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棱角屠呦呦
              王肖潇 李璐云
      痴迷科学,执着不休,这固然是屠呦呦的性情之一,但她还有更多面:她不是海归,只是本土的,中国式的学者;不是完人,只是一个耿直的知识女性。
      屠呦呦的故乡在浙江宁波。她是一个殷实之家的掌上明珠。当父亲以《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其取名时,便已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的缘分。
      1945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暂停学业。那时得此病,能活下来实属不易,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也就在这时,屠呦呦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1年春,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选择了生物药学。大学期间,屠呦呦学习非常勤奋,在大课上表现优异,后来在实习期间跟从生药学家楼之岑学习,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工作。
      当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研究人员戴个棉纱口罩,连如今的雾霾都防不了,更别提各种有毒物质了”。一开始,屠呦呦从事的是中药生药和炮制研究。在实验室工作之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在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屠呦呦真可以称得上是坚韧不拔。”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姜廷良告诉记者,“没有待过实验室的人不会明白,成百上千次反复的尝试有多么枯燥、寂寞,没有非凡的毅力,不可能战胜那些失败的恐惧和迷茫,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果。”
      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曾对媒体称,屠呦呦“不善交际”“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姜廷良也告诉记者:“她这个人比较认真,也直爽,心里怎么想的嘴上就怎么说,为此也造成了大家对她的一些误会。比如说在青蒿素的研究中,对双气青蒿素的评估,大家有一些不同意见,一般人会顾及人情和面子,表达得比较婉转,但她就会直接说:‘你说得不对。’”
      张大庆认为,屠呦呦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科学家,这种耿直的性格也形成了她不啰嗦、做事果断的风格。姜廷良说,“她的耿直在工作上表现为极度地认真,有时候我问她一个数据,结果她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说她总算查到了原始出处,这才告诉我具体数据。”
      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的会长陶瑜瑾告诉记者,“只有在谈到科研工作的时候,她才会滔滔不绝,但说到其他话题,她就很少发表看法。”令陶瑜瑾印象深刻的是屠呦呦曾对他说过的一番话:“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陶瑜瑾记得,那是在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的那天晚上,他给屠呦呦打电话道喜。屠呦呦很平静,诚恳地表达了谢意,并说了上述这一番话。
                (选自《环球人物》2015年第27期,有删改)
    (1)请说出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2)阅读全文,请说出屠呦呦的“棱角”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3)请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的耿直在工作上表现为极度地认真,有时候我问她一个数据,结果她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说她总算查到了原始出处,这才告诉我具体数据。
    (4)文章多处引用别人对屠呦呦的评价,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5)请结合本文分析屠呦呦取得成功的原因。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故事,他们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云南古寨,合伙干电商,实现了改变家乡的梦想。近日,四川甘孜藏族小伙丁真意外在网络上走红,却放弃了娱乐公司的包装,“留守”家乡,白岩松评价说:“他干净的笑容让更多人关注了他的家乡。”
      在“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中,班级计划以“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为主题举行讨论会,请围绕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壶口的黄河
    肖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昕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着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硕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赢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2分)
    (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记录着炎黄子孙曾经受过的苦难,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期望,也镌刻着世世代代不屈不挠的精神。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黄河或者借黄河书写情怀的诗文,除文中提到的之外,请再写出两句。(4分)
    (5)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平凡的事物或者生命,人们对他们少有关注,往往视而不见,甚或不屑挂齿。但有时他们会出人意料地迸发出感动人心的力量、放射出令人着迷的光彩。
      请以“发现平凡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7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踏青的风日
      刮了一天的大风。
      不像春风。没有吹绿小草,没有鼓胀花蕾,何况,又一丝儿也不温柔。
      可我觉得,这是最使我快活的风呢!
      一阵阵沙尘卷起,人睁不开眼。树枝哗哗地摇,电线呜呜地响。迎风前进,你会觉出那风是遒劲的、痛畅的,它一阵阵扑打着你,又粗犷又热烈,人的心也便不由得感到兴奋了。
      我们踏青去,在早春二月,一群快活的人选了个刮大风的日子。
      其实早上出发时,并没有风。天上铺了一层淡淡的云,使太阳显得有些羞涩了。十几辆自行车一旋出速度,在效外的大道上疾驶时,就感到风了。我想,风大约就是在出城后才生出的。
      起初,风还腼腆,凉凉的,轻轻的,车前车后荡着哨音。愈向远方,风愈烈了,仿佛起了妒忌般,追赶着我们,又阻挡着我们了。
      哦,这可不是在城市里楼道间流窜的小风,也不是街道上车辆带过的尘风,更不是烦嚣人耳边的吹风,这是一股充满生命力的豪迈的风呢!它有鼓动力、感染力、竞争力,它让骑车上路的人精神振奋,无比快活。
      车轮疾疾,风儿啸啸。我拼命蹬着车子,体验到一种自由奔放的热情。人,一到大自然中,便纯净了。不再追求环境的安逸,不再迷恋家庭的温馨,不再计较功名利禄,不再敏感宠辱得失……人改造着自然,自然也改造人呢。
    母亲曾哀叹,一辈子总忙个不停,等空闲下来,才发现腰也弯了,眼也花了,步履蹒跚了…
      母亲不曾叙说她向往过什么,企盼过什么,她一辈子全为儿女操劳了……可我想母亲,她不是和我一样年轻过么?
      不知为什么,蓦地想起母亲,心中腾起一种柔情,我脚下更用劲了,追赶着我的朋友们,向田野驰去。大风中,看来我们是惟一的踏青者。
    树木光秃秃的,还呈现出着繁杂的几何的立体造型。云把天穹遮得苍茫了。太阳隐去。只有风,仿佛在捕捉那渺无痕迹又似乎无所不在的春情。
      风,在踏青。
      去年春天,我因有事误了春游。那天下雨了,人们回来,都淋得湿漉漉的,很有些狼狈。我却生了羡慕。我想象着雨中登山的情景呢!迷迷蒙蒙的雨雾里,竹会更翠更洒脱,松会更青更挺拔,而山峰会更峥嵘,泉水会更清冽……
      人呢,会更动情。
      如今知晓了,风中踏青,更别有情趣。
      头发在风中火焰般飞舞,衣襟飘逸,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潇洒气派。没有了斯文,没有了矜持,人人都显露出现代人的热情与开放。而风,像跳迪斯科似的,拍打着你的心胸,让你强烈地意识到,你还年轻,你还强健,你热爱生活,你充满了生命的原动力……
      风,恣意地吹;人,自由地散去。在河边垂钓者,痴痴地凝视着河水,静等愿者上钩;有寻觅野味者,田里挑荠菜去了,那会赢得妻的甜美的笑容;更有风的知音,慵慵地躺在凹地里,眯起眼睛,倾听自然的和声;而我,则随着风游荡,快意里隐含了些不甘心。突然,远远地瞥见几个孩子在田野上奔跑,原以为他们在追逐打闹,细一瞧,孩子们在放风筝!抬眼望去,一只小小的风筝,正随风飘去,像只挣脱了桎梏的小精灵,向天际腾越……
      我开心地笑了,十分惬意。
    (1).踏青的最初,作者感觉到风很“腼腆”。作者这样写好在什么地方?(3分)
                                                                              
