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4300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由诚,字子明,御史中丞诲之子。幼明爽有智略,以父补官,调邓州酒税,临事精敏,老吏不能欺。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贰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以功迁秩,寻擢提举三门、白波辇运,言者谓其资浅,罢之。知合水县。王中立、种谔征灵州,由诚部运随军。天寒食尽,他邑役夫多渍去,唯由诚所部分无失者。通判成都府,知雅、嘉、温、绵四州,皆有治绩。

    靖康元年,宰相唐恪荐由诚刚正有家法,宜任台臣。召至京师,与恪议不合,且忧其蓄缩不足以济时艰,力辞求退。差知袭庆府,未及出关,金人再入,陷京师,立张邦昌,以兵胁士大夫臣之,由诚微服得免。时群盗所在蜂起,由诚崎岖至郡。城圮粮竭,于是昼夜为备,版筑甫就,剧贼李昱拥十万众奔至城中,知其有备,阳受元帅府招安而去。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

    时京东诸郡,兵骄多内讧,独由诚拊循有方,士乐为用。前后数被攻固,屹然自立群盗中,救援皆绝。孔彦舟以郓兵叛,首犯郡境,攻之累旬不能下,始引去。胡选者众尤残暴,攻由诚示必取。由诚夜焚其攻具,直入帐下。贼骇散,不知所为,忽解围去。一日金兵四集。由诚严立赏罚,厉以忠义,守兵争奋,昼夜警备。金人百道攻城,矢石如雨,人无叛志。郡官有迎降者,执而械之。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南北隔绝,其孙绍清留蜀,后自蜀走江、浙访由诚生死,遇令佳之子子彝于江阴,知令佳与由诚同死被褒典,乃诉于朝,诏由诚三官,为通奉大夫,与二子恩泽。

    (节选自《宋史•吕由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B.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C.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D.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仲叔季,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兄弟长幼之序,《论语》《仪礼》均有记载。吕由诚是御史中丞吕诲的小儿子。

    B.恩,即恩补、恩荫,是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恩荫制度是宋代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

    C.版筑,是筑土墙用的夹板和木杵,用法即在有支撑的夹板间填入泥土,以杵夯实。这里是指修补毁坏的城墙。

    D.赠,是封建时代皇帝给有功诸臣已经去世的父祖追封官职爵位的一种恩典。在宋朝,宰相、贵臣可追赠三代。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由诚智勇兼备,为官有为。他任邓州酒税,处事精细,老吏不能骗他。他率民夫随军运输,天寒粮尽却无人逃跑。历任州县,有政绩。

    B.吕由诚刚强正直,治军有方。宰相唐恪荐他为谏官,可吕由诚因政见不一、担心唐恪的能力而力辞。他训练得法,将士们都愿为之效命。

    C.吕由诚智守孤城,屡挫敌寇。在城坏粮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带领军民加强城防,日夜守备,多次退敌,还曾主动出击,夜袭贼营。

    D.吕由诚忠君爱国,威武不屈。他历险阻辗转赴袭庆任职,以忠义激励将士。金人招降不成,当面杀死其子吕偰,吕由诚不畏惧,终被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贰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

    (2)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巧妙地使用“佁然不动”句来描写潭水中鱼的静态,又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写游鱼的动态,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之态。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真干实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②当年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哭着抱住他的腿不让他走,儿女情长,令他心如刀割,但为了事业,他咬咬牙,还是毅然登上西去的列车。

    ③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他们让观众用“歌的形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

    ④林教授讲课时,喜欢从现实生活具体案例中寻找切入点,呈现事实真相:然后避实就虚,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寻求规律,直指本质。

    ⑤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源是其国内经济失衡,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不增加居民储蓄,单靠保护主义来解决问题,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⑥画家借李白的形象抒发胸臆,以笔墨挥洒豪情,飘逸飞动的墨线与李白浪漫清俊的诗章并驾齐驱,将诗仙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按要求填空

    ⑴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⑶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暗示自己报国无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住在溪边

