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8

    张延赏,中书令嘉贞之子。大历二年,拜河南尹,充诸道营田副使。延赏勤身率下,政尚简约,疏导河渠,修筑宫庙,流庸归附,邦畿复完。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乃具舟楫而遣之,俾吏修其庐室,已其逋债,百姓遂安。以故,岁凶而无怨者。
        数年,改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以兵入成都为乱,延赏奔汉州,将戍将讨之。是月,斩朏及同恶者。先是兵革屡扰,自天宝末杨国忠用事南蛮,三蜀疲弊。其后崔宁复侈靡,故蜀土残弊。延赏薄赋约事,动遵法度,仅至庶富焉。建中末,驾在梁州,倚剑南蜀川为根本。
        贞元元年①,以宰相刘从一有疾,诏征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延赏与李晟不协,晟表论延赏过恶,改授左仆射。初,大历末②,吐蕃寇剑南,晟领神策军戍之,旋师,以成都官妓高氏归。延赏闻而大怒,即使将吏令追还焉。晟颇衔之,形于词色。
        三年正月,会浙西观察使韩滉来朝,滉尝有德于晟,因会讌说晟使释憾,遂同饮极欢,请晟表荐延赏为相,晟然之,于是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延赏当国用事,晟请一子聘其女,延赏拒而不许。晟谓人曰:“武人性快,若释旧恶于杯酒之间,终欢可解。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无几,延赏果谋罢晟兵权,时议非之。
        贞元三年七月薨,年六十一,赠太保,赙礼加等,谥曰成肃。史臣曰:延赏博涉经史,达于政事,然以私害公,罢李晟兵柄,非守正中立者也。
    (选自《旧唐书》)
    注释:①贞元元年:公元785年 ②大历末:公元779年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 简约 尚:崇尚 B. 又何 于彼也 限:限制
    C. 晟颇 之 衔:怀恨 D. 因会宴说晟使释        憾:遗憾
    (2)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B.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C.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D.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延赏关心百姓,堪为能吏。他在河南尹、各道营田副使任上,同情流离失所的百姓,为百姓着想,因此百姓生活安定。
    B. 张延赏能于治乱,文武兼备,在成都任上,面对张朏的兵乱,他奔赴汉州,率部讨伐。张朏及同党被斩杀后,合理安排善后事宜,蜀地成为皇帝的依靠。
    C. 张延赏与李晟关系不睦。最初,李晟表奏张延赏的过失使张延赏被降职,导致二人关系紧张。而李晟携官妓回师、张延赏派人追回的事使二人矛盾再度升级,势同水火。
    D. 张延赏心胸不够宽广。李晟在韩滉劝说下真心与张延赏和解,而张延赏却没能展现一任宰相的胸怀度量,甚至谋夺了李晟的兵权,被时人和史家视为不足。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8

    吴时来,字惟修,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摄府事。倭犯境,乡民携妻子趋城,时来悉纳之。贼攻城,骤雨,城坏数丈。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及巡按御史路楷。皆严嵩私人,嵩疾之甚。会将遣使琉球,遂以命时来。时来抗章劾嵩曰:“嵩辅政二十年,文武迁除,悉出其手。潜令子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世蕃因招权示威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虚官帑以实权门,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时张翀、董传策与时来同日劾嵩。而翀及时来皆徐玠门生,传策则玠邑子,时来先又官松江,于是嵩疑玠主使。密奏三人同日构陷,必有人主之,且时来乃惮琉球之行,借端自脱。帝入其言,遂下三人诏狱,严鞫主谋者。三人濒死不承,第言“此高庙神灵教臣为此言耳。”主狱者乃以三人相为主使谳上。诏皆戍烟瘴,时来得横州。隆庆初,召复故官。进工科给事中。条上治河事宜,又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宜用之苏镇,专练边兵,省诸镇征调。帝皆从之。隆庆二年,给事中光懋等劾其滥举。会高拱掌吏部,雅不喜时来,贬云南副使。复为拱门生给事中韩楫所劾,落职闲住。万历十二年,始起。十五年拜左都御史。诚意伯刘世延怙恶,数抗朝令,时来劾之,下所司讯治。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委蛇执政间。连为饶伸、薛敷教等所劾,时来亦连乞休归。未出都,卒。赠太子太保,谥忠恪。寻为礼部郎中于孔兼所论,夺谥。

