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哀伟朋赋》序

    (明)汤显祖

    昔人友朋之义,取诸同心。梦簧者得贤友,绝琴者伤知音,其致然矣。予年未弱冠,有友二人:钟陵饶伯宗仑,临川周无怀宗镐,皆奇士也。仑长不尽九尺,瘠而青,瞻视行步有异。镐长不尽三尺,髯甚口。当予谭说有致,仑笑龂然,镐笑轩然。三人嵯峨蹒跚而行乎道中,旁无人也。

    仑父废莪公于丰城李大司马遂,镐于钟陵张大司马臬、南昌刘都督显,皆中表。少长其家,故习谭帝王大略,所喜皆大臣将相筹策占候之事。而仑复晓夜诵书,常与予映雪月,交书而尽,已。同卧处三岁余,前后别去。至同赴南宫,试都下,卧未尝有异衾枕,履袜先起者即是,不知其谁也。仑同举进士,出理顺德,有洁清公忠之名。三察并关将吏,凡却万金。征试御史,病,告卒于临清,汰舟于姑孰。予在南祠,望江濆而哭之,曰:“伤哉伯宗!君亲友之望未,而遽尔乎!”

    镐久为诸生,文字不伦,落去。益学骑射兵法,年四十,走长安,以策陈御史大夫炌,不受。说谭大司马纶,纶阴用其策而阳弃其身。镐发愤恚懑归而病目几瞑贫甚发尝所受异人书作黄金不就。苦饥,则学辟谷,然不可久。时来就予食。予为收教其子仲儿。壮慧而死,益自伤,慨然有长游不返之志。或止之,则曰:“重华、祖龙皆客死,何必我!”既而谓予曰:“我数梦之帝所,终当仙去,公不甚信我。我所有异书兵诀,长以与仑。”后仑死,而镐书散乱尽。所与卧起信宿,掀髯长叹者,又独予一人而已。

    辛卯秋,裁六十,来送予岭南,握手而唏曰:“伯宗与予,独一子,皆不好读父书,无能言其父者,即从此长别。子能忘言于故友乎?”予怅然止之,曰:“勉饭自怡,长生固人所为也。”去大梅之南,夜梦镐来告别,指伯宗之旧馆曰:“镐如是矣。”予惊而晤,曰:“有是耶!”起而发烛踟伫,为赋而哀之。

    (选自《汤显祖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瞻视行步有异                    瞻视:左顾右盼。

    B.君亲友之望未                  塞:阻断。

    C.以策陈御史大夫炌              干:谋求,求取。

    D.止之                        讽:委婉劝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甚口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交书而尽,已                  度我至军中,公

    C.文字不伦                      勇气闻于诸侯

    D.如是矣                      吾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家庭环境影响,饶仑经常谈论帝王之术,也喜欢读书,经常跟我换书而读。在京城参加考试时,饶仑跟我同住一处,要好到不分彼此,只可惜因病早逝。

    B.周宗镐是奇士,却因所写文章不合官方正统价值观,长期沦于诸生。后来,他奔赴长安,想用策略向京城权贵谋求职位,却一一碰壁,于是更加落魄了。

    C.我去大梅之南时,周宗镐来送行,他希望我能好好地评说一下他与饶仑的一生,并指着饶仑的旧居,预感到自己离大去之日也不远了,我只能竭力安慰。

    D.本文简要地记叙了饶仑和周宗镐的生平遭遇,以及我与他们的交往情况,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两位知交或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或终生不遇的遗憾与感伤。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镐发愤恚懑归而病目几瞑贫甚发尝所受异人书作黄金不就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嵯峨蹒跚而行乎道中,旁无人也。

    (2)说谭大司马纶,纶阴用其策而阳弃其身。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 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 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 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为也。 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
    故曰: 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取材于《韩非子》)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
    --(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
    B.今若以誉进能
    --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
    C.故忠臣危死于非罪
    --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
    D.巧匠目意中绳
    --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B.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C.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于结党营私的风气。
    D.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文中韩非子围绕“以法治国”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你认为他的治国理念有哪些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请分别列出并简述理由。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曰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2)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曰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②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 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度支。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乾祐,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与县令分掌县印时,县印丢失,上司下令逮捕县府所有小吏,且把县令及主簿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县令听说后,仓皇失措,仲宣却泰然处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②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勔,字伯猷,彭城人也。少有志节。初,遣费沈伐陈檀,不克。乃除勔龙骧将军,勔既至,率军进讨,随宜翦定。还,除新安王刘子鸾抚军中兵参军,遭,不拜。太宗即位,加宁朔将军。会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征勔还都,假辅国将军,率众讨琰。琰婴城固守,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即时解马与广之。及琰开门请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生为立碑。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淮西人贾元友上书太宗,劝北攻悬瓠①.上以所陈示勔,勔对曰:“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担,皆劝讨虏。鲁爽诞说,实挫国威,徒失兵力,虚费金宝。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途,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太宗纳之,元友议遂寝。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 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莫不称赞,咸谓宜许。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太宗临崩,以为守尚书右仆射。 元徽初,桂阳王刘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领军,镇扞石头城。既而,贼众屯朱雀航南,右军王道隆率宿卫向朱雀,闻贼已至,急信召勔。勔至,命闭航,道隆不听,催勔渡航进战。率所领于航南战败,临阵死之,时年五十七。谥曰忠昭公。
    (节选自《宋史•刘勔传》)
    (注)①悬瓠(hu):古城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B.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C.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D.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孝建是年号,我国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后世用年号称呼皇帝。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阙是宫门前两侧的楼台,又可借指朝廷;“归阙”指来到朝廷。
    D.顾命是帝王临终前的遗诏,顾命大臣是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刘勔善于征战,战无不捷。费沈攻打陈檀,没有攻下,刘勔率军征讨,随即平定;殷琰反叛,刘勔代理辅国将军讨伐,取得胜利。
    B.刘勔善抚将领,约束军队。将军王广之向刘勔索求战马,刘勔随即送给他;殷琰投降后,刘勔命令军队不得行不法之事,百姓感动。
    C.刘勔见识过人,颇知进退。贾元友劝说太宗进攻悬瓠城,刘勔上书反对,皇上采纳了;刘勔认为世道纷扰,应该知止知足,受到称赞。
    D.刘勔临阵战死,尽忠朝廷。贼人叛乱,驻扎在朱雀航南,王道隆不听刘勔的建议,催促渡航进战,刘勔率部作战,战败牺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莫不称赞,咸谓宜许。 ______
    ②元徽初,桂阳王刘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领军,镇扞石头城。 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