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毛喜字伯武,喜少好学,善草隶。陈武帝素知之。及镇京口,命喜与宣帝往江陵,仍宣帝诰禀之。及梁元帝即位,以宣帝为领直,喜为尚书功论侍郎。及魏平江陵,喜与宣帝俱迁长安。文帝即位,喜自周还,进和妤之策,陈朝乃遣周弘正等。及宣帝反国,又遣喜入周,以家属为请。周冢宰宇文护执喜手曰:“能结二国之好者,卿也。”仍迎柳皇后及后主还。
    文帝尝谓宣帝曰:“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子宜用‘叔'为称。”宣帝以访喜,喜即条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余人以启之,文帝称善。文帝崩,冲昧宣帝录尚书辅政,仆射到等桥太后建寞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直喜即驰入谓室帝日令目之必非太后之意定社至重愿加三思竟如其策。
    及帝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宣帝议北侵,敕喜撰军制十三条,诏颁天下,文多不载。母优去职,诏封喜母庾氏东昌国太夫人, 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及得淮南之地,喜陈安边之术,宣帝纳之,即日施行。帝又欲进兵彭、汴,以问喜,喜以为“ 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上不从。吴明彻卒俘于周。自吴明彻败绩,高宗深悔之,谓袁宪曰:“不用毛喜计,遂令至此,之过也。”
    至德元年,授永嘉内史。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牛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遺兵援建安。贼平,授南安内史。祯明元年,征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道卒。
    (摘选自《南史•毛喜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日/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B.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宜帝日/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C.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人/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D.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敕本义是告诫,嘱咐。古代常与皇权联系在一起,故称帝王的诏书、命令为“敕令”。
    B.通聘: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彩礼。文中指两国之间采取和亲的外交政策。
    C.废帝:常用来指被废鹦的皇帝。废帝,有在位时被废的,有死后被追废的。
    D.朕秦以前,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毛喜受到赏识。陈武帝一向赏识他宣帝曾就有关名字的事情询问毛喜,毛喜列举二十多位古代贤士上报,文帝称好。
    B.毛喜敢于进谏,他曾经多次向宣帝进谏,如进献陈朝和北周两国和好之策,又陈述安定边境的策略,宣帝大都釆纳了。
    C.毛喜为政清明。至德元年,他被授任永嘉内史到达郡城后,不接受俸禄,政治宽弘清明,官吏和百姓全都安居乐业。
    D.毛喜富有远见。宣帝想出兵彭,汴,毛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宣帝没有听从,结果吴明彻被周俘获,宣帝事后很后悔。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②淮左新平,边人未样,难与争,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孚,字秀和,少有令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迁左丞。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颢平,封孚万年乡男。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周文帝抚手大笑。后迁太傅。,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元孚传》)

    (注)①葛荣:北魏时期河北起义军领袖。②瓨:长颈的瓮坛类容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丞”和“右丞”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文中的尚书左丞官职应高于尚书右丞,这与古代都以右为尊位不同。

    B.“农桑”指耕种和种桑养蚕等,泛指农事;“劝课农桑”即勉励、督促人民从事农业生产,这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表”和章、奏、议都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但功用略有区别:表以陈情,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议以执异。

    D.“薨”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孚享有美名,深受他人赞赏。他年少时,游肇、高聪、崔光等人就夸奖他会成为榜样人物,他的敌人也称赞他是魏国的诚臣义士。

    B.元孚关心时局,治政赢得民心。朝政混乱时,他通过献书想匡救时政;担任冀州刺史时,一些原先对抗官府的人也都主动为他效命。

    C.元孚履职尽责,工作得到肯定。任职监仪注,他带人实地调查,亲自校验,解决了乐器缺损的问题,连通晓音乐的官员也称赞他做得好。

    D.元孚机敏善辩,妙语解除窘境。他身材矮小且秃头,喜欢喝酒,在周文帝想借此戏弄他的时候,他巧妙避免了兄弟无礼带来的尴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

    (2)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修表。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墓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B.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C.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D.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指欧阳修亡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汉代列候之妻称夫人,列候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

    B.戌,地支的第十位,可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如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年份。

    C.进士,为通过殿试者,头名为状元;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头名会元;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头名解元。

    D.判官与推官,均为州郡长官的属官,前者掌管文书工作,后者掌管刑事;枢密,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的父亲为官至廉。一生清廉自守,乐于施舍,脱略俗念,不为物累,以致死后没有留下遗产。