    (节选自《明史·吴时来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

    (2)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委蛇执政间。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8

    豆卢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气节。汉王谅出镇并州,毓以妃注兄为王府主簿。从赵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仪同三司。及高祖,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纳谘议王頍之谋,发兵作乱。毓苦谏不从,因谓弟懿曰:“吾匹马归朝,自得免祸。此乃身计,非为国也。今且伪从,以思后计。”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帝以为然,许之。贤密遣家人赍书至毓所,与之计议。

    谅出城,将往介州,令毓与总管属硃涛留守。毓谓涛曰:“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当与卿出兵拒之。”涛惊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语!”因拂衣而去。毓追斩之。时谅司马皇甫诞前以谏谅被囚,毓于是出诞,与之协计,及开府、盘石侯宿勤武,开府宇文永昌,仪同成端、长孙恺,车骑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闭城拒谅。部分未定,有人告谅,谅袭击之。毓见谅至,绐其众曰:“此贼军也。”谅攻城南门,毓时遣稽胡守,稽胡不识谅,射之,箭下如雨。谅复至西门,守兵皆并州人,素识谅,即开门纳之。毓遂见害,时年二十八。

    及谅平,炀帝下诏曰:“褒显名节,有国通规,加等饰终,抑推令典。毓深识大义,不顾姻亲,出于万死,首建奇策。去逆归顺,殉义亡身,追加荣命,宜优恆礼。可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二千匹,谥曰愍。子愿师嗣,寻拜仪同三司。大业初,行新令,五等并除。未几,帝复下诏曰:“故大将军、正义愍公毓,临节能固,捐生殉国,成为令典,没世不忘。象贤无坠,德隆必祀,改封雍丘愍侯。”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此处的妃指豆卢毓的妹妹,是汉王杨谅的王妃。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B.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C.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D.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崩,在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及诸侯之死,此处是指隋高祖文帝驾崩。

     

    B. 敕书指隋断帝的诏令,敕书中的“敕”指君王诏命、诏令。

     

    C. 车骑安成侯元世雅是用官职、封号、姓名称人,是古代称人方式之一。

     

    D. 堞,指城上如齿状的矮墙,逢敌人进攻时可用于隐蔽。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豆卢毓守节不渝。他曾若谏发动叛乱的杨谅,但未获采纳;他假意顺从,转而与杨谅斗争;后城破被杀,以身殉国。
    B. 豆卢毓遇事果断。他策动朱涛共同出兵抵抗杨谅,失败后当即将其斩杀;并联合多位将领坚壁应战,拒绝杨谅入城。
    C. 豆卢毓机智应变。他用计骗过守城的士兵,用箭射退攻打南门的杨谅;并安排稽胡积极备战守城,把杨谅逼至西门。
    D. 豆卢毓荣显身后。他死后因智谋和大义受到朝廷的封赏,他的儿子因此继承爵位;后来受到皇帝的特诏而不绝奉祀。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8

    吴时来,字惟修,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摄府事。倭犯境,乡民携妻子趋城,时来悉纳之。贼攻城,骤雨,城坏数丈。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及巡按御史路楷。皆严嵩私人,嵩疾之甚。会将遣使琉球,遂以命时来。时来抗章劾嵩曰:“嵩辅政二十年,文武迁除,悉出其手。潜令子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世蕃因招权示威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虚官帑以实权门,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时张翀、董传策与时来同日劾嵩。而翀及时来皆徐玠门生,传策则玠邑子,时来先又官松江,于是嵩疑玠主使。密奏三人同日构陷,必有人主之,且时来乃惮琉球之行,借端自脱。帝入其言,遂下三人诏狱,严鞫主谋者。三人濒死不承,第言“此高庙神灵教臣为此言耳。”主狱者乃以三人相为主使谳上。诏皆戍烟瘴,时来得横州。隆庆初,召复故官。进工科给事中。条上治河事宜,又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宜用之苏镇,专练边兵,省诸镇征调。帝皆从之。隆庆二年,给事中光懋等劾其滥举。会高拱掌吏部,雅不喜时来,贬云南副使。复为拱门生给事中韩楫所劾,落职闲住。万历十二年,始起。十五年拜左都御史。诚意伯刘世延怙恶,数抗朝令,时来劾之,下所司讯治。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委蛇执政间。连为饶伸、薛敷教等所劾,时来亦连乞休归。未出都,卒。赠太子太保,谥忠恪。寻为礼部郎中于孔兼所论,夺谥

