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四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 )
    A. 目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抗危能力和调控措施正在不断提高。 B. 青年教师所缺乏的,一是理论水平不高,二是实践经验不多。 C. 研究表明,吃适量的水果、蔬菜和苦瓜有助于预防多种慢性病。 D. 由于剧本的原因,演员巩俐曾多次婉拒好莱坞的邀约。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ú):句中停顿 B. 官盛则近谀 谀(yú):阿谀奉承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D.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jiā):鼓励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而耻学于师”的“耻”字用法不同的是( )
    A. 吾从而师之 B. 位卑则足羞 C. 毕礼而归之 D. 孔子师郯子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君子生非异也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或师焉,或不焉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故弟子不如师。 B. 今之 C.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 其贤孔子。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加点词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吾从而师之 D. 闻道有先后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中的“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 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D. 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句子中,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闻道也/故先乎吾 B.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李氏/子蟠,年十七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同的是( )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生乎吾前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学于余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 “说”是一种古文体,属于记叙文范围,一般用来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如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C. “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D. 古文中,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1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六艺经传”中的“经”指经典著作的正文,“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B.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于说明文的范畴。 C.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又因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 D. 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北宋苏轼曾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12 . 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的倡导者。所著文集为《_______________》。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13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经书。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4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中的“句读”,泛指文章的字句。____________叫“句”,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读”。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5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6 . 是故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对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身:自己)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
    C.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越发)
    D.君子不齿(齿:牙齿)
    (2)下面各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面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之所存也。
    A.士大夫之族
    B.句读之不知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段所用对比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B.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孔子与郯子、老聃
    D.择师教子与自身耻师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又论述了从师的原则。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行。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听说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D.孔子师郯子 师:学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惑而不从师 而耻学于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皆出于此乎?
    D.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句子中,与“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式相同的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拘于时
    (4)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砉然响然,奏刀騞然 B.技盖至此乎
    C.而况大軱乎 D.善刀而藏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合乎
    B.庖丁释刀对曰 解释
    C.批大卻 劈、击
    D.如土委地 卸落、坠下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③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