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 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 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
    ②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父烈。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世宗即位,寻除左右侍郎。元禧之谋乱也,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也。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 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世宗还宫,抚背曰:“卿差强人意。”赐帛五百匹。又曰:“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父忧去职。未儿,本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于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其器能,宜居其位。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方任虽重,比此为轻。 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神龟元年,忠薨,年五十七,谥武敬公。
    (节选自《魏书•于忠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
    B.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
    C.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
    D.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车驾,古代指天子所乘坐的车,也用作天子的代称。文中“车驾”指的是魏世宗。
    B.起复,原指古代官吏父母丧期未满期而任职,后也指服丧期满任职。在文中应是后一种意义。
    C.将作大匠,古代官名,秦称将作少府,掌管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之职。
    D.领,兼任官职,指高职兼任低职。文中“卫尉卿”职位应高于“左卫将军”的职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于忠思虑周全。元禧谋反时,于忠料到父亲留守京城,定会有所防备,对于此事的结果世宗并不满意,但还是赐他五百匹帛。
    B.于忠正直敢言。他在权臣面前劝说王遇不要趋炎附势,损害朝廷惠及私人,这不但让王遇内心不安,也让权臣惭愧不已。
    C.于忠正义凛然。面对北海王的威胁,他回应说,人生自有定数,如果该死,自己不会躲避;如若不然,北海王也奈何不了自己。
    D.于忠深受忌恨。北海王劝世宗让王忠担任列卿,实际是将其调离皇帝身边;高肇为让他离开朝廷,也建议皇帝任命王忠要镇之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
    ②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王忠深受皇帝的器重,从哪些事件可以体现出来?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着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 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 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注)①班:朝官上朝。②班行:上朝的位次。③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B.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C.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D.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礼部会试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会元”。
    B.御史在秦以前仅为负责记录之史官,自秦汉至清,则专司监察,监督巡查中央及地方官吏。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因此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外放地方。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连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还是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筹集五十万钱来资助他的家人,才办理了后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振,字仲威,雄州归信人。中,从石普于顺安军。获契丹阵图,授三班借职。后数年,为隰州兵马监押,捕盗于青灰山,杀获甚众。
    高平蛮叛,徙湖北都巡检使兼制置南路。 以南方暑湿,弓弩不利,别创小矢,激三百步,中辄洞穿,蛮遂骇散。岁中,迁庆州沿边都巡检使。时,金汤李钦、白豹神木马儿、高罗跛臧三族尤悍难制,振募降羌,啖以利,令相攻,破十余堡。钦等诣振自归振为置酒先酹取细仗围财数分植百步外共射钦等百发不中振十矢皆贯钦等皆惊誓不复敢犯。
    明年,泾原属羌胡萨逋歌等叛,王怀信以兵数千属振游奕,屡捷。从数十骑诣怀信,遇贼十倍,射殪数十,余悉退散。数月,贼数万围平远寨,都监赵士龙战没。振出别道,力战抵寨,夺取水泉,率敢死士破围,贼走,追斩数千级。