        (节选自《明史·吴时来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蕃因招权示威/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B. 世蕃因招权示威/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C. 世蕃因招权/示威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D. 世蕃因招权示威/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2)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科举考试,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出身:第三名探花,赐同进士出身。
    B. 高庙即宗庙。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帝王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君主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C. 太保,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明史》中说,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D. 夺谥,把已给予死者的谥号削去。古代的谥号有的与死者生前的行为不相称,常有溢美或加恶之词,甚至颠倒是非,会出现改谥和夺谥的情况。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来耿介中直,敢于弹劾权贵。他认真履行言官职责,上疏弹劾罢免了严嵩的羽翼,并力劾严嵩父子,列其数罪;任左都御史时,弹劾作恶不改的诚意伯刘世延,刘世延被治罪。
    B. 时来为官尽职,一心为国为民。他在松江接纳因倭寇犯境而逃难的乡民;任工部给事中,筹划多处治河事宜,又上疏推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做好边关军备,建议被皇帝接受。
    C. 时来重情重义,不屈服于严嵩。他曾与董传策、张翀三人在徐玠授意下,相约同日上书弹劾严嵩,反被严嵩以“畏惧出使琉球”为由,打人大牢,受尽折磨也未供认出自己的老师。
    D. 时来几经起落,人生颇为传奇。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谏官,曾抗疏弹劾严嵩,为严嵩暗算,谪戍横州;后被高拱门生论劾,落职闲住;再次起用后,接连被弹劾,病死异乡。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8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 士大夫家有异书, 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 。名曰《海录》。
    (1) 给加线的句子断句。
    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 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 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 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为也。 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延;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
    故曰: 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邢,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责易贱;法审,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取材于《韩非子》)【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毁为罚也 斧斤时入山林
    B.此亡本也 不知东方既白
    C.比周以为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D.上尊而不侵 夫夷以近,游者众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
    --(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
    B.今若以誉进能
    --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
    C.故忠臣危死于非罪
    --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
    D.巧匠目意中绳
    --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B.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C.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于结党营私的风气。
    D.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文中韩非子围绕“以法治国”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你认为他的治国理念有哪些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请分别列出并简述理由。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特妙。景云中,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 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博士。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尊则去龠。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再迁为刑部员外郎。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恩幸用事,将鬻其狱,宽执之不回。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选吏部侍郎,及玄宗还京,又改蒲州刺史。州境久旱,入境,雨乃大浃。迁河南尹,不附权贵,务于恤隐。政乃大理。改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除太原尹。
    赐紫金鱼袋。玄宗赋诗而饯之,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天宝初,除陈留太守,兼采访使。寻而范阳节度李适之入为御史大夫,除宽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替之。时北平军使乌承恩恃以与中贵通,恣求货贿,宽以法按之。檀州刺史何僧献数十人,宽悉命归之,故夷夏感悦。
    宽以清筒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及韦坚构祸,宽又以亲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林甫使罗希奭南杀李适之,纡路至安陆过,拟怖死之。宽叩头祈请。希奭不宿而过。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然崇信释典。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老而弥笃。累迁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拜礼部尚书。十四载卒,年七十五。诏赠太子少傅,赙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兄弟八人,皆明经及第,入台省,典郡者五人。
    (节选自《旧唐书•裴宽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B.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C.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D.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体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若不会,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B.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C.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除“蕃”字以外,还有“蛮”“夷”等字眼。
    D.生口本指俘虏。后以俘虏为奴隶,即用作奴隶的称呼。从文中语境看,是俘虏之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裴宽官居太常,通晓礼仪礼节。礼部打算皇帝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裴宽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否则不可,张说按这种说法予以施行。
    B.裴宽不惧权贵,敢于秉公执法。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尽管权贵王毛仲想出卖官爵,枉法断案,但身居刑部员外郎的裴宽依然逮捕了马崇。
    C.裴宽关心百姓,深得皇帝赞赏。他刚来到蒲州任职,久旱的蒲州就下了一场透雨,这件事从侧面表现了裴宽对百姓的体恤,唐玄宗曾赠诗予以褒扬。
    D.裴宽受累被贬,试图躲避灾祸。裴宽因受韦坚的牵连被贬安陆,罗希奭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②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8

