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卢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成都王(司马)颖之镇邺也,爱其才量,委以心膂遂为谋主。齐王(司马)冏起义,遣使告颖。颖前锋都督赵骧为(司马)伦所败,士众震骇,议者多欲还保朝歌。志曰:“今我军失利,敌新得胜,必有轻易陵轹之情,若顿兵不进,三军畏衄,惧不可用。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颖从之。及伦败,志劝颖曰:“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大王迳得济河,此之大勋,莫之与比,而齐王今当与大王共辅朝政。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颖纳之,遂以母疾还籓,委重于冏。由是颖获四海之誉,天下归心。
及(司马)乂死,颖表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相府事。乘舆败于荡阴,颖遣志督兵迎帝。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晓,众皆成列,而程太妃恋邺不欲去,颖未能决。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志复劝颖早发。时有道士姓黄,号曰圣人,太妃信之。及使呼人,道士求两杯酒,饮讫,抛杯而去,于是志计始决。而人马复散,志于营阵间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洛阳,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志喜于复振,启天子宜下赦书,与百姓同其休庆。奔散者多还,百官粗备。帝悦,赐志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绫袍一领。
洛阳没,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刘琨。至阳邑,为刘粲所虏,与次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阳。
(节选自《晋书·卢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B. 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C. 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D. 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初辟”指初次授予官职,其中“辟”为授予官职的意思,与其意思相近的有“授”“拜”等词语。
B. “武贲”即虎贲,是对勇士的一种称呼,常常指守卫王宫、护卫君主最勇猛精锐的兵士。
C. “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者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 “赦书”是皇帝用来传达任官封爵、告诫臣僚等信息的一种重要文书,有着相对固定的格式。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志才华出众,气量不凡。在邺城时,成都王司马颖因为卢志才华气量出众,便给予他重任。
B. 卢志富有主见,精于用兵。在部队作战失利之时,他力排众议,提出了自己关于用兵的奇谋。
C. 卢志善于劝谏,深谋远虑。他曾劝谏司马颖,要暂避齐王的锋芒并推崇齐王,慢慢博取民心。
D. 卢志临危不乱,忠于君王。在战乱中,卢志多次沉着冷静地带领着忠诚不渝的将士护卫皇帝。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2)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注]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机,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 貤:通“移”,转移;转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B.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C.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D.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B. 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 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 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根很讲究孝道。当初改任京官时,因为四亲在堂,他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给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朝廷最终成全了他的志向。
B. 张根很有才华。刚刚成年,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人上书说明他的美好义行,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提出了建议,皇帝高兴地赞美他,认为他是亲贤宅教授。
C. 张根关心百姓疾苦。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当时水灾频发,他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D. 张根仕途多舛。张根的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
(2)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亦足以畅叙幽情
B.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C.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的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4】翻译下列句子。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18
A.闾里之侠皆宗之 | 宗:尊奉 |
B.折节读书 | 折:改变 |
C.方山子亦矍然 | 矍然:欣喜的样子 |
D.方山子傥见之欤 | 傥:或许,可能 |
A.不与世相闻 |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B.因谓之方山子批大郤 | 导大窾,因其固然 |
C.过岐亭,适见焉盘 | 盘焉,囷囷焉 |
D.使从事于其间 |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A.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 想因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
B.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 这难道不是古时候乐师们弃置而不用的方山冠吗 |
C.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
D.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 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
A.余既耸然异之 |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C.栗深林兮惊层巅 |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务挺以功迁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又以功拜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则天临朝,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相应接。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B.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C.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D.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军总管,古代隋及唐初于各州设置的官职名,是出征时军队的主帅。
B.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官员任免的大臣。
C. 迁、拜,是古代授予或调动官职的专词,此外还有除、擢、封等。
D. 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思为“广大之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务挺平定叛乱,屡立战功。突厥史伏念和城平县人白铁余先后率众反叛朝廷,程务挺率兵讨伐皆取得胜利,自己也因功升职。
B. 程务挺治军有方,威震突厥。他善于安抚统治部下,部下作战尽心尽力,突厥人对他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逃走,不敢进犯边境。
C. 程务挺遭人诬陷,被人处死。有人诬告他与裴炎、徐敬业暗中勾结,武则天派遣裴绍业将他斩杀于军营中,并处死其全家。
D. 程务挺参与废帝,受到重赏。他接受了武则天的密令,带兵进宫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武则天临朝听政时,他和家人都受到了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
(2)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1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
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伦弟殷趋白:“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伦悟,繇是谮无入。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徙美原。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历苏、虢二州。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衍不听,复奏:“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闻。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陛下拔臣大州,宁欲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迁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百姓所怀。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多显于时。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
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及卒,不能蕆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
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赞死,衍代之。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居十年,啬用度,府库充衍。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蓄积有素也。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谥曰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B. 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C. 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 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D. 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2】对文中句子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 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 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B. 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劝崔衍不要没事找事,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
C. 崔衍奖掖人 才,勤政爱民。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
D. 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都靠他的俸禄周济,以致他去世后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
(2)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桓,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桓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桓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桓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桓诏狱。已,刑部坐桓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桓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桓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桓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程练劾嵩,嵩疑与桓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桓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桓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桓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桓前,桓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桓还其家。
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桓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中的“擅政”是“擅长政事”的意思。
B. “除徽州推官”和“丧除,召为都给事中”两句中的“除”意思相同。
C.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桓得罪”中的“得罪”应理解为“获罪”。
D. “衰病侵寻”中的“侵寻”应解释为“侵扰、折磨”。
【2】【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 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 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 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程练是程桓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程练的手脚铐起来。
B. 程桓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程桓。
C. 程桓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D. 程桓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4】【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2)比至京师,桓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