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元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 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元昊称臣,徙真定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迁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 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人情颇疑,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祠其家。
    (节选自《宋史•狄青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B.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C.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D.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经略使,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后多由节度使兼任。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相当于明清的省,比如“烽火扬州路”的“路”。
    C.谥,即谥号,是中国古代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的称号,如文中的“嘉祐”。
    D.中牢,即少牢,用羊豕祭。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 ______
    A.狄青善于骑射,作战勇敢。元昊谋反时,他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B.狄青军事才能卓越。经经略判官尹洙的推荐,得到了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狄青折节读书。后因为功劳大升迁很快。
    C.狄青屡立战功,受皇帝器重。仁宗曾召他进京询问方略,后因战事紧迫,狄青再赴前线,画出作战地图送至京师,后升为枢密副使。
    D.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虑事周详。他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甘共苦,打仗时士兵都冲锋在前,屡建战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
    ②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二)太宗答魏征 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 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注),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注:韦、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当年西门豹曾身佩软皮,董安于佩戴强弓。在这里韦、弦代指有益的规劝。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B.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C.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D.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谏太宗十思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C.《谏太宗十思疏》以“居安思危”为总绳,以劝谏太宗“十思”为目的;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俪工整,华美流畅。
    D.从《太宗答魏征》可见唐太宗从谏如流,这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美政,也证明了魏征奏疏的成功。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②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

    唐太宗在回答魏征的诏书中认为晋朝的何曾“不忠”“罪大”,唐太宗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婉贞 咸丰庚中,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曰:“此劲敌也,度不中而轻发,徒糜弹药,无益吾事。”
    时敌军已近寨,寨中人踡伏不少动。既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竟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众皆感奋。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拔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选自清代徐珂所辑《清稗类抄》,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既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
    B.既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
    C.既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
    D.既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冯婉贞颇有远见。敌人败逃后,冯三保非常高兴,冯婉贞却头脑清醒,认为敌人不会甘于失败,还会卷士重来;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她的判断准确。
    B.冯婉贞知己知彼。她认为西洋人的长处是使用火器,而我方则擅长武术,武术对近距离作战有利;如果我方扬长避短,或许能够使村庄免于被毁。
    C.冯婉贞敢于担当。眼见父亲对自己的合理建议置之不理,冯婉贞不愿坐以待毙,动员谢庄精通武术的少年听从自己指挥,一起骑着战马奋勇抗敌。
    D.冯婉贞作战勇敢。面对数量众多的敌人,她毫不畏惧,挥舞钢刀奋力砍杀,抵挡她的敌人纷纷败退;她又号召大家穷追逃敌,杀死了大量的敌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
    ②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瑗,雍州三原人也。祖绍,隋太仆少卿。父仲良,武德初为,受诏与郎楚之等掌定律令。仲良言于高祖曰:“周代之律,其属三千,秦法已来,约为五百。若远依周制,繁紊更多。且官吏至公,自当奉法,苟若徇己,岂顾刑名?请崇宽简,以允惟新之望。”高祖然之。
    瑗少有节操,博学有吏才。贞观中,累至兵部侍郎,袭父颍川公。永徽三年,拜黄门侍郎。四年,与中书侍郎来济皆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五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六年,迁侍中,其年兼太子宾客。时高宗欲废王皇后,瑗涕泣谏曰:“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愿陛下为大计,无以臣愚,不垂采察。”帝不纳。明日,瑗又谏,悲泣不能自胜。帝大怒,促令引出。
    寻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以忤旨左授潭州都督,瑗复上疏曰:“古之圣王,立谏鼓,设谤木, 冀欲闻逆耳之言,发扬大化,垂令誉于将来。遂良趋侍陛下,不闻涓滴之愆,常睹勤劳之效。今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氓黎,咸嗟举措。可以痛志士之心,损陛下之明也。而遂良被,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伏愿稍宽非罪,以顺人情。”
    疏奏,帝谓瑗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矣。然其悖戾犯上,以此责之,朕岂有过,卿言何若是之深也!”瑗对曰:“昔微子去之而殷国以亡,张华不死而纲纪不乱,国之欲谢,善人其衰。今陛下富有四海,八纮清泰,忽驱逐旧臣,而不垂省察乎!”帝竟不纳。
    瑗以言不见用,忧愤上表,请归田里,诏不许。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诬奏瑗与褚遂良潜谋不轨,于是贬遂良为爱州刺史,左授瑗振州刺史。四年,卒官,年五十四。明年,长孙无忌死,敬宗等又奏瑗与无忌通谋,遣使杀之。及使至,瑗已死,更发棺验尸而还,籍没其家。元年,则天遗制令复其官爵。
    【注】①张华,西晋名臣。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
    B.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
    C.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
    D.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的一项是 ______
    A.大理少卿,官职名,是专门负责刑狱案件审理的法律机构大理寺的次官,北齐开始设置。
    B.社稷中的“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C.迁,调动官职。可指平调、升职或降职。左迁指贬官,例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D.神龙,是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以使用多个年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一项是 ______
    A.韩瑗认为官员奉公守法与法律繁峻没有太大关系,他主张国家法律要宽缓简易,高祖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B.韩瑗博学多才,多次受到升迁,后来因为唐高宗欲废王皇后之事,屡次进谏,悲不自胜,这充分体现了韩瑗的节操。
    C.韩瑗借微子去而商朝亡、张华死而西晋乱的典故,告诫唐高宗不应驱逐褚遂良,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辙。
    D.韩瑗晚年因为受到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诬陷,遭受贬谪,最终死在官任之上,武则天遗诏命令恢复他的官爵。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冀欲闻逆耳之言,发扬大化,垂令誉于将来。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瑗为什么反对唐高宗贬谪褚遂良?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第,授仕郎,泰定四年,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以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授饶州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脱脱在位, 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B.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C.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D.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是称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录取分为三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B.“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也是此意。
    C.“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天文学上指月圆那一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既望”指的正是农历七月十五日。
    D.“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亦称“相国”“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相”即为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那座庙宇,将泥塑雕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地方对他们的供奉很过分,一点都不厌烦他们的贪欲,什么都满足他们,但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

