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课内文言语段阅读。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 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 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 九土之城郭;管弦 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 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呼!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阿房宫赋》)

    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①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农夫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 南亩:泛指农田
    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 呕哑:难听的音乐
    独夫:孤单的人; ⑥ 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楚人:指刘邦; ⑧ 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人蛇先成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饮其酒
    (选自《战国策》)

    对上文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B.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C.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D.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引:拿、举
    B.且:并且、而且
    C.固:本来、原来
    D.遂:于是、就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答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取材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了上天给予的重大使命
    B.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引起民怨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
    C.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光大九种美德的修养
    D.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就可以无所事事了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②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谏太宗十思疏》中“谏”的意思是① ______ ;“十思”的意思是② ______ ;“疏”即“③ ______ ”,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一开始,作者先设置两组哲理性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目的。
    B.第一段,作者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正面说明问题,进一步强调自己的政治意图。
    C.作者告诫太宗,对人民使用高压钳制,用威势来统治,会造成他们与统治者貌合神离。
    D.作者以“十思”全面阐述“积德义”的具体内容,意在提醒唐太宗从多侧面省察自己。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举于乡,署盐城教谕,坐事罢归。起陕西苑马寺万安监录事,量移黄州照磨,摄黄安县事。甫三日,群贼奄至,坚守八日夜,始解去。崇祯十一年,擢知房县。罗汝才率九营之众请降于熊文灿,文灿受之。汝才犹豫,景春单骑入其营,偕汝才及其党白贵、黑云祥盟。汝才诣军门降,分诸营于竹谿、保康、上津,而自与贵、云祥居房县之野。 当是时,郧阳诸属邑,城郭为墟,独房赖景春拊循,粗可守。及大众杂处,居民日惴惴。景春乃与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修守具,辑诸营。明年五月,张献忠反谷城,约汝才同反。景春子鸣銮,诸生也,力敌万夫,谓父曰:“吾城当贼冲,而羸卒止二百,城何以守?”乃擐甲诣汝才曰:“若不念香火盟乎?慎毋从乱。”汝才佯诺。鸣銮觉其伪,归与道选授兵登陴,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击斩其将上天龙。 遣使缒城乞援于文灿,凡十四往,不报。已而贼大至,献忠兵张白帜,汝才兵张赤帜,俄二帜相杂,环城力攻。贵、云祥策马呼曰:“以城让我,保无他也。”献忠又以张大经谕降,景春大骂碎之。鸣銮且守且战,阅五日,贼多死。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指挥张三锡启北门揖汝才入,道选巷战死。大经使汝才说景春降,怒不答。问库藏储蓄安在,叱曰:“库藏若有物,城岂为汝陷!”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鸣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邦闻及其家人并不屈死。事闻,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举祀,道选等亦赠恤。已,帝召见辅臣贺逢圣,备述其死事状,改赠太仆少卿。
    (节选自《明史•郝景春传》)[注]①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②熊文灿:时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崇祯十一年五月,熊文灿招抚张献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鸣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
    B.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鸣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
    C.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鸣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
    D.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鸣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畜的血或口旁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
    B.主簿,官名,汉以后中央各机构及地方郡、县官府所设负责文书簿籍。
    C.摄,在文言文中常指代理、兼理官职,而“行、权、简、兼”也是此意。
    D.檄,指檄文,是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如《讨王莽檄》《讨曹操檄》。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郝景春履职多地,贼至能守。他是江都人,被乡里举荐,代理盐城教谕;历任万安监录事、黄州照磨,在黄安县任职遭受群贼攻城,他坚守八日夜,方才撤退。
    B.郝景春之子有勇有谋,奋勇守城。守城时流贼负板穴城,城快塌之时他将热油灌进去,最终击伤了张献忠左脚,杀了他的爱马。又暗中查清了张献忠营帐所在,准备偷袭擒获他。
    C.郝鸣銮识势有谋,明辨真伪。他认为守城有困难,劝说罗汝才,亦察知罗汝才品性为人,归后与杨道选作准备,后来守兵击杀了张献忠部将上天龙。
    D.郝景春父子有节,不屈被杀。张献忠与罗汝才合攻县城,郝景春大骂,拒降;郝鸣銮守战,伤张献忠;张三锡叛变,放罗汝才人城,郝景春不惧贼人恐吓,父子一同被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是时,郧阳诸属邑,城郭为墟,独房赖景春拊循,粗可守。
    ②遣使缒城乞援于文灿,凡十四往,不报。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 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巩负才名久外徒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会官制行,拜中书舍人。时自三省百职事,选授一新,除书日至十数,人人举其职,于训辞典约而尽。寻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注:①常平:官仓名。)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二) 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 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节选自王安石的《答段缝书》,文章为了反驳段缝来信对曾巩的诽谤和攻击而作)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______
    A.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B.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C.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D.巩负才名久/外徒/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______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曾巩年少有才,名闻四方。他十二岁时试写六论,提笔立就,文辞很有气势;他的文章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肯定。
    B.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C.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D.王安石的《答段缝书》语言具有论辩色彩,议论语气决绝,显示出其不惑于众人的气度,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散文峭拔劲健的风格。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②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
    ③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