    B.欧阳修的母亲贤淑豁达。一生亦多经患难,能安贫贱,面对夫君先逝、儿子贬谪,她都能安然对待。

    C.欧阳修的父亲奉亲至孝,为政至仁。文中两次“涕泣”,孝心如闻如见;两次“长叹”,宅心仁厚显然。

    D.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刚毅坚强。文中叙述其由江南望族变为贫贱之家,为了凸显其高风亮节的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2)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 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是为景帝。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徒梁,是为梁王。

    实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候,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老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及崩,合葬霸陵。

    (选自《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

    B.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

    C.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

    D.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长公主,是皇帝所生的第一个女儿,通常地位显赫,在后宫中有一定影响力。

    B.侯,是古代的爵位之一。从先秦直至清亡,一直有着“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如“承恩公”。

    C.文帝,即汉文帝刘恒。在他和父亲汉景帝统治时期,国家政治清明,故称“文景之治”。

    D.黄老,及黄帝和老子。汉朝初年,国家主流学说是黄老学说,崇尚道教,直至汉武帝时重用董仲舒才发生改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窦皇后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B.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

    C.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D.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少时曾多次被转卖,后来又入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不料山崖崩塌,睡在山崖下边的人只有少君脱险,其余都被压死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

    (2)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截冠雄鸡志
    李翱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呼之。 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 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也。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 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秉精气,义而介者焉。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可以逃乎?”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注]①零口:地名。②营群:寻其群体。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B.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C.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D.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写了鸡群对截冠雄鸡的不友好态度,是为了以鸡喻人,来讽刺不良的社会风气。
    B.我看到鸡群饮水、啄食且成群嬉戏,心里十分喜欢,于是给它们喂食。
    C.作者用大段的文字描写,表现了截冠雄鸡对于入群的渴望,突出了它可怜的处境,让人对它充满了同情。
    D.截冠雄鸡虽然被鸡群孤立,但它依然坚持“见食命侣”的做法,作者以此象征社会中坚守美好德行的人,对这类人持赞扬态度。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译文: ______
    ②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
    译文: ______
    ③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译文: ______

    作者借鸡喻人,表现了自己的褒贬态度。鸡群代表的小人除了妒贤嫉能,还有其他的不良行为吗?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邕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姸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馆等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宇。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威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 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乃偃蹇者,致祸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还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毎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用,邕恨其言少从,谓丛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聂欲东奔兖州羞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状异于恒人,每行观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难乎?”邕乃止。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B.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C.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D.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字,成年时由尊长所取,对平辈或长辈称字,以示尊重。常常与名构成近义或反义关系,文中“邕”和“喈”为近义。

    B.《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而其中的《乐》失传,其余五部合称“五经”。

    C.黥、刖,古代五刑中的两种。前者是在面部刺字,是较轻的一种;后者是砍掉双脚或脚趾的酷刑。

    D.搢绅,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士大夫。是以装束代指身份,类似的如“纨绔”“白衣”“青衫”“五陵年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蔡邕谨遵孝悌之道。母亲久病在床,他曾两个多月和衣而卧,随时照顾母亲;和叔父、堂弟同住,不斤斤计较,三代之间不分财产,深得当地百姓称赞。

    B.蔡邕堪称儒生的楷模。因经书年代久远,多有讹误,蔡邕在灵帝的支持下修订《六经》;熹平石经建成,一时间观习者如堵。

    C.蔡邕善鼓琴,且明于去就。桓帝时,他因善鼓琴被征召入朝,却称病躲避,半途而归;后遇董卓礼遇,为报知己之恩多在宴会上为其鼓琴助兴。

    D.蔡邕城府不深。董卓被杀后,他在王允家做客,不知不觉中提及董卓不禁叹息变色,结果惹怒王允而被治罪,最终死在狱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②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乃偃蹇者,致祸不旋踵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爽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 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去者,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刘宽、娄师德。 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上奏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______
    A.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B.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C.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D.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全属于赵概为人“秉心和平”的一项 ______
    ①坐失举渑池令张浩免
    ②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
    ③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
    ④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⑤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降其冲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概在洪州任职时,正赶上章江发大水,他于是筑堤防水,解除了章江水患,显示了他勤于政务的一面。
    B.赵概曾为苏舜钦辩解,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皇上因郭申锡违反旨意而欲治其罪,赵概讽谏皇上前后言行不一,这才使得郭申锡免罪。
    D.本文描述了赵概的一生,仕途上有起有落,通过执政与退休时的种种表现,突出了他为官的超强能力以及为人的高尚品行。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
    ②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

    列举赵概心念国事,顾全大局的事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全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菜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己,论赏,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太祖悉称善。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业,命濂为之师。皇大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宇。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濂名,复移茔华阳城东。弘治九年,四川巡托马俊奏:“濂真儒翊运,述作可师,黼黻多功,辅导著绩。久死运成,曲壤沉沦,乞加恤录。”下礼部议,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二八,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论赏             赉:赏赐