    汪立信,澈从孙也。淳祐元年,立信献策招安庆剧贼胡兴、刘文亮等,借补承信郎。六年,登进士第。理宗见立信状貌雄伟,顾侍臣曰:“此帅才也。” 知桐城县,未几,辟荆湖制司干办、建康府通判。荆湖制置赵葵辟充策应使司及本司参议官。葵去而马光祖代之,立信是犹在府也。

    鄂州围解,贾似道既罔上要功,恶外臣与己分功,欲以军兴时支散官物为罪,击之。光祖与葵素有隙,且欲迎合似道,被旨即召吏稽勾簿书,卒不能得其疵。乃以开庆二年正月望夕,张灯设宴钱三万缗为葵放散官物闻于朝。立信力争之谓不可且曰方艰难时赵公莅事勤劳而公以非理捃拾之公一旦去此后来者复效公所为可乎?光祖怒曰:“吾不才不能为度外事,知奉朝命而已。君他日处此,勉为之。”立信曰:“使某不为则已,果为之,必不效公所为也。”光祖益怒。

    咸淳十年,大元兵大举伐宋,似道督诸军出次江上,以立信为端明殿学士、沿江置使、江淮招讨使,俾就建康府募兵以援江上诸郡。 立信受召不辞,即日上道,以妻子托爱将金明,执其手曰:“我不负国家,尔亦必不负我。”遂行。与似道遇芜湖,似道拊立信背哭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已而闻似道师溃芜湖,立信叹曰:“吾今日犹得死于宋土也。”夜分起步庭中,慷慨悲歌,握拳抚案者三,以是失声,三日扼吭而卒。以光禄大夫致仕,赠太傅。

    大元丞相伯颜入建康,或恶立信于伯颜,以其二策及其死告,且请戮其孥。伯颜叹息久之,曰:“宋有是人,有是言哉!使果用,我安得至此。”命求其家厚恤之,曰:“忠臣之家也。”

    (节选自《宋史•汪立信传》,有删改)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桐城县,未几,辟荆湖制司干办、建康府通判。 

    (2)立信受召不辞,即日上道,以妻子托爱将金明,执其手曰:“我不负国家,尔亦必不负我。”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8

    李陵字少卿, 为骑都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天汉二年,贰师击右贤王于天山。上欲使为贰师将 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者,皆荆楚勇士奇材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上壮而许之。
        陵将步卒五千人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军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连战,虏不利,欲去。会陵 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使骑并攻汉军。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昏后,陵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后闻陵降,上怒甚,久之,上悔,遣公孙敖入匈奴迎陵。敖还曰:“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闻,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其后陵谓汉使曰:“  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昭帝立,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侍坐。  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有顷,律起 更衣,立政曰“少卿归故乡,毋忧富贵。”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注】①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2)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8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岂徒孔子知之,冉有亦知之,即季孙亦未尝不知之。探其意中所怀挟者而告之曰,探其意中所怀挟者而告之曰,吾恐在此不在彼,亦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季孙之忧,自在萧墙而其欲则在颛臾知忧不在此而曰忧是以为君子之所疾。                                     (选自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七)

    (1) 请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3处)

    自 在 萧 墙 而 其 欲 则 在 颛 臾 知 忧 不 在 此 而 曰 忧 是 以 为 君 子 之 所 疾。

    (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 “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中两个“惧”的内涵分别是什么?结合两段选文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