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1638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振,字仲威,雄州归信人。中,从石普于顺安军。获契丹阵图,授三班借职。后数年,为隰州兵马监押,捕盗于青灰山,杀获甚众。
    高平蛮叛,徙湖北都巡检使兼制置南路。 以南方暑湿,弓弩不利,别创小矢,激三百步,中辄洞穿,蛮遂骇散。岁中,迁庆州沿边都巡检使。时,金汤李钦、白豹神木马儿、高罗跛臧三族尤悍难制,振募降羌,啖以利,令相攻,破十余堡。钦等诣振自归振为置酒先酹取细仗围财数分植百步外共射钦等百发不中振十矢皆贯钦等皆惊誓不复敢犯。
    明年,泾原属羌胡萨逋歌等叛,王怀信以兵数千属振游奕,屡捷。从数十骑诣怀信,遇贼十倍,射殪数十,余悉退散。数月,贼数万围平远寨,都监赵士龙战没。振出别道,力战抵寨,夺取水泉,率敢死士破围,贼走,追斩数千级。
    明年,知环州,累迁象州防御使。元昊将反,为金银冠佩隐饰甲骑遗属羌,振潜以金帛诱取之,以破其势,得冠佩银鞍三千、甲骑数百。告邻部俾以环为法,不听,于是东茭、金明、万刘诸族胜兵数万,悉为贼所有。及刘平等皆败,唯环庆无患。振谓将吏曰:“今贼以我夷伤,必乘胜以进,势宜固守。 尚虑诸城不能皆如吾谋,苟延州弗支,则陕西未可测,此天下安危之机也。”未几,贼寇塞门寨。振有兵几八千,按甲不动。砦中兵才千人,屡告急,被围五月,才遣百余人赴之,寨遂陷。寨主高延德、盐押王继元皆没于贼。振坐拥兵不救,为都转运使庞籍所奏,贬白州团练使、知绛州。未行,会延德、继元家复诉于朝,敕御史方偕就劾振。法当斩,再贬左清道率府率、潭州安置。
    元昊既破丰州,将袭近寨,振率钤辖张亢、麦允言出麟州深柏堰,击破之。河外饥,振设法通寨外商,得米数十万斛,军民以济。进博州防御使,改解州。复起为左神武军大将军,卒。
    (节选自《宋史•赵振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钦等诣振自归/振为置酒/先酹/取细仗/围财数分/植百步外共射/钦等百发不中/振十矢皆贯/钦等皆惊/誓不复敢犯/
    B.钦等诣/振自归/振为置酒先酹/取细仗/围财数/分植百步外/共射/钦等百发不中/振十矢皆贯/钦等皆惊/誓不复敢犯/
    C.钦等诣/振自归/振为置酒/先酹/取细仗/围财数分/植百步外共射/钦等百发不中/振十矢皆贯/钦等皆惊/誓不复敢犯/
    D.钦等诣振自归/振为置酒/先酹/取细仗/围财数/分植百步外/共射/钦等百发不中/振十矢皆贯/钦等皆惊/誓不复敢犯/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景德是宋真宗的年号。此年号也用于地名,即出产质地优良的青白瓷的景德镇。
    B.钤辖是宋代武官的名称,在北宋前期,为临时委派的官职,后来成为固定差遣。
    C.太子是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太子就是嫡长子,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皇位。
    D.致仕是指古代官员到龄后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振勇武善战,军事才能卓越。他投身顺安军,获得契丹阵图,从基层军官做起,逐步崭露头角;在青灰山,捕捉盗贼,杀死俘获多人。
    B.赵振聪慧过人,维护辖区治安。境内少数首领经常作乱,他招募投降的羌族人,分别许以利益,让他们去攻打庆州,趁机攻破许多城堡。
    C.赵振英勇无畏,能以少胜多。面对数万贼军围攻平远寨,他绕别道与贼人迂回作战,夺取水泉,率敢死兵突破敌人封锁,斩敌首数千级。
    D.赵振关心百姓,解救受灾军民。黄河上游一带闹饥荒,他积极筹集米粮,设法联络关外客商,获得数十万斛米面,使百姓得以安定下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南方暑湿,弓弩不利,别创小矢,激三百步,中辄洞穿,蛮遂骇散。
    ②尚虑诸城不能皆如吾谋,苟延州弗支,则陕西未可测,此天下安危之机也。

    元昊叛军攻打塞门寨时,赵振却拥兵不救,请简要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俞大猷,字志辅,举嘉靖十四年武。朱纨巡视福建,荐为备倭都指挥。安南都统使莫福海卒,子宏翼幼。范子仪谋立其党莫正中,正中败,挈百余人来归。子仪收残卒遁海东。至是妄言宏翼死,迎正中归立。剽掠钦、廉等州,总督欧阳必进檄大猷讨之。 大猷遣数骑谕降,事平,严嵩抑其功不叙,但赉银五十两而已。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转掠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力御贼,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未几,逐贼海中,焚其船五十余,予俸如故。旋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时倭屯松江柘林者盈二万,总督张经趣之战,大猷固不可。及永顺、保靖兵稍至,乃从经大破贼于王江泾,功为赵文华、胡宗宪所攘,不叙。巡抚曹邦辅劾大猷纵贼,帝怒,夺其。贼徐海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击败之,贼走陶山,诏还世荫。其年冬,以与平徐海功,加都督佥事。海既平,浙西倭悉靖。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大猷环攻之,时小胜。然苦仰攻,将士先登多死,新倭又大至。朝廷趣宗宪甚急,宗宪谩为大言以对。廷臣竞诋宗宪,并劾大猷。乃夺大猷及参将戚继光职,期一月内平贼。大猷等惧,攻益力,贼益死守。三十七年七月乃自岑港移柯梅,造舟成,泛海去。官军围贼已一年,宗宪亦利其去,阴纵之,不督诸将邀击。 比为御史李瑚所劾,则委罪大猷纵贼以自解。帝怒,逮系诏狱,再夺世荫。四十二年十月徙镇南赣。明年改广东。潮州倭二万与大盗吴平相掎角,大猷围倭邹塘,一日夜克三巢,倭悉奔崎沙、甲子诸澳,夺渔舟入海。遂使招降吴平,居之梅岭。平未几复叛,福建总兵官戚继光袭平,大猷部将汤克宽、李超等蹑贼后,连战不利,平遂掠民舟出海。闽广巡按交章论之,大猷坐夺职。平卒为克宽所追击,远遁以免,不敢入犯矣。进世荫为指挥佥事。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起南京右府佥书。未任,以都督佥事为福建总兵官。万历元年卒,赠左都督,谥
