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付阁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公著问曰:“尧、舜知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者,议取死囚试之,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 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谏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异时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四年二月薨,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吕公著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D.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
    B.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
    C.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故“释老”又泛指佛教。
    D.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大辟等刑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进言,以至被解职;朝廷欲兴兵西夏,他直陈兴兵之害,阻止了此次出兵。
    B.吕公著善于进谏。在与神宗悠闲谈论治国之道时,他巧妙劝谏神宗学习尧舜“知人安民”的理念以及唐太宗“屈己从谏”的德行,得到神宗认可。
    C.吕公著识虑深敏。右司谏贾易诋毁朝臣,将被严责,公著替他说话,减轻对他的责罚;考虑的是皇帝年轻,有赖诤臣进言,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谏官。
    D.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端,指出提拔正直官员的作用;后又提议设置谏员,以期广开言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
    译文: ______
    ②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译文: ______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稙字符直,泗州临淮人。幼明敏笃学,两举于乡。从父中行客苏轼门,大史晁无咎见之曰:“此国士也。”以女妻焉。初,高宗以康王开大元帅府。湖南向子諲转运京畿,时群盗四起,偏道阨绝,环视左右无足遣者。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时高宗驻师钜野,闻东南一布衣统众而至,士气十倍,首加劳问。稙占对详敏,高宗大悦,亲赐之食,留之幕府。高宗既即位, 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困,专以抚摩为急。丞相张浚【注】督师江上,知稙才,荐为朝奉郎、鄂州通判。大盗马友、孔彦舟未平,稙请修战舰,习水战,分军马为左右翼,大破彦舟伏兵,诛马友,二盗平。浚以破贼功上于朝,转朝奉大夫、通判荆南府。秩满,除尚书户部员外郎。 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桧死,除户部郎中。稙始入见,帝曰:“朕故人也。”方有意大用,以母老辞,除知桂阳军。丁母忧,归葬,哀毁。刘锜遗之书曰:“忠臣孝子,符直兼之矣。”,参政钱端礼荐差知琼州。陛辞,帝慨然曰:“卿老矣,琼州远在海外。”改知徽州。逾年,金人败盟,朝廷将大举,以稙有才略,授直敷文阁、京西河北路计度转运使。稙措画有方,廷议倚重。干道二年,直宝文阁,主管行宫留守司事。稙上书极言防江十策,皆直指事宜,不为浮泛。疏上,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阙,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年七十有六卒,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六》有删节)
    【注】浚:指张浚,南宋大臣,主张抗金。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B.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C.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D.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靖康,宋钦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东汉光武帝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服阕,即守孝期满除服。“阕”即“终止”“停止”,故把守孝期满称“服阕”。
    C.漕运,旧时指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通过水路解送的运输方式,主要为供应京城或作军需。
    D.致仕,将禄位交还国家,指官员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致仕。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稙于国有功。靖康初他正担任迪功郎,率众历经艰难最终顺利完成向子諲交托的转运任务。
    B.李稙聪明好学。多次被乡里推荐,大史晁无咎称赞他是国中极其优秀的人才并将女儿嫁给他。
    C.李稙有军事才华。修战舰,习水战,平定孔、马二盗;上书陈防江十策,都直指事理不说空话。
    D.李稙受皇帝信任。高宗为康王时,即留他在幕府;高宗即位后第一次见他,即称他为“故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困,专以抚摩为急。
    ②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燕太子丹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 ,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曲?”太傅曰:“请今图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而拂席。田先生坐定,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注]①道:导,引导。②俯:俯身。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B.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D.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六国”又称山东六国,指崤山以东的六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当时天下战国七雄,西方的秦国与东方的六国对立,山东六国合纵以抗秦,后都被秦国所灭,因此经常合称六国。
    B.从先秦到五代,“跪”是一种坐礼,对坐时表示感激、敬意。到了宋朝,坐者高高在上,跪者五体投地,俯于坐者脚下,这充满了屈辱的意味。除了拜祭祖先、天地,只有投降、认罪的时候才会用。
    C.“左右”有多种含义,可以是方位词,指左和右两个方面。也可以是名词,指身边跟随的人。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D.“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可以用于书信表奏首尾,表示致敬。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儿疑心的人物。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让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②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曰:“此何虫也?”对曰:“ 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之,而勇士之。


    对于文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一项是 ______
    A.御:驾车的人。
    B.轻:轻视。
    C.避:逃避。
    D.归:归顺。

    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一项是 ______
    A.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B.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C.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D.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曹辅字载德,南剑州人。第进士。政和二年,以通仕郎中词学兼茂科,历秘书省正字。
    自政和后,帝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日谓之有排当,次日未还,则传旨称疮痍,不坐朝。始,民间犹未知。及蔡京谢表有“轻车小辇,七赐临幸”,自是闻四方,而臣僚阿顺,莫敢言。
    辅上疏略曰:“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臣不意陛下当宗庙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于此。夫君之与民,本以人合, 合则为腹心,离则为 ,畔服之际在于斯须,甚可畏也。昔者仁祖视民如子,悯然惟恐其或伤。一旦宫闱不禁,卫士辄逾禁城,几触宝瑟。又况有臣子不忍言者,可不戒哉!臣愿陛下深居高拱,渊默雷声,临之以穹昊至高之势,行之以日月有常之度。及其出也,太史择日,有司除道,三卫百官,以前以后。若曰省烦约费,以便公私,则临时降旨,存所不可阙,损所未尝用。虽非祖宗旧制,比诸微服晦迹,下同臣庶,堂陛陵夷,民生奸望,不犹愈乎?”