    在《答段缝书》中,王安石认为曾巩是个“贤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表述。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 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倦乃不觉晓催讲既切遂误捷同房生李怡《礼)上座博士严不敢还取乃翼《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乃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行参军,甚见重。尚书令王肃曾咏《悲平城》诗,勰甚嗟其美,欲使肃更咏,乃失语云:“王公吟咏情性,声律殊佳,可更为诵《悲彭城》诗乎?”肃因戏勰云:“何意《悲平城》为《悲彭城》也?”勰有惭色。莹在座,即云:“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耳。”肃云:“可为诵之。”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肃甚嗟赏之。勰亦大悦,退谓莹曰:“即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累迁国子祭酒,及出帝登阼,莹以太常行礼,封文安县子。稍以功迁仪同三司,进爵为,赠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节选自《魏书•祖莹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生徒悉集/莹夜读倦/乃不觉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李孝怡《礼》上座/博士严/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乃不遗一字/
    B.生徒悉集/莹夜读倦/乃不觉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李孝怡《礼》上座/博士严/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乃不遗一字/
    C.生徒悉集/莹夜读倦/乃不觉/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李孝恰《礼》上座/博士严/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乃不遗一字/
    D.生徒悉集/莹夜读倦/乃不觉/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李孝怡《礼》上座/博士严/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乃不遗一字/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博士”,官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
    B.“孝昌”,是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
    C.“伯”,古代被君主封赏的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位高之人专用,后世也指有封爵的大官或大夫之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祖莹勤奋好学,声名日盛。他日夜苦读,父母怕他生病,但阻止不了,他常偷偷地等父母睡下,燃火读书,并遮盖窗户,后被发觉,因此声誉更盛。
    B.祖莹才思敏捷,处变不惊。元勰想让王肃再吟咏一遍《悲平城》,由于说错名字而觉惭愧,祖莹随机应变当即诵读《悲彭城》王肃惊叹,元勰大喜。
    C.祖莹直爽侠义,受人赞美。处境困窘失意、命运充满不顺屡受挫折的士大夫,都会托命于他,他必然会尽力关怀救助,因此他周围的士人越来越多。
    D.祖莹博闻多识,辨物准确。皇帝下诏让祖莹与李琰之辨别所挖宝印为何世之物,祖莹说是于阗国王在晋太康时献给皇上的礼物,经验证,果如所言。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②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行参军,甚见重。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干于平阳,超将庞德亲斩援首。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 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嗔目盻之,超不敢动。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候。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犛乡侯,策曰:“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氏、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鉴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
    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
    (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
    B.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
    C.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
    D.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遗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合从”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东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在本文中是联合的意思。
    B.“领”是指古代官员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文中“领并州牧”即指马超任其他职务的同时兼任并州牧之职。
    C.“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君牌位、举行祭祀之地。宗庙制度为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D.“血食”是指享受祭祀用品或直接指祭用的食物,古代常以“血食”、“不血食”借指国家的延续和破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钟繇的建议之下,马腾派遣马超随钟繇去往平阳征讨郭援、高干,马超手下将领庞德亲自斩下郭援的首级。
    B.马超与韩遂合作,并和杨秋等人结盟,带兵打到潼关。曹操用计离间马超和韩遂二人,使其互相猜疑而至大败。
    C.马超带兵径直到了成都城下,成都城内吏民都很害怕,刘璋立即行礼,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让他监管临沮。
    D.马超死前上书,言明因为曹氏杀戮,堂弟马岱已是马家微弱血脉最后的继承人,所以恳切地将堂弟托付给皇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不敢动。

    章武元年,马超凭借什么让先主为之封侯?先主对他有何期待?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官文,完成各小题。
    张安世传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未尝出。 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注释】①绨:黑色粗布的丝织物。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休沐”,休息沐浴,古人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后指政府官员的例行休假。
    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去世也可以叫“薨”。
    C.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顿首于稽首空首不同,一般来说,稽首是臣拜君,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或下对上的敬拜。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但坚持推辞并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童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
    ②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节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