    (节选自《明史•俞大猷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B.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C.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D.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世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官爵而得官,有时也可因此而免罪。世荫与世袭制度虽并不完全一致,但都世代承袭不变。
    C.御史,在秦以后是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等。另有派遣监察御史巡察地方者。
    D.武襄,为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具有褒贬色彩或同情性的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安南都统使莫福海去世,安南发生内乱,钦州、廉州受到侵略,总督欧阳必进传檄文,让俞大猷进行征讨,战乱得以平定。
    B.倭寇大举侵扰浙东,松阳知县奋力抵抗,有较大的战果,但竟被朝廷以处事失误为由停了俸禄,后又撤销了处分。
    C.总督张经督促俞大猷攻击屯集在松江柘林的倭寇,俞大猷坚持不可轻举妄动,后来跟随张经大败倭寇。
    D.大盗吴平投降后又反叛,福建总兵官戚继光攻击了吴平,吴平最终被汤克宽追击远逃,再不敢登陆劫掠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猷遣数骑谕降,事平,严嵩抑其功不叙,但赉银五十两而已。
    ②比为御史李瑚所劾,则委罪大猷纵贼以自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裴)楷字叔则。父徽,魏冀州刺史。楷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尤精《》《》,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迁尚书郎。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楷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吏部郎缺,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以楷为吏部郎。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帝不悦群臣失色莫有言者,楷正容仪,和其声气,从容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大悦,群臣皆称万岁。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楷子瓒娶杨骏女,然楷素轻骏,与之不平。 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及骏诛,楷以婚亲收付廷尉,将加法。是日事仓卒,诛戮纵横,众人为之震恐。楷容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故书。赖待中傅祗教护得免,犹坐去官。太保卫瓘、太宰亮称楷贞正不阿附,代楚王(司马)玮为北军中候。玮怨瓘、亮斥己任楷,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玮果矫诏诛亮、瓘,以楷前夺己中候,密遣讨楷。楷素知玮有望于己,闻有变,单车入城,匿于妻父王浑家,故得免难。玮既伏诛,以楷为中书令,加侍中,与张华、王戎并管机要。
    (节选自《晋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五》)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帝/不悦/群臣失色/莫有言者/
    B.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帝不悦/群臣失色/莫有言者/
    C.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帝/不悦/群臣失色/莫有言者/
    D.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帝不悦/群臣失色/莫有言者/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老》指《老子》,又称《道德经》;《易》指《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老》《易》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后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范围中。
    B.武帝,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C.从兄,一般指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可以指祖父的亲兄弟的孙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或曾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中比自己年龄大的。
