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郏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B.今之众,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一般人
    C.而大遗 学习小的方面
    D.师贤于弟子 不需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
    A.其闻道也固先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B.古之学必有师 而陋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位卑足羞,官盛则近谀 徐而察之,山下皆石穴罅
    D.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
    (3)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
    A.耻学于师 B.其皆出于此乎
    C.不拘于时 D.学于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开篇正面阐述从师的必要性和标准,“传道受业解惑”是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
    B.批评当时士大夫阶层存在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并指出其严重的后果。
    C.最后一段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赞扬李蟠虽然年少,但精通六艺,学识渊博。
    D.综合运用对比、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句式多样,感情充沛,笔力雄劲。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2022•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乃有所不得已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臣乃敢上璧
    D.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2)下列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被动句)
    C.古之人不余欺也(倒装句)
    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是(  )
    A.沛公还在崤山以东时,贪恋钱财货物,喜爱美女。
    B.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候进来,可以占领整个秦地而为王。
    C.秦朝时他和我一同出游,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的命。
    D.登记官吏、百姓于簿籍上,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两段文字展示出刘、项双方矛盾的起因,由此拉开了后面鸿门宴上斗争的序幕。
    B.交代两军位置、实力,叙述双方主帅和谋士的表现,预示着项羽悲剧命运的合理性。
    C.曹无伤告密使矛盾激化,项伯夜访张良后矛盾暂时缓和,情节一紧一松起伏有致。
    D.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化,项羽寡谋轻信和刘邦巧于应变的性格特点初步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