    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制宜纳怀,性聪敏,庄重有器局,通习国语。十四年,袭父职太原、平阳万户,仍戍鄂州。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城中屡灾,或言于制宜曰:“恐奸人乘间为变,宜捕其疑似者,痛治之。”制宜曰:“吾但严守备而已,奈何滥及无辜!”灾遂息。二十四年,扈驾东征乃颜,请赴敌自效。 帝顾左右曰:“而父殁王事,惟有一子,毋使在行阵。”制宜请愈力,乃命从月儿吕那颜别为一军,以战功授怀远大将军、枢密院判官。明年,车驾幸上都。旧制:枢府官从行,岁留一员司本院事,汉人不得与。至是,以属制宜。制宜逊辞,帝曰:“汝岂汉人比耶!”竟留之。二十八年,迁湖广参知政事,陛辞,帝曰:“汝父死王事,赏未汝及。近者,要束木伏诛,已籍没其财产,汝可择其佳者取之。”制宜对曰:“彼以赃败,臣复取之,宁无污乎!”帝贤其所守,赐白金五千两。未几,征拜内台侍御史。安西旧有牧地,圉人恃势,冒夺民田十万余顷,讼于有司,积年不能理,制宜奉诏而往,按图籍以正之,讼由是息。三十年,除湖广行枢密副使。湖南地阔远,群寇依险出没,昭、贺二州及庐陵境,民常被害。制宜率偏师徇二州,道经庐陵永新,获首贼及其党,皆杀之。大德八年,晋地大震,平阳尤甚,压死者众,制宜承命存恤,惧缓不及事,昼夜倍道兼行,至则亲入里巷,抚疮残,给粟帛,存者赖之。 成宗素知其名,眷遇殊厚,每侍宴,辄不敢饮。终日无惰容,帝察其忠勤,屡赐内酝,辄持以奉母,帝闻之,特封其母苏氏为潞国太夫人。十年,制宜以疾终,年四十有七。赠推忠赞治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泽国公,忠宣。
    (选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四》,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
    B.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
    C.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
    D.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小字,在这里指小名或者乳名,与成年之后所取的字不同,例如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B.至元,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C.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它是直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始于元朝,影响深远。
    D.谥,即谥号,谥号是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在去世后,朝廷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郑制宜行事有方。城中屡发灾祸时,他强化防备措施,于是灾祸不再发生;安西发生土地纠纷,他按图纠正疆界,纠纷得以解决。
    B.郑制宜骁勇善战。东征乃颜时,他主动请战,并率领月儿吕那颜一军获得战功;任职湖广时,他率军队剿匪,尽诛贼首及其党羽。
    C.郑制宜品行高洁。查抄要束木家产后,皇帝让郑制宜从中挑选物品作为奖赏,他认为那样会玷污名声,没有接受,受到皇帝赞赏。
    D.郑制宜心怀百姓。他奉旨前往晋地赈灾,因担忧来不及救援,于是昼夜兼程赶赴灾区,到后亲自深入里巷,安抚并救济受灾的百姓。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顾左右曰:“而父殁王事,惟有一子,毋使在行阵。”
    ②成宗素知其名,眷遇殊厚,每侍宴,辄不敢饮。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已校尉,乃以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已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②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③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④明年,长水校尉。其秋,金城、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袍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熏于生以至是乎?