    D.去官,指辞掉官职,离职。古代的“去官”有被动的,比如贬谪罢职;也有主动的,比如年老多病申请辞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裴楷很有声望,屡获任用。他二十岁时就已有名,精通《老子》《易经》。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国掾;以定科郎身份参与朝廷律令的修改;武帝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
    B.裴楷擅长当众朗读,口才很好。在朝廷讨论制定的措施是否得当时,他奉命在宫殿前大声宣读,周围的人都注视他,听他的朗读都忘了疲倦。
    C.裴楷性格宽厚,轻财仗义。他曾经从别处买来宅院,堂兄裴衍见了很喜欢,他就慷慨相送;他还把每年索要来的几百万租钱,散发给自己家中的亲戚。
    D.裴楷曾遭动乱,仓皇逃命。楚王司马玮发动叛乱,秘密派人去讨伐裴楷,裴楷知道司马玮怨恨自己,藏匿在岳父家,才得以免于灾难。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
    ②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及骏诛,楷以婚亲收付廷尉,将加法。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弱冠举,学大进。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前巡抚托疾避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 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阴觇贼,贼动静无勿知。于是福建、广东会兵,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率吏士。乃多遣间谍,佯言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七月,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宥胁从,安士民。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注],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太监张忠尝纳宸濠贿,忌为守仁知,扬言帝前曰:“守仁必反。”守仁乃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守仁学道人,何谓反?”守仁病甚,疏,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姿异敏。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学,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三》,有删改)
    【注】樵舍:地名,位于仅江西省南昌市北郊。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乡试,明清时期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考试。因其一般在秋天举行,故又称“秋闱”。
    B.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等的文书。文中指声讨盗贼的文告。
    C.勤王,为王事尽力;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产生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即回老家安度晚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守仁名出有因,拥有传奇童年。他初名“云”,是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儿下凡而起;他直到五岁被异人拍打并改名后,才开口说话。
    B.王守仁长于用兵,赢得广泛赞誉。在平定南方盗贼行动中,尽管归其节制的力量较为薄弱,但他出奇制胜,荡平贼寇,被远近惊为神人。
    C.王守仁不贪财货,治军纪律严明。在平定宁王之乱过程中,为激励士气,他拿出金宝犒赏将士;当官军临阵退却时,他将始作俑者斩首。
    D.王守仁天资超群,开创阳明心学。谪居期间,他悟出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产生极大影响。因其曾筑室阳明洞,其学说被称为“阳明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隶不敢隐,因贳其罪,令阴觇贼,贼动静无勿知。
    ②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张忠为什么在皇帝面前诬告王守仁?皇帝对此的反应怎样?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父舜臣,尝为宗正寺主薄。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擢庆元二年进士第,调利州司户参军,徙蓬州
    嘉定初,召为博士,迁太常博士兼沂王府小学教授。会沂府有母丧,遗表官吏例进秩,道传曰:“ 有襄事之劳者,推恩可也,吾属何与?”于是皆辞不受。迁秘书郎、著作佐郎,见帝首言:“忧危之言不闻于朝廷,非治世之象。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而八者之中,复以人才为要。至于人才盛衰,系学术之明晦,今学禁虽除,而未尝明示天下以除之之意。愿下明诏,崇尚正学,取朱熹《论语孟子集注》、《中庸大学章句》、《或问》四书,颁之太学,仍请以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五人从祀孔子庙。”时执政有不乐者,以语侵道传,道传不为动。兼权考功郎官,迁著作郎。
