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寻人启事
    ①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阴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②“通缉令”已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她不得不做战略转移,女孩把用寻人启事叠成的小船放逐湖中,“给你自由。”女孩双手合十。
    ③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有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④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⑤一遍一遍地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女孩走时拿了家中的一千元钱。
    ⑥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看着寻人启事叠成的小船漂远后,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⑦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
    ⑧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不过这次的寻人启事不大标准,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现在才妥协,我偏不回去,女孩的样子很倔强。让母亲花这么多的精力、物力来找她地,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⑨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报纸作为安慰和寄托,给她一种亲切的呵护。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⑩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不过这次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楼下歌厅的歌声绕来绕去,将女孩的心绪越扯越长,越绕越乱。
    ⑪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电话局服务小姐的语调温和。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⑫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在C车站买了很多礼物,想给母亲一个惊喜。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近家情怯,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
    ⑬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只身去了南方。
    ⑭生活中为什么要有这么残酷的过错?女孩心头一片空白,手中的礼物无声地滑落。女孩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离开那个属于她和母亲的家的。
    ⑮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母,速归。
    (1)第④段“没有温暖的家”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本对“没有温暖”作出具体说明。(3分)
    (2)第⑤段“一遍一遍地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请你挖掘一下这“留言”中所包含的“报复的快意”(3分)
    (3)从母亲的三次寻人启事中,你读出了什么?(3分)
    (4)标题“寻人启事”有什么作用?(3分)
    (5)你最欣赏这篇小说的哪一点?请简要说明。(不超过80字)(3分)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核酸检测现场一老人突发心脏病,医护人员摘下口罩人工呼吸救人;男子在暴雨中被水冲倒,旁边大哥及时拉住;中国女排东京奥运收官战结束,郎平与她们逐一拥抱;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岁半萌娃向兵哥哥敬礼;父母第一次坐飞机,女儿在父母背后贴爱心纸条......
      2021年,总有一些温暖,尽管微小,却足以给人最深的抚慰。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因为有你们,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请以“微小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根善的拐杖
    ⑴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⑵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⑶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⑷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⑸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⑹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⑺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⑻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⑼“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⑽人群出奇地安静。
    ⑾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⑿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⒀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⒁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结合选文具体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3分)
    25选文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粗糙”和“光滑”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分)
    (3)选文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
    (5)分析选文第⑩段“人群出奇地安静”的原因。(3分)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奶奶的第一次合影
      奶奶一生有两个忌讳:照相,过生日。她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于是,我们做晚辈的,都尽量顺着她,不为她庆生,也不为她照相。尽管我曾偷拍过她几次,但终因怕她知道了不悦,也一直没让她看。她低调对待生命,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她的任何印记。
      奶奶很上相,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后,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长对襟衣,那模样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我一直想给她拍张彩照,等她若干年之后使用,毕竟,她已年过九十了。但她从不配合,我的想法一直未能实行。
      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
      入秋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老毛病气管炎犯得很准时,年年秋后。奶奶尽量压低喘息,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的,将她的身子压得越来越低,让她的脚步更加蹒跚。
      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了,秋雨过后,“啪啪”地往地上落。“叶落归根了!”奶奶嘴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着腰回屋里了。奶奶怕风吹,就待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不出来,有时,看半天没动静,喊她几声,她才应一声。
      转眼冬天来了。父亲打来电话,声音大得可怕,简直是吼,说:“老房门前被画了白线,有高速公路要从门口过,这叫人咋活呀?”