    张宪光

    ①长夏无聊,读 《涧于集》遣闷。偶或从窗子望出去,便是那个长满了杂草的园子,绿篱的外边,便是那条波光粼粼的河水。记得张爱玲 《小团圆》里说过,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今年的梅雨拖得晚,于我来说,雨声潺潺是确实的,住在溪边也是确实的。

    ②从园子绕几步,穿过一小片菜地,便可以来到溪边。沿着溪水延伸的,是那条砖块砌成的幽僻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远处。除了合抱的垂柳随风摇曳,两旁还种着石楠、樟树、桂树、紫荆等等。四月,这条小径的主人是柳絮,七月则是蝉声,九月是蟋蟀。一到七月,蝉声就开始了它的统治,起初还可以分辨出其中夹杂的鸟声的清脆与婉转,然后就是蛮不讲理的万蝉齐鸣。去年的气温持续保持在四十度以上,把柳树叶都快烤干了,即便没有风,柳叶也在纷纷凋落,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就是走在枯叶上,走在蝉声里,走在喧嚣里。但凡张扬生命渴望的叫声,哪怕是喧嚣的,也是值得尊敬的。

    ③今年的天气异常凉爽,宜于听蝉、看云、观水。五六月的水色是清明的,七月的雨水则让水位一下子涨了三十多公分,也变浑浊了,晨昏时刻水波旖旎流转,最是让人莫测深浅。那深绿色的河水里,究竟有多少游鱼,有多少淤泥,有多少水藻荇,有多少动物的尸骨,还有多少肮脏的垃圾,没有人知道。但是河水依然悠哉乐哉,每天随风泛起波纹,缓缓地流淌,藏污纳垢的同时,保有一份淡然。仅仅看着那默默的河水,心里便感到一种安定,一种无忧无惧的从容。

    ④溪边的蝉声,总让我想起歙县的渔梁街。我曾在那里的一幢老房子里住过几天,每天都可以听见河对岸知了和鸟儿的怪叫声,都会把我叫醒。晚上推窗而望,零星的渔火闪闪烁烁,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对岸青山就是朱熹父亲讲学的紫阳山。朋友们坐在桌边,一杯一杯复一杯,在月色里对酌,仅此而已。喝酒的时候,似乎忘掉了整个世界,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在何处,但闻蟋蟀声时起时落。酒酣,复继之以茗谈。偌大的禅院,空荡荡的,黑魆魆的,除了我们的声音,便只有淡淡的月色,蛩鸣,以及偶尔传来的蝉声。

    ⑤离开的前夜,一个朋友忽发奇想,说去渔梁坝上赏月吧,于是便欣然从之,咯吱咯吱地推开了禅院的大门。夜晚的古街,空寂无人,李白问津亭亦空无一人, “空里流霜不觉飞”,恍惚之间,仿佛回到羲皇之世——这静静的夏夜,山上草木,水墨似的青山,都沐浴在无边的月色里。鹅卵石铺成的路,高高低低地延伸着,往前是巴慰祖故居,再往前走,就听到了轰鸣的水声,——那就是渔梁坝了。天瓦蓝瓦蓝的,一无纤尘,云则变幻不已。月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时隐时现,月光如水,照在河床上,照在鹅卵石上,照在对面的紫阳山上。青山倒映在江水里,白云也倒映在江水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⑥住在溪边,喜欢听雨,也喜欢独坐窗前,看着晚霞一点点烧红了西天,然后从树颠慢慢落下去,淡下去。然后,看着暮色一点点从杂草丛中爬上窗台,爬上树梢,与笼盖四野的天色接起来。此刻,溪边的莽苍烟树全都静默着,樟树静默着,桂树静默着,成排的柳树静默着,散发着淡淡香气的四五棵香橼树静默着,长满了杂草的园子亦静默着。这个时候,我知道,这溪水,这园子,真正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动物们则不甘寂寞地表达着它们的存在:鸟儿在鸣叫,虫儿在低吟,也许蚯蚓在泥土中翻身,远处的青蛙也时不时地吊吊嗓子。静寂与喧闹,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相反相成,不可须臾分离,——这就是自然的声部。