    上得疏,出示宰臣,令赴都堂审问。太宰余深曰:“辅小官,何敢论大事?”辅对曰:“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官有大小,爱君之心,则一也。”少宰王黼阳顾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曰:“有是事乎?”皆应以不知。辅曰:“ 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不知,焉用彼相!”黼怒其侵已,令吏从辅受辞。辅操笔曰:“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退,待罪于家。黼奏不重责辅,无以息浮言,遂编管郴州。辅将言,知必获罪,召子绅来,付以家事,乃闭户草疏。夕有恶鸟鸣屋极,声若纺轮,心知其不祥,弗恤也。处郴六年,黼当国不得移,辅亦怡然不介意。
    元年,召为监察御史,守殿中侍御史,除左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康王即位,辅仍旧职。未几卒,诏厚恤其家。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十一》,有删改)

    下列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B.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C.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D.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邸报,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等的抄本,宋代起发展成类似报纸的手抄出版物。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代指国家。
    C.楚越,指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土地相连,关系交好,后人常用楚越喻友好的近邻。
    D.靖康,北宋年号,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也称靖康之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政和年以后,皇帝常常便装出行,皇帝出行那天官员就说是有宫中宴会,如果次日未归,则传旨称患疮痍,不能坐朝。
    B.曹辅认为皇上微服隐迹会使宫闱失去禁严,卫兵逾越禁城,庙堂逐渐衰落,百姓萌生邪念,因此劝说皇帝放弃便装出行。
    C.曹辅希望皇帝不要为了减少繁琐节约经费而微服隐迹,如果出行都应由太史选择吉日,官员清除道路,百官前后簇拥。
    D.曹辅官职较小,按理没有资格议论朝中大事,但曹辅却认为不论官大官小,都应该本着爱君之心,向皇上直言进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合则为腹心,离则为楚越,畔服之际在于斯须,甚可畏也。
    ②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不知,焉用彼相!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二十四史》文言文阅读。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年十三,略通《》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为历代儒家学子核心研习书经。
    B.丁父艰:是指遭逢父亲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C.受禅: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崩:古代称帝王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履,婺之兰溪人也。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 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 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麸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B.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C.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D.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名,人的称号。旧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母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B.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司,本义“主管”,古代有司空、司徒、司马、司寇等官职,分管不同的职责。
    C.擢,提拔官职。古代官职任免常见的还有“授”“拜”“除”“迁”“徙”“谪”等。“授”“拜”“除”是指任职授官;“徙”“迁”是指调动职务;“谪”是指降职远调。
    D.致仕,古代指官员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与“致仕”义相近的还有,如“乞骸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会在运送途中折损,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②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埜,字子文,以父荫补官,登嘉定十三年庚辰刘渭榜进士第。仕潭时,帅真德秀一见异之,延致幕下,遂执弟子礼。德秀欲授以词学,埜曰:“所以求学者,义理之奥也。词科惟强记者能之。”德秀益器重之。绍定初汀邵盗作辟议幕参赞摄邵武县后复摄军事盗起唐石亲勒兵讨之。后为编修兼检讨。襄、蜀事急,议遣使讲和,时相依违不决。史嵩之帅武昌,首进和议。埜言:“今日之事宜先定规模,并力攻守。”上疏言八事。继为副都承旨,奏请“出师,绝和使,命淮东、西夹攻。不然,利害将深。”理宗深然之,令枢密院下三阃谕旨。嘉熙元年,轮对,采事系安危者四端,而专以司马光仁、明、武推说。复推广前所言八事,以孝宗讲军实激发帝意。
