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科目: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A.首句点明节令、环境,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 B.第二句“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 C.末两句写树荫、写莺啼,句句从实际着笔,构成一幅明丽的意境。 D.此诗写昼寝梦中所见所闻,四句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
      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
      “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发展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1)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是对传统卫生改革与发展模式的突破。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结合各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分阶段发展、逐步提升的。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居民健康问题的战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
    A.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学科。
    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解放初期,我国的纺织工业原料主要依靠天然纤维的棉、毛、麻、丝,远远不能满足亿万人民的穿衣需要,出路何在?我国著名纤维科学家、教育家钱宝钧先生敏锐地意识到当务之急是发展化学纤维工业。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不断改进,终于在1976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纤维热机械分析仪。如今,纤维热机械分析仪已成为研究纤维内在结构性能的一个重要检测仪器。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头号战略武器“洲际导弹”面临最后两项久攻不克的技术难题。其中一个“拦路虎”就是为洲际导弹编制“防护服”——“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难关攻克不下,导弹就上不了天,潘鼎决定勇挑重担,带领课题组向“卡脖子技术”发起冲击,改用新的的碳丝路线来研制产品。说起当年的困难。后继者陈惠芳仍深有感触;“当年我们课题组可以说是‘三无’:一无研究资料和基地,二无场地,三无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哪怕是失败的经验。”在艰苦卓绝的科研条件下苦战多年后,潘鼎团队成功研制了集美、俄两国同类产品性能所长的航天级高纯黏胶基碳纤维,为战略武器飞天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支持。
      陈惠芳研究员从潘鼎手上接过接力棒后,把科研方向瞄准“国产碳纤维的产业化”。她要让中国高性能碳纤维更“强”。她介绍,高性能碳纤维是个“好东西”,但是碳纤维研发投入高、周期长,且核心技术被日、美等国严密封锁,我国碳纤维市场长期处于被进口产品垄断的状态,高昂的进口价格和严苛的技术封锁严重制约着我国碳纤维的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惠芳科研团队联合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不断摸索、反复实验,终于突破了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先进技术——干喷湿纺。干喷湿纺工艺被认为是碳纤维生产的主流工艺,但也是碳纤维行业公认的难以实破的纺丝技术,目前在国际上仅有日本的个别公司掌握这一工艺。
      如今,我国首个采用干喷湿纺工艺的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正式投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高性能碳纤维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陈惠芳表示,高性能碳纤维要实现完全自主国产化依旧需要不断地技术攻关,未来高性能碳纤维在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1)下列不属于我国碳纤维研究发展存在的困难的是(  )
    A.研发投入高、周期长,也缺乏合适的研发场地。
    B.高昂的进口价格和严苛的技术封锁。
    C.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D.无研究资料和基础,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2)下列对文中“干喷湿纺”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干喷湿纺技术是实破了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先进技术。
    B.干喷湿纺工艺被认为是碳纤维生产的重要工艺。
    C.干喷湿纺工艺并非陈惠芳团队独立完成。
    D.未来高性能碳纤维在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3)下列对文本语言和写作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风格朴素。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我国碳纤维的研究发展。
    C.本文议论、说明和记叙相结合,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D.第三段中“为战略武器飞天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持”中“关键性”强调其重要性。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游沙湖》)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庞安常医而聋,遂往求疗  擅长
    B.皆一时人也  奇特
    C.深人意  明白,领悟
    D.是日饮而归  剧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虽聋颖  蟹六跪二螯
    B.君以眼耳  君翻作琵琶行
    C.纸画字  常身翼蔽沛公
    D.余戏曰  予犹记周公被逮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译: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
    B.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译: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擅长医治聋哑人,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C.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译: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D.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译: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从“皆一时异人也”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开朗诙谐、活泼风趣的性情。
    B.苏轼高歌“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一种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这种人生情怀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种超然洒脱的韵致。
    C.从“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可知,余与庞安常皆是残疾人。
    D.文章记述了与聋人医生庞安常结识的过程及同游清泉寺的情景,笔墨颇为风趣,略有苦中作乐的味道。
  •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三句)(3分)
    (1)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________。
    (2)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传不习乎?
    (4)采莲南塘秋,________。
    (5)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语段文意前后贯通。(3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痴痴地迷上了文学。如果说文学是桑叶,我就是春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根据下面的材料,请以王磊的名义写一则招领启事。要求:格式规范,内容明确,语言简洁,措辞得当。(4分)
      2022年11月10日,大学生张帆在海阳汽车站不慎将黑色手提包遗失。内有人民币3300元,手机1部,信用卡2张,平板电脑1台。此包当日被人拾到,并交给车站派出所值班室的王磊。车站派出所电话:336688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永恒的书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究,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1)第①段画线的句子意在说明什么?
    (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永恒的书?
    (3)第⑤段“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4)纵观全文,作者对读书提出了哪些建议?
    (5)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请写出你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书名或好文章的篇名(课内外均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思想启迪。
  • 题型:作文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河是有远方的水。流水不腐,当水有了远方,有了里程,才算真正的河。”人生就像一条河,只有坚定地前行,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河道,才能展现蓬勃的生气,才能到达心心念念的远方。
      请以“奔向远方”或“远方的召唤”为题目,写作一篇作文。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一个;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对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飒飒(sà)  霎时(shà)  穹窿(qióng)  脉脉(mò) B.袅娜(niǎo)  独处(chù)  幽僻(pi)  煤屑(xiè) C.颤动(chan)  尘嚣(xiāo)  禁锢(gù)  踱步(duó) D.酣眠(han)  荫庇(bi)  墓冢(zhong)  宛然(w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