    时薛拯、胡榘等皆以新进用事,贿赂成风,道传言:“今名优儒臣,实取材吏,刻剥残忍、诞谩倾危之人进矣。”遂求补郡,于是出知真州。城圮弗治,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益浚二壕,又堤陈公塘,有警则决之以为阻,人心始固。除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与真德秀振饥,道传分池、宣、徽三州,穷冬行风雪中,虽深村穷谷必至,赖以全活者甚众。
    道传自蜀来东南, 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笃于践履,气节卓然。一日以疾谒告,真德秀造焉,卧榻屏间,大书“唤起截断”四字,知其用功慎独如此。居官以惠利为本,振荒遣爱江东,人久而思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
    B.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
    C.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
    D.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教授,古代学官名,一般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负责掌管典籍、教授生徒、监督科举考试等。
    B.太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C.道学,是宋元明时期思想学说的通称,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是其主要流派。
    D.漕臣,管理漕运的官员,漕运指历代王朝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的运输方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道传慎独修己,为人庄重严肃。他虽处暗室,正襟危坐;在卧榻边屏风上书“唤起截断”四字,在生活小节上也有严格的规矩。
    B.李道传淡泊名利,坚持直道正行。任职王府时,不愿意接受无功之禄;不满新进当权者的腐败习气,请求补任地方官职。
    C.李道传笃于践履,为官惠利百姓。在真州知州任上修缮城墙,疏浚护城河;在池、宜、徽三州赈灾时,深入穷乡僻壤,许多百姓赖以全活。
    D.李道传玩索义理,坚持道学正统。少时研读河南程氏书废寝忘食;向皇帝提议祭祀孔庙时让周敦颐、程颢、程颐等理学大家随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襄事之劳者,推恩可也,吾属何与?
    ②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

    请简要概括李道传有关人才的主要观点。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伤寒论》序
    张仲景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注】:①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的身体。②憃:蠢的异体字,愚昧无知。③府俞:气腑俞穴。④人迎趺阳:三部诊法是诊察颈人迎、手寸口、足跌阳三个部位的脉象变化以推测病情的一种方法。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B.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C.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D.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巫祝连用指掌管占卜祭祀的人。
    B.建安,此处为年号纪年法,建安纪年指建安元年。除此之外,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C.五行,指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即水、火、金、木、土。
    D.神明,指人的精神和智慧,文中指神灵,如同“奉若神明”、“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仲景批评当时医生察看疾病,询问病情时,时间太短暂,诊察如“以管看天”似的很不全面。
    B.文中记述张仲景的宗族人口本来很多,但从建安纪年以来,尽管谷物丰收,但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的要占十分之七。
    C.张仲景认为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是不能探求出医理的精微之处。
    D.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激励自己及居世之士努力学习医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②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文中作者批评了当时哪些不良的社会风气?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 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怨之如初。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勋固谏,昌怒,乃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欲因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边章等遂攻金城,杀郡守陈懿,勋劝昌救之,不从。