    (《后汉书•耿恭传》)

    【注】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凉部,指西州。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B.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C.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D.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C.论曰,如《史记》中“太史公曰”,《聊斋志异》的“异史氏曰”,这种手法,叫“论赞”,用于引出作者的议论。
    D.《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西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恭为人慷慨,多有谋略,担任戊校尉时,一到任就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宣扬汉室威德,使得乌孙国王非常高兴,派使者向朝廷献名马,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
    B.耿恭率军与匈奴打了几个月的仗,粮食吃光了,他们煮铠甲和弓弩,吃皮革牛筋,衣服鞋子都穿破撕裂了,身体瘦弱面色憔悴。
    C.匈奴攻打疏勒城时,北单于夫人因为其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
    D.耿恭为人正直,不怕得罪人。当初他出陇西时,曾上书朝廷建议让窦固担任大使,坐镇安抚凉州,建议马防驻防汉阳,他这个建议得罪了马防。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
    ②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

    结合文本,说说为什么作者评价耿恭“义重于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荆轲坐定,太子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恐不足任使。”太子前,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乙)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B.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C.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D.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避席,古人席地而坐,当对人表示尊敬时,则起立离开席位。
    B.驽下是指资质驽钝、才能低下,与文中的“足下”一样都是谦词。
    C.顿首,指磕头,古时的一种交际礼仪,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邑是指古代君主赐给诸侯、功臣的封地或诸侯赐给卿大夫的封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子丹心忧国运,寻求纾难之法。面对秦王贪利和各诸侯国惧怕秦国而不敢合纵的情况,他计划招募勇士,劫持或刺杀秦王,以解燕国之患。
    B.荆轲积极谋划,力求计划周密。在秦军压境、太子丹求计的危急时刻,荆轲仍思虑周全,提出以樊於期首级和燕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
    C.荆轲果敢勇决,抓住问题关键。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取樊於期的首级交给秦王,于是私下会见樊於期,抓住他想复仇的心理,切中要害地进行游说。
    D.樊於期慷慨激愤,舍命成全大计。他因秦国刻毒对待自己和父母宗族而恨入骨髓,却无复仇良策,为了成全燕太子丹的救国大计,他甘于献出首级。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二)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B.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C.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D.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封侯,封拜侯爵,多授予贵族和功臣,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B.本纪,是用来记录帝王、诸侯事迹的一种史书体例,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C.符节,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如兵符等。
    D.阳,中国古代称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为阳,文中的“氾水之阳”即为此意。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樊哙据理力争,试图解围。面对项王,他毫无惧色,分析天下形势,表明沛公劳苦功高并无二心,为沛公寻得了逃脱机会。
    B.刘邦约法三章,收服人心。他率先入关并未入住秦宫,封府库还军霸上,与父老约法三章,废除苛律,得到秦地百姓拥戴。
    C.楚军遭受围困,败于垓下。听到汉军唱起楚歌,楚军认为汉军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已经在垓下战死,因此最终溃不成军。
    D.群臣共尊汉王,刘邦称帝。天下已定,群臣认为刘邦有平定四海之功,不称帝难以使人心安定,最终刘邦接受请求而即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②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王介甫书
    司马光
    介甫参政阁下:
    光不材,不足以辱介甫为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道,安可同也?然其志则皆欲立身行道、辅世养民,此其所以和也。
    囊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至细民,莫不非议介甫。介甫知其故乎?光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今人诋毁介甫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更立制置三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置提举常平、广使者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骚扰百姓,怨嗟盈路。《书》曰:“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明主宽容,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此光所谓自信太厚者也。
    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老氏之志乎?今介甫弃先圣之道,违天下人之心。将以致治,不亦难乎?
    夫人谁无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损于明?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请罢条例司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愈光大于日前矣
    光今所言正逆介甫之意,明知其不合也,然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介甫方欲得位以行其道,泽天下之民;光方欲辞位以行其志,救天下之民。此所谓和而不同者也,故敢一陈其志,以自达于介甫,以终益友之义,其舍之取之,则在介甫矣!光俟命而已。
    不宣。光惶恐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请罢条例司/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愈光大于日前矣
    B.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请罢条例司/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愈光大于日前矣
    C.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请罢条例司/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愈光大于日前矣
    D.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请罢条例司/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愈光大于日前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谏议:指谏议大夫,古代官职名,专掌议论。因当时司马光任右谏议大夫,故自称。
    B.闾阎:指里巷内外的门,文中借指平民。《滕王阁序》中有“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句,“闾阎”指里巷宅舍。
    C.广惠仓:宋仁宗时期建立的用于平时扶助老幼病残者的粮仓。将每年征收上来的部分税粮囤藏在仓库里。
    D.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是司马光就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直接对王安石提出自己的意见,委婉地希望王安石能够采纳。
    B.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任命常平仓、广惠仓特使,派他们到各地推行新法骚扰了百姓,造成民怨沸腾。
    C.司马光引用古代圣贤的话“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来表明自己的治国主张。
    D.司马光引用老子的话来证明王安石变法带来了社会混乱,是违背了老子的主张,最终难以成功。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主宽容,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过失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