      这是很多农民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題,谁也没办法。我还一直为我们家地处偏僻地带,不会被现代化设施骚扰而得意呢,没想到还是没躲过拆迁这一劫,想着想着,头就大了,跟老板请了假,回去看看。
      院子里依然静悄悄的,只是房阶下三米以外的地方醒目地画了一条白线。那棵高高挺立的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的根部。
      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耳后,一阵急的喘息声,回头看,是奶奶。
      奶奶今天显得很精神,她将头发梳的光溜溜的,走出她“宅”了许久的屋子,微笑地看着我说:“二丫,你知道不,咱家门前的这棵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爷蹬脚走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
      我只知道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油桐籽,却不知道这棵树竟然有这么长的历史。它现在粗得我一抱都搂不严。
      奶奶说后,用手捋了捋头发,又说:“过不了几天,这棵树就要被砍了,咱们的老屋和院墙肯定也保不住了。二丫,你给我照张相吧,我要和树连同这老屋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该到头了。”我的眼泪竟然“呼”地落了下来,拿相机的手颤抖得厉害。
      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透过被泪水模糊的眼,我看了看镜头里的奶奶,使劲地按下了快门。奶奶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说:“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她颤巍巍地走回了屋里。
      一年后,奶奶和那裸老油桐以及老屋永远地待在了一起。
    (1)根据第①段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奶奶的性格特点。(2分)
    (2)小说结尾“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请简析这句话。(3分)
    (3)小说多处提到油桐树,请说说油桐树在文中的作用。(4分)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5)小说最初的题目为“根”,后更名为“奶奶的第一次合影”。这样改有什么好处?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3分)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某档电视栏目里,主持人邀请了三位成功人士谈他们的成功经验。第一位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第二位认为“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第三位认为“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看完这档节目后,人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上面的材料,触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 “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 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说坏话,要宰相比干挖心来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骑上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幛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7期)
    (1)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2分)
    不见簪子→爷爷寻找→    →田垄上找→菜池里→   →找到簪子
    (2)文中划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内心世界?(3分)
    (3)“玉簪子”这一物品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4)阅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题。(3分)
    (5)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只蚂蚁寻找食物,遇到一堵高墙。其中一只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可是爬到一半,就跌落下来。它没有气馁,重新往上爬。另一只蚂蚁驻足观察了一下,也开始往上爬,跌落之后,它决定绕过这堵墙。最终,第一只蚂蚁几经努力翻过了墙,第二只蚂蚁经过长途跋涉也绕过了墙,它们都找到了食物。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及含义范围作文。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仰望,就是发现崇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精神昂扬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突然体会到一种无以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他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崇高,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淹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犹如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了我的眼睛!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远方的木船己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⑦又一次,我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奔泻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
    (1)文中多次写到“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4分)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人生在世,不能总是,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
      (2)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
    (3)阅读文章③④段,分别指出俄罗斯老画家和哲学大师康德仰望天空时的感受是什么。请摘录文中词语回答。(2分)
    (4)文中第⑦段说:“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3分)
    (5)文中第⑧段说,当我们仰望“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这些事物时,内心会涌起“波澜”和“涟漪”。请从中选择一个,描写该事物并表达你的感悟。(2分)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
      ②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李大钊
      ③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列夫·托尔斯泰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意外
    铁凝
    ①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也很少有人出去照相。镇上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不免热闹几天。
    ②山杏的哥哥来了封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他在南方一个小岛上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杏才八岁。
    ③接到哥哥的信,山杏整天催爹妈去县城照相。从春天到秋天。现在,摘完了核桃,又摘完了柿子。爹对山杏说:“明天咱们就上路。”
    ④山杏一晚上也没睡好。睁开眼看看,妈正弯着腰烙饼;又睁眼看看,妈还弯着腰烙饼;再睁眼看看,一摞白面饼高高地堆在桌上。她想,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家里也没烙过这么多白面饼。
    ⑤天不亮,山杏就穿上过年时的新罩衣,又叫妈妈给她拿出哥哥寄来的新鞋。妈说:“咱不,照相不如穿我做的扎花鞋。”山杏打整着自己,妈也打整着自己。山杏还从墙上摘下那块落满灰尘的小镜子,前前后后让妈照。直到爹在门口等得不耐烦了,妈才挎起了沉甸甸的篮子。
    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城,山杏一心想着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听人说,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到时候再亮也不能眨眼,一眨眼就照成瞎子了。”
    ⑦进了照相馆,一个烫着卷发的姑娘把他们领进一间黑屋。“哗”的一下,一屋子灯都亮了——有高楼,有大厦,有鲜花,有木马……山杏的眼都不够用了。忽然间她被人拉住胳膊塞在了爹妈中间,原来照相就要开始了。烫发姑娘躲在一只木匣子后面顶起块黑布,左比划,右比划,这使山杏又想起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她扭头看看妈,妈已瞪起了眼睛顾不得看她;她又扭头看看爹,爹也正大睁着眼睛向前看。山杏转回头,也赶紧把眼睛瞪得圆圆的。木匣子里“咔嚓”了一声,一屋子的灯也跟着灭了。他们又摸黑走出屋子。
    ⑧半个月后,山杏爹从大队部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赶紧抢着撕开口,里面果然有张照片。谁知,上面没有大睁着眼的山杏,也没有睁大了眼的爹妈。照片上就一个人,一个正冲他们全家微笑的姑娘:额前的卷发像云彩,弯弯的眼睛像月牙儿,比照相馆那个卷头发的还好看。山杏爹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
    ⑨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笑着。有人问起这是谁,爹妈吞吞吐吐不说话,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新嫂子。
    ⑩山杏知道撒谎不好,但又觉着,不管怎么说,从此,她家也可以和那些有照片的人家媲美了。
    (1)文章的标题是“意外”,请你根据理解说一说它的含义。(3 分)
    (2)照相本是生活上一件极普通的事情,在文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请列举其中的情节,并说明作者这么做的意图。(3 分)
    (3)如何理解第⑥段的划线句。(3 分)
    (4)本文写因“照相”产生的意外,却在“烙饼”上花费了一些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3 分)
    (5)请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段文字。(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