边章等进围昌于冀,昌惧而召勋,及昌到,勋即率兵救昌。到,乃诮让章等,责以背叛之罪。皆曰:“ 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乃解围而去。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陈。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扞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遂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臧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时小黄门京兆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B.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C.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D.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孝廉,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科目之一。
    B.檄文,指古代用于晓谕、声讨等的文书,此处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C.表,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言事的一种奏章,多用于比较重大的事件。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旧时“京”单用,亦可指国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盖勋公私分明,深明大义。盖勋不因私仇对苏正和落井下石,反而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虽因公务遭到左昌打击报复,但左昌有难,盖勋立刻率兵救援。
    B.盖勋忠义勇猛,誓死不屈。在平定羌族叛乱时,盖勋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阵地,虽被抓获,但叛军被其义勇打动,将他送回汉阳。
    C.盖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盖勋拒绝贵戚说情,将案情上报朝廷,奉诏彻查,威震首都。
    D.盖勋唯贤是举,刚直不阿。盖勋不怕得罪太子、蹇硕、高望三个有权势的人,坚持为国选材,非贤不举的原则,坚决拒绝了他们的非分要求。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怨之如初。
    ②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

    盖勋为何劝谏梁鹄不杀苏正和?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本论
    欧阳修
    天下之事有本末,其为治者有先后。尧、舜之书略矣。后世之治天下,未尝不取法于三代者,以推本末而知所先后也。三王之为治也,以理数均天下,以爵地邦国,以井田域民,以职事任官。天下音定数,邦国有定制,民有定业,官有定职。使下之共上,勤而不困;上之治下,简而不劳。财足于用而可以备天灾也,兵足以御患而不至于为患也。凡此具矣,然后饰礼乐、兴仁义以教道之。是以其政易行,其民易使,风俗淳厚,而王道成矣。虽有荒子孱孙继之,犹七八百岁而后已。
    夫三王之为治,岂有异于人哉?财必取于民,官必养于禄。禁暴必以兵,防民必以刑,与后世之治者大抵同也。然后世常多乱败,而三王独能安全者,何也?三王善推本末,知所先后,而为之有条理。后之有天下者,孰不欲安且治乎?用心益劳而政益不就,認認然常恐乱败及之,而辄以至焉者,何也?以其不推本末,不知先后。
    而于今之务众矣,所当先者五也。其二者有司之所知,其三者则未之思也。足天下之用,莫先乎财;系天下之安危,莫先乎兵。此有司之所知也。然财丰矣,取之无限而用之无度,则下益屈而上益劳。 兵强矣,而不知所以用之,则兵骄而生祸。所以节财、用兵者,莫先乎立制。制已具备,兵已可使,财已足用,所以共守之者,莫先乎任人。是故均财而节兵,立法以制之,任贤以守法,尊名以贤,此五者相为用,有天下者之常务,当今之世所先,而执事者之所忽也。
    今四海之内非有乱也,上之政令非有暴也,天时水旱非有大故也,君臣上下非不和也。以晏然至广之天下,无一间隙之端,而南夷敢杀天子之命吏,西夷敢有崛强之王,北夷敢有抗礼之帝者,何也?齿之数日益众,土地之产日益广,公家之用日益急,四夷不服,中国不尊,天下不实者,何也?以五者之不备故也。
    今宋之为宋,八十年矣。外平僭乱,无抗敌之国;内削方镇,无强叛之臣。天下为一,海内晏然。为国不为不久,天下不为不广也。方今承三圣之基业,据万乘之尊名,以有四海一家之天下;尽大禹贡赋之地莫不内输,惟上之所取,不可谓乏财。六尺之卒,荷戈胜甲,力穀五石之弩、弯二石之弓者数百万,惟上制而令之,不可谓乏兵。中外之官居职者数千员,官三班吏部常积者又数百,三岁一诏布衣,而应诏者万余人,试礼部者七八千,惟上之择,不可谓乏贤。民不见兵革于今几四十年矣,外振兵武,攘夷狄,内修法度,兴德化,惟上之所为,不可谓无暇。天子之慈圣仁俭,得一二明智之臣相与而谋之,天下积聚,可如文、景之富;制礼,作乐,可如成周之盛;奋发威烈,以耀名誉,可如汉武帝、唐太宗之显赫论道德,可兴尧、舜之治。然而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兵不足威于外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此甚可叹也是所谓居得致之位当可致之时又有能致之资然谁惮而久不为乎!