                                                                             
    (2).本文是写自己的一次踏青的经历,可却写到了去年春天自己根本就没有参加的一场春游,这样写是否与全文脱节,为什么?试作简要分析。(4分)
                                                                           
                                                                           
    (3).作者在踏青路上突然想起母亲,有这样一句话:“可我想起母亲,她不是和我一样年轻过么?”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情感?试作分析。(4分)
                                                                         
                                                                         
    (4)文章末尾“我开心地笑了,十分惬意”一句话与前文中作者的心情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的变化?试作分析。(4分)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蛹看着秀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十分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务必渴望飞翔;第二,你务必有脱离你那十分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好处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好处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 700 字,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雪夜的老人
    叶 骑
    ①雪花飘飘荡荡地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看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事;而看到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做出什么傻事?
    ⑪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⑫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在这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⑬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⑭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⑮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⑯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起了身子。
    ⑰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⑱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⑲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⑳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21风雪愈紧了。
    22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家乡有句老话,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 年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 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4 分)
    情节内容 情感变化
    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疑惑
    起身离开,老人捡走易拉罐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释然
    (2) 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2分)
    ②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2分)
    (3) 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3分)
    (4) 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5) 研读第22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2 分)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说明:题目不完整扣 1 分,不写题目扣 2 分,不足 700 字,最少 50 字扣 2 分,错别字每 2 个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 3 分,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不能进入一类卷。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活着的手艺
    王 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和他说的分毫不差。
      他锯木头,从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走过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
      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最爱看他做木工活儿。他快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自由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移……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
      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他都回答:没空儿。
      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回老家,家里的厕所满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烟没点就走了。
      我有些生气。
      别的木匠说: “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太挑!除了木匠活,别的不干。”
      我说:“这人,怪。”
      去年,在广州,有段时间,一些声音总在我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
      ……
      我一个也没答应。得罪了人,也亏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突然就想到了木匠,也一下子读懂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
      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去年春节回家,听说,木匠挣大钱了。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在哪打工?”
      他说:“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别的不想做。”
        (选自杨晓敏、郭昕主编《金奖小小说》,有删改)
    (1)如何理解第五段中“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的含义?(2分)
    (2) “但是,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 分)
    (3)两处画线句子反映出“木匠”什么样的心情?(4 分)
    (1)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烟没点就走了。(2分)
    (2)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2分)
    (4)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木匠”这一形象?(3 分)
    (5)结合文章内容与专业成长,谈谈你对“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的认识。(4分)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观赏,他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迪。
      请以“绽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7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