    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以“苦”字贯穿始终。起笔交代苦斋方位,第二段介绍苦斋环境,之后写苦斋生活概况和苦乐志趣。
    B.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抒发了对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无奈感慨,启人深思。
    C.文章借景抒情、缘景说理,情理浑然一体,既刻画了风物,阐明了哲理,也洋溢着章溢先生与自然亲近的无限乐趣。
    D.作者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也是命名屋舍为苦斋的重要原因。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②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琳,子珩,会稽山阴人也。少好武,遂为将帅。 琳果劲绝人,又能倾身下士,所得赏物,不以入家。平景之勋,与杜龛俱为第一,恃宠纵暴于。王僧辩禁之不可,惧将为乱,启请诛之。琳亦疑祸,令长史陆纳率部曲前赴湘州,身径上江陵。及至,帝以下吏而廷尉卿黄罗汉、太府卿张载宣喻琳军。陆纳等及军人并哭对使者,莫肯受命。梁元遣王僧辩讨纳,纳等败走长沙。是时湘州未平,江陵公私恐惧,人有异图。纳启申琳罪,请复本位,永为奴婢。梁元乃锁琳送长沙。时纳兵出方战,会琳至,纳等投戈俱拜,举军皆哭,乃降。
    梁元性多忌,以琳所部甚众,又得众心,故出之岭外,后为魏围逼,乃征琳赴援。琳师次长沙,知魏平江陵,已立梁王察,乃为梁元举哀,三军。陈霸先既杀王僧辩,以侍中司空征,琳不从命,将图义举。陈霸先遣将侯安都、周文育等诛琳,逆战于沌口,琳执钺而麾之,禽安都、文育。
    及陈霸先即位,琳乃辅庄次于濡须口。陈遣安州刺史吴明彻江中夜上,将袭湓城琳大破之,琳兵因东下,侯瑱拒之。时西南风忽至,琳谓得天道,将直取扬州。比及兵交西南风翻为瑱用。琳兵放火燧以掷船者,皆反烧其船,为陈军所杀殆尽。及军败,琳寻与庄同降邺都。孝昭赐琳,令镇寿阳,其部下将帅悉听以行。
    会陈将吴明彻来寇,帝敕领军将军尉破胡等出援秦州,令琳共为经略。琳谓破胡曰:“吴兵甚锐,宜长策制之,慎勿轻斗。”破胡不从,遂战,军大败,琳单马突围,仅而获免。还至彭城,帝令便赴寿阳。陈将吴明彻选兵围之堰淝水灌堿昼夜攻击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
    琳少任将帅,虽无学业,而强记内敏,屡经丧乱,雅有忠义之节。及败,为陈军所执,其下将领多琳故吏,争来致请,并相资给。明彻由此忌之,恐其为变,杀之。时田夫野老,莫不为之歔欷。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二》,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昼夜攻击/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
    B.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昼夜攻击/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
    C.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昼夜攻击/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
    D.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昼夜攻击/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往往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如李白字太白韩愈字退之。
    B.建业,六朝古都南京的古名称,一说取“建立帝王之大业”之意,另一说取“建功立业”之意,其还有“建康”“金陵”“汴梁”等名称。
    C.缟素,白色的丧服。古时丧服一般根据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五个等级,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合称五服。
    D.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因文书易破损,故书于竹简木牍,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琳骁勇善战,战功显赫。平定侯景之乱时,功勋显著,和杜龛俱列第一;陈霸先派遣侯安都、周文育等前来讨伐,王琳在沌口亲自迎战,大获全胜。
    B.王琳善待下属,情深义重。所获赏赐,全部散给部下,因此深受部下拥戴,后囚疑祸,其以身犯险,直赴江陵,部下陆纳为解救王琳而最终成为奴婢。
    C.王琳忠心耿耿,披肝沥胆。虽曾为梁元帝所猜忌,但当梁元帝被魏围闲时,依然率车前往援救,而得知梁元帝遇害后,全车穿丧服,为其举行哀悼活动。
    D.王琳长于观察,见识不凡。陈朝将领吴明彻来侵犯秦州吋,王琳敏锐地发觉到其军队锐气正盛,不宜立即轻易与之争斗,而应避其锋芒,从长计议。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琳果劲绝人,又能倾身下士,所得赏物,不以人家。
    ②琳少任将帅,虽无学业,而强记內敏,屡经丧乱,雅有忠义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