    明年,知环州,累迁象州防御使。元昊将反,为金银冠佩隐饰甲骑遗属羌,振潜以金帛诱取之,以破其势,得冠佩银鞍三千、甲骑数百。告邻部俾以环为法,不听,于是东茭、金明、万刘诸族胜兵数万,悉为贼所有。及刘平等皆败,唯环庆无患。振谓将吏曰:“今贼以我夷伤,必乘胜以进,势宜固守。 尚虑诸城不能皆如吾谋,苟延州弗支,则陕西未可测,此天下安危之机也。”未几,贼寇塞门寨。振有兵几八千,按甲不动。砦中兵才千人,屡告急,被围五月,才遣百余人赴之,寨遂陷。寨主高延德、盐押王继元皆没于贼。振坐拥兵不救,为都转运使庞籍所奏,贬白州团练使、知绛州。未行,会延德、继元家复诉于朝,敕御史方偕就劾振。法当斩,再贬左清道率府率、潭州安置。
    元昊既破丰州,将袭近寨,振率钤辖张亢、麦允言出麟州深柏堰,击破之。河外饥,振设法通寨外商,得米数十万斛,军民以济。进博州防御使,改解州。复起为左神武军大将军,卒。
    (节选自《宋史•赵振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钦等诣振自归/振为置酒/先酹/取细仗/围财数分/植百步外共射/钦等百发不中/振十矢皆贯/钦等皆惊/誓不复敢犯/
    B.钦等诣/振自归/振为置酒先酹/取细仗/围财数/分植百步外/共射/钦等百发不中/振十矢皆贯/钦等皆惊/誓不复敢犯/
    C.钦等诣/振自归/振为置酒/先酹/取细仗/围财数分/植百步外共射/钦等百发不中/振十矢皆贯/钦等皆惊/誓不复敢犯/
    D.钦等诣振自归/振为置酒/先酹/取细仗/围财数/分植百步外/共射/钦等百发不中/振十矢皆贯/钦等皆惊/誓不复敢犯/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景德是宋真宗的年号。此年号也用于地名,即出产质地优良的青白瓷的景德镇。
    B.钤辖是宋代武官的名称,在北宋前期,为临时委派的官职,后来成为固定差遣。
    C.太子是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太子就是嫡长子,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皇位。
    D.致仕是指古代官员到龄后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振勇武善战,军事才能卓越。他投身顺安军,获得契丹阵图,从基层军官做起,逐步崭露头角;在青灰山,捕捉盗贼,杀死俘获多人。
    B.赵振聪慧过人,维护辖区治安。境内少数首领经常作乱,他招募投降的羌族人,分别许以利益,让他们去攻打庆州,趁机攻破许多城堡。
    C.赵振英勇无畏,能以少胜多。面对数万贼军围攻平远寨,他绕别道与贼人迂回作战,夺取水泉,率敢死兵突破敌人封锁,斩敌首数千级。
    D.赵振关心百姓,解救受灾军民。黄河上游一带闹饥荒,他积极筹集米粮,设法联络关外客商,获得数十万斛米面,使百姓得以安定下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南方暑湿,弓弩不利,别创小矢,激三百步,中辄洞穿,蛮遂骇散。
    ②尚虑诸城不能皆如吾谋,苟延州弗支,则陕西未可测,此天下安危之机也。

    元昊叛军攻打塞门寨时,赵振却拥兵不救,请简要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后举,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上书荐平。会平遭父丧去官。,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 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曰:“臣窃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修身行义,应在朝次。臣诚不足知人,窃慕推士进贤之义。”书奏,有诏征平等,特赐办装钱。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永平三年,拜宗正,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骨,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刘平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B.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C.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D.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本文中的“显宗”“更始”就是年号。
    B.孝廉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意为孝顺亲长、廉能公正。
    C.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要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阕”是终了的意思。
    D.乞骸骨意为向皇上乞回骸骨,归葬故乡。这是古代官员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刘平治政有方,取得卓著政绩。做郡吏时,治理有贼寇的属县,所到之处,社会安定,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
    B.刘平信守承诺,受到贼寇敬重。逃难时被贼寇活捉,他与贼寇约定,侍奉母亲吃完饭再来受死,后果然如约而返,使贼寇大为感动,因此得以活命。
    C.刘平笃行节义,舍身救护郡守。建武初年,庞萌在彭城反叛,为保护郡守孙萌,他爬在孙萌身上,受了七处伤;孙萌死后,他又护送孙萌灵柩回乡。
    D.刘平德才兼备,多次受到荐举。做济阴郡丞时,太守刘育器重他,委以重任;显宗初,尚书卜射钟离意称赞他性情恬淡,修身行义;两人都曾举荐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②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