    ⑦说起来,我的故乡就在溪边。那个名叫西崮的山村,前边有一条清浅的小溪,水源来自上边的一个群山环抱的河坝。村子的后边,也是一条小溪,从北崮那边流下来,与村前的小溪汇在一起。大哥在他的 《盆景人生》一书中曾说: “河道略显平缓,从北面村子的山沟里流泻下来,自然形成一级级的落差,蜿蜒而来的河道,泥沙俱下,最大的一处落水,名字叫天井汪。两岸悬崖峭壁,杂树丛生。”那种泥沙俱下的壮阔景象,似乎从不曾在我的记忆中存在过,只记得有个堂兄带我去崖头下洗澡,溪水不大,落在身上沁凉无比。那晚的月色,也很明亮。去年四月,我曾专门去了一趟西崮,村子里盖了瓦房,修了水泥路,吃上了自来水。山前的小溪不见了,山后的小溪不见了,不是被填平了,就是塞满了垃圾。

    ⑧住在溪边,本是偶然的事,非有意为之,现在就要离开这条可爱的溪水,其实也不必过于伤感。人生不过是从一处溪边到另一处溪边,而那些始终呆在一处的人也会暂时离开,去别处的溪边与市镇看风景。不管怎样迁徙不定,此处的我们似乎总是可以听到彼处溪流的淙淙回响。倘能以蝉鸣蛙噪为鼓吹,以鹭飞清溪为清凉散,则在在可以自安,不必在意那酷暑与流转了。

    1分析第②段与第④段描写蝉声的不同作用。

    2第⑤段两处画线句的语言十分灵动,请结合内容赏析。

    3结合第⑥段内容,赏析画线句的精妙之处。

    4散文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请结合标题分析全文的构思特点。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怀素疏放,不拘细行,万缘皆缪。心自得之。于是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吏部韦尚书涉见而赏之曰:“此沙门札翰,当振宇宙大名。”

    怀素心悟曰:“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邬与怀素为群从中表兄弟。至中夕而谓怀素曰:“草书古势多矣!惟太宗以献之书如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如此。”怀素不复应对,连叫数声曰:“得之矣。”经岁余,辞之去。彤曰:“万里之别,无以为赠,吾有一宝,割而相与。”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③至晚岁,颜太师真卿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问之曰:“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张长史观孤蓬、惊沙之外,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未知邬兵曹有之乎?”怀素对曰:“似古钗脚,为草书竖牵之。”颜公于是倘佯而笑,经数月不言其书。怀素又辞之去,颜公曰:“师竖牵学古钗脚,何如屋漏痕?”素抱颜公脚,唱叹久之。颜公徐问之曰:“师亦有自得之乎?”对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拆之路,一一自然。颜公曰:“噫!草书之渊妙,代不绝人,可谓闻所末闻之旨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冬枯树

    ⑵为草书竖牵之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⑴此沙门札翰    (  )

    A公文   

    B书信   

    C书法   

    D渊博

    ⑵孤蓬自振      (  )

    A赈济   

    B摇动   

    C振作   

    D生长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饮酒养性          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

    B.漆一盘书之        无常势

    C.余师为书          登高而招

    D.草书渊妙          石铿然有声者

    4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怀素心悟曰:“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

     

    5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B.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C.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D.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6戴叔伦曾评价怀素的草书“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此风格形成的原因。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网民享受其带来的便捷和自由,但并不需要知道对方究竟是谁,这也反过来降低了造谣者造谣的门槛与成本。 B.“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真正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就必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全覆盖、零容忍。 C.津巴布韦民盟此前表态,如果穆加贝拒不辞去总统一职,津巴布韦国会极有可能启动弹劾。 D.共享单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还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与点也!          与:赞成       ②辟邪说,难壬人        难:排斥

    ③则王许之乎?        许:许可       ④欲辟土地,朝秦楚      朝:朝见

    ⑤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赡:赡养       ⑥如土委地              委:散落

    ⑦是寡人之过也        是:表示判断   ⑧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⑨则纵情以傲物        物:他人       ⑩秦时与臣游            游:游玩

    ⑪刑于寡妻            刑:刑罚      ⑫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是:认为是正确的

    A.①③④⑨⑩⑪⑫  B.②③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⑦⑧⑩⑪  D.④⑥⑦⑧⑨⑪⑫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有删改)

