水 遥襟甫(fǔ)畅

    【2】选出与“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依然故我 B.广故数言欲亡,岔恚尉。

    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D.既克,公问其故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为襟 B.徐孺下陈蕃之榻 放下

    C.控蛮荆而引瓯越 连接 D.穷岛屿之萦回 动词,穷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功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原载《散文》2018年第2期,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每一朵雪花”既指大自然认真飘落的雪花,也是说生活中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

    B.开头写风“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清冷”、窗外寒风“凛冽”,侧面表达出对母亲的担忧。

    C.第⑥段作者引用“水浒的雪”“红楼的雪”“唐诗的雪”是为了表明自己丰富的人生历练。

    D.第⑦段写我“走南闯北的岁月”,自然引出不一样的雪花以及雪花下生活的不一样的人。

    【2】文章第⑧段连用“太普通了”“平凡”“稀松平常”这样的词语,其用意是什么?

    【3】请围绕“雪花”简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屈原连用两个表示忧愁烦闷之意的词语,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人心。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具体描绘麦农刈麦时的艰辛。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令狐拾遗书

    唐·李商隐

    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写。足下去后,怃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辞委曲,恻恻无已。自昔非有故旧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困不动,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足下观人与物,共此天地耳,错行杂居蛰蛰哉。不幸天能恣物之生,而不能与物慨然量其欲,牙齿者恨不得翅羽,角者又恨不得牙齿,此意人与物略同耳。有所趋,故不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足下观此世,同异如何哉?

    儿冠出门,父翁不知其枉正;女笄上车,夫人不保其贞污。此于亲亲,不能无异势也。亲者尚尔,则不亲者,恶望其无隙哉!故近世交道,几丧欲尽。足下与仆,于天独何禀,当此世生而不同此世,每一会面一分散,至于慨然相执手,颦然相戚,泫然相泣者,岂于此世有他事哉。惜此世之人,率不能如吾之所乐,而又甚惧吾之徒,孑立寡处。而与此世者蹄尾纷然,蛆吾之白,摈置讥诽,袭出不意,使后日有希吾者,惩吾困,而不能坚其守,乃舍吾而之他耳。足下知与此世者居常于其党何语哉?必曰吾恶市道。呜呼,此辈真手搔鼻皻①,而喉哕②人之灼痕为癞者,市道何肯如此辈邪!

    今一大贾坐墆货③中,人人往须之,甲得若干,曰:其赢若干。丙曰:吾索之。乙得若干,曰:其赢若干。戊曰:吾索之。既与之,则欲其,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出妻子,伏腊相见有贽,男女嫁娶有问,不幸丧死有致馈,葬有临送吊哭,是何长者大人哉?他日甲乙俱入之不欺,则又愈得其所欲矣。回环出入如此,是终身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益严,出妻子益敬,伏腊相见贽益厚,男女嫁娶问益丰,不幸丧死,馈赠临送吊哭情益悲,是又何长者大人哉?惟是于信誓有大期漫,然后骂而绝之,击而逐之,讫身而勿与通也。故一市人,率少于大贾而不信者,此岂可与此世交者等耶!今日赤肝脑相怜,明日众相唾辱,皆自其时之与势耳。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己而又唾之,足下果谓市道何如哉?

    今人娶妇入门,母姑必祝之曰善相宜,则祝曰蕃息。后日生女子,贮之幽房密寝,四邻不得识,兄弟以时见,欲其好,不顾性命,即一日可嫁去,是宜择何如男子者属之邪?今山东大姓家,非能违摘天性而不如此,至其羔鹜在门,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当其为女子时,谁不恨,及为母妇则亦然。彼父子男女,天性岂有大于此者耶。今尚如此,况他舍外人,燕生越养,而相望相救,抵死不相贩卖哉!紬而绎之,真令人不爱此世,而欲往走远飏耳!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是耶非耶?

    千百年下,生人之权,不在富贵,而在直笔者。得有此人,足下与仆,当有所用意。其他复何云云,但当誓不羞市道,而又不为忘其素恨之母妇耳。商隐再拜。

    (注)①鼻皻:鼻屎。②哕:呕吐。③墆货:囤积的货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早垂致葛衣    葛衣:平民

    B.于其党何语哉    绐:欺骗

    C.既与之,则欲其    蕃:繁殖

    D.当有所用意    用意:留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B.同异如何哉    皆出于此乎

    C.惩吾困    若属皆为所虏

    D.果不知足下仆之守    臣尝从大王燕王会境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是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君主言行的缺失。本文是李商隐在与友人令狐陶分别后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

    B.本文主要论述了李商隐对世人交友之道的看法,他愤慨于当世之人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极少有真正的友情,也流露出了自己长时间怀才不遇的感伤。

    C.在文中,李商隐用委婉、曲折的言词批判了世上的两种交往:一是像做生意买卖一样唯利是图的 交往,二是像婚姻买卖一样只论财货不念亲情的交往。

    D.本文语言朴实,叙议结合,行文中注重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尤其善于运用对比和类比手法说理,对当时世情的揭露和人心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已而又唾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所趋,故不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

    (2)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9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蜀山兀,阿房出。

    (2)《阿房宫赋》中运用通感修辞手法,写出歌舞盛况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世人只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用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随着我国“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工程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的实施, 中国将开启全球量子通信时代,成为全球量子通信时代的元年。 C.在这次军演中,所有参赛部队要围绕12个科目进行逐对厮杀,其中既包括空地对抗,还设置了特种车辆驾驶、轻武器射击等。 D.生活在三峡附近的穷苦人民大部分靠拉纤度日,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在诗歌中刻画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