    更始逃难时,刘平是怎样对待兄弟的孩子的?又是怎样对待母亲的?请简要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俞大猷,字志辅,举嘉靖十四年武。朱纨巡视福建,荐为备倭都指挥。安南都统使莫福海卒,子宏翼幼。范子仪谋立其党莫正中,正中败,挈百余人来归。子仪收残卒遁海东。至是妄言宏翼死,迎正中归立。剽掠钦、廉等州,总督欧阳必进檄大猷讨之。 大猷遣数骑谕降,事平,严嵩抑其功不叙,但赉银五十两而已。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转掠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力御贼,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未几,逐贼海中,焚其船五十余,予俸如故。旋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时倭屯松江柘林者盈二万,总督张经趣之战,大猷固不可。及永顺、保靖兵稍至,乃从经大破贼于王江泾,功为赵文华、胡宗宪所攘,不叙。巡抚曹邦辅劾大猷纵贼,帝怒,夺其。贼徐海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击败之,贼走陶山,诏还世荫。其年冬,以与平徐海功,加都督佥事。海既平,浙西倭悉靖。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大猷环攻之,时小胜。然苦仰攻,将士先登多死,新倭又大至。朝廷趣宗宪甚急,宗宪谩为大言以对。廷臣竞诋宗宪,并劾大猷。乃夺大猷及参将戚继光职,期一月内平贼。大猷等惧,攻益力,贼益死守。三十七年七月乃自岑港移柯梅,造舟成,泛海去。官军围贼已一年,宗宪亦利其去,阴纵之,不督诸将邀击。 比为御史李瑚所劾,则委罪大猷纵贼以自解。帝怒,逮系诏狱,再夺世荫。四十二年十月徙镇南赣。明年改广东。潮州倭二万与大盗吴平相掎角,大猷围倭邹塘,一日夜克三巢,倭悉奔崎沙、甲子诸澳,夺渔舟入海。遂使招降吴平,居之梅岭。平未几复叛,福建总兵官戚继光袭平,大猷部将汤克宽、李超等蹑贼后,连战不利,平遂掠民舟出海。闽广巡按交章论之,大猷坐夺职。平卒为克宽所追击,远遁以免,不敢入犯矣。进世荫为指挥佥事。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起南京右府佥书。未任,以都督佥事为福建总兵官。万历元年卒,赠左都督,谥
    (节选自《明史•俞大猷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B.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C.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D.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世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官爵而得官,有时也可因此而免罪。世荫与世袭制度虽并不完全一致,但都世代承袭不变。
    C.御史,在秦以后是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等。另有派遣监察御史巡察地方者。
    D.武襄,为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具有褒贬色彩或同情性的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安南都统使莫福海去世,安南发生内乱,钦州、廉州受到侵略,总督欧阳必进传檄文,让俞大猷进行征讨,战乱得以平定。
    B.倭寇大举侵扰浙东,松阳知县奋力抵抗,有较大的战果,但竟被朝廷以处事失误为由停了俸禄,后又撤销了处分。
    C.总督张经督促俞大猷攻击屯集在松江柘林的倭寇,俞大猷坚持不可轻举妄动,后来跟随张经大败倭寇。
    D.大盗吴平投降后又反叛,福建总兵官戚继光攻击了吴平,吴平最终被汤克宽追击远逃,再不敢登陆劫掠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猷遣数骑谕降,事平,严嵩抑其功不叙,但赉银五十两而已。
    ②比为御史李瑚所劾,则委罪大猷纵贼以自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以此忤左右,故出为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 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B.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C.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D.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服除,守丧期满。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期满后就官复原职。
    C.豫章,是汉朝设置的郡,治所在现南昌,唐初改为“洪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就是明证。
    D.临朝,古代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代理皇帝,临御朝廷,处理政事。由西汉吕后开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陈蕃品行出众,为人所推重。在郡中时就被推荐为孝廉,并被授予郎中一职。母亲去世后,他弃官守制。服丧期满,周景征召他担任别驾从事,后来他又受到李固的举荐。
    B.陈蕃为政清廉,不惧显赫权势。大将军梁冀威名震慑天下,派人送信请他办私事,陈蕃拒绝会见使者。使者说假话以求见,陈蕃大怒,把信使鞭打致死,因此被贬为修武令。
    C.陈蕃刚正不阿,竭尽臣子之责。桓帝去世后,在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陈蕃针对当时尚书们托病不上朝办公的问题,写信责备他们,使得他们最终都去上朝办公。
    D.陈蕃嫉恶如仇,为国除奸被杀。陈蕃和大将军窦武不满曹节等人勾结赵娆、讨好太后、获爵封官,密谋消灭他们。但因事情泄露,太后令曹节杀了窦武,王甫后又杀了陈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②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父舜臣,尝为宗正寺主薄。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擢庆元二年进士第,调利州司户参军,徙蓬州