    淳祐初,自江西赴,奏祈天永命十事。嵩之起复,倾国争之,埜上疏乞听终丧, 后又言嵩之当显绝而终斥,益严君子小人之限。,奏十事,终之曰:“陛下一心,十事之纲领也。”前后奏陈,皆明正剀切,凿凿可行。其为两浙转运判官,以察访使出视江防,首嘉兴至京口增修官民兵船守险备具。为江西转运副使、知隆兴府,继有它命,时以米不便,就湖口造转般仓,请事毕受代。
    知镇江府,兼都大提举浙西兵船。江面几千里,调兵捍御,以守江尤重于淮,瓜洲一渡甚狭,请免镇江水军调发,专一守江,置游兵,增创水舰,就扬子江习水战,登金山指麾之。
    淳祐末,迁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节制和州无为军安庆府兼三郡屯田、行宫留守。巡江,引水军大阅,舳舻相衔几三十里。 凭高望远,考求山川险厄,谓要务莫如屯田。讲行事宜,修饬行宫诸殿室,推京口法,创游击军万二千,蒙冲万艘,江上晏然。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九》)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绍定初/汀/邵盗作/辟议幕参赞摄邵武县/后复摄军事/盗起/唐石亲勒兵讨之/
    B.绍定初/汀/邵盗作辟/议幕参赞/摄邵武县后/复摄军事/盗起/唐石亲勒兵讨之/
    C.绍定初/汀/邵盗作/辟议幕参赞/摄邵武县/后复摄军事/盜起唐石/亲勒兵讨之/
    D.绍定初/汀/邵盗作辟/议幕参赞摄邵武县/后复摄军事/盗起唐石/亲勒兵讨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宋代设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
    B.阙,本义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台上起楼观。文中代指“朝廷”。
    C.礼部尚书,是礼部主管官员,掌礼制、教育、任免等事务;尚书即“掌管文书”之意。
    D.纲,本意是渔网上大绳;唐宋常把成批运送货物的组织称作“纲”,如米纲、生辰纲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埜反对议和,主张御守。面对求和声音,当时丞相犹豫不决,史嵩之首提和议,而王埜针锋相对地提出联合力量攻战的主张。
    B.王埜关心国事,直言敢谏。他上殿指陈时政得失,选取关乎国家安危的四方面事例,引用司马光“仁、明、武”之论加以阐发,皇帝深以为然。
    C.王埜未雨绸缪,加强战备。他担任镇江府知府兼都大提举浙西兵船时,请求让镇江水军专一守长江,并设置游兵,增设水舰,练习水战,亲自指挥。
    D.王埜恪尽职守,务实笃行。他巡视长江,引领水军阅兵;考察山川,倡议屯田,修整行宫房间;设立游击军,置备战船,使江面呈现太平景象。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又言嵩之当显绝而终斥,益严君子小人之限。
    ②凭高望远,考求山川险厄,谓要务莫如屯田。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兰亭集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当其欣所遇
    A.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B.况修短随化,终期
    C.不能喻之怀
    D.亦将有感斯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______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乐之,求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予尝圃于丛棘之右, 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 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注】①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当时作者谪龙场驿丞。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②要绥:要服、绥服,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这里泛指边远地区。③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④羝服:羊皮做的衣服。⑤琴编:指琴书。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是为了伸张孔子“君子居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乐于助人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B.龙场当地百姓比之于中原华夏地区那些狡猾奸诈的人,更像是等待工匠去雕琢的璞玉,虽然崇尚巫术,敬奉鬼神的陋习对他们的本质有所损害,但是可以用典章文化来教育他们。
    C.作者刚来龙场,没有房子居住,这些少数民族的百姓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他,不轻视他,还搭建起一座轩房让作者居住。作者对轩房加以装饰美化,就成了“何陋轩”。
    D.这篇文章思想卓越,排除了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具有时代前瞻性。结构上步步曲折,层层推进,最后表达作者的愿望:自谦没有能力教化百姓,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百姓。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②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