    (《欧阳修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以推本末而知所先后也/奔车朽索,可忽乎
    B.使下共上,勤而不困/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C.天子之慈圣仁俭/挟匕首备不测
    D.兵不足威于外敢骄于内/其隙也,则施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对北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种种积弊作出非常透彻的分析,文章的结尾部分,更是勇敢地抨击了时弊,确实难能可贵。
    B.本篇题为“本论”,顾名思义,就是论述治理国家的根本。作者提出为治必须重“均财”“节兵”“守法”“任贤”“尊名”这五件当务之急的大事。其中,又特别强调“均财”和“节兵”。
    C.本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开头两段以三代之治做参照,三代之治是人们崇奉的理想,当朝则陷入严酷的现实,一古一今,一正一反,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D.文章善于从现象揭示事物本质。如在描述宋王朝现实状况时,先说“晏然”景象之下不安宁的边境形势,接着追问其背后的原因。这样由表及里,逐层剖析,既易于为人接受,又更加深刻有力。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此甚可叹也是所谓居得致之位当可致之时又有能致之资然谁惮而久不为乎!

    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三王之为治,岂有异于人哉?财必取于民,官必养于禄。
    ②兵强矣,而不知所以用之,则兵骄而生祸。所以节财、用兵者,莫先乎立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 材料二: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材料三: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孔子曰:“何不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制礼,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子路闻之,遂除之。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材料一中“狷”的意思是 ______ 。材料一和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 ______ 思想。

    材料二中孔子面对颜渊的死过于哀恸,材料三中孔子劝子路表达哀伤要适可而止。你怎么看待孔子的这番言行?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隆兴元年,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罢。
    起知处州。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处多山田,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注],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陵寝。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至燕山,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 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
    知静江府。广西窘匮,专藉盐利,漕臣尽取之,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诏复行钞盐,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成大入境,曰:“利害有大于此乎?”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上从之。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 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除四川制置使,凡人才可用者,悉致下,用所长,不拘小节,其杰然者露章荐之,往往显于朝,位至。除端明殿学士,寻帅金陵。会岁旱,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绍熙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自号石湖,有《石湖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范成大传》)[注]继“绍兴和议”(1141)后,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再订和约,改“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宋递交金国文书改“奉表”为“国书”,却没有改“受书之礼”(宋国起立受金国书)。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B.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C.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D.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路,两宋行政区域名。行政区域名,各个朝代不同,如汉为州,唐为道,元为行省。
    B.漕司,即“漕运司”,是宋代独有的管理催征税赋、办理漕运等事务的官署或官员。
    C.幕,即“幕府”,是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办公的地方。
    D.二府,是宋代最高国务机关。西府“枢密院”主管军务,东府“政事堂”主管政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范成大迁升提拔很快,受到指责。绍兴二十四年,范成大登进士第,后来连续升迁至著作佐郎、吏部郎官,谏官指责他越级升职,随即被免。
    B.范成大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在金人朝廷上,范成大借进献国书之机,呈上要求修改受书礼的奏疏,面对威逼毫不退缩,最终全节而归。
    C.范成大整饬地方盐政,兴利除弊。针对广西盐政弊端,范成大上书朝廷,建议合理分配盐利,活跃两广盐市交易,这获得宰相的认可和资助。
    D.范成大选用地方人才,不拘一格。任四川制置使时,范成大重视人才,把可用之才招致幕下;向朝廷隆重推荐杰出人才,使之发挥重要作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
    ②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范成大在处州做官时,为解决百姓的争端创立了义役法,请简要说明具体做法和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