    嘉定初,召为博士,迁太常博士兼沂王府小学教授。会沂府有母丧,遗表官吏例进秩,道传曰:“ 有襄事之劳者,推恩可也,吾属何与?”于是皆辞不受。迁秘书郎、著作佐郎,见帝首言:“忧危之言不闻于朝廷,非治世之象。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而八者之中,复以人才为要。至于人才盛衰,系学术之明晦,今学禁虽除,而未尝明示天下以除之之意。愿下明诏,崇尚正学,取朱熹《论语孟子集注》、《中庸大学章句》、《或问》四书,颁之太学,仍请以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五人从祀孔子庙。”时执政有不乐者,以语侵道传,道传不为动。兼权考功郎官,迁著作郎。
    时薛拯、胡榘等皆以新进用事,贿赂成风,道传言:“今名优儒臣,实取材吏,刻剥残忍、诞谩倾危之人进矣。”遂求补郡,于是出知真州。城圮弗治,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益浚二壕,又堤陈公塘,有警则决之以为阻,人心始固。除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与真德秀振饥,道传分池、宣、徽三州,穷冬行风雪中,虽深村穷谷必至,赖以全活者甚众。
    道传自蜀来东南, 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笃于践履,气节卓然。一日以疾谒告,真德秀造焉,卧榻屏间,大书“唤起截断”四字,知其用功慎独如此。居官以惠利为本,振荒遣爱江东,人久而思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
    B.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
    C.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
    D.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教授,古代学官名,一般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负责掌管典籍、教授生徒、监督科举考试等。
    B.太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C.道学,是宋元明时期思想学说的通称,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是其主要流派。
    D.漕臣,管理漕运的官员,漕运指历代王朝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的运输方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道传慎独修己,为人庄重严肃。他虽处暗室,正襟危坐;在卧榻边屏风上书“唤起截断”四字,在生活小节上也有严格的规矩。
    B.李道传淡泊名利,坚持直道正行。任职王府时,不愿意接受无功之禄;不满新进当权者的腐败习气,请求补任地方官职。
    C.李道传笃于践履,为官惠利百姓。在真州知州任上修缮城墙,疏浚护城河;在池、宜、徽三州赈灾时,深入穷乡僻壤,许多百姓赖以全活。
    D.李道传玩索义理,坚持道学正统。少时研读河南程氏书废寝忘食;向皇帝提议祭祀孔庙时让周敦颐、程颢、程颐等理学大家随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襄事之劳者,推恩可也,吾属何与?
    ②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

    请简要概括李道传有关人才的主要观点。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伤寒论》序
    张仲景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注】:①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的身体。②憃:蠢的异体字,愚昧无知。③府俞:气腑俞穴。④人迎趺阳:三部诊法是诊察颈人迎、手寸口、足跌阳三个部位的脉象变化以推测病情的一种方法。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B.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C.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D.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巫祝连用指掌管占卜祭祀的人。
    B.建安,此处为年号纪年法,建安纪年指建安元年。除此之外,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C.五行,指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即水、火、金、木、土。
    D.神明,指人的精神和智慧,文中指神灵,如同“奉若神明”、“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仲景批评当时医生察看疾病,询问病情时,时间太短暂,诊察如“以管看天”似的很不全面。
    B.文中记述张仲景的宗族人口本来很多,但从建安纪年以来,尽管谷物丰收,但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的要占十分之七。
    C.张仲景认为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是不能探求出医理的精微之处。
    D.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激励自己及居世之士努力学习医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②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文中作者批评了当时哪些不良的社会风气?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②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③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回答孔子对于“言”有哪些认识,并就其中一点谈谈你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