    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郤,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诸侯既新削罚,振恐,多怨晁错。吴王先起兵,诸侯遂并力发兵西。吴王发使遗诸侯书曰:“以汉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不以诸侯人君礼遇刘氏骨肉,绝先帝功臣,进任奸宄,诖乱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欲举兵诛之,谨闻教。”

    七国反书闻天子,上问袁盎曰:“君尝为吴相,知吴臣田禄伯为人乎?今吴楚反,于公何如?”盎对曰:“吴楚以反为名,西共诛晁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斩晁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削地,则兵可无血刃而俱罢。”后十余日,错斩东市。则遣袁盎奉使告吴。吴王闻袁盎来,亦知其欲说己,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

    (《史记•吴王濞列传》节选,有删改)

    材料三

    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刭于沟渎,亡益救败,未全其宗。

    悲夫!

    (《汉书•袁盎晁错传》节选,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刘氏安矣,晁氏危矣                 吾尝终日思矣

    B.且臣恐天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暴秦欲无厌

    C.文学为太常掌故                     百姓皆王为爱也

    D.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            臣之好者道也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B.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C.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D.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3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孝文帝、景帝是汉代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君主祭社稷以祈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D.“赞”,用以阐发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史传中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如:《左传》称“君子曰”,《史记》称“太史公曰”,《三国志》称“评曰”。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深得文帝和景帝信任,两代皇帝都重其才识,他提出的治国建议多被采纳;在其他朝臣反对晁错时,景帝总是信任他;但最后终为保全大局而诛杀晁错。

    B.晁父为保全家族反对儿子削地收郡,邓公从国家利益出发赞同削地收郡。两人立场截然不同,但他们能认识到晁错之策有利于巩固中央皇权,却是相同的。

    C.晁错认为吴王刘濞为人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流亡人口,图谋叛乱,应该尽快削弱其势力。

    D.袁盎主张斩杀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过,恢复诸侯原来被削减的封地,这样就能兵不血刃,结束战争,但事与愿违。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台戏

    刘建超

    老街的戏园子据说建于明初,是一个雕梁画栋的木质二层楼。在古戏楼的对面,还有个土石搭建的小楼,是专门用来唱对台戏的。动荡的年代,古戏楼被砸毁,那土戏台被当作群众聚会的场所给保留下来。后来,在古戏楼的遗址上,老街重建了新戏楼,虽然赏心悦目,却是少了古朴厚重,令人扼腕。老街戏迷之间经常是打擂唱个对台戏取乐,但是在戏园子里真的鸣锣打鼓唱对台戏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过。

    敢来老街唱对台戏的是豫北的赵家戏班。老街的戏班子不说在豫西,在周边的几个近邻省份都是享有名声的。想来老街找台口的,一般都是趁着老街剧团去外地演出,来打个时间差就走。老街人好戏,票房好,可是只要地头蛇在盘卧,外地的戏班子是不会来缠事的,老街剧团也就生出些傲慢来。

    赵家戏班子班主赵大大中等身材,精明干练,唱武生出身,也是年少出名,在豫东算得上叫得响的角儿。赵大大带着戏班子走南闯北,唯独没有来老街风光过。这次要在老街硬碰硬地唱个对台戏,争个台口,也是硬了腰板咬了牙的。

    在老街唱对台戏也是有讲究的。唱对台戏的班子只能在老街戏园子的土戏台上演出,而且出演的剧目也必须同在戏楼里上演的曲目一样,两个台子唱同一出戏,一周时间,谁赢下的观众多谁获胜。土台子获胜进戏楼演出,土台子失败卷铺盖滚蛋。两者的演出环境优劣分明,在土台子上演出本身就先败了一节。

    赵家班也是探听到了,老街剧团正在上演《武松打虎》,这也正是赵大大的拿手戏,所以才敢来老街叫板。

    支撑起戏台,赵家班开演。赵家班唱了两天,上座的人不足两成。赵大大开始上火,嘴上起泡。一大家子人,支起摊子吃喝拉撒的开销不说,如果就此收场,那赵家班的名声也就如撒到地上的浆面条,拾掇不起来了。赵大大茶饭不思,唉声叹气。

    管事的来找躺在鋪上愣神的赵大大,说是来了个打炮的,自称能帮咱赢下台口。豫西一带把没有在戏班子里挂名,靠去别的戏班子客串一把、混口饭吃的艺人称作“打炮”,意思是放一炮就走,这种人往往会有某个方面的绝活,所以戏班子也都是好吃好喝地待着。

    进来的是个中年人,看着也不是很精神,低着头,垂着脸。

    赵大大上下打量着来人,问:“有绝活?”