    B.今入禁中文华堂业     肄:学习

    C.召问群臣藏否         间:秘密

    D.未尝人过             讦:揭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从小就聪敏记忆力强,曾经向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学习《五经》。

    B.作为儒者的宋濂,既能讲授经学,又能把经学的内容很好地和现实生活结合。

    C.为了考验宋濂是否诚实,皇帝暗中派人察看宋濂喝酒的情况,并在第二天查问。

    D.蜀献王移茔、马俊上奏、朝廷恩准复官和祭祀等都体现了对宋濂的认可和尊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

    (2)自少至老,未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4请简要概括宋濂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聊斋志异序

    高珩

    志而曰异,明其不同于常也。然而圣人曰:“君子以同而异。”何耶?其义广矣、大矣。夫圣人之言,虽多主于人事,而吾谓三才之理,六经之文,诸圣之义,可一以贯之。则谓异之为义,无不可也。夫人但知居仁由义,克己复礼,为人君子矣;而降而在帝左右,祷祝而感召风雷,乃近于巫祝之说者,何耶?神禹创铸九鼎,而山海一经,复垂万世,岂上古圣人而喜语怪乎?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盖以人伦大道世者,吾人之所以为木铎也。然而天下有解人,则虽孔子之所不语者,皆足辅功令教化之所不及。而《诺皋》《夷坚》,亦可与六经同功。荀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愿

    彼拘墟之上多疑者,其言则未尝不近于正也。或曰:报应示戒可矣,妖邪不宜乎?曰:是也。然而天地大矣,无所不有;古今变矣,未可舟膠。人世不皆君子,阴曹反皆正人乎?且江河日下,人鬼颇同,不则幽冥之中,反是圣贤道场,日日唐虞三代,有是理乎?或又疑而且规之曰:异事,世固间有之矣,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曰:是也。然子长列传,不厌滑稽;厄言寓言,蒙庄嚆矢。且二十一史果皆实录乎?仙人之议李郭也,固有遗憾久矣。而况勃窣文心,笔补造化不止生花,且同炼石。佳狐佳鬼之奇俊也,降福既以孔皆,人中大贤,犹有愧焉。是在解人不为法缚,不死句下可也。

    吾愿读书之士,揽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并能知圣人或雅言、或罕言、或不语之故,则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一贯之。异而同者,忘其异焉可矣。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儒首。一字魂飞,心月之精灵冉冉;三生梦渺,牡丹之亭下依依。檀板动而忽来,桃茢遣而不去,君将为魍魉曹丘生,仆何齐谐鲁仲连乎?

    康熙己未春日谷旦,紫霞道人高珩题

    (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妖邪不宜乎                                  黜:消除、排斥

    B.盖以人伦大道淑世者                            淑:善良、美好

    C.降而在帝左右                              陟:晋升、进用

    D.仆何齐谐鲁仲连乎                            辞:推辞、拒绝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诺皋》、《夷坚》等言怪志异的作品也是有一定的教化作用的。

    B.作者认为要做一个“解人”,全面地理解圣人的话,而不是死抠字眼。

    C.作者对一些“拘墟”之士的意见全面否定,提倡人人要做一个“解人”。

    D.作者希望读书人读《聊斋志异》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要沉溺于鬼怪之玄谈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慝。

    (2)异事,世固间有之矣,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

    4文中提到的“解人”、“拘墟之士”和“痴人”对怪异分别是怎样的态度?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学问之事,可 授 受 者 规 矩 方 圆 其 不 可 授 受 者 心 营 意 造 然 即 其 可 授 受 者 以深 求 夫 不 可 授 受 者 而 刘 氏 所 论 之 文 心 苏 辙 氏 怕 论 之 文 气,要不难一贯通也。余特怪伊古以来,皆以文学有不可授受者在,并其可授受者而不一讲焉。爱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以成此编;盖将探夫自有文字以来至今未宣之秘奥,启其缄滕,导后人以先路。挂一漏万,知所不免。所望后起有同志者,悉心领悟,随时补正,以臻美备,则愚十余年力索之功庶不泯也已。

    (节选自《<马氏文通>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

    可 授 受 者 规 矩 方 圆 其 不 可 授 受 者 心 营 意 造 然 即 其 可 授  受 者 以 深 求 夫 不 可 授 受 者 而 刘 氏 所 论 之 文 心 苏  辙 氏 怕 论 之 文 气

    2文中“刘氏”指的是_________,他编写的《_________》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3请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清代马建忠编写《马氏文通》这本书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