    中年人声音慢慢地应着:“到时候看呗。”

    赵大大对管事的人说:“吩咐伙上,中午小酥肉。”

    中年人在戏班里吃了两天,也不提登台的事,总是说“别急,别急,不到时候”。

    第六天里,赵大大找到中年人说:“你这一炮也该放了吧?明天再争不下台口,我也没有闲钱伺候你这位爷了。”

    中年人点点头:“中,中,今晚就上场。”

    赵大大问:“那你唱哪出啊?”

    中年人说:“武松打虎。”

    赵大大眉毛一挑,“武松打虎?你演啥?”

    中年人闷着声音:“老虎。”

    赵大大差点儿气歪了鼻子:“你就会演个虎型?靠!”

    赵家戏班子人听说来打炮的人好吃好喝两天了,就会演个虎型,便骂骂咧咧的。

    中年人也不计较,早早地扮好了装束,等候在台后。

    台上的武松美酒微醺,踉踉跄跄来到景阳岗,醉卧山石旁。老虎上场,看到武松并不急于攻击,而是左扑右跳挑逗武松,完全没有按着套路出牌。饰演武松的赵大大那个气啊,原来这打炮的还是个棒槌啊。

    武松抓住了老虎,挥拳朝着虎头打了三下,这三下可不是以往的假打,赵大大把这些天的闷气都发在了这三拳上,打得结实。赵大大刚摆出个亮相,老虎竟然又活过来了,武松吃了一惊,追赶过来,飞起一脚,不料,老虎一转身躲过,顺势屁股一撅,竟然把武松撞下了台。老虎来到台边,晃着脑袋,伸出虎爪招呼武松上来。

    台下哄笑成一锅粥。

    武松一个筋斗翻上台,骑上虎背又是三拳,老虎终于消停。

    台下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

    第七天,土台子看戏的观众爆满,老虎把武松翻下台的创意戏份得到了老街人的认可,赵家戏班子赢了,挪进了戏楼,连演二十场,场场爆满。赵家班在老街打赢擂台也成为一段佳话。

    在赵家戏班子打炮的中年人,谢绝了挽留,一分份子钱都没拿就走人。看管戏园子的老师傅眼尖,说:“那不是退了位的老街剧团的团长洛半城嘛。”

    洛半城为何帮着外地戏班子赢了戏,谁也说不清楚。从那以后,老街剧团排练得更认真更讲究了。

    赵家戏班子再也没有来老街戏园子演过戏,但是每次赵家戏班子路过老街,都会在土台子公演一场,以谢洛半城当年相救之恩。

    洛半城却从来就不提有这回事。

    (选自《啄木鸟》2017年第3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虎把武松撞下台的戏份儿之所以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是因为演员能够推陈出新,不按套路出牌,此创意使大家烂熟的剧情增加了波澜,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B. 情节前后照应:开头交代老街剧团因实力超群、遐迩闻名、缺少竞争,也就生出些傲慢来,赵家班班子赢了对台戏后,老街剧团排练得更认真更讲究了。首尾呼应。

    C. 小说描写打炮的中年人,欲扬先抑:从他的肖像描写“不是很精神,低着头,垂着脸”,到好吃好喝两天就是不提上场的事,只会演老虎,都是为后面的精彩演出蓄势。

    D. 小说借看管戏园子的老师傅之眼点明打炮中年人的身份是退了位的老街剧团的团长洛半城,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让小说情节完整,不留悬念。

    2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小说结局“赵家戏班子再也没来老街戏园子演过对台戏,但每次赵家戏班子路过老街,都会在土台子公演一场,以谢洛半城当年相救之恩”,在表现主题意蕴方面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